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幫靠棒球改命的少年

2021-02-18 城市畫報

近日,馬伊琍、李冰冰、王一博等藝人先後在其個人微博力薦即將在全國院線公映的紀錄片《棒!少年》。在此之前,《棒!少年》已拿下第14屆 FIRST 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長片,其獲得的頒獎詞為「流暢的剪輯超越線性的時間敘事,與完備的電影技術的高水平融合,在動人又誠摯的成長故事中,彰顯了人性的溫存與希望。」同時,它還拿下「最受觀眾歡迎獎」。

▶️《棒!少年》在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現場。(左:愛心棒球基地創辦者 孫嶺峰 右:馬虎)

國內少見的棒球題材、叫好又叫座……這些不全是《棒!少年》受到眾多推薦的因素,更熱血的原因就寫在海報上——「叫板命運」。

鏡頭對準了一幫被命運拋棄的少年。如果這是一部少年熱血漫畫,他們就是主角團,出身貧困,各有不幸,但他們幸運地抓住了棒球,努力練習,嘗試揮棒逆命。但導演許慧晶及其團隊不滿足於記錄少年成長,講述一個向上拼搏的勵志故事。他們的野心更大,從少年的身份和家庭切入呈現出留守兒童、鄉村貧困、親情缺失等議題

⚾️

揮棒迎擊命運的少年們 

2016年,前棒球國家隊隊長孫嶺峰在北京市郊創立了愛心棒球基地,他希望通過棒球改變一班少年的命運。這幫少年的身份特殊,可能是孤兒,是服刑人員子女,是殘疾人子女……他們幾乎處於困境當中。幸好,棒球給予了少年們一個新的人生選擇。他們組成了「強棒天使隊」,在70多歲的教練張錦新的指導下從零開始學習棒球。大致情節好比少年漫畫的走向,一班熱血少年心懷夢想,刻苦訓練,朝著冠軍努力,期間有衝突和矛盾,也遇到了現實問題——基地球場和宿舍面臨拆遷。很快,他們將代表中國出戰少年棒球聯盟世界大賽。這是少年們揮棒迎擊命運的好機會。一棒擊中,棒球在他們的人生軌跡上會拋出怎樣的弧線?在眾多「困境少年」之中,導演許慧晶選擇了以馬虎和小雙的成長故事為影片基調。這兩個人物非常巧妙地調和了影調。 在馬虎來到基地之前,基地的規則是固定的。所有人在球隊裡已經找到自己的位置,人物關係相對平和。新入隊的馬虎打破了原有規則,努力想要融入集體,卻像一個火球似的不被其他隊友所接受,自身形成了矛盾關係。許慧晶認為,「(馬虎)他是一個非常好的人物,可以像一個樹幹似的,將所有的枝節全部串起來。」馬虎有一種抓人眼球的魔力。面對固定機位,他突然地自我介紹,「大家好,我叫馬虎,今年12歲,來自十字路口,就走丟了,就讓愛心棒球基地的人見到了,謝謝大家」,然後鞠了個躬;被師爺罰站時,他不服氣地表達自己的不滿,和遠處正在教訓其他隊員的師爺發生奇妙的隔空對話,那邊,師爺說,「應該把你們都訓練成一匹狼」,這邊,馬虎生氣地對著許慧晶的鏡頭抱怨,「我什麼都不是,我就是個流浪狗」

馬虎愛唱歌,打完架被教練訓話後,他一邊洗手一邊跟著基地裡的音樂生氣地唱「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回到老家被奶奶訓話後,他一邊走一邊唱「我要像夢一樣自由」

如果說馬虎是外放的,另一位主人公小雙是一個對照。小雙是隊裡的投球手,他心思細膩,性情敏感。許慧晶最早是被小雙的眼神裡的茫然狀態所打動。他怯怯地,話不多。

球場上,師爺說小雙不夠自信,缺乏猛勁兒;私底下,小隊員說他「不陽光」。但小雙也有他的情緒外發。在美國的比賽輸掉後,他崩潰大哭,嘶啞著嗓子著對馬虎說,「你知道這麼一次比賽多難得,還有咱們對得起關心咱們的人嗎?

