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真心願為鄉親們辦實事、辦好事丨從江縣停洞鎮架...

2020-12-28 天眼新聞

「我能當選為村長,是我的榮幸,我不為別的,就是想踏踏實實的為相親們辦實事、辦好事,為架裡村的發展出一份力。只要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好,架裡村一天比一天更美,那我這村幹就沒白當。」我當初這麼想的,這一年來,我也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這麼做的。

我叫陳祿橋,32歲,中共黨員,現任貴州黔東南從江縣停洞鎮架裡村村民委主任,2019年12月,我任村民委主任一職以來,我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宗旨意識,踏踏實實做事,把群眾冷暖放心上,做群眾的貼心人、知心人,帶領村民發展產業,村民的收入在不斷增加,我也逐漸得到鄉親們的認可,2020年榮獲「從江縣2020年脫貧攻堅優秀村幹」。  我剛當選為村民委主任的時候,部分村民對我這個30出頭的年輕人持懷疑態度:一個「達汗」(年輕小夥子),能踏踏實實為咱們老百姓服務麼?誰會聽他的?我深知,只有為群眾辦實事,才能獲得他們的信任。

為此,我圍繞脫貧攻堅主要任務「兩不愁、三保障」開展。在開展工作時,駐村工作隊大多數同志不會講苗話,與文化程度較低的群眾交流困難,導致群眾認可度不高、政策不清楚、非貧困戶不理解脫貧攻堅工作等困難,我把扶貧相關政策學深、學透,與村裡的網格員、幫扶幹部一起深入群眾,全村129戶貧困戶「戶戶見、戶戶清」,我挨家挨戶用當地苗話向村民宣傳黨的好政策,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到村子的建設中來。  群眾的事無小事,我不僅看在眼裡,想在心裡,更是落實在實際行動中。我平時經常入戶檢查衛生,宣傳農村消防安全,看到村裡的消防栓開關壞了,主動去修理,幫村民調解糾紛、修建房子、幫六組村民張老明修瓦,組織有勞動力的村民外出務工等,通過幫助群眾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困難,從而贏得群眾的一致讚許。  隨著村裡的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村民的思想上、精神面貌都得到了提高。帶動村民收入就成為村裡最棘手的事情,於是我與脫貧攻堅指揮所成員積極尋找有效增收渠道和措施,根據脫貧攻堅政策並結合架裡村實際,因地制宜的發展特色產業。  2020年我村129戶貧困戶全部入股藍靛產業種植種植合作社、每戶入股10000元,年分紅900元,入股大球蓋菇種植,項目覆蓋貧困戶6戶35人,每戶每年分紅600元,藍靛種植320畝,預計每畝收入3600元。並結合村情、民情合理種植辣椒、黃桃、油茶產業。截止2020年8月,辣椒藍靛大豐收,油茶成活率95%以上,老百姓的的腰包鼓了,心裡樂了,日子越來越好了。

我作為一名村幹部,為村民排憂解難,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是我分內之事,我將繼續做好我的本職工作,我相信我們架裡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下,一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通訊員 吳永欣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華

