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秋實
前段時間,甜寵網劇《我只喜歡你》收官,市場反響不錯。除了在劇中不斷撒糖的男女主,存在感頗高的潮玩Molly成功搶鏡,給娛Sir 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作為一個非常成功的潮流玩具(以下簡稱「潮玩」)IP,Molly是泡泡瑪特在2016年1月與香港設計師Kenny達成合作後籤約的第一個IP,外形是金髮碧眼、嘟著小嘴的姑娘。經過系統完善的商業化運作,Molly的盲盒玩具已經可以一年賣出高達500萬個,成為至今泡泡瑪特旗下最火爆的潮流玩具。
雖然Molly早已在年輕人群中頗具人氣,但與《我只喜歡你》的合作算是泡泡瑪特首度跨界影視劇營銷。
之所以選擇這部劇,「一是因為他們特別早就找到了我們,我們這邊做衍生品的周期大概為8-10個月,很多項目方不太了解這個情況,所以就會來不及;二是因為他們在進行前期劇本創作時,就想把我們的產品融入劇情裡,相較於常規的廣告植入,這顯然對我們的吸引力要更大」,泡泡瑪特CMO果小這樣對娛樂產業(ID:yulechanye)解釋道。
事實上,除了第一次正式試水影視劇營銷,泡泡瑪特此前並沒有大規模的鋪排過廣告營銷,但這似乎並不影響公司旗下的潮玩深受一些年輕人群的喜愛和追捧,果小用手機展示了一條關於線下門店排隊時盛況的小視頻,火爆程度形如數年前去窗口買春節返鄉票。
那麼,發展歷史並不久遠的泡泡瑪特為何會具有這樣的魔力?
「現在大家已經沒時間再通過
看一部幾百集的漫畫愛上一個角色了」
雖然《我只喜歡你》是泡泡瑪特所做的首次跨界營銷的影視劇,但它在跨界營銷上已是一名「老手」,小黃人、故宮這些都曾是它的合作對象。
如今,泡泡瑪特旗下已有200多個潮玩IP,在果小看來,泡泡瑪特就像是一個經紀公司或IP運營公司,傳統的經紀公司籤了練習生後,會在唱歌、跳舞等方面對他們進行訓練,然後發行唱片、推上綜藝、出演劇集等,泡泡瑪特則是靠做展覽和產品,以固定節奏、建立梯隊的方式來推IP。
在當下這個娛樂內容日新月異、千姿百態的環境裡,想要準確把握和捕捉到用戶口味並不是件易事,而泡泡瑪特又是如何看待和打造IP的呢?
「最開始大家喜歡模型或手辦,是因為這些東西背後藏有動人的故事,比如《海賊王》《火影忍者》,但你得在看過好幾百集的動畫片、對這個人物有了比較多的了解後才可能對他生發出情感,這是傳統IP形成的方式。」
不過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時間愈發碎片化,果小認為這導致了很多人的審美取向變得越來越直接,「大家已經沒時間再通過看一部幾百集的漫畫愛上一個角色了,現在的方式就是:我站在這,你看一眼喜不喜歡,喜歡就是它,不喜歡就過去了,你甚至沒有第二次機會再見到他。」
就和現在的音樂行業一樣,不太能產生像周杰倫這樣的歌手了,也很少有人能將某位歌手的歌聽到百遍以上。
「在線下門店裡,喜歡的就會買,不喜歡的就走了,說白了即便是Molly,當你看一眼覺得不好看,我也沒有辦法讓你喜歡上它,但我們可以推出不同風格的IP,讓你能夠在其中找到一件自己喜歡的潮玩」,果小這麼說道。
「設計師、供應鏈和渠道是我們
得以建立行業壁壘的三大支點」
近幾年,潮流玩具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群尤其是身處一二線城市白領的喜愛,新興玩具市場也在保持著快速增長的態勢。
根據國際授權業協會(LIMA)於去年5月份公布的《2018年全球授權業市場調查報告》的調查顯示,2017年全球授權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3%至2716億美元,從授權商品類別看,2017年所有商品類別零售額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玩具以13.3%的增速僅次於服裝,位列第二大商品類別。中國2017年授權商品零售總額達89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了近10%,增長速度為全球前五大市場中最快的。
作為一個僅有幾年發展歷史的新興市場,大陸的潮玩在果小眼裡尚處在行業發展初期,「先把蛋糕做大」,據他介紹,算上7月1日同時開張的七家店,泡泡瑪特屆時在全國將會有超過100家的線下門店,400多家機器人商店。
翻開公司財報可看出,泡泡瑪特2018年時在盈利上取得了爆發性的增長。2017年的全年淨利潤為793.53萬元,2018年上半年營收達到1.61億元、淨利潤達2109.85萬元,相比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增長了1405.29%!
