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帝伊凡四世統治下的俄羅斯帝國有多恐怖?讓電影《沙皇》告訴你答案

2021-02-13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伊凡四世可以說是國內除了彼得大帝之外,最為人所熟知的俄國沙皇。但是很多人對於對於伊凡四世的了解,都僅僅停留在「伊凡雷帝」這一名號上。冷兵器研究所則將通過一部俄羅斯導演彼得·馬莫諾夫拍攝,於2009年上映的電影《沙皇》,以此來窺探這位傳奇君主荒誕與恐怖時代。

▲《沙皇》劇照

這部電影主要是圍繞著伊凡四世與著名的莫斯科大牧首菲利普二世之間,如何從關係親密,到最後伊凡四世下令將其除之而後快的故事。在中間,還穿插了大量著名人物,以及歷史大事件,比如伊凡四世的第二任皇后瑪利亞·捷姆魯戈夫娜、初代特轄軍領袖阿列克謝·達尼洛維奇·巴斯馬諾夫和他的兒子費奧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巴斯馬諾夫,同為特轄軍領袖的馬盧塔·斯古拉德,著名的德國探險家,同時也是讓西方人對伊凡四世有所了解的海因裡希·馮·斯塔登等等。除此之外,電影中還穿插了兩個伊凡四世時代的著名事件——利沃尼亞戰爭,和諾夫哥羅德大屠殺。

▲電影中的伊凡四世

▲電影中的大牧首菲利普二世

歷史上菲利普二世出身於著名的波耶貴族克羅齊奧韋,在電影中,說菲利普二世與伊凡四世是同年玩伴,這一點更多的是民間傳說,並沒有嚴格的史料記載。不過在歷史上,菲利普二世確實是因為反對伊凡四世的種種暴行,而導致兩人關係惡劣,最終引發菲利普二世在克裡姆林聖母升天大教堂中,拒絕為伊凡四世祝福的事件,並以此讓兩人關係徹底破裂。

▲菲利普二世聖像

影片裡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是電影中所有人畫十字架都是用類似天主教的兩指,而非今天東正教的三指。這一點其實是符合歷史,在17世紀尼康教改之前,當時俄羅斯人的確採用這種類似西方的方式,而非東正教傳統的三指。

▲電影中菲利普二世拒絕為伊凡四世祝福

▲電影中初代特轄軍領袖,阿列克謝·達尼洛維奇·巴斯馬諾夫

歷史上,與其他幾位特轄軍高層不同的是,老巴斯諾夫其實是真正的行伍出身。早年在伊凡四世圍攻喀山汗國時,因為勇敢的表現而得到賞識,並得以在與克裡米亞汗國之間的薩德伯什申斯卡亞之戰中,作為指揮官之一參戰。因其戰功卓著,升任為諾夫哥羅德長官,並以此短暫的參與到利沃尼亞戰爭中。

▲作為電影重要背景事件的利沃尼亞戰爭。這場戰爭莫斯科開始時碾壓了利沃尼亞的丹麥和瑞典勢力,但最後被波蘭—立陶宛聯邦擊敗

之後到了1564年,莫斯科和克裡米亞汗國之間的戰火再起,老巴斯諾夫帶著他的兒子費奧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巴斯馬諾夫前往梁贊,組織了梁贊保衛戰,並成功擊退克裡米亞韃靼人。但也就在這一年,在伊凡四世的授意下,老巴斯諾夫被任命組建後來臭名昭著的特轄軍。

▲電影中的特轄軍形象

特轄軍在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中有所講述,因此這裡就不多做贅述,其中手持掃把,在馬上掛著狗頭,身著黑衣等等都是真實歷史。不過受到之前史達林時代拍攝的《伊凡雷帝》電影影響,電影中的特轄軍依然頭戴黑色兜帽,這一點在並沒有相關文獻記述,而且在歷史上特轄軍出於戰爭需要,還配置了大量火槍和火炮。但在電影中,也沒有相關鏡頭,不得不說時相當遺憾了。

▲現代復原的特轄軍

▲小巴斯諾夫費奧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巴斯馬諾夫

據許多當時西方外交官的記述,小巴斯諾夫此人很有可能是伊凡四世的男寵後來由於在諾夫哥羅德大屠殺中,由於老巴斯諾夫對伊凡四世的屠城的決定表示質疑,因此被伊凡四世下令處死,而小巴斯諾夫和他的家人,則被判處流放。

