什麼是言論自由、出版自由?

2021-02-19 雲律通法律資訊

言論出版自由,不僅僅說是討論和批評公共事務的自由,是批評政府的自由,更重要的是,言論出版自由還應該是一個體制,政府不得事前審查言論出版的內容,出版機構得自由設立。(微信號:law-info)

中國大陸的憲法第三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這一條文字面沒有多大問題,但是大陸公民事實上並沒有享受到充分的言論出版自由,問題出在哪裡?

這個問題涉及到如何解釋言論、出版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其實可以合在一起。有些國家的憲法上就只有言論自由,但是言論是不限於口頭的形式,還包括其他各種形式的言論比如書面的、圖畫的、動畫的、影像的,甚至包括一些具有象徵性的行動如焚燒國旗等等。

作為一項基本人權的言論自由,解釋其含義必須考慮有關國際人權文獻和其他國家的實踐,不能關起門來解釋。考慮到這一背景,才能真正理解言論自由的實質。

言論自由也是思想自由、良心自由的自然延伸。

言論自由的確立與書報審查制度的廢除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存在書報審查制度就不可能有言論自由,即使有對當今政府的某些批評,那也是政府大度容忍,而不是有言論自由,政府可以隨時收回這種容忍。

因此,成立出版社、雜誌社、報社需要政府批准的制度下,不可能有真正的言論出版自由。

在出版內容受到官方事前審查、謹小慎微的編輯不得已自我審查的條件下,不可能有言論出版自由。

在廢除出版特許制、內容審查制之後,言論出版自由是一個平臺,各種主張和意見可以理性地發表、討論、辯論。人們有持有、獲得、傳播各種意見的自由。這是形成健康的公共輿論的條件,也是民主社會中選民進行選擇的條件。

