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編劇坂元裕二|講故事的人,從來都不必成為流量擔當

2021-03-02 華語國際編劇節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已經喜歡坂元裕二很久了。是因為他們的名字中都有個「裕」字嗎?總之,是枝裕和很早以前就說過,「坂元裕二是我尊敬的當代編劇之一。自己生存著的這一刻,正在被什麼事情所牽連著,這一點和我非常相似。「他自曝每季會追一兩部日劇,而坂元創作的劇本,總是 「以一種驚人的命中率擊中我的淚腺。「

《最完美的離婚》臺詞截圖

一個電影導演對另一個電視劇編劇抱以「尊敬」之情,從影視行業的鄙視鏈來看,這非常不科學。但是枝裕和不是在說場面話。2016年的一個春夜,他發了條推特表揚富士月九一個個橋段,說「家庭餐廳裡沒有點單卻端上來的番茄醬漢堡,就是日常生活裡潛在的小奇蹟。」沒錯,這句話正是出自坂元裕二寫的劇本。

2017年TBS周二十點檔電視劇《四重奏》劇照

食物是坂元裕二的秘密武器之一。在《四重奏》裡,以熱騰騰的關東煮作為最後晚餐的夫婦,想必各位都印象深刻,這種並不太會出現在家庭日常餐桌上的庶民食物,缺乏某種儀式感,卻能對一段關係的結束準確地總結以「溫暖」二字。坂元裕二過去有部作品叫《最完美的離婚》,以冬夜的關東煮作為最後晚餐的夫婦,應該就是完美的離婚吧。花語是坂元裕二的秘密武器之二,做好關東煮之前,妻子認真地插了束花擺在最後的餐桌上,是之前也曾在夫婦臥室中出現過的粉紅色的豌豆花,這種花的花語,意味著「離別」和「溫柔的回憶」。同樣,劇中暗戀著別府的小雀,總是在給一盆仙人球澆水,仙人球的花語是「隱秘的熱情」「不會枯萎的愛」——如果你還記得,在《東京愛情故事裡》,莉香也買過同樣的植物。