電影中的馬盧塔·斯古拉德,歷史上這個人物雖然也是特轄軍領袖之一,但是關於他的事跡記載少之又少,甚至他究竟是何出身連當時的莫斯科貴族們都不得而知。不過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卻因為狠毒以及濫用酷刑而得名。除此之外,最後處死菲利普的,也正是此人。

▲油畫菲利普之死

▲電影中指揮波蘭—立陶宛聯邦軍隊的西吉斯蒙德二世。

一個非常難能可貴的是,這終於終於,沒又讓波蘭騎兵都背著一堆翅膀。實際上在西吉斯蒙德二世時期,後來赫赫有名的波蘭驃騎兵或者說翼騎兵尚未出現,因此騎兵主要還是以西歐式的板甲重騎兵,以及受到中歐影響的驃騎兵為主。而電影中的這種龍蝦甲實際上在此時還尚未出現,因此不得不說復原的還是有不少缺點的。

▲電影中衝鋒的波蘭步兵,它們身上的胸板甲還有東方風格的彎刀,可以說就已經算是穿越了。

▲電影中菲利普二世的侄子伊萬·鮑裡索維奇·科利切夫。

與電影中波蘭—立陶宛聯邦軍隊相比,莫斯科軍隊的復原顯然要好很多。歷史上這一時期,莫斯科軍隊的發展吸收了奧斯曼帝國和波斯的很大影響,因此在裝備上也有著鮮明的中東特色。

電影中莫斯科和波蘭—立陶宛聯邦軍隊近戰。歷史上莫斯科對於火器發展的重視程度其實還是相當高的,以至於在伊凡四世時期可以對波蘭—立陶宛,甚至是瑞典,都形成火力上的優勢。只可惜可能是電影經費問題,並沒有出現火器使用的鏡頭。

在電影中其實還有很多非常細節的地方,比如電影中出現了許多韃靼僕役。歷史上,由於伊凡雷帝時代對當時各個汗國的戰爭,導致大量韃靼人留裡失所,這些人要麼選擇向南逃到克裡米亞汗國,要麼皈依東正教。還有許多人以及一些戰俘,則被當時的莫斯科貴族們充作奴僕,這些在戰爭中,往往也會作為莫斯科貴族騎兵們,進行輔助的輕騎兵身份作戰。

▲電影中常常被當作背景板的宮廷禁衛,這些人大多是由年輕貴族擔任,比如在留裡克王朝絕嗣後,被推舉為沙皇的鮑裡斯·戈東諾夫,就曾擔任過宮廷禁衛。

還有個細節是,電影中的莫斯科城,雖然其城牆、宮殿和教堂都是磚石結構,但是克裡姆林宮的宮牆和民居基本都是木製的,這一點其實非常符合歷史。畢竟「克裡姆林」一詞,最早就是指木製要塞,一直到17世紀,克裡姆林宮牆才最終由石質取代,而莫斯科的木製建築,則要一直到拿破崙戰爭時期的莫斯科大火,才最終消失。

總的來說《沙皇》這部電影,即使放在今天的角度來看,也算是製作水平極高的一部電影。它對於整個當時莫斯科宮廷的刻畫,可以說都相當到位,而且對於當時建築和服飾的復原,也足以讓蘇聯時代,甚至今天很多俄羅斯電影汗顏。當然,想要看懂這部電影,多少需要對相關歷史,以及東正教文化有一定了解,才能看懂裡面的許多古事情節的安排,因此還是具有一定的門檻。

最後電影評分環節:

1、精緻的畫面,以及細緻的服飾和宮廷禮儀還原:5分

2、戰爭場景處理過於潦草,鎧甲復原也存在一定問題:0分

3、人物刻畫豐滿,尤其是對於主角伊凡四世和菲利普二世的刻畫相當到位:5分

4、對觀眾的欣賞門檻要求太高,部分地方劇情歸於壓抑:-3分

總分:7分選擇觀看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時之沙,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風帆時代水兵意外落水怎麼辦?

