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湘潭丨萬樓興,湘潭興!

2022-01-19 湘潭微生活

湘潭微生活

湘潭自媒體第一品牌
熱文 美食 交友 策劃 推廣 活動

說到萬樓,在大多數湘潭人的心中都有獨特的情懷。翻開史冊一看,才知萬樓並不簡單,在六次的建毀變遷中,萬樓見證了湘潭歷史近4個世紀來的盛衰。

萬樓又名文昌閣、文起樓,位於湘潭城區東頭宋家橋側(今湘江鐵路橋下遊約500米),瀕臨湘江。萬樓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距今有近400年的歷史。在上世紀50年代,萬樓主體建築因為失修垮塌,60年代它的附屬建築觀音閣失火被焚毀,只有傑靈臺最堅固,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臺基依舊保留著。


萬樓由來

據李騰芳作於1615年的《萬樓記》,湘潭「邑之形如展幅綃,上下兩齣如左右手。上出者,巨石百餘尺,潺潺江波間;下出者,頹然而已。頹然者,正水之所去也,邑人以為弗善也。或是之以告於令包侯,謀築石為臺,塹沙截波,覆之以樓。」

由此可知,窯灣石嘴堖位於湘潭城西邊湘江上頭,萬樓建於湘潭城東頭湘江下遊,位於宋家橋一總附近(明、清時期此處相當繁華,離縣治不遠。),並與河東的寶塔隔江相望。「又與最高峰塔乾巽二方互維,長亙於邑。」三者呈三足鼎立之勢。


李騰芳回憶,樓建後,時任湘潭縣令包鴻逵登而嘆曰:「茲真邑之捍衛乎?造物者之設是久矣,吾與子(指李騰芳)不謀而得之,豈人力也!」喜題其臺曰「傑靈臺」,而命予(指李騰芳)以樓之字。字之曰:「萬」。萬數之大也,邑從此而大者也。侯曰:善!

據史料記載,萬樓初建時,「臺高三十尺,樓高四十尺,離波之面已七十尺矣。用石三十萬尺,用木三千個。其作而成之歲月,與南山之塔(指寶塔)同,而費之數亦如。」


萬樓經歷了4個世紀的風雨,見證了湘潭的榮辱興衰,沉澱了豐富的精神內涵。初建也好,重修也罷,都是社會穩定和諧之時,官民共同努力、齊心協力之結果。毀壞、蕭條之日,不是兵災動亂,就是財力匱乏之時。所以民間曾一度流傳:「萬樓興,湘潭興。」此言不虛。


如今,重新修建的萬樓已崢嶸初露,常常吸引著許多市民駐足觀看,讚嘆不已。外形設計既融入了皇家大院、一類寺廟的莊嚴典雅,也吸收了江南民居諸如馬頭牆、貓拱背牆、灰瓦等柔情特色。而最為獨特的還是萬樓「九五至尊」的結構,從外面看,主樓只有五層,從樓裡看,其實有九層,這種內九層、外五層的結構寓意著「九五至尊」。充分體現了湘潭人立大志、蓄大氣、做大事的獨特胸懷與品格。


欲知答案請在平臺回復「停車」揭秘,你絕對想不到!

發送「畢業照」填寫畢業照報名表

發送「停車」獲取「問題來了」的答案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惠享微商城搶購!