粉紅色的豌豆花,花語是:「離別」和「溫柔的回憶」

食物和花語只是作為伏筆的橋段,坂元裕二更為人稱讚的是寫信和臺詞這兩項殺手鐧。在過去的每部作品裡,至少都曾有過一封這樣的信:關於暗戀,關於告別,關於離婚,關於重歸舊好;是媽媽寫給女兒的遺書,是丈夫留給妻子最後的話,是自己懇求自己繼續活下去的心聲……無論打開哪一封,都能抓出一大把金句。怪不得評論家會說:「坂元裕二的劇本裡,平均每集要出現至少10句名言。」
在所有的金句中,傳播最廣是關於現代婚姻情感關係的。在《最完美的離婚》裡,他借光生之口表達了婚姻觀:
「戀愛,是按照衣食住的順序來的。最初是衣服,是為了裝飾自己;然後會漸漸變成食物,能夠給心靈帶來營養;最後就變成了住處,是能讓自我棲身之所,簡單來說就是結婚。」「去過的旅行可以變成回憶,沒有去成的旅行不也能變成回憶嗎?」最後這句話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遙想在29年前,在《東京愛情故事》裡赤名莉香是這麼說的:「戀愛就像一本參考書,即使不成功,人和人相愛的瞬間,那種感覺會永遠留下去。只有這樣才會讓人有繼續生存下去的勇氣,才能變成一把照亮黑暗的手電筒。」沒錯,1991年在日本掀起「周一晚上街上沒有上班族」刷劇狂潮的《東京愛情故事》,編劇正是當時23歲的坂元裕二。那是在他拿下「富士電視臺第一回年輕編劇大獎」的第4年,在電視圈內是天才一般的存在。如果再仔細追究,你會發現他還是純愛電影《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編劇,這部電影是2004年日本票房冠軍。所以一點都不用奇怪,為什麼坂元裕二那麼擅長寫不能實現的愛情、不能告白的愛情、醒悟的愛情、死去的愛情……因為他就是這麼發跡的。但是,你真的以為坂元裕二隻會埋埋伏筆寫寫金句談談戀愛聊聊夢想嗎?讓我們看看他最近幾年主要作品的平均收視數據:2010年,《Mother》,12.9%;2011年,《儘管如此,也要活下去》,9.3%;2013年,《最完美的離婚》,11.8%;2013年,《Woman》,14.6%;2015年,《問題餐廳》,9.3%;2016年,《追憶潸然》,9.7%。就連被營銷號刷爆的《四重奏》,在最後一集之前的平均收視也只有8.8%。不能完全歸罪於電視業的不景氣,在這個時間段裡,《家政婦三田》刷出了跌破人眼鏡的40%最高收視,而紅遍亞洲的《半澤直樹》也創造了29%的平均收視神話。對於那個在《東京愛情故事》中以32.3%的數據站在收視率巔峰的坂元裕二來說,眼下的收視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慘敗。如果坂元裕二真的只想埋埋伏筆寫寫金句談談戀愛聊聊夢想,他交出的成績單會漂亮得多,只要讓故事變得更輕鬆就行了。如果你能聽懂坂元裕二真正想講的故事,那麼你會明白:講故事的人,從來都不必成為流量擔當。坂元裕二的變化發生在2007年,在接連幾部收視不錯的戀愛劇之後,他寫出了從公立學校女中學生自殺事件牽扯出日本校園欺凌現狀的《我們的教科書》,這部電視劇收視低迷,卻讓他拿到了含金量頗高的「向田邦子劇本賞」,劇中有一句打動評委的臺詞——神是不會把好人選出來給予表揚的,也不會把壞人找出來給他們懲罰。有時不講道理,有時又會很偶然,時而光明降臨,時而掉入黑暗」——這句中心思想的基調,貫穿在坂元裕二後來幾乎所有的劇本中。2007年,《我們的教科書》。在滿島光之前,菅野美穗是坂元裕二最愛用的女演員從《我們的教科書》開始,人們終於察覺到坂元裕二的「野心」:他要做一個專注於社會問題的「社會派」。在今時今日的日本,這絕不是一個討好觀眾的決定:2010年以虐待幼兒為題材的《 Mother 》,2011年以少年A殺人事件的家屬為主角的《儘管如此,也要活下去》,2013年講述單身媽媽的殘酷生活現實的《 Woman 》。無論哪一部,經常會聽到觀眾的抱怨:「太沉重了」「暗黑過頭了」「實在看不下去」。但也正是這樣,坂元裕二才進入了創作黃金期,他終於找到了專屬個人風格的故事,可以擺脫那些白日夢一樣的都市偶像劇了:對公共媒介的質疑,對大眾審判的批判,對弱者的共鳴與讚許,對非黑即白的徹底捨棄和對灰色地帶的臨摹。2010年,《Mother》,當時還不到6歲的蘆田愛菜憑藉該劇一炮走紅如果把《儘管如此,也要活下去》放在今天的日本來拍會怎樣?答案是根本不會存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電視劇需要承擔的心理撫慰義務,比觀眾想像中更多。就算在五年前,它也不是一部普通電視劇敢輕易觸碰的題材(大多數觀眾在三集之後就崩潰了:這麼沉重的議題,為什麼在電視劇裡探討啊?),所以即便在日劇不振的當時,收視也絕對算得上一敗塗地。「如此優秀的演員,如此優秀的劇本,如此說不定50年才有一部的奇蹟般的完美之作,竟然是這樣的收視?與此同時,《家政婦三田》竟然超過了40%!好吧,家政婦我也從頭追到尾了,看起來是不用動什麼腦子,但仔細一想,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啊,日本的觀眾都是白痴嗎?!」是枝裕和對坂元裕二的尊敬,也是從這部劇開始的。他曾在2001年拍攝過一部名為《 DISTANCE 》的實驗電影,講述奧姆真理教地下鐵沙林事件後,作為加害者的教徒的遺族如何在社會生存下去的故事。是枝裕和拍著拍著就崩潰了,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駕馭這個複雜議題——直到多年後,偶然看到《即使這樣,也要活下去》,才發現坂元把自己沒做好的事情做到了完美:「太厲害了,居然正面出擊如此困難的主題,而且還是用電視劇這樣的載體,需要多麼有勇有謀,又要歷經怎樣的艱辛才能實現啊。」