英國人為何非用鴉片打開中國市場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

相關焦點

  • 雷帝伊凡——傳奇的俄羅斯沙皇
    前言:伊凡四世,俄羅斯帝國首任沙皇,人稱恐怖的伊凡、伊凡雷帝,是俄羅斯歷史上傳奇的統治者。猶如我們中國歷史上的康熙皇帝一般,可以算是俄羅斯歷史上久負盛名的君主。憑藉祖父迎娶了東羅馬帝國公主的身份,得到了稱帝的名分。伊凡在位期間加強了俄羅斯帝國的中央集權。
  • 俄羅斯的第一任沙皇——伊凡四世,為何被稱為「恐怖伊凡」?
    前言: 沙皇伊凡四世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在他的統治下,俄羅斯從一群鬆散的中世紀個體國家轉變成一個現代帝國。他的名字在俄語單詞中帶有令人欽佩和令人敬畏的意思,但後來他的名字往往與恐怖相關聯,那麼伊凡四世到底「恐怖」在什麼地方呢?
  • 「偉大的伊凡」還是「恐怖的雷帝」
    近日,俄羅斯國家電視臺推出年度收官大戲《伊凡雷帝》,美劇式拍攝手法、高水準服道化、明星演員加盟使該劇在俄境內擁有超高人氣。隨著劇集熱播,飽受爭議的首位沙皇——伊凡雷帝重回人們的視野。  伊凡雷帝即留裡克王朝的皇帝伊凡四世,正是他開啟了俄羅斯歷史的沙皇統治時代。
  • 沙皇伊凡四世,為什麼被稱為「恐怖的伊凡」
    俄國最早的沙皇公元1223年,蒙古進攻沙俄前身羅斯諸公國,戰爭中打死了6名羅斯王公,並承諾羅斯人投降免死。當羅斯人投降後,蒙古軍隊食言,殺掉了所有投降的王公和士兵。從此之後,羅斯諸公國就被置於蒙古帝國的統治之下。
  • 雷帝伊凡,政治天才or暴虐的瘋子?
    伊凡四世,全名為伊凡四世·瓦西裡耶維奇(俄語:Иван IV Васильевич,1530年8月25日—1584年3月28日),史稱伊凡四世(英語:Ivan IV),別稱伊凡雷帝(俄語:Иван Грозный)、恐怖的伊凡(英語:Ivan the Terrible),俄羅斯留裡克王朝首位沙皇(1547年1月16日—1584年3月28
  • 講座|俄羅斯的帝國夢:在權力網絡和知識網絡中浮沉
    繪製這幅畫則是為了諷刺普京和另一位具有「沙皇」特點的蘇聯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是一丘之貉。因此,無論是俄羅斯國內還是歐美學者都認為俄羅斯這個國家本身就有「帝國」的傳統,而俄羅斯的最高領導人也因此有了專制獨裁的傳統。
  • 俄羅斯帝國最慘烈的戰爭,被歐洲多個強國聯合毆打,沙皇絕望自殺
    近代歐洲國家似乎有個默契,就是哪個國家企圖當歐洲霸主,其它歐洲國家就會聯合起來毆打這個國家,太陽王路易十四統治下的法蘭西王國、拿破崙一世統治下的法蘭西帝國就是最好的例子,幾乎整個歐洲都聯合起來毆打太陽王路易十四和拿破崙一世統治下的法國。近代歐洲除了法國這個國家,俄羅斯也遭受過被其它歐洲國家聯合毆打的悲劇,史稱「克裡米亞戰爭」。
  • 70、恐怖伊凡丨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
    如果能有個不結冰的港口,直接把船開到英國,該有多好啊!伊凡四世決定從鄰居波蘭那兒要個港口來。波蘭自然不肯答應,伊凡四世便和波蘭打了起來。波蘭是當時東歐最大的國家,你還記得吧!它有舉世聞名的大學,和了不起的科學家哥白尼。波蘭根本沒把俄羅斯放在眼裡,況且,它北方的鄰居,一個叫瑞典的國家也來幫忙。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不用說你可能也猜得到,伊凡四世被打敗了。
  • 羅馬正統在東方:沙皇俄國為什麼自認為是「第三羅馬」?
    很多朋友可能發現,現在俄羅斯國徽的「雙頭鷹」圖案與羅馬帝國的標誌有些相似。沙皇俄國長年自稱「第三羅馬」,「沙皇」一詞就來源於羅馬帝國的「凱撒」。那麼沙皇俄國為什麼自認為是「第三羅馬」呢?東方的「羅馬皇帝」則被著名的拜佔庭帝國代代壟斷。與幾乎不是羅馬的查理曼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相比,拜佔庭帝國算是真正的羅馬。但在1453年(景泰四年)5月,拜佔庭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滅亡。拜佔庭帝國滅亡後,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逃往位於西歐的羅馬城。
  • 俄羅斯與土耳其的愛恨糾葛(上)
    安倍辭職,一些老闆表示讓我說說日本,別著急,等熱度過了,自然就會說了,而且日本,絕不是三五期節目能說明白的,繼續來說俄羅斯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說說俄羅斯與土耳其的關係,一般來說,我們拋出兩個國家,總可以在大體上,說出這兩個國家的關係如何,好還不不好,總有個主流。但是如果問你俄羅斯與土耳其呢?
