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藍屋,南洋華人首富的豪宅,屋主比胡雪巖更成功

2020-12-24 一棵樹的微旅行

馬來西亞檳城,華人和中式建築甚多,但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藍屋」,也被稱檳城最漂亮的房子。

一說到中式豪宅,眾人最關心的通常是其主人,藍屋的主人張弼士100多年前曾是南洋華人首富,被美國媒體稱為「東方的洛克菲勒」,記得他的人已不多,但若是說起他創辦的「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很多人都會「哦」一聲。

藍屋很顯眼,遠遠的就看到那寶藍色比湛藍的天空還耀眼,高樓包圍下現代和傳統的強烈對比,也不免有疑問:為何要將屋子刷成藍色的呢?

其實這並不是屋主的特立獨行,使用藍色是殖民地時期的一股風潮,這種塗料是檳城所產的一種藍花花汁和石灰混合而成,藍色被視為高貴的象徵。在上世紀20年代,藍屋所在的蓮花路一帶,都是這樣外牆藍寶石的房子,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富人區,但如今僅存這一座藍屋了。

張弼士是廣東大浦縣人,在大埔也有其故居,貴為南洋首富,他的產業可說是遍布全東南亞,居所當然不止一處,但藍屋是所有故居中保存得最完好的。

藍屋的主人張弼士是清朝末期一位傳奇的華僑實業家,1841年出生於廣東大浦縣,只念過三年書,在當時下南洋謀生的熱潮中,和鄉民一起下南洋闖蕩。最早在印尼雅加做苦力,後來到一間華僑開的紙行做店員,因為工作勤懇出色,又被升做帳房,後來老闆惜才,還將女兒嫁給了他,從此開始了呼啦啦的開掛人生。

從被賣「豬仔」,到南洋首富,張弼士用了三十多年,積累起了龐大的商業帝國,身價高達8000萬兩白銀,相當於當時清朝國庫一年的收入,是同時代富商胡雪巖的4倍,傳奇的經歷聽起來是不是相當勵志呢?

但他最為國人記得的成就,莫過於創辦了「張裕釀酒公司」,打造了為數不多的中國百年品牌,74歲高齡時,還率團參加了巴拿馬博覽會,有名的「金獎白蘭地」,便是當時獲獎的產品。

藍屋每天開放參觀的時間分為三段,導覽員的解說很精彩,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開放參觀,因為有部分客房用作了民宿用途,加之還可以在此地舉辦婚禮和晚宴等活動,可供走動參觀的面積一半不到。

這座大宅是他為第七位太太所建,他娶這位七姨太時已經年過七旬,而這位太太才20歲出頭,所以格外寵愛,就為她建造了這棟豪宅。

從外觀上看是非常傳統的中式建築,還帶有潮汕的風格,而內部裝修和布置卻相當西式,大吊扇、沙發、精緻的旋轉樓梯、鐵鑄欄杆上的蘇格蘭花紋和中式的木雕窗格形成有趣的對比。

這棟大屋建造了7年,一共有38個房間、5個天井、7個樓梯,光是窗戶就有220扇之多,建成後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中國式住宅。

為將藍屋建成了那個時代南洋最奢華和精緻的建築,細節上毫不馬虎,除了所有材料用最好的之外,還專門從中國挑選了一批手藝精湛的工匠,連地磚的拼接都很有講究。

整棟大屋的布局都經過精心規劃,那近半米之厚的牆內居然藏著精心設計的水管,房簷處用碎瓷片拼出來的吉祥圖案,還有木質的百葉窗,都是純手工一片片打造。

導覽員說整座大宅的中庭最有玄機,據說是全檳城風水最好的地方,並問能否感應到不同,可惜我等凡夫俗子,哪能覺察出什麼異樣,大家哈哈一笑便過了。

主廳採用了代表中國傳統五行的手法來裝飾,用了金屬、木材、水、火和泥土等基本元素的材料,讓其成為整棟建築的核心。

大屋的好風水還幫它躲過了一劫,據說日據時期,日本人從它的顏色和風格上來看,覺得是一座廟宇,信奉佛教的日本人因而沒有破壞它,但是我更覺得,是它獨具一格的顏色和中式建築特色讓人以為和佛教有關,而帶來的好運吧。

大屋的後面,還有一排外屋和浴室,主門旁的一棟低矮建築以及馬路對面的5棟排屋是員工宿舍,這樣設計也是有深意的,以防止任何道路在藍屋前形成一個交叉路口,影響風水。

隨著張弼士去世,加上歷史的風雲變幻,這座房子曾差點也被毀了,在日據時代,張家有些家道中落,後人避戰亂而離開老宅,很多貧民住進了藍屋,算是非法霸佔,那時候湧進了很多人,藍屋還被冠上了「檳城最大貧民窟」的稱號,落差相當巨大呵。

屋子裡價值不菲的家具和擺件都早已被搬空,連門窗和裝飾也被砸下拿走,只有地磚無法移動才得以倖免,這些義大利進口的地磚已經超過百年,依舊光亮。

當年張弼士還立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這間藍屋留給他的七太太和兒子所有,但是只能在這個最小的兒子過世後才能賣。1989年,他最小的兒子離世後,第二年孫子將其出售。