據坂元裕二所說,這部電視劇是和導演永山耕三喝酒的時候,對方偶爾提議的一個企劃:「某天,妹妹從學校回到家裡,發現門口聚集著大批的新聞媒體,哥哥因為殺人被逮捕了。哥哥被釋放後,妹妹依然堅信哥哥會再次犯罪。」這樣的故事,我想寫!完全沒有考慮劇情發展和結局走向,坂元就一集接一集地寫下去了:「從前,我在電視劇裡寫過小孩死掉的場面,一個製作人在酒局上吐槽我來著:竟然在電視劇裡寫小孩死掉的畫面,真是難以相信。你太差勁了!但是,這就是我做的事。」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部電視劇結束之後,坂元裕二沮喪了一整年。寫故事的過程中,他閱讀了很多少年犯殺人事件資料,讀那些失去了孩子的母親的日記,讀各種報紙雜誌記載的案件新聞,讀大量詳實追蹤的非虛構作品。他弄懂了被害者家屬的心情,也稍微懂得了加害者家屬的心情,卻陷入了更深的糾結:「關於加害者的心情,這是在哪裡都無法讀到的內容,直到最後沒能搞明白。」電視劇和電影不一樣,電影導演可以一直琢磨到想通,但電視劇不行,邊播邊寫,又一定要在第11集完結。最終,坂元只能把這種「不明白」的倫理觀直接照實寫進了大結局:失去心愛妹妹的哥哥努力想要把心情傳達給殺人犯,但無論如何也傳達不過去,在無數個觀眾以為就要抱頭痛哭的場景裡,殺人犯都只是一臉漠然。「在這種我不理解的狀況下結束這部劇,這樣好嗎?」即便電視劇完結了很久,坂元裕二還一直找相關電影和書籍來看,結果還是沒能搞懂犯人的心情。其實他完全可以像其他電視劇那樣,勉強寫一個被說服的殺人犯,一個被善良感化從而良心發現的殺人犯,但他不能寫自己不理解的事。」啊,傳達不過去呢。真不甘心啊「,是劇中男主角的心情,也是坂元自己放不下的遺憾。是枝裕和對坂元裕二的尊敬,也來自《最完美的離婚》。坂元特有的氣質,並不完全在於對婚姻關係的通透認識,更來自他對某個社會重大事件的表述,例如地震。東日本大地震後,日本導演似乎總有個心結:應該如何把震災元素加入作品中?就以是枝裕和本人來說,顯然不是那種親赴現場拍紀錄片的風格,也不擅長直白地講述災難故事,可地震後的日本,又確實真切地發生了某些變化——該如何表現這種變化呢?在坂元裕二的故事裡:東日本大地震當天,生活在東京的男女主角因為歸宅困難而相遇,發展至戀愛結婚,若干年後,他們又以地震為契機離了婚。「原來如此,震災確實影響著每一個日本人的生活,原來是在這樣的地方啊。」不止是枝裕和,這是每個經歷過那場地震的日本人都能感到共鳴的橋段。

《最完美的離婚》臺詞截圖

目黑川沿岸是《最完美的離婚》主要取景地,劇中的四個主角經常走過這座橋(圖|庫索)

