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伊凡四世,俄羅斯帝國首任沙皇,人稱恐怖的伊凡、伊凡雷帝,是俄羅斯歷史上傳奇的統治者。猶如我們中國歷史上的康熙皇帝一般,可以算是俄羅斯歷史上久負盛名的君主。憑藉祖父迎娶了東羅馬帝國公主的身份,得到了稱帝的名分。
伊凡在位期間加強了俄羅斯帝國的中央集權。在國家財政、司法、軍事以及宗教等方面都對俄羅斯帝國進行了改革。奠定了俄羅斯軍隊正規化,限制了大貴族的權力,並且通過7年的實踐以特轄制的特殊制度確立了沙皇直轄的區域,用特轄軍的形式預備出應對王公和領主動亂的戰鬥力。使得俄羅斯皇族對於俄羅斯全境的掌控力得到了有效加強。
伊凡四世,他的一生充斥著陰謀和血腥,當然這和他年幼的經歷息息相關。現在請跟著筆者一起來看一下這年幼之時便失去父母、依靠著隱忍不發和雷厲風行並舉開創了俄羅斯廣袤領土、穩定繁榮的大帝--伊凡。
年幼繼承人的悲傷童年
公元1530年,莫斯科誕生了俄羅斯史上充滿爭議、充滿傳奇的君主—伊凡四世。剛剛降生的幼童伴隨著電閃雷鳴的天氣,使還沒有從中世紀封建思想中解放出來的莫斯科大公一族感到不解和驚慌。但是就像是閃電劃空一般,一個傳奇性的君主開始了他並不平凡的一生。
伊凡四世三歲的時候,由於父親慣於使用強硬手段使人屈服的瓦西裡三世病逝,而繼承了父親的莫斯科大公地位。同時,由母親葉蓮娜總攝國家軍政。
母親葉蓮娜是一個類似於孝莊皇太后的女政治家,她不甘心受人擺布,所以在丈夫瓦西裡三世死後隨即開始了針對預留的七大貴族攝政會。為了獨攬國政大權,她逮捕了格林斯基大公、沃倫佐夫大公等。一時之間,使得本就對瓦西裡三世背信棄義、窮兵黷武不滿的貴族團體更加牴觸。
終於,年僅8歲的伊凡四世成為了孤兒,母親葉蓮娜被大貴族們密謀毒殺了。
失去母親的伊凡,他的童年變得讓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叔叔們對自己的鄙視隨著母親的死亡變得更為公開;毒殺成功的大貴族們得償所願的報還了父親瓦西裡三世帶給他們的屈辱。從此,心懷怨恨的年幼伊凡開始逐漸變得殘忍、嗜血。對大貴族們無可奈何的伊凡,經常會拔掉小鳥的羽毛、摔死小貓小狗,甚至喜歡看著這些受到虐待的動物慢慢的死去。
面對背叛,伊凡已經有些扭曲了,本應快心快樂的貴族少年,因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種種不幸讓他的性格變得有些偏執、有些冷血。伊凡是悲慘的,他本不會是一個這樣的青年,他的人生是因為大貴族變成了這樣。雷帝終於還是向他充斥著鮮血、雷鳴一般的道路前進路了,讓貴族們驚慌不已的雷帝,邁向了他波瀾壯闊的人生。
隱忍的伊凡一鳴驚人
採用虐待動物、僕從甚至奪取他們生命的方式宣洩自己憤怒的伊凡,隱忍不發的度過了沒人能夠理解的九個春秋。1547年,伊凡在克裡姆林宮舉行了加冕典禮。大主教將由從已經敗亡的拜佔庭帝國流轉到莫斯科的皇帝的皇冠授予了伊凡。而通過加冕儀式,仿佛浴火重生的伊凡不再滿足自己區區大公的稱為,他選擇更進一步稱自己是「沙皇」,以此向世界宣告自己那無限的權力、尊貴的身份。
俄羅斯帝國,可以稱得上是最有資格繼承羅馬帝國的國家之一,伊凡四世的祖父迎娶的是拜佔庭末代皇帝的女兒—索菲亞。伊凡的身體裡流淌著羅馬帝國皇家的血脈,以此血脈為證明沒人擁有更甚於他接替皇帝稱號的資格。
伊凡即位了,而他要面對的第一個敵人卻是自己的血親—葉蓮娜的弟弟格林斯基。在伊凡加冕前,俄羅斯的朝政基本掌握在格林斯基手中,也因此格林斯基獨斷專行、無視人民疾苦的徵稅斂財,使其早已失去人心。
終於,莫斯科城的大火點燃了民眾的憤怒。不論格林斯基是不是縱火犯,民眾們已經絕對不會再相信他的說辭了。格林斯基的宅邸被攻入,所有的家人、僕從都被殺死了。鑑於格林斯基不在家中,已經怒不可遏的民眾甚至打算衝入克裡姆林宮。對此,伊凡下令對人民做出交代,懲罰格林斯基。而大貴族也自此遠離了俄羅斯的政治中心。
我們當然無法得知當時的情況,但是筆者認為,通過伊凡幼年的經歷,我們不難看出伊凡心中對大貴族深深地厭惡著。而母親的突然離去,以及之後舅舅的專權,我們不難猜想,伊凡會懷疑是最終得利的舅舅心懷不軌謀害了母親。甚至莫斯科城的大火也許也是伊凡為了找到突破口所對舅舅設下的陷阱,藉此既可以收攏民眾的人心又可以消除政敵奪回政權。伊凡成功了,他的地位沒人可以撼動了。
精明君主獨特的政治手段
伊凡為了對大貴族做出進一步的削弱,他設立了沙皇特轄區,建立了一直全盛期由5000名士兵組成的沙皇直屬特轄軍。藉此獲得自己的真正忠誠的武力部隊。並且,大量的籠絡小貴族以及下層的民眾,以此獲得掌控大貴族的籌碼。
