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祐萱
編輯|槐楊
很小很小的事
沒人知道坂元裕二會在幾點入睡,可能是凌晨,也可能在清晨。他總有寫不完的東西,寫劇本,寫小說,寫舞臺劇。2020年,劇目公演都暫停了,他每天待在工作室,食材沒了才出門,採購只往家附近的東急百貨去,那裡售賣他最喜歡的紅豆餡和果子。其餘時間,他都把自己丟進故事裡。
1991年,他任編劇的《東京愛情故事》一炮走紅,全日本乃至全亞洲都在為永尾完治與赤名莉香瘋狂。23歲的坂元裕二成為炙手可熱的劇作家,此後近30年他依然活躍,《在世界中心呼喚愛》、《mother》、《儘管如此也要活下去》、《最完美的離婚》、《問題餐廳》、《四重奏》,這些電視劇在日本受到好評,在中國也廣受歡迎。他的作品中少有劇烈的衝突,或者說,真正尖銳的衝突總是在隱忍而豐富的細節裡展露出來。觀眾們總是疑惑,他為什麼可以把自己常常感覺到卻難以說出的情愫,那樣準確地表達出來?
我在午後1點撥通了坂元裕二的電話。他總是熬夜,每天入睡時間會往後推上三個小時,今天凌晨十二點睡,明天就凌晨三點睡,後天拖到了清晨六點——他試圖用這樣的方式讓自己擁有更多時間,「一天27小時」。這天,他早晨7點睡覺,午後12點起床,吃了幾口巧克力,又坐到那面6層大書櫃前開始工作。接起電話,他的語句還拖著綿長的尾音,嗓子沙沙的,不太清亮。除了剛睡醒的緣故,頭天晚上他又邊念著臺詞邊寫作了。這是他的習慣,一邊說一邊寫。他想像著演員的聲音,坐在電腦前喃喃自語,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寫出真實的臺詞。
坂元裕二向來慢悠悠。他寫得慢,也喜歡修改。腳本常常寫著寫著停下,又折返回去,一遍又一遍地琢磨。拍戲前方傳來什麼反饋,他就動筆開始改,哪怕只是調一句臺詞尾音,都能讓他覺著高興。電視劇的第一集他經常要寫五六稿,寫到最後還在猶豫主角的名字。他堅信名字代表人物,如果名字不能順利地「出生」,人物也不會清晰。第一行一定不能用「軟乎乎」的字,收斂點、爽快點的語氣比較好。還有一些奇怪的小癖好:必須使用選好的明朝字體,否則什麼都寫不出來;字號必須很小很小,「能同時看到100頁的腳本就最好了」,他憧憬小小的字填滿屏幕,「但其實只能一頁一頁看!」
我問,為什麼只有坂元先生可以寫出這樣細膩的人物內心?
「和人物一起活著。」他說。一行一行地寫下去,當人物命運轉變,必須把自己完全投射進角色,才能明白人物下一步會怎麼走。他認為,某種意義上,這是對角色、對自我的誠實,終究,是對「人」的誠實。就算電視劇結束了,劇中的人物還活著,坂元裕二要寫的,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生活。
他講過一個故事:在東京中目黑看見一對情侶坐在居酒屋裡吃飯,他一邊透過玻璃窗看他們的樣子,一邊想他們正在說什麼。後來他覺得,觀眾是站在窗外的人,他則在幫助觀眾聽見窗裡的聲音。
「我很注意使用真實的表達。」坂元裕二說,但他的真實並不是橫衝直闖的表達,而是用行為、用動作傳達一個個具體的細節,日常到不能再日常的瑣事:檸檬汁要不要擠進炸雞塊,穿著白衣服吃義大利麵,雞蛋被小心地放進籃子,拆膠帶時找不到膠帶頭,洗髮水用完了護髮素還有很多,離婚夫妻最後的晚餐是熱滾滾的關東煮,外公去世前的購物小票,家人們頭髮散發著相同的氣味……他用看起來最不起眼的小事,刻畫人物的內心、性格和動機。他在NHK為他拍攝的紀錄片裡說,即便在紙上寫下「喜歡」兩個字也是無法傳遞出喜歡的——喜歡的心情需要用漫不經心的對話、細瑣的日常來體現。
那麼,芝麻一樣多的小事裡,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我問。