《最完美的離婚》播出後,目黑川成了日劇迷的朝聖地,主演瑛太也成了坂元裕二的迷弟。

《最完美的離婚》,光生和結夏夫婦住在這裡,經營著一家名叫「小龜」的洗衣店(圖|庫索)《最完美的離婚》中,真木陽子飾演的上原燈裡在這幢小樓的二層開了家泰國古式按摩店Se Terang(圖|庫索)一個對社會發言的人,難免會受到社會的反擊。《問題餐廳》中有不少關於日本職場中女性歧視的探討,其中有條重要線索:一個犯了錯的OL被要求脫光衣服謝罪,這件事對她造成嚴重心理創傷,在離職很久後,終於把男人們告上法庭。播出時有人不高興:「對男性的描寫太過嚴苛了!」但往後多看幾集,你會發現:它不是一個勸善懲惡的臉譜化故事,每個人物都有自身的背景故事,白色的反面不是黑色,其實每個人都是灰色。至於職場上的男人和女人,不要指望他們大團圓結局,他們最好的關係,是直到最後依然保持著競爭者式的對立。《追憶潸然》是坂元裕二自《東京愛情故事》之後,創作的唯一部月九劇。據本人所說,也是自己的最後一出月九劇。他對泡沫經濟時期的純愛故事早就失去了興趣,但願意寫寫當代都市年輕人的貧窮處境:在日本經濟不景氣的今天,那些從地方來到東京打拼的年輕人,大多生活在貧困中,他們之間又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呢?坂元這次的女主角是一個從北海道來到東京做護工的女孩,在看護機構工作,月收入只有14萬日元(約合8600人民幣),經常24小時連續工作,亦有被上司突然解僱的橋段——這是在少子高齡化的日本,真實存在的職業現狀和社會差別對待。電視劇播出期間,日本介護福祉士會寫了封抗議信給富士電視臺,希望能夠「妥善處理」劇中關於看護機構的描寫。然而,很快就有從事護工工作的網友站出來說:「劇裡的描述看起來很誇張,然而卻是真實情況。富士電視臺不要屈服於壓力啊」。其實,坂元裕二這次也做了很多功課,他找了一大堆「上京」的年輕人取材,試圖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也實地考察了看護機構,誰能說他不了解日本社會的真實情況呢?「我是寫偶像劇出道的,那些故事裡不會發生什麼大事件,只是不斷地寫著一些男女之間的愛與恨。我自身的立場並沒有發生改變,但是大約在十年前,我無意中看到了一張男女接吻的照片,在他們的身後,有一輛車正在燃燒。看見那幕場景的時候,我突然頓悟了:哪怕是一個愛情故事,只有男女雙方也是無法成立的。社會上發生的各種事情在他們之間發生著作用,反過來說,男女之間的事情,也正在對社會發生著作用。」
從那時候開始,在坂元裕二的劇本裡,背景色不再是一片純白,總有一段現實還原。這就是為什麼,直到倒數第二集我們才會發現:《四重奏》不是一個簡單的關於夢想的故事,也不是簡單的關於婚姻錯位的故事,更加不是一個簡單的全員暗戀的故事,甚至不是宣傳詞裡一直在強調的「到底誰在說謊的故事」。它依舊是一個坂元裕二式的,關於社會犯罪事件中「被害者」和「加害者」的故事,在社會和大眾的審判下,他們如何抉擇,如何逃離,又如何笨拙地互相尋求理解的故事。是的,笨拙的人。在坂元裕二的筆下,主角總是有些笨拙,卻拼命努力與人交往。笨拙人的不太表露心聲,這是坂元裕二堅持的創作觀:「我果然還是覺得,有些心聲是不應該說出來的。那樣的地方甚至連本人都沒有辦法觸摸。就像是黑匣子一樣的存在。在電視劇中,常會出現一些誰也不能入內的場所,在那樣的地方也生活著一些人。登場人物的頭頂上都固定著一個黑匣子,然後走來走去。無法對這個黑匣子進行解釋說明的人們,在儘管很沒用的同時,卻也互相交流著,這樣的姿態非常有趣。對於我來說,這樣的『說明/不說明』就是全部的起點。」仔細一想,是不是有點像人生呢?這就是坂元裕二,一個再也不想做流量擔當,卻讓我們開始從沉重故事中了解生命的人。所以,在《四重奏》的結尾,他照例又寫了一封信。一封沒有回答,只有提問的觀眾來信。讀完這封信,我想各位應該又多懂得一點人生了。「 Quartet Doughnuts Hole的各位: 你們好。去年冬天,我聽了Quartet Doughnuts Hole的演奏。坦率地說,是一場非常糟糕的表演。沒有找到協調感,運弓方法有問題。選曲也缺乏連貫感。一句話說來,我想你們沒有作為演奏者的才能。在這個世界上優秀音樂的誕生過程中,你們不過是多餘的存在。你們的音樂就像從煙囪裡冒出的煙霧一般。沒有價值。沒有意義。沒有必要。也不會留下記憶。 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這些煙霧一般的人,為什麼還在演奏呢?明明早點放棄比較好啊。五年前,我放棄了當一個演奏者。因為我意識到自己也是煙霧這件事。意識到自己做的事情有多愚蠢之後,我果斷地放棄了。這是正確的選擇。 今天我來到店裡,是為了親自問一句:煙霧一樣你們,為什麼還不放棄呢?繼續下去的意義究竟何在?一年以來,這個問題始終在我腦海中縈繞著。請告訴我:你們覺得有價值嗎?你們覺得有意義嗎?你們覺得有將來嗎?為什麼一直繼續下去?為什麼還不放棄?為什麼?請告訴我。拜託。」 