也因為藍屋的歷史價值,再次幸運地被當地一幫文物古蹟保護的人士買下,修整之後重現輝煌。若是被地產公司買下,可能已經重新起了高樓也說不定。

只要說到同時期的富豪,中國人最記得的恐怕是胡雪巖,但張弼士明顯比胡雪巖更成功,胡雪巖在清末結束了自己悽慘的一生,而這時張弼士正佇立在人生頂峰,後來逝世的時候,也享有和胡雪巖天壤之別的待遇,這恐怕和他對時局的認識有關了。

相關焦點

  • 大馬不可錯過的「清朝」豪宅學問大!
    答:在大馬土生土長的華人我們稱之為「峇峇娘惹」。從15世紀開始,早期華南移民帶著中國文化前往大馬,他們在這個國家定居生根並與當地人通婚,逐漸形成一種和大馬本土文明兼容的「土生華人文化」。峇峇娘惹是一個馬來語的音譯介詞,土生華人男性稱為峇峇,女性則為娘惹。
  • 不是馬來人,是馬來西亞華人!
    在跟他們或淺或深的交流中,對他們的認知從無到有,從模糊到逐漸清晰,慢慢拼湊出「馬來西亞華人」這個群體更接近真實的模樣。一    其實我們對於「馬來西亞華人」一點都不陌生,從演員楊紫瓊、歌手梁靜茹,到在羽毛球場上跟林丹做了一世瑜亮的李宗偉,再到這些年在《奇葩說》舞臺上大放異彩的胡建彪、顏如晶,他們都是馬來西亞華人的傑出代表。
  • 大學生寫家史︱我的阿公:上世紀華人的南洋故事
    肉骨茶成了一代又一代南洋華人的專屬記憶,亦成為如今馬來西亞華人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細細品味肉骨茶的飄香,總讓人憶起華人在南洋打拼的故事。當年阿公在碼頭工作時所使用的工具之一——鐵鉤。樸實的南洋生活在南洋結婚後,阿公聘請幾個幹建築活兒的工人,蓋了一間小屋。我的父親便是在那間亞答屋(源於馬來語:Atap。)裡長大,度過了快樂、純粹的童年時光。亞答屋的牆面以木板製成,而陡斜的屋面則是用棕櫚葉鋪蓋,極具傳統的南洋建築特色。亞達屋內涼爽通風,正應和赤道國家炎熱的氣候。但由於亞達屋的構造材料屬於易燃品,因此容易引起火災。
  • 檳城:南洋遺蹟中的清新浪漫
    馬劍  沒想到,檳城是我在馬來西亞逗留最久的一座城市。像大多數東南亞城市一樣,藍天是這裡不變的底色。而天氣就像是小孩子的臉,說下雨就會下雨。不過,這裡的人出門卻很少帶雨傘,雨來得快,走得也快,人們都習以為常。當雨水過後,整個城市就會顯得格外通透。一片澄淨之下,是百餘年前華人下南洋留下的遺蹟以及如今華人保留傳統並與當地融合的印記。
  • 又一華人首富家族要來!他們布局中國狂吸金,他跑新加坡做首富
    正大集團是最大華人跨國公司之一,涉獵製藥、地產、金融等眾多業務,2019年全球銷售額達680億美元,背後正是泰國首富的謝氏家族。都說「富不過三代」,可謝氏家族如今已成功進行第四代的交接,書寫出一個世紀的財富故事。
  • 不一樣的南洋華人
    在中國歷史上,「下南洋」是與「闖關東」和「走西口」一樣重大的人口遷徙活動。但是,下南洋的牽涉人數之多、地域之廣、時間跨度之長,實屬罕見。早期的南洋華工,在與當地民眾交往融合後,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也為當地的政經發展注入了活力。
  • 【GET√攻略】馬來西亞檳城自由行攻略 - 帶你感受濃濃的南洋情調~
    檳城名字來源於遍布該島的檳榔樹。在這座城市,你既可看到美麗的英式別墅,也可以看到熟悉的華人店屋,濃鬱的南洋風情,令你倍感親切。寺廟雖然是拜觀音的華人廟,但是設計和裝飾卻很有東南亞風格。這裡有一尊巨大的佇立在鶴山的觀音聖像,花了27年的時間精心建造。其周圍由16根大柱圍建的八角亭來遮蓋聖像,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室外觀音像。
  • 馬來西亞華人:荒漠中的文化傳承
    很少有人知道,當我們的文化在本土遭受浩劫時,部分南洋華人們為了文化與血脈的傳承,曾付出血淋淋的代價。先前,傳統華人國籍認同和文化認同都堅持為中國。  周總理在萬隆會議上宣布新中國否認雙重國籍時,他們不得不放棄國籍認同。今天的許多馬來西亞華人,就是保有中華文化認同的華人們。在新加坡尚未被迫離開馬來西亞聯邦時,新加坡華人們大多也是如此。
  • 胡雪巖從一個錢莊夥計到晚清首富,靠的是什麼?他的成功有何秘訣
    胡雪巖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商人,在那時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興於仕途,從一個錢莊的小夥計發展成為晚清首富,富可敵國,冠以「紅頂商人」稱號。也亡於仕途,最後還是失敗了,家敗散盡,抑鬱而終。但他的經商才能被後人津津樂道,有人說: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做人要學杜月笙。他的成功靠的是什麼?他的經商才能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 馬來西亞首富掘金中國,壟斷40%的市場,每天賺走4.5億
