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頭曙光:7Hz/七赫茲 披頭四 平頭耳塞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2020-12-19 趣聽耳機評測

樣機來源:廠商送測

樣機類型:市售量產版

作者:Gou主編

圖片:Gou主編

七赫茲是一個來自青島的耳機品牌,做到現在也有幾年的時間了。我其實很早之前就和七赫茲的老闆統哥相識了,這個人在圈子裡人緣很不錯,但是一直都沒有怎麼接觸過他的產品,這一次就乘著這個機會,看一看他們的新品平頭塞。

現在這個時局,高端平頭塞真的是越來越少了,七赫茲這個售價1369元的平頭塞被命名為「披頭四」,看起來有點致敬甲殼蟲的意味。因為按照七赫茲官方的定位來看,這款產品被定位成「古典之王」,「流行之後」,口氣不小。因為平頭塞一些先天的優勢,的確更適合去欣賞大編制的古典音樂。那麼這個「參考級」的平頭塞,實力如何?

7Hz/七赫茲 披頭四 平頭耳塞式耳機

01.包裝與配件

披頭四的包裝盒在設計上還是比較常規的那種,正面顯眼的LOGO和耳機渲染圖,長條形的包裝盒,從哪兒看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類型,但是這樣的做法有一個最大的好處:試錯成本低。

但實話說披頭四的包裝盒還是挺沉的,外面是一個比較薄的封套,拿出封套以後就可以看到包裝盒的本體了。打開披頭四的包裝盒,還是感覺挺復古的。至於背面,常規的產品信息介紹,不說也罷。

包裝盒正面

至於盒子的結構仍然是傳統的天地蓋,正面有碩大的LOGO。打開蓋子下面還有一個透明的蓋子,耳機和耳機包就放在一個黃色的海綿緩衝層當中,實話說這樣顏色的海綿還是很少見的,畢竟現在都流行用黑色的海綿了。

打開包裝盒

平頭塞本身也不需要和入耳式耳機那樣有很多種配件類型,這一次披頭四也是附送了一個帆布耳機包質感很不錯,一共七對耳棉,這個附件對於平頭塞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且是耗材,所以附送多了一些也無可厚非。

配件全家福

02.外觀與做工

耳機本體

可能大家對於平頭塞外形夠的認知多數還停留在MX500系列模具上,對於平頭塞ID的設計,我個人其實是蠻喜歡小蝙蝠的。不過在披頭四上面,看到了一種比較復古、粗獷的感覺,這不是說它做工方面,而是設計語言的感覺。

披頭四的整體配送則以黑色為主,前腔的金圈進行點綴,耳機尾柄部分又有銀色的裝飾圈,看起來復古味十足。耳機的腔體還是以直入佩戴為主,所以也並沒有為繞耳做什麼太多的優化。耳機腔體尾部的曲線更像是鎧甲的感覺。

取下耳機線材

由於披頭四整機都是CNC精雕加工的,所以在細節做工上的確是有著很大的優勢。音腔的氣孔也是切削出來的長條形凹槽,看起來非常的精緻。披頭四採用的是MMCX可換線結構,根據實際使用來看,這個插口設計的非常緊實,所以可以不用太擔心接觸不良的問題了。

濾網部分做工細節

不過對於披頭四的外觀是否好看,這個很難去評價,因為這個外形註定是一個比較「陽剛」的設計,而不是那麼的「中性化」。所以外觀方面就不再過多贅述,但是這個耳機整體的做工和細節上的表現還是很出眾的,只不過是黑色的噴砂可能不會看的那麼明顯。

耳機母座部分做工細節

披頭四所配備的這條線材非常的「粗壯」,PVC材質的黑色外被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電纜」(雖然確實是),這個線材和耳機的設計確實是比較切合的。不過缺點也在這裡。這條線才柔軟度尚可,但是五金件實在是太沉了,這直接導致了佩戴有著明顯的墜落感。

配機線材

披頭四整機的重量達到了49.4g,其中一大半都是這條線才去貢獻的。雖說披頭四本身設計上可能並沒有考慮繞耳佩戴,但是根據實際體驗測試的話,披頭四仍然是可以繞耳佩戴的,這樣一來可以明顯解決「墜落感」的問題,畢竟直接佩戴這條耳機,多少還是感覺有些累。

整機重量49.4g

3.聲音表現

高端平頭塞到現在,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狀態了?我不得而知,因為現在平頭塞確實越來越少了,但就是有人會喜歡平頭塞那種寬鬆的聲音風格和更大的聲場,那麼對於披頭四來說,是否真的能做到「古典之王」我認為沒有太大深究的意義,我更想知道的是1300多元的平頭塞,是否會有一些令人難以拒絕的優勢?