相關焦點

  • 情感的心靈捕手坂元裕二
    這部因充滿生活哲學的臺詞而被國內網友讚譽為「神劇」的作品背後,編劇正是那位23歲寫出《東京愛情故事》,至今佳作不斷的坂元裕二。今天分享這篇關於編劇坂元裕二的文章。這位寫偶像劇出道的編劇,在30年的職業生涯中經歷了怎麼樣的蛻變——他不再是一位只輕鬆寫下純愛臺詞,追求收視率的技巧型編劇,而成為了一位在社會事件中人們情感上的心靈捕手。
  • 日本編劇坂元裕二 你真的不需要假裝的對待這個世界
    今年女性題材的劇不僅多還特別火,從《三十而已》再到《二十不惑》,不得不說,這些新女性劇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很多人鼓勵,也讓不少人從這些劇裡看到了女性的另一面。就好像日本編劇坂元裕二,一次次將幸福的謊言揭開,生存的不易,愛情的迷茫等等,彷佛我們生活裡的喜怒哀樂都被他窺探了個遍,然後寫進劇裡,變成句句都值得抄寫在小本上的臺詞。當年讓日本掀起「周一晚上街上沒有上班族」的狂熱劇《東京愛情故事》就是坂元裕二的作品,總是甜美微笑著的莉香不僅成為了男生心中想娶回家的完美女生,也讓好多女生想像赤名莉香一樣生活。
  • 「四重奏」大結局的這個晚上,不如我們來聊聊坂元裕二
    「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好像擠檸檬汁是理所當然似的,這樣明明介意的人也會說不介意對吧。這是逼迫啊,我們只能防守。」對於什麼場合該上什麼菜這件事,坂元裕二從來就沒失過手。如果認為這僅僅出於吃貨的本能,未免就太小看他了。他是如此喜歡埋伏筆的一個人啊,在食物中總是暗藏著某種人際關係,某種在電視劇這個虛構的舞臺上,通往現實日常的人際關係。
  • 坂元裕二落淚.
    有著《東京愛情故事》、《最完美的離婚》等知名作品的編劇・坂元裕二的首部原創愛情電影《花束般的戀愛》,於1月29日召開了首映式,坂元裕二也出席了這一活動。活動上,在擔任本劇主演的菅田將暉和有村架純面前,坂元裕二講述了自己的感動「因為是自己的劇本,說起來有點不好意思,我在觀看的時候完全沉浸在了電影裡,甚至稍微哭了一下。」坂元以菅田和有村為主人公創作的這部作品,描繪了21歲時因為錯過東京・京王線明大前站的末班車而互相結識的山音麥(菅田飾演)和八谷絹(有村飾演),在這之後一起度過的「人生最棒的5年」的故事。
  • 坂元裕二:年輕人總是和逆境、痛苦糾纏不清
    因為人物都很複雜,所以故事就老是寫不完」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周刊 文|本刊記者 張明萌 實習記者 方沁 全文約4832字,細讀約需11分鐘 在家泡澡時,編劇坂元裕二靈感突至
  • 那個寫出「貓、老虎、被雨淋溼的狗狗」的坂元裕二|百家故事
    2020年,劇目公演都暫停了,他每天待在工作室,食材沒了才出門,採購只往家附近的東急百貨去,那裡售賣他最喜歡的紅豆餡和果子。其餘時間,他都把自己丟進故事裡。1991年,他任編劇的《東京愛情故事》一炮走紅,全日本乃至全亞洲都在為永尾完治與赤名莉香瘋狂。
  • 坂元裕二出品都是神劇!但,他的劇其實並不適合在電視臺播出……