有了自己的戰鬥力,以及小貴族和人民的支持,伊凡的特轄區建立了。特轄區內的大貴族都被迫交出了自己的領地外遷。其中當然有對此表現出抵抗的群體,但是面對沙皇的軍隊他們都被一消滅了。
特轄區制度讓伊凡極大的加強了以自己為中心的權力構成體系,並且通過剝奪領土並外遷的方式使得世襲王公的領土被分化,從而失去了他們強大的影響力。帝國不安定的隱患藉此排除了。特轄軍就像伊凡手中的利劍,幫助伊凡披荊斬棘削弱了貴族的力量,並且還成為了伊凡平定叛亂的有力助手。
但是這一制度同樣是雙刃劍。在特轄區實施的8年中,特轄軍逐漸成為了恐怖的代言者。他們所到之處繁華的城市變得斷壁殘垣,不斷地劫掠、屠殺使得人口出現了減少、土地逐漸閒置廢棄,以農業為主的國家生產力因此被極大的削弱。
對此,已經鞏固了中央集權的伊凡、在反對者基本消滅殆盡的情況下,就如同突然設立一般的突然廢止了特轄制度。
作為一個稀世的豪傑,伊凡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斬釘截鐵般的帝王。他可以為了達到目的去利用一切,也可以在目的達成後拋卻多餘的東西。沒有一絲一毫的顧慮,伊凡雷帝果斷的行事風格和敏銳的政治眼光,讓他站到了權力的頂點。
殘酷皇帝的人性光芒
伊凡是鐵腕君主,他在位期間曾做出令人瞠目結舌的集權舉措。即舉家搬離莫斯科。伊凡表示,面對隨時可能存在的反叛,不願再管理國家,而想要任由國家自生自滅。面對君主這樣突如其來、史無前例的舉措,整個莫斯科都動蕩了。東正教總主教為此甚至承諾伊凡:有權處決任何想處死的叛徒。正式基於這一點,才讓伊凡推行了上文中提到的「特轄制度」。
恐怖的伊凡,無愧於恐怖之名。在精於政事之外,他由幼年起便深刻心中的殘忍和嗜血隨著權力的一步步加強終于越來越顯著了。安定了國內情況的伊凡,此時和他的父親一樣,為了開疆拓土對喀山汗國展開了毀滅性的打擊。從父親時代關係便逐漸冷淡的喀山汗國這時已經不再是盟友,而成為了沙皇偉業的阻礙。如同諾夫哥羅德的慘劇一般,喀山被俄羅斯人徵服後遭到了近乎「種族清洗」的流血。
由於伊凡對貴族利益的削弱,對諾夫哥羅德的洗劫、對喀山的毀滅。這一系列殘暴的舉動使得莫斯科主教菲利普對其進行了譴責。而早已站在權力頂峰的伊凡,毫不留情的勒死了他。於是,伊凡更加肆無忌憚。
在一次會面上,伊凡看到太子妃由於懷孕而沒有依照宮廷規則穿裙子而動手打傷了她。這一舉動雖然是為了維護宮廷至高無上的規矩,但是也直接導致太子妃流產。伊凡的太子為此找父親進行理論,而過程中言語有些過激。雷帝面對兒子的忤逆舉措本就十分生氣,此時又正值兒子被心懷不軌之人誣陷意圖謀反。本就對於背叛十分敏感的伊凡失去了理智,他將手中的杖投擲出去,卻正巧打在了太子的太陽穴上。
面對意識模糊即將死去的兒子,雷帝無助了。經歷喪子之痛的雷帝在人生的最後3年中不再殘暴,或許是兒子的鮮血敲醒了伊凡。就這樣,內疚的雷帝在度過了相對平穩的三年後,因中風離開了人世。
我們也許不能理解一個從出生開始就缺乏關愛,屢遭背叛,歷盡磨難的人他到底是以一種怎樣堅實的心情度過每一天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即便堅毅、殘忍如伊凡,他也有著人類最為純真的善意。雷帝對兒子的痛惜也正是使我們可以去理解他的起點。如果雷帝終其一生沒有留下絲毫有關於他人性光輝的一面,那麼我們確實可以稱他是一個暴君。不過,筆者認為,正是基於雷帝的痛心,我們才更能客觀的去看待飽經風霜的伊凡。
結語:伊凡雷帝,他的人生波亂壯闊。從年幼到年老,他縝密的心思,殘暴與憐憫並存的性格都是我們值得去審視的。
一個自幼沒有雙親疼愛的孩子,他的人生是缺少愛的。這樣的條件造就了一個性如烈火、豪傑一般的恐怖伊凡,也讓他成為了大多數人眼中理解不了的暴君。
沒錯,伊凡是暴君,但是這個暴君他內心深處還潛藏著憐憫。如果不是痛心於國家伊凡雷帝又何苦非要用強有力的手段去剪除大貴族,提升小貴族和其他民眾的地位;如果不是對國家未來和家人安全的擔憂,伊凡又何必不辭而別避至亞歷山大以圖教會的許諾;如果沒有內心對親生兒子的憐惜悲傷,又怎麼會收斂自己內疚自己。
或許,有人會說雷帝是利用了人民的力量;脅迫了教會;但是他的出發點也是為了維持俄羅斯的穩定,為了國家能夠發展壯大。而對兒子的態度更是揭示了這個鋼鐵一般的英雄他內心的人性。
縱觀伊凡的一生,我想我們應該對這樣一個有著悲慘遭遇但是卻能夠化悲憤為力量,能力卓越的傳奇君主抱持更客觀地態度。我們可以更深入的去理解伊凡,了解恐怖伊凡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