披頭四的單元直徑達到了14.2mm,振膜採用了一種叫做「納米氧化鋅晶體振膜」,但是這枚單元的磁通量確實很大,透著腔體都能將一把小號螺絲刀吸起來。大尺寸的動圈單元本身的優勢我不需要再過多贅述了。耳機阻抗為32Ω,靈敏度為110dB,實際測試便攜前端可以良好驅動。

本次測評主要使用便攜播放器作為前端。對比參考天使吉米 氧氣、森海塞爾IE80S、索尼XBAN3AP。耳塞套參考標配封閉式耳棉,耳機已進行50小時例行煲機,試聽曲目參考《趣聽耳機評測試音集》。

SONY ZX300A 便攜音樂播放
曠世 QP2R 便攜音樂播放器

聽感與風格印象:如果說我們大部人對IE80S的印象是可以很好的聽古典的話,我反而認為披頭四並不是那麼明顯的「古典味」,反而這個塞子聽起來風格上異常的「監聽」。聲底很乾淨,整體解析力非常強,再加之本身開放式的結構帶來的大聲場,披頭四可能不單單局限於去試聽古典音樂了。

實際上從聽感上來看,披頭四是一個很雜食的產品,流行音樂、器樂乃至大編制音樂,都能有著不錯的風格,因為它本身調音就足夠的均衡,三頻的分布剛好在一個很合適的地方。不過平心而論,對於很多第一次接觸這種風格的用戶來說,披頭四的聲音可能會顯得「亮」了,但實際上它並不亮,只是低頻比較而已。

對比森海塞爾IE80S

大聲場和大動態表現可能是我認為披頭四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優勢,雖說它本身的聲音密度是比較高的,但是聲場的表現異常的寬鬆,而且是在做到縱向不那麼擠壓的情況下,給你一個非常寬闊的橫向聲場,或許這就是平頭塞的一大魅力吧,如果喜歡大聲場塞子的話,披頭四是很好的選擇。

並且在大動態下,披頭四的聲音也不會顯得過於混亂,這一點IE80S去比的話,很明顯後者就落了下風。不過我認為披頭四這種偏薄、冷的塞子,雖然能有很好的聲場,但是很難給出那種厚實的聲底,去烘託那種「廳堂感」。

對比XBA N3AP

三頻表現 :披頭四高頻延展性尚可,這要優於IE80S和N3AP,但我認為並不比氧氣好。實際上它的高頻素質在千元耳機當中是一個很好的水準了,但是我推薦你使用封閉式的耳棉而不是中孔的,否則高頻的溢出可能會有些大了。

這條耳機整體的聲音密度都做的非常不錯,高頻的密度甚至接近了動鐵單元的表現,這也是我頭一次在平頭塞耳機當中聽到素質不錯的高頻,非常難得。

至於中頻表現就馬馬虎虎了,解析力不錯,但是密度不是很高,中頻的結像比IE80S差一些,尤其是在器樂上可能會感覺稍微有些糊,好在人聲部分的定位還是可以的,沒有貼臉、也沒有空洞感,這是很多平頭塞都會出現的問題,披頭四這方面還是做得不錯。

所以我覺得你還是不要奢望這款產品會不會是一個「女毒」了。我明確告訴你,不是。人聲馬馬虎虎、器樂還算不錯,它的中頻表現就是這樣。

低頻量感不大,密度適中,下潛一般。這個低頻量感並不是因為無密封佩戴漏掉的,而是確實原本就不是很多。導致這個塞子聽起來少了些「厚實感」,但是你可能會在披頭四上去更加注重中高頻的表現,而不是低頻。披頭四的低頻確實沒有什麼太多好說的地方。

總結:在我看來,披頭四似乎不是一個特別完美的產品,但它本身的價格也對得起這個聲音表現和做工。畢竟現在對於中高端平頭耳機開發的廠商越來越少,但是那幫喜歡平頭塞的用戶,卻一直都在等待一個好聽的塞子出現。如果說你喜歡一個素質、解析力都不錯的平頭的話,我相信披頭四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但是它比較重的重量和較為單薄的整體風格,可能還是需要你再仔細去考慮的點。我相信我已經把披頭四這款產品的聲音向你介紹的比較透徹了,剩下的事情,就是你是否會考慮一個中高端平頭塞這個事情吧。畢竟在我看來,七赫茲去開發一個本身就極為小眾的產品,也需要一定的勇氣。