↓↓↓

相關焦點

  • 金色沃土 成就未來——看湘潭高新區因「新」而「興」的產業轉型...
    1992年晉升國家高新隊成員,2015年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無論看設園之初的功能定位,還是20多年的成長軌跡,因「新」而「興」,一直都是湘潭高新區發展的生動註腳。
  • 湘潭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工作走筆
    金融活水育企業興產業 —— 湘潭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工作走筆 公司大樓。 中南地區首家全地埋式汙水處理廠——湘潭河東第二汙水處理廠。 海泡石新材料科技產業園(效果圖)。 弘茂湘蓮。2020年,湘潭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將認真落實市委經濟工作精神,育企業,興產業。
  • 吞食湘潭丨湘潭龍蝦地圖(一)
    湘潭微生活湘潭自媒體第一品牌熱文 美食 交友 策劃 推廣 活動 品牌
  • 吞食湘潭丨湘潭龍蝦地圖(二)
    湘潭微生活湘潭自媒體第一品牌熱文 美食 交友 策劃 推廣 活動 品牌
  • 身邊榜樣 湘潭2015年度人物_社會新聞_湘潭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新聞網
    2015的腳步已經遠去,有這樣一群人曾出現在《湘潭晚報》上。湘潭晚報編輯部選出了其中的十位,他們都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從事著不同的職業,但他們都在用實際行動追求著自己心中的那個夢。劉立忠的英勇事跡感動了許多市民,湘潭社會各界群眾和廣大網民朋友以不同形式悼念劉立忠。2015年10月28日,中共湘潭市委作出決定,追認劉立忠為「湘潭市優秀共產黨員」;2015年10月3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認劉立忠為烈士。【入選理由】他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勇於擔當的人,一個忠於人民的人!
  • 湘潭「味蕾地圖」④丨「大隊部」佛手卷:源自「鼎昌裕」百年老傳承
    對於美食,湘潭有著獨到的「味道」,讓城市的輪廓在人們的心中格外鮮明。紅網時刻記者搜羅大街小巷,盤點一系列湘潭的「味道」,為大家繪出一幅幅清晰的「味蕾地圖」。早上8點多,大隊部小吃店的顧客依然絡繹不絕。紅網時刻記者 劉放明 湘潭報導雖然,湘潭並非聞名遐邇的美食之都,但它的每一份傳統美食都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食客們咀嚼的是美味,是人文,是歷史,更是情懷。譬如佛手卷。
  • 湘潭風物誌丨湘潭也有一口白沙井
    湘潭在線11月30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成青)長沙有口白沙井,很有名;殊不知湘潭也有口白沙井。在湘潭縣分水鄉永紅村一處古井邊,新修的花崗石欄杆將井口包圍,一旁還豎起了嶄新的「白沙古井」立碑。汩汩清泉從井口一側流出,潺潺的流水聲瞬間感覺沁人心脾。
  • 地道推薦丨湘潭人的檳榔文化
    檳榔樹湖南湘潭沒有檳榔種植,但是他的檳榔加工工藝確實全國首屈一指的。湖南人基本上全嚼過檳榔,當然主要食用檳榔的群體就是男性。檳榔檳榔的歷史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內居民患鼓脹病,縣令白景將藥用檳榔分患者嚼之,鼓脹病消失,爾後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隨嚼之,久而成習。由此,湘潭檳榔逐步得到發展。
  • 湘潭這個地方你去過嗎?相傳曾有蛟龍出沒
    記者團隊深入鄉村田間地頭,挖掘有關湘潭鄉村特有的故事,用小專題片的形式,展示湘潭鄉村的綠水青山,並結合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主題,讓人們看見湘潭鄉村的獨特「韻味」!今天我們推出第三期,就讓我們來走進多彩畫卷白田鎮。夏雨總帶著些任性,從晴空萬裡到瓢潑大雨,不過一盞茶的時間。大雨洗過滿山蒼翠,讓這座小鎮多了一分煙雨,半分隱秘。
  • 湖南湘潭五所中學,被稱為「湘潭五小金剛」,深受家長們的信賴
    湖南湘潭五所中學,被稱為「湘潭五小金剛」,深受家長們的信賴,排名不分先後。湘鄉市東山學校該校在1895年成立,該校建立至今,為我們國家培養了大批英才俊傑,長期以來,該校受到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勉勵該校弘揚優良傳統。該校擁有300畝,教職工300名,當中專任教師227名。
  • 原來,湘潭家門口就有這麼多好玩的!(附長株潭遊玩指南)
    景區內人文和自然景觀爭相輝映,韶峰聳翠、仙女茅庵、胭脂古井、塔嶺晴霞、石屋清風、頓石成門、鳳儀亭址、石壁流泉(韶峰八景)和六朝松、實心竹、白石泉、飛來船(韶峰四絕),以及五龍朝聖、雙龍戲珠、鯤鵬展翅、金龜汲水等自然景觀為韶峰增添了一道道靚麗的奇觀。
  • 湘潭日報評論員:弘揚創衛精神 為湘潭更美明天接續奮鬥