  • 俄羅斯帝國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
    俄羅斯帝國 按俄羅斯及世界主流學派觀點,沙皇俄國是1547年~1721年間俄羅斯的國號,而1721年彼得一世在與瑞典的大北方戰爭勝利後,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的皇帝」的頭銜,正式稱皇帝,從此以後的俄羅斯正式國號為「俄羅斯帝國」,「俄羅斯的沙皇(凱撒)」的稱號也變成了「俄羅斯的皇帝」。
  • 羅曼諾夫皇朝的命運變化:俄羅斯帝國為什麼會走向衰落?
    但非常不幸的是,不得不面對最黑暗危機的那位羅曼諾夫家族沙皇,恰恰是能力最弱、頭腦最狹隘的一位,同時也是運氣最差的一位。本文來自《薛丁格的貓先生》公號。俄羅斯帝國紋章正如羅曼諾夫皇朝最雄才大略的大臣波將金所說,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治家都不能僅僅對突發情況做出回應,而必須「改善局面」。
  • 俄羅斯帝國的「百年孤獨」!
    俄羅斯詩人丘特切夫曾如此表述這種難以說清的魅力:「無法用理智去認識俄羅斯,無法用普通的尺子去丈量;她有著獨特的身材,——你只能去把俄羅斯信仰。」這是一個我們無法以通常用來認識西方世界的觀念來理解的國家。作為帝國的俄羅斯俄羅斯是個帝國。這不是對俄羅斯的一種簡單的歷史描述,而是對其深層次的精神衝動的闡發。
  • 俄國沙皇裡的「另類」國君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當俄羅斯沙皇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項使命。但即便是沙皇,有時候也會拋開所有國務,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的沙皇喜歡畫畫,有的喜歡管樂,有的愛觀看星星,有的不願錯過給屬下拔牙的機會。
  • 被蒙古人統治240年後,俄羅斯究竟留下了什麼?愛恨情仇一言難盡
    但是,俄羅斯人也絕對不會心甘情願地接受蒙古人的統治。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他們也想出了對策,來對付蒙古人。其中,莫斯科公國的對策是最成功的。在獲得大公稱號後,憑藉徵稅權,不斷壯大自己的經濟力量,將所得財富賄賂蒙古王公獲得寵信,收買國內人心削弱對手。  到了14世紀中期,莫斯科公國已經脫穎而出,一家獨大。
  • 電影裡沙皇情人的原型,竟然「醜」到威脅了俄羅斯的國家安全!
    了解全球局勢,世界趣聞,微信關注一個就夠了:世界說(ID:globusnews)寫在前面:馮小剛的電影《芳華》緊急撤檔,在俄羅斯,人們也為了要不要禁播一部名為《瑪蒂爾達》的電影吵翻了天,衝突場合從俄羅斯下議院逐漸擴散到了民間團體。線上網民掐架,線下信徒上街。有些人覺得這部電影只是一部普通電影。
  • 末代沙皇:羅曼諾夫王朝的覆滅
    引言 羅曼諾夫王朝三百多年歷史的統治, 其間的歷任沙皇以及此王朝的最終滅亡已經毫無疑問在很多作品中被所反覆刻畫 – 無論是古典歷史巨著還是街頭廉價的通俗讀物。自從電影藝術發明以來,更是有數不勝數的無聲及有聲電影加入此列,從高雅的文藝片到拙劣的大製作,這些相關描述使其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 跟著瑪莎轉遍俄羅斯--聖瓦西裡大教堂
    沒來過莫斯科,但你一定見過這個彩色的大教堂,聖瓦西裡大教堂,這個具有俄羅斯風格的建築,成為了不少人對俄羅斯留下的的第一個記憶
  • 列賓將俄羅斯現實主義繪畫引領至高峰,《伊凡雷帝殺子》稱為經典
    列賓是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主要的代表人物,也是俄羅斯最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畫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畫作,多表現人民生活的貧窮苦難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代表作品有《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宣傳者被捕》、《意外歸來》、《查波羅什人覆信土耳其蘇丹》及《託爾斯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