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鬼接到粉絲一個爆料:今年「雙11」期間各大快遞籤收率對比圖表,詳細羅列了國內幾大快遞在「雙11」期間的籤收率數據。其中順豐無論是大盤,還是45個城市平均籤收率上,均名列第一。這個並不意外。
讓老鬼感到意外的是,韻達快遞在這兩個方面,均僅次於順豐,位列第二,而且與第三名的領先優勢也非常明顯。
▲驛站粉絲爆料截圖
根據韻達官方的透露,與去年「雙11」同期相比,韻達在籤收率方面提升13%,這意味著有1000萬客戶將提前一天收到快件,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服務時效再一次提升。
在業務量最大、最繁忙的「雙11」,籤收率直逼順豐,遠超其他對手,韻達快遞究竟是怎麼做到的?老鬼認為跟以下幾個方面的積累和投入密切相關:
自動化流水線發力
據了解,近兩年,韻達加大了在自動化流水線方面的投入力度。今年「雙11」期間,韻達通過上線全矩陣式自動化流水線,提升快件運行效率,採取錯峰發貨機制,並通過快遞旺季獎勵機制注重末端網點的平衡,為快件的暢通高效運行提供了支撐。
▲韻達全矩陣式自動化流水線
11月13日晚,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韻達總部調研指導快遞旺季服務保障工作時,就現場查看了韻達上線的矩陣式全自動化流水線,詳細了解了流水線運行速度、效率和質量等情況,並對韻達依靠科技力量提高快件整體運行效率,通過創新驅動為行業發展營造廣闊空間和強勁動力表示了讚許。
電子面單普及率最高
韻達行事一向低調,直到今年7月1號正式宣布「借殼上市」,在重組方案公開後,大家才發現韻達很多「過人之處」,其中最亮眼的應該是電子面單的使用率。
根據韻達「借殼上市」的重組公告,截至2016年6月,韻達快件的電子面單使用率已達到63%。目前,韻達的電子面單化率正在以每年15%-20%的速度遞增,預計未來兩到三年內面單將全部電子化。
面單全部電子化意味著什麼?意味道著快件在進入韻達網絡開始流轉之時,所有快件的始發地、目的地的地址、區域編碼、收件人信息、快件貨物類型、重量、體積,都已經進入到大路由系統。
大路由系統通過每天每票面單的信息,結合階段性的歷史數據信息,得出省、市、縣和轉運、加盟網點互相之間所有快件的流量和流向數據,配合設定的業務場景參數,如始發地和目的地之間的裡程、路況,不同車型的時速和裝載能力、轉運中心的分揀轉運承載能力和操作時間等,得出動態的路由方案及車輛線路方案。
對於今年「雙11」籤收率的大幅度提升秘訣,韻達官方也表示,分單系統和電子面單發揮了重要作用,依靠科技的力量提升全網絡運營效率。
末端服務方式百花齊放
籤收率的高低,關鍵除了中轉的時效與科技的驅動,另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末端。在末端方面,通過近三年的布局,韻達已經初布構建和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生態體系」——
採取了多樣化的服務形式,主要包括自建門店、合作便利店、智能快遞櫃等等。截至2016年5月,末端網點自建門店超過20,000個,合作便利店、物業及第三方合作資源超過16,650個,其中合作對象主要有萬科物業、十足超市、上海良友、小麥公社等等,以及智能快遞櫃74,000餘個。
2015年6月,韻達貨運投資創建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研發運營面向所有快遞公司、電商物流使用的24小時自助開放平臺——「豐巢」智能快遞櫃,以提供體驗最佳的平臺化快遞收寄交互業務。目前,韻達已和除深圳豐巢之外的速遞易、雲櫃、日日順、e郵站、南京魔格、中集、中科富創等各大智能快遞櫃公司開展合作,日均投遞量已達每天30萬件。
其實,我們從韻達的官方定位和願景中,也能夠看到這種「特色」:以科技為驅動力、以大數據能力為載體,通過多樣化的快遞產品、最後一公裡、末端100米的配送和信息化技術的建設,致力於構建以快遞為核心,涵蓋倉配、雲便利、跨境物流和智能快遞櫃為內容的綜合服務物流平臺。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經過近三年的投入和積累,韻達末端派送體系的協同效應正在慢慢體現,並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菜鳥物流雲助力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2015年12月29日,菜鳥網絡正式推出中國首個物流雲平臺,韻達速遞成為首家戰略合作夥伴,雙方在上海正式籤署了物流雲合作協議。
在老鬼看來,雙方的合作,在經過近一年的磨合後,終於開花結果。
作為戰略合作的第一步,韻達的業務系統將全部搬上菜鳥物流雲,實現所有業務線下操作在線化。上雲之後,韻達將便捷地與物流全鏈路上的各個環節形成強交互,並實現系統業務協同。
據了解,韻達從2015年6月起就開始籌備將系統遷移至物流雲,並依託其先進的IT系統成為物流雲的首個戰略合作夥伴。2010年,韻達成為第一家上線SAP的民營快遞企業;2011年,韻達上線了數據倉庫,手持終端的普及率也處於行業前列。經過多年的投入,韻達已經建立起一套名為「盤古」的核心信息系統,面向門店、倉配等16個模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山九仞,也不是一日之功。接下來韻達還將帶來哪些驚喜?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