    而他們憑著勤勞和智慧,不僅得以在他國立足,他們中的一些還成為了一方巨富,據不完全統計,無論是大馬、新加坡,還是菲律賓、印尼,它們的首富都是華人,甚至有媒體稱,華人幾乎掌控了東南亞半數的經濟。不過彼一時此一時,如今的中國已不比當年,實際上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當初下南洋的粵商、閩商後代們又調轉船頭湧入了中國大陸,在自己祖籍國的土地上掘金,同樣創造了商業傳奇。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就是掘金中國的傑出代表。
  • 周潤發《安娜與國王》取景地 到南洋小城尋找舊日好時光
    在寒冷乾燥的北方,總會懷念南洋炫目熾熱的陽光、高大肥碩的綠植、繽紛豔麗的服飾、酸辣鮮香的美食……還有一棟連著一棟的南洋老樓,那些木質百葉窗和磚雕騎樓的老房子,令人著迷到拍不夠,逛不厭的南洋老街。如果能有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那目的地毫不猶豫鎖定的是——檳城。「世界文化遺產」檳城,既是「全球美食城冠軍」,又是「最佳養老勝地」和「全球十大最佳廉價預算旅遊地區」。
  • 檳城的「藍屋」的主人來自廣東梅州,官至二品,家財富可敵國
    張弼士足遍東南亞與中國大江南北,住過的豪宅難計其數,但經過近百年的風風雨雨與戰火洗禮,完整保留下來的屈指可數。
  • 你真的了解馬來西亞華人嗎?
    馬來西亞華人把中華傳統文化繼承發展的非常完好,所以大多數的馬來西亞華人中文說的非常不錯。情歌天后梁靜茹   那麼問題來了,你對馬來西亞華人了解多少呢?馬來西亞華人馬來西亞華人(或華裔馬來西亞人、大馬華裔)指明清至民國數百年來自中國福建和廣東、廣西、海南等省遷徙至馬來西亞的後代,華人是馬來西亞除馬來族以外的最大族群。
  • 首富福建人,馬來西亞最富50人,泉州人霸屏,一位是劉德華妻舅
    大馬富豪平均縮水7%,最嚴重的是大眾銀行鄭爺爺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左)2020年大馬首富,還是郭鶴年,上榜身家115億美元(約合803.05億元人民幣),連續20年蟬聯榜首。郭鶴年,有「世界糖王」之譽,生於1923年,是福建移民「二代」,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他的祖籍是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郭宅村。
  • 13歲惠安下南洋,本田車輛搖錢樹,睡巴士的修車學徒逆襲檳城首富
    其祖父,是一代創始人、被譽為馬來西亞「本田大王」(Honda King)、已故丹斯裡駱文秀。祖籍福建惠安,13歲下南洋,靠二手車生意發家的駱文秀,在大馬販賣本田摩託,被尊稱為馬來西亞摩託車大王。1958年,他創立了實業集團,步入房地產領域,是檳州最早的發展商之一,曾為檳城首富。
  • 為何清末首富胡雪巖,臨終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這其中就包括清末首富胡雪巖,他就對白虎感慨頗多。由於自己慘痛的教訓,他在臨死之前還曾經不忘告誡子孫,一定要「勿近白虎」。胡雪巖出生於1823年,此時已經是晚清動蕩之秋了。正是由於動蕩,反而造成了「亂世出英雄「的情況,許許多多的人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得以脫穎而出,這其中也包括胡雪巖。
  • 晚清首富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後人:勿近白虎
    清末首富胡雪巖一生經歷大起大落,他白手起家為自己賺下潑天富貴,然而轉眼之間卻又一無所有,胡雪巖最終在貧病交加中去世,當時落魄到什麼程度呢?
  • 聽書《紅頂商人胡雪巖》合集
    《胡雪巖》是2006年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陽。「經商要學胡雪巖,當官要學曾國藩」,高陽的《胡雪巖》一度成為現代經商人士必看的圖書之一。《紅頂商人胡雪巖》書中描繪了各色的人物,既有貪官、買辦、奸商,也有美麗善良的女性,個個性各鮮明,栩栩如生。情節環環相扣,懸念頻頻,引人入勝。此書在歷史和故事間再現了一個時代的風貌。
  • 《下南洋》:南洋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長青集團是起家於馬來西亞的一家大型跨國公司,集團旗下還擁有數十種報刊,包括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光明日報》、香港《亞洲周刊》、《明報周刊》等。上世紀90年代創辦的「冰心文學獎」即由張曉卿出資創辦。「這次《下南洋》完全是張曉卿個人的投資」,周兵說,「他完全是因為對南洋歷史負責任,有情懷。」也是因此,製作團隊不必考慮商業成本與回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