還有一次則是他回到老家後,棒球基地的創始人孫嶺峰來看他,希望能帶他回基地。小雙拒絕了。孫嶺峰走後,大伯走進屋瞪著小雙,小雙哭喊,「我就是不去嘛,你想往死裡逼我是嗎?」

相比馬虎,他更敏銳地感受著他者對於自己的評價與看法,大部分的時候,這些情緒淤積在他的內心中,也不會像馬虎那樣莽撞又直接地表達出來,然後自我修復。

⚾️

 面對困境時,

少年為何選擇不同? 

影片最後,小雙選擇離開球隊,馬虎選擇怎麼融入了這個球隊。是什麼東西造成兩個不同性格的小朋友,同時面臨困境時,作出不同的選擇?

導演許慧晶說說:「我覺得更深的問題是親情的缺失。他們內心需要這種親情的連接。所以我們要理解馬虎的家人性格都很外向,雖說也面臨各種問題,他還是在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環境裡面長大,更多缺失的還是他媽媽的不在場。至於小雙,他一出生他爸爸就去世了,媽媽走了,哥哥沒有見著就送人了,然後身邊親人陸續去世。在他十幾歲的生活裡面,經歷的東西太多了,這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馬虎的故事是一個男孩如何融入團體的故事,但小雙的故事涉及體育、機制、原生家庭,把影片的背景拉向了一個更深的層面。「小雙有更大眾的一面,那是一種沉默的狀態。馬虎是折騰別人,小雙是折騰自己,可能大多數的人是都像小雙一樣,折騰自己。

但許慧晶沒有選擇在片子中深入展開一些現實議題,比如在這種以體育訓練作為階級跳躍的形式裡,孩子和棒球真正的關係究竟是什麼?這個體系之中,成年角色對於小隊員、對於棒球又有著什麼樣的期許和情感?以及影片中,棒球基地因為拆遷而多次搬遷的現實背景,等等。

許慧晶有自己的考慮,他希望影片首先更大範圍地抵達受眾,「如果想讓大家更多地去討論、去關注什麼,首先要傳播出去。」《棒!少年》中,體育運動和孩子的題材具備天然的傳播基礎。觀眾隔著兩個少年的故事間或能感受到現實問題的存在。

許慧晶:一方面直接的意思就是棒球少年;另外,從我的理解裡面,我覺得它是有一個拎棒子的少年的意思,就是拿著棒子就上臺,然後去——許慧晶:對,填空式的。這是我理解的意思,然後英文翻譯是 Tough out 。許慧晶:我們第二次拍攝的時候,馬虎才去到基地,一去就很「炸」,和人自來熟。他也會不停地讓我們拍他,展示各種技能,翻跟頭、唱歌,搗亂……他的表現欲非常強,攝像機無法離開他。城市畫報:最後的呈現上,對於小雙似乎沒能足夠深入,是因為他還沒有完全能夠打開自己嗎?許慧晶:我們有很多東西都剪掉了。除此之外,很多時候內容是把它當成背景去使用,而不是讓它成為主要內容。同時如果我們從小朋友的視角走,小朋友關注更多的是他這個年齡段他所經歷的事情。關於外界的變動,大家更多是被動接受,而不是直接地遇到。▶️投球手小雙城市畫報:這樣是否會迴避掉一些問題?像你過去的作品,比如《媽媽的村莊》指向都非常明確。許慧晶:那倒沒有,我覺得可能是一種方式。我們做片子,要考慮這個片子初衷是什麼,最終想讓它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對於我們來說,更多是希望這個片子能給他們帶來一些幫助,帶來一些可能性。

許慧晶:就這群小朋友。能給我們拍攝對象的生活帶來更多可能,他們可以健健康康地成長到18歲,或者給他們帶來更長遠的正向影響

許慧晶:像馬虎學短視頻裡跳「摩託搖」,我就特別喜歡。最後我們還是做了一個小的變體,讓它繼續存在。我覺得那是屬於馬虎的11歲兒童時期的音樂,非常特別的一個喜好,代表他自己的東西。以及開頭小雙坐在山裡石頭上的畫面,我也想盡各種辦法將它放進來,我覺得那也是屬於他的世界,就跟馬虎一樣,那是屬於他的、絕對最具有安全感、足夠讓他放鬆,能呈現個人內心世界的一個地方▶️馬虎很有表現欲,在跳短視頻裡的舞蹈▶️小雙靜靜地坐在山裡石頭上《對話<棒!少年>導演許慧晶:影展和市場,我都想要》