至於,很多人議論的新聞自由,其實就包括在言論出版自由之中。未必需要專門的法律規定。

當然,自由伴隨著責任。如果言論確實損害他人的名譽、隱私等權利,也應承擔責任。但通常來說,這只能實行事後追懲制,而不應該是事前的審查。

歡迎關注:法律資訊,微信號:law-info


相關焦點

  • 言論自由的邊界究竟在哪裡?
    有一本關於美國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案例的書,叫做《批評官員的尺度》(Make No Law)。它的封面上有幾句非常有趣又寫得非常好的話——第一句是大家都已經很熟悉的,「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而另一段則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書腰封上的一段話。
  • 伏爾泰、中國與英國的言論自由 | 兩屆列文森獎得主,首部中文專著出版
    在一些場景中,墨菲還將伏爾泰提到的「法律」與宗教、「自由」與血統合併起來,這是讓伏爾泰很不愉快的觀點。墨菲筆下的女主角芒達妮也給出了一段言說,但這是對伊達梅有關平等言論的一個流於表面的效仿。但在這個案例中,「平等」出現得就像是上帝眼中死亡之後的平等一樣,而不是伏爾泰頭腦中考慮的社會平等。
  • 言論自由的尺度——關於《伏爾泰之友》中的名言
    書信集出版後即被查禁,他逃至朋友莊園隱居15年。  伏爾泰一生執著地追求自由。他「主張人從一開始便生存於社會之中,並同時享有各種自然權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由權利。這種自由權利主要表現在人身及財產自由,出版及言論自由,宗教及信仰自由以及商業及資本自由四個方面」(黎曉玲,《伏爾泰自由思想研究》摘要)。
  • 他被剝奪了"言論自由"的權利!
    絕不允許川普擁有言論自由的權利!言論自由和合法擁槍被美國人視為憲法賦予的基本權利,現在川普的言論自由權力似乎正在被剝奪。現在在美國維護川普的言論自由被視為一種異端,誰也不敢去維護川普的言論自由的時候,中國的那些崇美公知們又會說些什麼?言論自由曾經被美國人認為是最神聖的權利,1791年12月15日批准的「權利法案」將言論自由列為第一修正案,規定國會不得制定剝奪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權利的法案。現在發生在美國的一場剝奪川普言論自由權利的行動顯然是對美國人擁有言論自由權利的極大諷刺。
  • 《論自由》(二)對言論自由問題的討論
    ​二、我所認同的言論自由的論證我可以接受的論證為:失去自由談論,社會意見會陷入停滯,將不能反映社會的真實情況,所以我認為言論自由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很有必要存在,世界是變化的,言論作為反映世界的工具,也一定是變化的,而這一點,沒有自由的言論必然是難以成立的。哪怕是真理,失去挑戰也會僵化,既定的意見沉睡了,直至成為人人厭惡的教條。
  • 推特和臉書封禁川普帳號是侵犯言論自由嗎?
    川普又說了什麼導致帳號被封?網際網路平臺的做法是否算妨害言論自由呢?作者:Moreless在川普的煽動下,1月6日在華盛頓特區發生了舉世震驚的衝擊國會的暴力事件,導致5人喪生多人受傷。推特和臉書當天晚上分別封禁了川普的帳號12和24小時。
  • 推特侵犯了川普的言論自由?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不準張三進你家門是你的權利,就這麼簡單。 推特有沒有權利封殺川普?這個不能從行為簡單判斷,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推特與川普之間有沒有什麼具體合約,推特有無違約情況。就像如果你被房東趕出家門,有可能是房東的錯,也可能是你的錯。
  • 11歲的小女孩要和我討論「言論自由」
    我沒有言論自由嗎?我一下被噎住,不知如何回答她。眼看著她到站,仍然沒找到答辯詞。她下車時,我問了一句:你多大啦?11歲!然後揚長而去。 11歲的小孩用了一個太隆重的詞,我一下子找不到回復的入口。 言論自由,之所以說它「隆重」,因為它上了國家憲法: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 獨家思考(下):言論自由,不是亂說的藉口
    她聲稱言論自由應該得到尊重,作家和教授不能因言獲罪,而且把處分和批評她們,污衊為反人類,扣過來的帽子很大,很嚇人,很能迷惑一些糊塗蛋。但事實上,在地球上,在人類歷史上,這種完全的、極端的言論自由是不存在的。 任何一個政治實體,一個民族集合,都會因為宗教信仰、歷史文化、統治需要,設定言論的禁區。
  • 日本右翼,霸道扭曲的「言論自由」就別談了!
    新華社記者 藍建中 攝對於在酒店客房內放置否認日本二戰暴行歷史的書籍,日本右翼分子口口聲聲說這是「言論自由」。記者的調查報導發出後,日右翼政客、右翼團體頭目在網絡和社交媒體上沸反盈天,大批右翼分子要阿帕集團「挺住」。他們稱,如何對待二戰歷史屬於阿帕酒店老闆的「言論自由」,不能因為外國反對就撤走書籍,否則就會導致日本的「言論自由」受到危害。
  • 從郭冠英案件看臺灣「言論自由」及其他
    銓敘部又是什麼機構?他們打的到底是什麼官司?關心臺灣時政,或稍微了解臺灣社會的大陸民眾對這件事應該有所知曉。但此案件是因「郭冠英事件」而起,且已過去近9年,所以有必要回顧一下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因為它能讓我們看清臺灣所謂「言論自由」的真相,對大陸一些無底線吹噓臺灣所謂「民主社會」是一個很好的回應。
  • 黎智英案是以國家安全為由打擊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外交部回應
    黎智英案是以國家安全為由打擊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外交部回應 日本共同社記者:關於黎智英的問題,日本等國對他的案件非常關心,有人懷疑他的案件是不是以國家安全為由打擊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中方對此有何回應?華春瑩:你剛才在提問時,我其實能從你的語氣中聽出來,你自己心裡對這些說法其實都不相信、沒有底。
  • 臉書推特封殺川普,是侵犯言論自由嗎?
    川普成為第一個被社交網絡平臺封殺的美國總統,也在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關於言論自由的討論。畢竟「言論自由」一直被看做是美國的土特產,但此次事件在美國社會中所造成的分裂,也說明了,在美國社會中對於言論自由,其實並沒有一個能達成一致的標準。從去年開始,因為要分析全球疫情的科普,不小心寫了一些關於國際政治,尤其是關於美國的文章。
  • 「停播」了,蔡英文毀掉臺灣「言論自由」
    該臺存在幾十年歷史,如今僅僅只是因為一些理由就被關閉,這難道就是臺灣所謂的言論自由嗎?根據臺灣媒體報導,島內還舉辦了多種活動。一個是無國界人權觀察團主辦的「體檢當權者」,一是由個臺灣政策研究基金會主辦的「告別中天!訣別新聞自由」。他們渴望直接與臺當局對話。
  • 美國著名出版人巴尼·羅塞特與無休止的自由閱讀鬥爭
    巴尼·羅塞特(1922-2012)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巴尼·羅塞特經營之下,格羅夫出版社(Grove Press)由一家小型出版公司轉變為美國最具反叛色彩且最高效的言論自由渠道。他出版過二十世紀最富爭議的一部分書籍(《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北回歸線》等禁書的無刪節版),但從沒為任何事情道過歉。
  • 自由書寫——什麼是自由?
    什麼是自由?
  • 言論自由與群己權界:從畢姥爺到跳舞事件
    而據跳舞自己所言,以及許多書友的分析,似乎這次跳舞被找上門來(而以前都安然無事),不僅由於前一年的嚴打行為,還與跳舞此書籤署了大量IP運營(如動漫、遊戲等)有關,牽一髮而動全身,一邊審核不過就全盤改寫——君不見其他小神作者寫的更露骨也沒事?言論自由的邊界問題,似乎也是這起事件的核心。這一邊界應該在哪兒呢?
  • 無職轉生社會學:B站知乎豆瓣混戰,言論自由何為?
    粗略而言,B站內部存在撕裂但以挺番派為主,豆瓣女權主義,知乎自由派反對舉報和因之而生的言論自由限制。另外,關於言論自由本身的理解,還有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不同的兩種意見。去中心化的言論,自由是我們通常所認識的那種言論自由,就是說我們不應該去封禁這個動漫,同時也應該容忍這種互相的衝擊,通過慢慢的磨合就可以磨合出一個更加理性的公共討論。而中心化的言論自由觀點算是我第一次見,它的有趣之處在於它支持番劇和電影書籍之類的言論自由,但是反對網民在網上的自由討論。
  • 騷擾中國記者 日右翼何談「言論自由」
    對於在酒店客房內放置否認日本二戰暴行歷史的書籍,日本右翼分子口口聲聲說這是「言論自由」。記者的調查報導發出後,日右翼政客、右翼團體頭目在網絡和社交媒體上沸反盈天,大批右翼分子要阿帕集團「挺住」。他們稱,如何對待二戰歷史屬於阿帕酒店老闆的「言論自由」,不能因為外國反對就撤走書籍,否則就會導致日本的「言論自由」受到危害。好一個所謂的「言論自由」!
  • 川普「社會性死亡」,引發全球對言論自由的討論!
    不管是在網絡上、媒體上還是在影視作品裡頭,公知們時刻不忘宣傳這個關於「言論自由」的經典段子。然而,最近川普的推特被封殺,需要這幫孝子賢孫去美國捍衛大統領的言論自由時,他們卻不但不誓死捍衛,反而換了一種腔調:美國憲法第一修案規定美國政府或國會不得制訂法律來剝奪人民的言論自由,這被廣泛認為是美國維護言論自由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