見習編輯 吳一凡

編輯 徐微微

編審 周文君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你們幹部都是來幹好事、辦實事的」丨劍河縣...
    我叫郭三風,是劍河縣南明鎮凱寨村脫貧攻堅隊隊長。在將近兩年的脫貧攻堅戰中,我組織全體攻堅隊員入戶走訪群眾,召開院壩會聽取鄉親們最真實的想法、意見和建議,把握好扶貧政策落實好的契合點,確保黨中央精準扶貧的好政策落地落實。期間,我們全面收集整理農戶「一戶一檔」資料,完善檔案材料的收集,逐戶建立「戶檔」並整理歸檔保存。
  • 我們的全村福丨保定市淶源縣橫山嶺村: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 早日...
    在保證玖興養雞、寶迪養豬和光伏扶貧產業良性運行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家庭養牛項目,已實現兩輪周轉養殖收益。藉助山泉水優勢,實施冷水魚養殖項目,完成泉水引流、人員培訓、防護設施和配套設備安置,目前飼養狀況良好,預期當年收益在19萬元左右,為壯大集體經濟、推動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丨桐梓縣堯龍山鎮小水村駐村...
    我叫王瀅,今年30歲,2018年3月我開始了駐村工作之路。接到通知之初,心中甚是驚訝,沒有任何農村工作經驗的我不知道到基層後能做什麼,帶著不安的心,我來到了桐梓縣堯龍山鎮。第一年我被派駐到桐梓縣堯龍山鎮劉家山村擔任駐村工作組長,我決定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走訪每家每戶,掌握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在走訪當中,我了解到村民鄧玉東突患癌症,便積極為其申請民政臨時救濟,解決其家中困難,還向自己的「娘家」單位桐梓縣委統戰部申請解決了困難群眾補助3000元。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做好事 辦實事 解難事丨劍河縣南寨鎮馬大...
    在村裡工作、生活的這段時間裡,我每天入戶走訪摸清底子,登記家庭人口,經濟收入狀況,致貧原因等,同時,宣傳國家扶貧政策,讓他們知道國家扶貧政策涉及哪些方面,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可以享受哪些扶貧政策。2019年8月,我在入戶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範昌興老人過程中,了解到該戶老人的存摺不在身上,存摺裡有歷年來獲得的補助款項。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丨從江縣加榜鄉...
    我叫劉雍兵,2019年7月擔任從江縣加榜鄉紀委書記、從江縣監察委員會派出加榜鄉監察辦公室主任。回想起脫貧攻堅戰的艱辛歷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騎著摩託車風裡來雨裡去,盤旋在蜿蜒山路上。一路上有汗水,有成績,有委屈,但更多的是欣慰。這就是我的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在法治扶貧的第一線丨從江縣司法局西山司法...
    我叫梁輝龍,2004年警校畢業,2005年參加工作,先後在公安、司法行政一線奮戰,一幹就是15年。2016年9月,我調任黔東南自治州從江縣西山司法任所長。2019年6月底,按照縣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我被選派到西山鎮頂洞村脫貧攻堅指揮所任網格員(兼任副所長)。
  • 【我的扶貧故事】陳力:辦實事 做好事 解難事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僅要到群眾中去,還要到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我叫陳力,29歲,是國家稅務總局銅仁市稅務局派駐到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界鎮皂角水村的駐村督戰人員,雖為督戰人員,但更多的是「戰」,真「駐」實「戰」。
  • 「我的扶貧故事」月亮山裡的「約定」|從江縣加勉鄉別鳩村最美教師...
    你是不是不要我了?」「小賢,老師暫時要調到其他地方工作了,老師會經常回來看你的。」7月5日早晨,從江縣加勉鄉街道上,一個小男孩緊緊抱著一個女孩。直到旁邊等待的鄉村中巴車售票員下車輕聲提醒,男孩的奶奶不得不上前將兩人分開。汽車緩緩前行,男孩嚎啕大哭,車裡女孩的眼淚早已打溼了口罩。韋賢與潘桃香我叫潘桃香,是2018年9月考到加勉鄉別鳩村幼兒園的老師。
  • [故事]第一書記劉赤軍:默默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
    縣規劃自然資源局派駐桑坪鎮泰合村第一書記劉赤軍就是其中一位。他沒有豪言壯語,默默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為儘快幫貧困戶把農產品銷售出去,劉赤軍當起「推銷員」,在微信朋友圈為貧困戶家的農產品代言,引來上百人點讚下單。「老趙,這周我們單位食堂需要15隻土雞。」近日,劉赤軍到貧困戶趙明興家訂購土雞,通過每周回城將土雞帶回單位食堂。土雞「足不出戶」就賣出去了,村民趙明興笑得合不攏嘴,連聲說:「太感謝你了,在你們的幫助下,我家的日子也越來越好,對未來我充滿信心。」
  • 第一書記閔祥濤 多為群眾辦好事