泡泡瑪特在短短幾年內便成為國內潮玩市場內的頭部玩家,那麼面對著可能到來的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它建立起了怎樣的「護城河」呢?
我們在設計師、供應鏈和渠道三個方面上都有很強的實力,這三個很重要的支點構成了泡泡瑪特所擁有的最大壁壘」,果小對娛樂產業(ID:yulechanye)答道。
首先是身居產業鏈上遊的設計師。果小介紹道,在評估一名設計師的潛力和能力之後,泡泡瑪特會考慮是否與對方籤獨家約,有效期不一,有的為三年、十年,極少數的是終身,目前在籤的設計師有幾十個。
今年,泡泡瑪特還展開了與中央美術學院的合作,由公司邀請不同風格的頂級設計師去學校講課,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參加,「我們希望培養出一些年輕的設計師,告訴他們潮流玩具到底應該是個什麼樣子,以此來定義潮玩的藝術價值,也不希望它淪為一個純粹的商品,更希望潮玩文化可以延續下去。」
此外,果小還表示,我們在現階段會選擇一些已經被市場認可的藝術家,由此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做得越好,越能吸引到更多、更好的設計師。
其次則是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供應鏈。「供應鏈中比如說工廠,目前合作的工廠能夠佔到他們90%的產能,過年後給他訂了一年的訂單,於是這一年的工廠線全在做我們的產品。上次跟遊戲行業的合作夥伴交談過,他們自己做了一個遊戲手辦,是去國外做的,因為國內供應商都在做我們的產品;然後就是銷售渠道,全國400多家零售網點不是一天開起來的,我們是潮玩行業最早在線下起家的,門店位置比較有優勢所以這三個東西在一起構成了我們的核心優勢」,他這樣介紹道。
簡言之,在果小看來,泡泡瑪特能夠將具有一定藝術價值的設計做到大規模商品化。市場上,有的擁有一些好的設計、但無法量產化;有的是能夠做成商品,但卻不具備藝術價值。
「我們就是一家零售公司,
未來沒有做內容的計劃」
翻看泡泡瑪特的簡要發展史便可發現,這是一家以做線下零售起家的公司。
2010年,公司創始人兼CEO王寧開啟了線下實體店的創業,最初定位的目標為香港的LOG-ON和日本的Loft,類似於「潮流生活小百貨」,包含化妝品、飾品、衣服、玩具等不同品類的商品零售;2015年潮流玩具的意外大賣使泡泡瑪特開始將目標用戶鎖定在18-35歲之間有消費能力的女性白領、將品類聚焦於潮流玩具。
果小對娛樂產業(ID:yulechanye)說道,「泡泡瑪特就是一家零售企業,我們用IP雕琢自己的產品,但核心還是零售。對於門店裡哪些東西擺放在哪裡、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怎麼進行更好的陳列這些,我們具有很多年的成熟經驗。」
雖然起於線下零售,但發展至今的泡泡瑪特已衍生出IP孵化衍生(如IP授權)、IP娛樂化平臺(包括葩趣APP)以及展會(一年兩次的上海及北京國際潮流玩具展)等多樣化的業務。
相較於憑藉優質內容形成IP的這樣一種方式,果小表示,泡泡瑪特目前更偏向潮流玩具本身沒有故事,這與傳統內容IP存在很大的不同。舉個例子,「Molly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沒有表情,你不知道它是高興還是不高興。設計師做了這樣一個東西,將靈魂掏空,把你的靈魂再裝進去,然後就成你的Molly了,這將它與傳統玩具區別開來,像鋼鐵俠就屬於正面角色,而我們不需要這些限定。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在產品這裡讀取到自己的內心:開心的時候看到它就能高興起來,不高興的時候覺得它和我一樣也不開心。」
但作為個人而言,果小坦言自己很喜歡一名叫做「瓜瓜」的設計師做出的產品,東西看起來很喪,不過設計的特別好,「它的喪能夠傳達出一種感情,而我又喜歡這種悲情的角色」。
此外,在出海方面,泡泡瑪特已經走進十幾個國家了。令娛Sir略感意外的是,果小說除了對於本民族文化有著非常強保護意識的日本,潮玩可能是中外差異最小的商業領域之一了,因為潮玩在國外的發展歷史也不長,所以國內外基本處於同步的狀態。對於國內的年輕消費者來說,大家也越來越只會為好的東西買單,而不那麼在意它是由中國設計師還是國外設計師設計的。
「無論是社會的進步,還是行業的發展都不是我們能夠加速的,但確信的是好的東西才剛剛產生,受眾也才剛剛形成,大家都處於走向更好的進程中」,果小如此說道。
近期熱文
虛擬偶像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358894069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
爆料尋求報導加微信號:358894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