12月10日中午12點前

評論區點讚前3位的讀者

將每人獲得城畫君送出的

2張《棒!少年》電影票

(不限城市和場次)

read more

相關焦點

  • 中國少年棒球隊落戶中山國際棒球小鎮
    人民網北京7月28日電(記者陳晨曦)7月28日上午,中國棒球協會和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東升鎮人民政府、廣東熊貓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共同籤署「共建中國少年棒球隊」協議。
  • 中國少年棒球隊訓練基地落戶
    本報訊 7月28日上午,中國棒球協會和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東升鎮政府、廣東熊貓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共同籤署「共建中國少年棒球隊」協議,中國棒球協會授權中山為中國少年棒球隊(U12)訓練基地,為國家培養後備人才,代表國家參加本年齡組國際少年各類棒球比賽。
  • 中國棒球崛起之路:少年強則棒球強
    近幾年,我國棒球風悄然颳起,多個省市開始大力發展青少年棒球運動,各類全國性和地方性聯賽層出不窮,這背後有多方面的利好因素。少年強則棒球強12月10日,在中國·青島時尚體育產業大會上,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與青島市體育局正式籤約,雙方將展開一系列合作,從青少年棒球人才培養、棒球運動普及以及賽事體系的搭建等方面發力。
  • 棒球少年
    午後,陽光依舊幹烈,北六環附近的小湯山鎮官牛坊村,十位少年在「棒球少年愛心基地」的空場上進行著投球、揮棒訓練,還有一位生病,在屋內休息
  • 「棒球之父」故鄉建棒球小鎮|中國少年棒球隊(U12)在此選拔訓練
    東升鎮城軌站下方,有一個可容納2000人左右的標準棒球場,這只是訓練用的副場,球場後的一片地還要建設一個可容納2萬人左右的大型棒球場,從2011年起,每年鎮上要舉辦「熊貓杯」棒球賽,鎮上還有一支名叫「熊貓」的棒球俱樂部,俱樂部內多是十一二歲打棒球的孩子,他們不少人是如今中國少年棒球隊(U12)的隊員。
  • 棒球專欄 | 《棒!少年》,會成為中國棒球走向春天的標誌嗎?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到下半年,終於又有一部令人激動人心的棒球紀錄片《棒!少年》得以上映,也再次激起了我「長篇大論」的欲望。它所獲得的榮譽包含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及觀眾選擇榮譽、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評審團特別推薦優秀紀錄片、「光影紀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紀錄電影獎等國內紀錄片領域的重要獎項。
  • 【箭廠】中國棒球少年進擊美國大聯盟
    趙倫、伊健和寇永康籤約密爾沃基釀酒人球隊 棒球在中國為什麼低迷?相較於足球、籃球,棒球在中國是一項很小眾的運動。不過隨著冷戰蔓延,中美之間意識形態對立加劇,源自美國的棒球運動無聲無息地被逐漸「改造」掉了,加上早期棒球在電視轉播中不如足球有吸引力(在美國也不如橄欖球),於是形成了後來的局面。
  • 大聯盟之路:這是中國棒球少年的追夢故事
    最近就有這樣一部優秀的體育紀錄片《大聯盟之路》熱映中。在這部片子裡,我們看到了四個追逐大聯盟夢想的棒球少年,也看到了中國棒球的未來。 你的18歲是如何度過的?你還記得那些年少時的夢嗎?
  • 中山東升成為中國少年棒球隊訓練基地
    羊城晚報訊 記者林翎、通訊員胡濤攝影報導:7月28日上午,中國棒球協會和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東升鎮人民政府、廣東熊貓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共同籤署「共建中國少年棒球隊」協議
  • 少年》掀起棒球熱浪 能為中國棒球的發展插上翅膀嗎?