    第一書記閔祥濤 多為群眾辦好事 2016-11-14 08:56 來源:德州新聞網 編輯:張宏祥
  • 堅持不懈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馬衛光在調研民生實事工作時強調 堅持不懈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努力讓家園更和美群眾更滿意 發布日期:2021-01-16 09:12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 「我的脫貧故事」從「緊巴巴」到「樂呵呵」丨從江縣加勉鄉南燒村...
    我叫潘義林,從江縣加勉鄉南燒村人,家裡有7口人,今年35歲。   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村、鄉、縣等多級政府的黨員幹部月月都來我家走訪,有時是宣傳黨的政策,有時是詢問生產生活需求……我積極配合他們的工作,天天盼望著生活問題能解決。漸漸地,家裡的生活還真發生了轉機。
  • 「我的扶貧故事」千字文言以述脫貧之志丨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
    「凡脫貧攻堅者,必當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依也……」   近日,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書記粟元標執筆寫下一篇題為《樵夫脫貧攻堅軼事》的千字文言文。同時,文章以其獨到的文風、真摯的感情,用這特別的方式,記錄其這段脫貧攻堅歷史,下面一起來感受下這篇不一樣的「扶貧故事」。   餘乃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書記,姓粟,字元標、名強、自號樵夫。本從業於新立之從江二高,長八尺三寸,從江貫洞幹團人也。
  • 「我的扶貧故事」不等不靠,勇闖產業發展新路子丨從江縣人大代表...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引領群眾增收致富,過上小康生活,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所在。我叫潘寨福,是從江縣第十七屆人大代表,同時也是東朗鎮第一屆人大代表,「苗谷村寨福種養殖合作社」負責人。
  • 「我的扶貧故事」為「我們村」貢獻自己微薄之力丨沿河自治縣淇灘...
    不知從何時起,我口中所說的「我們村」不再是老家那個土生土長的村,而是我的幫扶責任村。作為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一員,我時刻秉持著一心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為「我們村」走向致富之路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丨桐梓縣堯龍山鎮小水村駐村第一書記王瀅
    我叫王瀅,今年30歲,2018年3月我開始了駐村工作之路。接到通知之初,心中甚是驚訝,沒有任何農村工作經驗的我不知道到基層後能做什麼,帶著不安的心,我來到了桐梓縣堯龍山鎮。第一年我被派駐到桐梓縣堯龍山鎮劉家山村擔任駐村工作組長,我決定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走訪每家每戶,掌握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在走訪當中,我了解到村民鄧玉東突患癌症,便積極為其申請民政臨時救濟,解決其家中困難,還向自己的「娘家」單位桐梓縣委統戰部申請解決了困難群眾補助3000元。為了改變民風村貌,我帶頭投身公益勞動,清理溝渠、打掃馬路,從點滴做起,改變群眾思想。
  • 「為民辦十件實事」縣醫療保障局:聚焦群眾利益 辦好民生實事
    2020年以來,縣醫療保障局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聚焦群眾身邊的急事難事,著眼於解決百姓關切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為群眾全心全意辦實事、竭盡全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圓滿完成了高血壓、糖尿病報銷比例不低於50%和提高居民大病保險兩項民生實事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木棉花開丨從江縣下江鎮下江村駐村幹部...
    我叫梁宜清,2019年1月,被派選到黔東南從江縣下江鎮下江村擔任脫貧攻堅指揮所網格員兼聯絡員。當時下江村總人口128戶53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4戶187人,貧困發生率為34.38%,具有自然寨分散、發展不均衡、歷史「欠帳」多的特點。
  • ...脫貧攻堅道路上的「真、善、美」丨從江縣西山鎮拱孖村所長楊聖花
    我是一名侗族姑娘,是土生土長的西山人,現任從江縣西山鎮人民政府人大秘書、副主任科員。自1999年來,一直在一線從事農村工作,有20年的基層工作讓我成為最「接地氣」的農村幹部。走訪貧困戶「心胸寬廣、胸懷坦蕩,不虛偽,直率乾脆,乃為真;以同情之心待人,以惻隱之心愛人,尊老愛幼,扶危濟困,乃為善;和諧、平衡、完整、心靈與儀表想通、人與自然相融,乃為美。」在脫貧攻堅道路上,我做到了「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