    昨天第92屆日劇學院賞公布獲獎結果,《四重奏》一劇包攬6大獎項成為上一季最大贏家,坂元裕二也憑該劇獲得最佳編劇獎。  一部《四重奏》讓不少國內觀眾認識了日本的名編劇坂元裕二。劇集播出階段,最盛況莫過於存在於各種交互平臺、娛樂文章中的「金句截屏」。
  • 《四重奏》編劇坂元裕二出新作,這次依然又喪又戳心
    以上這些洞悉生活與人性的臺詞,全部出自日本著名編劇坂元裕二之手。最近,他又開始寫下許多「名言警句」。喏,都在這部新劇裡——anone看卡思陣容就讓人期待到不行:廣瀨絲絲、小林聰美、田中裕子、瑛太、阿部隆史.看製作團隊更加讓人放心:導演水田伸生,得過一次日劇學院賞最佳導演。編劇坂元裕二,更是囊括四次日劇學院賞最佳編劇。
  • 坂元裕二,你亂撒狗血考慮過狗的感受嗎?
    前方輕微劇透請注意但今天的重點不是這完美的主演陣容而是本片編劇坂元裕二坂元裕二1967年5月12日出生於日本大阪編劇、作詞家「年少成名,卻又大器晚成」這麼矛盾的一句話卻非常貼合坂元19歲時投稿劇本《GIRL-LONG-SKIRT
  • 那個寫出「貓、老虎、被雨淋溼的狗狗」的坂元裕二
    2020年,劇目公演都暫停了,他每天待在工作室,食材沒了才出門,採購只往家附近的東急百貨去,那裡售賣他最喜歡的紅豆餡和果子。其餘時間,他都把自己丟進故事裡。 1991年,他任編劇的《東京愛情故事》一炮走紅,全日本乃至全亞洲都在為永尾完治與赤名莉香瘋狂。
  • 坂元裕二:比起多數派,我更想為少數派書寫.
    ——坂元裕二日本編劇坂元裕二,今年51歲。他寫的日劇,從90年代的《東京愛情故事》到近年的《mother》《問題餐廳》《最高的離婚》,以及去年的《四重奏》,不僅是收視保證,更是屢屢掀起社會話題。23歲時,坂元裕二編劇的《東京愛情故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卻並不滿意。「我總是感覺自己想做的並不是這個。」今年3月,他在instagram上宣布休業,並開始了一段和劇本的苦鬥。
  • 《四重奏》後松隆子再演坂元裕二新作,展現成年人的戀愛
    有一段時間沒有上劇的松隆子,和阿部隆史合作了一部新劇,一集SP劇《開關》(switch),一部關於兩個分手多年又保持著微妙關係的兩人在各自的立場中追求真相的故事,也展現了成年人的戀愛模樣,有懸疑也有愛情,很有意思的一部劇。
  • 坂元裕二x廣瀨鈴《anone》今晚開播!來看亮點詳解
    該劇是由知名編劇·坂元裕二與日本電視臺繼《Mother》、《Woman》之後再度合作的第3彈,講述了由廣瀨鈴飾演的一個沒有被任何人守護的孤獨少女的故事,其中也參與了之前兩部作品的田中裕子也將繼續參演,還有瑛太等豪華陣容加盟,如此組合搭配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呢?一起先來看看本劇的介紹吧!
  • 因為喜歡坂元裕二的緣故啊
    「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好像擠檸檬汁是理所當然似的,這樣明明介意的人也會說不介意對吧。這是逼迫啊,我們只能防守。」——《四重奏》中關於吃炸雞要不要加檸檬汁的經典對白對於什麼場合該上什麼菜這件事,坂元裕二從來就沒失過手。如果認為這僅僅出於吃貨的本能,未免就太小看他了。他是如此喜歡埋伏筆的一個人,在食物中總是暗藏著某種人際關係,某種在電視劇這個虛構的舞臺上,通往現實日常的人際關係。