    少年》成了一股暖流,溫暖了觀影者柔軟的內心。雙男主馬虎和小雙的命運令人牽腸掛肚,棒球這項運動像隧道深處搖曳的燭火,給他們曾經暗淡的人生帶來了一束光。12月11日,《棒!少年》開始全國影院上映與廣大觀眾見面,掀起一股棒球熱浪。在首映日特別專場活動上,MLB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祁冬,愛奇藝燦然工作室總經理、《棒!
  • 豆瓣8.8:一群「不拼爹媽」的少年,靠棒球叫板命運
    「選中」這些孩子的人,是中國棒球界的傳奇人物——孫嶺峰。這位前中國棒球國家隊隊長,18歲時入選中國國家棒球隊。他6次榮獲亞洲棒球錦標賽「盜壘王」,曾被評為中國棒球聯賽最有價值球員。於是,2015年的冬天,他在北京組建了中國第一支公益少年棒球隊——強棒天使隊。開始輾轉於全國各個貧困地區,「挑來」符合條件的少年並帶回基地培養。他想著:「如果棒球可以改變我的人生,那麼也能改變他們的人生。」
  • #83 番外:中國棒球終於等到了《棒!少年》
    少年》,涉及大量劇透,以及很多跟棒球相關有的沒的。web馬家軍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9%AC%E5%AE%B6%E5%86%9B/2068MLB在中國的推廣(來自體育產業獨立評論https://mp.weixin.qq.com/s/d3GxZ6j1kcAOH2nA-S2iA棒球08奧運對陣中華臺北傳奇一戰https://
  • 中國棒球少年進擊美國大聯盟
    幾乎每年,大聯盟都會派球探到中國南京的棒球發展中心,尋找身體素質過硬、技術方面也有潛力的棒球苗子。如果籤約成功,球員會去往美國訓練和生活,從大聯盟的「預備役」小聯盟開始,一步一步往上打。不過迄今為止,中國內地只有四位球員被選上。
  • 少年,是棒球讓他們昂首挺胸
    少年》於12月11日與全國觀眾見面,片中講述一群父母早逝、離異、無人照顧的孤兒和問題兒童,機緣巧合下與棒球結緣,在棒球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赴美參加世界頂級少年棒球比賽,開啟了與命運抗爭的故事。《棒!少年》經歷一年半拍攝、一年半剪輯,歷時三年,曾於今年8月拿下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目前豆瓣評分8.8。
  • 少年》:棒球之外 他們更需要被關注
    少年》是一部在國內少見的棒球紀錄片,而更為罕見的是電影並沒有將棒球,這項體育運動本身作為電影的焦點,去展現燃情勵志的逆襲,而是將鏡頭聚焦在了一群出身貧苦家庭的棒球少年身上,電影以他們過往與當下為原點的切入,關於他們真實的成長陣痛成為了其觸動人心的人文關懷。
  • 中國棒球崛起之路:少年強則棒球強 校園操場才是最佳的棒球場
    近幾年,我國棒球風悄然颳起,多個省市開始大力發展青少年棒球運動,各類全國性和地方性聯賽層出不窮,這背後有多方面的利好因素。這些便利條件搭配日本棒球的發展模式以及MLB的經驗、資源支持,中國棒球運動也有望迎來「人才的井噴」。少年強則棒球強12月10日,在中國·青島時尚體育產業大會上,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與青島市體育局正式籤約,雙方將展開一系列合作,從青少年棒球人才培養、棒球運動普及以及賽事體系的搭建等方面發力。
  • 福影故事 | 《棒球少年》:少年的熱血與理想
    《棒球少年》獲2002年第十屆中國電影童牛獎優秀故事片獎
  • 打棒球的少年們,他們到底能有多棒?
    自全國院線上映以來,高分棒球電影《棒!少年》的關注度一路有增不減,激發出多維度的思考共鳴和討論,青少年棒球教育以及中國棒球的未來之路便是其中的熱點話題。在北京的郊區,前中國棒球隊隊長孫嶺峰創建的"強棒天使棒球基地"裡,一群被困在陰影裡的孩子通過學習棒球獲得了"叫板命運"的機會。
  • 《擇天記》 鹿晗、娜扎領銜演繹意氣少年逆天改命
    電視劇《擇天記》講述了十四歲的少年孤兒陳長生為了治病改命離開自己的師父,帶著一紙婚約來到神都,一路上同結識的小夥伴一起,歷經重重艱辛和磨練,最終成長為逆天強者的故事。陳長生的逆天改命之路,不僅暗示著劇情走向與人物命運,也代表著少年群體的核心價值觀。
  • 「棒」的不只是少年,還有棒球
    通過影片的展現,人們再次關注到了棒球這個在中國的小眾運動,訓練場地的匱乏、資金的短缺、大眾接受程度低,不可否認,棒球在中國的發展遠不及鄰國韓日、美國,以及臺灣地區那樣順利。雖然有眾多困難,但依然有一群人在堅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