優點:整體素質優秀,細節做工優秀,聽感良好。

缺點:中頻素質一般,整體重量較高。

相關焦點

  • FiiO/飛傲 EM3S 平頭耳塞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Fiio/飛傲 EM3S 平頭耳塞式耳機01.包裝與配件EM3S的包裝其實就不用怎麼去談了,它和你在小賣部當中買的「地攤」耳機其實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耳機本體但說句公道話,當前很多99元甚至更低價位的平頭塞耳機,往往都會使用公模的外殼,開發成本與物料成本會大幅度的減少,而EM3S仍然是飛傲自己開發的私模,在外觀上與很多平頭塞還是能形成明顯對比的
  • 重返黃金時代:飛傲EM5平頭耳塞試聽
    當然,那個年代也是一個主打喇叭、組合音響或者家庭影院的年代,如果說在那個時代留給發燒友印象深刻的耳機是什麼,除了那些大牌的經典旗艦頭戴耳機之外,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品類就是:平頭耳塞。而今天我們要聊的這款產品就是這樣的一款產品,來自飛傲的新款旗艦平頭塞——EM5。
  • 平頭耳機的天花板?鐵三角CM2000Ti上手體驗
    目前各大廠商都發力入耳式耳塞,很少有平頭耳塞旗艦產品發布,去年老鐵家的新品發布會發布了全新ATH-CM2000Ti平頭耳塞。因為難忍受大部分入耳試耳機的聽診器效應和對耳道的擠壓,一直以來對平頭耳機的嚮往熱情不減,這款耳機讓我的情懷又有了期待。所以在這款耳機國行上市第一時間入了一條。
  • 平頭耳塞的偉大復興--拜亞動力DP100評測
    這種時候最佳的選擇就是平頭式耳塞了。 說起平頭塞可以算是所有耳機中最親切又最具「情懷」一類了。 不過近幾年耳塞市場逐步變成了入耳式的天下,有品質的、價格適宜的平頭耳塞越來越少----不斷有人追捧老平頭就是很好的例子,價格自然也一路水漲船高。
  • 經典傳承 smabat M1 平頭耳塞
    平頭塞,那年那月,不少玩家對經典的平頭塞任然情有獨鍾,經典總是有人喜歡,不愛新歡愛舊愛哈;入手了這款smabat-M1 平頭耳塞,採用14.2mm驅動單元,複合振膜+迷宮聲學結構的配合
  • BGVP DX5耳機入手:經典的平頭塞下,能有高清音質?
    隨著入耳式耳機因降噪優勢漸成流行之勢,入耳式耳機的天下中,以前經典的平頭塞耳機越來越難見。即便如此,平頭塞啟蒙且經典的造型還是讓不少的老玩家久久難以釋懷,為了彌補這一遺憾,前不久幾個少數還在研發平頭塞的品牌BGVP,毅然推出了新品DX5耳塞式金屬平頭HIFI耳機。
  • 鍍鈹振膜+純銀線加持,來自3D列印的飛傲EM5平頭塞體驗分享
    對於玩便攜的燒友而言,不知從何時起,總感覺平頭塞已離我們漸行漸遠,相對於市面上一眾堆單元的入耳式耳機,提及平頭塞即便是定位旗艦也總有那麼些曲高和寡的意味
  • 它可能是千元級最好聽的平頭塞—阿思翠Lyra classic體驗
    對於發燒友而言,平頭塞一詞並不會感到陌生,回想隨聲聽時代,耳塞都是圓圓造型,外面套著一圈海綿圈,這就是經典的平頭塞,相比如今入耳塞而言,平頭塞擁有更為久遠的歷史,兩者不同的造型設計,也給整體佩戴舒適感、隔音效果、音質素質帶來了差異化的優缺點表現。
  • Pioneer 先鋒 SE-CL31 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先鋒SE-CL31是2014年推出的一款新品,與我們前不久測評的先鋒CL751定位不同《Pioneer 先鋒 SE-CL751入耳式耳機 圖集》[作者: Soomal ] ,它是一款入門級入耳式耳塞,外觀比較小巧,價格也要更低。
  • 【這土豪金、這騷紅】平頭塞中的鋼鐵俠
    鐵三角最近低調的上市了三款平頭耳塞:ATH-C555、ATH-C777與ATH-C999,C555是C550的新版,C777是C770的新版,C999