  • 坂元裕二的故事裡所有人都能找到一處容身之地
    《往復書簡:初戀與不倫》[日]坂元裕二 著 蕾克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熟悉日劇的觀眾對坂元裕二編劇的作品一定不會感到陌生,這位日本殿堂級的編劇,在十九歲時寫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劇本,就得到了富士電視臺的青年劇本大賽首獎,23歲時改編柴門文漫畫的《東京愛情故事》,在日本和亞洲掀起了一股日劇風潮,開啟了日本偶像劇的黃金時代。
  • 「日劇金句王」坂元裕二的女性劇,才是人間真實
    就好像日本編劇坂元裕二,一次次將幸福的謊言揭開,生存的不易,愛情的迷茫等等,彷佛我們生活裡的喜怒哀樂都被他窺探了個遍,然後寫進劇裡,變成句句都值得抄寫在小本上的臺詞。/ 不必假裝 /當年讓日本掀起「周一晚上街上沒有上班族」的狂熱劇《東京愛情故事》就是坂元裕二的作品,總是甜美微笑著的莉香不僅成為了男生心中想娶回家的完美女生,也讓好多女生想像赤名莉香一樣生活。
  • 《東京愛情故事2020》柴門文殘酷,坂元裕二完美,新東愛偷懶
    是的,就是那部1991年播出,閃閃發光的〈東京愛情故事〉。誰都無法凌越歷史之河。新版〈東愛〉,也脫不開與91版、與漫畫原作的對比。要問令和的故事有沒有講出新意,還得從頭說起。91版改編,當然無法做到如此激進,但編劇坂元裕二深諳柴門文的殘酷內核。所以隔了歲月看,這部當時被冠以「純愛」標籤的作品,其實仍在暗戳戳地消解愛情神話。
  • 捧紅《東京愛情故事》,他是神一樣的編劇,毒舌又溫暖,28年來金句滿天飛
    總是在不經意間令你醍醐灌頂般獲得頓悟,又立即深覺人生痛楚的男人,是日本的寶藏編劇——坂元裕二。 ▲ 坂元裕二和有村架純恰好19歲那年,在很偶然的情況下,坂元裕二參加了富士電視臺舉辦的一個劇本比賽,成為了首屆富士青年編劇大賞的得主。
  • 有態度 |「日劇金句王」坂元裕二的女性劇,才是人間真實
    就好像日本編劇坂元裕二,一次次將幸福的謊言揭開,生存的不易,愛情的迷茫等等,彷佛我們生活裡的喜怒哀樂都被他窺探了個遍,然後寫進劇裡,變成句句都值得抄寫在小本上的臺詞。不必假裝當年讓日本掀起「周一晚上街上沒有上班族」的狂熱劇《東京愛情故事》就是坂元裕二的作品,總是甜美微笑著的莉香不僅成為了男生心中想娶回家的完美女生,也讓好多女生想像赤名莉香一樣生活。
  • 「日劇金句王」坂元裕二的女性劇,才是人間真實
    就好像日本編劇坂元裕二「周一晚上街上沒有上班族」的狂熱劇《東京愛情故事》就是坂元裕二的作品,總是甜美微笑著的莉香不僅成為了男生心中想娶回家的完美女生,也讓好多女生想像赤名莉香一樣生活。坂元裕二從不展示非黑即白的世界,常常用些比較喪的臺詞來說出那些隱晦的生活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