    湘潭日報評論員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1月14日,從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傳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湘潭被正式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在「十四五」徵程開啟之際,湘潭便收穫了這樣一個含金量極高的「國字號」榮譽,這無疑是對湘潭城市建設成績的高度肯定,是對湘潭人民過去三年為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所付出努力的最高褒獎,更是對湘潭揚帆奮進「十四五」的有力鞭策!時間退回到2018年。這一年,懷著創衛為民的初心,市委、市政府全面啟動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
  • 新年鉅獻:湘潭那些味
    湘潭這個地方對長沙來說不遠不近就幾十裡地,區號都一樣0731,但是卻像個香格裡拉,記憶遙遠的地方,連湘潭那一口話,口音用詞都和長沙有顯著區別,比如,長沙人說克哪裡玩,湘潭人是說切哪當耍。容閎《西學東漸記》記載:「湘潭亦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凡外國運來貨物,至廣東上岸後,先集湘潭,由湘潭再分運至內地。以故湘潭及廣州間,商務異常繁盛」。光緒《湘潭縣誌》說:「東南七省商貨鹹萃於此」。可以說,過去的湘潭,就如同過往的香港,都是搞轉口貿易和商業金融發家,並且是獨家生意。
  • 湘潭經開區舉行2020年暑期教師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
    為提升教育系統幹部、新進教師和學科教師的專業技能,打造一支高素質校長、教師隊伍,8月24日,湘潭經開區舉行2020年暑期教師能力提升專題培訓開班儀式。湘潭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陳利文,湘潭經開區黨工委委員劉華,各中小學校校長、書記、教學副校長,小學語文老師共300餘人參加。
  • 湘潭風物誌丨鐵面御史趙啟霖
    湘潭在線12月14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成青)歷史上青山橋一帶被叫作長沙府湘潭縣十四都,包括如今的青山橋和石鼓等地。說到這個範圍的人物,無人不知有個趙啟霖。趙啟霖,字芷蓀,晚號瀞園,1859年生於湘潭縣十四都,卒於1935年。
  • ...與韻音音像店長的一次對談_社會新聞_湘潭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對話老湘潭·日子的回音」系列報導從這裡聽見廣闊的音樂世界——與韻音音像店長的一次對談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馮葉1991年11月,從事音像製品行業的湘潭人肖冠華、謝令君離開親戚家的店鋪,另立門戶在老人大附近開了家「韻音音像」,後又傳至兒子兒媳手中
  • 湘潭房產集團有限公司:為幸福優居繪華彩篇章_社會新聞_湘潭新聞...
    作為湘潭城發集團競爭類子集團,潭房集團深耕房地產開發、資產經營管理兩大業務板塊,緊緊圍繞湘潭人的幸福優居繪華彩篇章——一方面,充分發揮國有房企在全市房地產行業中的引領作用,開發建設劃時代的精品力作,不斷提升湘潭人居品質,助推湘潭房地產市場健康長足發展;另一方面,肩負國企使命,下沉安居一線,經營管理公租房、多舉措改擴翻棚戶區,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護衛居者安居生活,確保民生工程溫暖民心
  • 湘潭風物誌丨歸宿於分水的大人物——陳鵬年
    湘潭在線11月30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成青)在湘潭縣的西南邊陲,距離縣城70公裡的地方,是與湘鄉市臨界的分水鄉。祖籍江西,遷居湘潭陳鵬年的祖籍在江西廬陵,始祖陳友德在明中期遷入湘潭,定居現湘潭縣分水鄉槐北村東霧山。陳友德的後人有兩支分別遷徙到了湘潭境內的窯灣和石村。陳鵬年出自書香門第,祖父郭金臺曾任嶽麓書院山長,是明末有名的湖湘才子。一個陳姓,一個郭姓,為何成了祖孫關係?
  • 數智湘潭蝶變背後 京東智聯雲有哪些道與術
    偉人故居、人文聖地、湘蓮之城......千年歷史的沉澱,使湘潭集多重標籤於一身。兩年前的一次戰略合作,又給古城添了一張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名片——數智城市樣板。數字經濟大勢所趨,千城百市躍躍欲試。兩年來,政務系統遷移上雲,孵化數字企業,向著「善政、興業、惠民」的目標,京東智聯雲以「技術+產業」深耕湘潭 ,一場城市數智化蝶變正在發生。城市數智升級 湘潭按下加速鍵「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是檢驗城市政務服務數位化的黃金標準,京東智聯云為湘潭構建電子政務雲平臺,目前已經完成了數十個政府單位的60個應用系統上雲部署。
  • 記者調查丨這個「放鬆神器」在湘潭火了!老人能用嗎?
    10月7日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案例:用力過猛致身體受傷家住雨湖區韶山西路附近的林閬是一位健身愛好者,每周都會有幾天時間在健身房運動,除了跑步之外,也會做一些肌肉訓練。每次健身前、健身後,他都會用筋膜槍做身體按摩,「尤其是運動前用筋膜槍放鬆下肌肉,練的時候會覺得舒服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