  • 凱聲新旗艦-陰陽師2021平頭耳機開箱+聽感
    在原本鈦鈴的基礎上做出了不少的調整,在耳機上做出了左右不同顏色的設計右黑左白。雖然受到不少燒友的喜歡,但也有一些燒友對一些小缺點不滿意,凱聲在收集意見之後,經過一年多次調整誕生更強的陰陽師-2021版!全新的陰陽師這次在外包裝也改變了!設計更簡約大方!
  • 【HI評測】大膽的外觀,樸實的聲音:鐵三角ATH-C999耳塞體驗
    鐵三角最近低調的上市了三款平頭耳塞:ATH-C555、ATH-C777與ATH-C999
  • 音可若瓦大牛平頭塞耳機開箱測評
    來源:新浪眾測作者:丶一種相思丶現在的耳塞真的很常用,我最常用的使用時間是散步時,原來一直用入耳式的,感受不舒服,後來買了原道的那個很便宜的平頭塞,為什麼換,入耳式的當然在佩戴舒適度上沒有平頭塞這麼好啦
  • 最易忽視的細節 聊聊那些耳塞常用耳套
    1最容易忽略的配件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在耳塞類產品中,不論是低至幾塊幾十塊的廉價產品還是上萬元的高端旗艦,耳套一定是最常見的配件。合適的耳套不僅會提高入耳式耳塞的音質,而且還能增加佩戴的舒適度,對用戶的體驗有著直接的影響。
  • 耳機|幾款耳塞、耳機推薦,讓木耳朵感受春天的音樂氣息.
    ♫ 出街耳塞推薦,預算500以內:♪ AKG K318平頭耳塞京東價:239這款耳塞作為AKG的入門耳塞充分體現了AKG的獨特審美,只是這款耳塞顏值確實稱不上高,而且平頭比一般的耳塞大一點,在聲音的表現上更具優勢,但也使耳蝸小的同學佩戴起來稍有壓迫感。
  • ——閒聊下七赫茲披頭四的兩種音色聽感
    挺久沒寫過平頭了,七赫茲這款披頭四上市之後到現在也沒看到有什麼文章,我來打個頭陣好了,說白了這是一個在某些方面可以無腦推薦的塞子,考慮到它不到1400的售價,即便是仍有不少小毛病,但無傷大雅,屬於平頭控們非常值得考慮的一個塞子。
  • 後平頭塞時代的精美遺珠——水月雨夏空 聽感評述
    關於夏空在腔體內使用的各種聲學結構與振膜方面的技術信息,我就不在這裡班門弄斧地去解讀了,總之作為比較熟悉「水式調音」的人來說,水月雨的塞子在透明度、動態響應這兩方面有著極高的要求,這兩個元素作為耳塞中絕對的硬素質指標,相信大家都在水月雨的其他耳塞中能有所體會。
  • 致標準:aune/奧萊爾 Jasper 入耳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本次測評的這款產品是aune前段時間剛發布不久的新品:Jasper,目前市場售價為2099,不算一個很低的價格。Jasper我第一次是在北京展會上聽到的,當時這個塞子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於是我也有幸拿到了aune的測評樣機,與大家分享。
  • 平頭塞黨必看:用心延續經典平頭塞,獨特私模+三振膜物理分頻
    因為佩戴的原因,一部分燒友始終不能接受入耳式耳塞。或者說對於70,80後的老燒來說,平頭塞是他們的引路者。不得不說,平頭塞已經在市場的佔比不多,可以說很稀少。可能出貨量或者利潤不夠豐厚,大廠似乎都放棄了平頭塞。就連阿思翠也是在Lyra Nature之後沒有再出過新的平頭塞。
  • 平頭塞界的空靈根?聊聊水月雨花灑2:夏空
    Emmm其實我覺得發燒圈子裡的平頭塞也有同樣的狀況了,20年前的平頭塞是主流,現在越來越稀少,有一種說法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沒有潛力可挖,於是大多數國外廠商轉戰到了入耳塞的隊伍裡(N個單元排列組合可以得出N+個結果,確實有玩兒頭!)。但不可否認經過這些年國內少數幾個廠商的努力,平頭塞一再突破平頭塞的天花板,今天想與大家聊聊的水月雨 花灑2:夏空便是這樣一款平頭塞產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