坂元裕二「嗯——」了一聲,每次認真思考時他都會發出這個聲音,很快,他給出了答案。「還是吃飯呀。」
這真是個想像得到的回答。坂元裕二的劇裡,人物總喜歡在擺碗筷時說話,吃飯時說話,收拾飯桌時說話,暗流湧動的人物關係都與食物有關。不過短短幾分鐘,餐桌上的交談,食物的擺放,甚至一筷子下去夾到了什麼,都可能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
「我認為吃飯的場景能夠很好地塑造一個人的形象。吃飯是人經常要做的事情。人不談戀愛可以活下去,不吃飯不睡覺可不行,因此吃飯睡覺或許比談戀愛還重要。」坂元裕二說。
他曾想要嘗試宏大寬闊的主題,但每次寫著寫著又會繞回來,落在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上。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很喜歡這位比他小5歲的編劇,用「尊敬的現代劇作家」來稱呼坂元裕二,「《東京愛情故事》到現在已經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了,仍然擁有那種細緻,這也許就是坂元先生的厲害之處吧」。
「我喜歡寫很小的事情。如果創作很宏大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描述起來就會很困難,也很難看清。」坂元裕二告訴《人物》,他並非像外界那樣斷定的,是什麼「戀愛劇高手」,他只是喜歡通過戀愛來描寫人際關係,不是夢幻的,而是現實的,無論是吃飯還是戀愛,都是他表達的小小切口,重要的是,那些人物背後很小很小的事,這些很小很小的事,才是角色活生生存在的印記。
你流進我,我流進你
你可能沒想到,坂元裕二成為編劇,是為了追星。
那是他讀高三的時候,喜歡聽廣播,喜歡搞笑組合Tunnels(隧道二人組),成員石橋貴明是他的偶像。他在大阪燒餐館打工,有天老闆抱怨他放水杯動作太大有聲音,他不高興,氣呼呼地走回家,路上走進一家書店,翻到一則啟事,富士電視臺正在舉辦劇本徵集大賽,他想,我要是參加,大概就能去富士電視臺,去了就能見到Tunnels了吧。他寫了三個女高中生的故事寄了過去,「結果,就是今天這樣了。」
坂元裕二說起這些時,石橋貴明就坐在他對面,瞪圓了眼,捂著嘴,難以置信,「從沒有寫過劇本,然後你就拿了那個比賽的大獎?」坂元裕二點了點頭,「一心只想著要見到Tunnels呢。」那次大獎後,他第一次走電視界內後門,拿到了Tunnels的演出門票。值得一提的是,石橋貴明的妻子就是赤名莉香的扮演者鈴木保奈美。
高中生變成了職業編劇,但很長時間,他荒廢了自己的天賦與才華。《東京愛情故事》是他第三部劇本,劇走紅後,他三四年沒有寫作,在他看來,寫劇本和在大阪燒餐館工作沒什麼區別,都是一份零工。他癱在家裡玩遊戲,每天就是起床,打開遊戲機開關,玩遊戲,關掉遊戲機,睡覺。直到發現「原先有很多很多個零」的銀行帳戶只剩下2萬日元,他想,得幹活了。又回到富士電視臺,遞上劇本。
但他還是生活在《東京愛情故事》的光環下,接到了許多愛情偶像劇的邀約,寫了很多為了收視率而寫的電視劇。他閉門不出,想,這是我想寫的嗎?他不想一輩子只寫愛情偶像劇。
那時,他的女兒出生了,因為在家工作,他承擔了帶娃的任務,一邊寫作一邊照料孩子。他發現這很難:已經停掉了一切娛樂,卻仍然不斷被生活瑣碎追上來,女兒一開始哭鬧,他就感到煩躁。他開始了解女性在家育兒的難處,也發覺大概這才是生活的樣子,而後,他創作了《mother》。
這部講述育兒焦慮的電視劇,讓坂元裕二的創作生涯發生了重大轉折。最初播放時,觀眾們都在指責劇中放棄親生女兒的母親,坂元裕二覺得,這不是簡單的問題,誰也不能輕易否定那個母親。他改了劇本,代入自己育兒的經歷,讓觀眾感知一個母親走到什麼樣的絕境才會捨棄自己的孩子。那之後,他發現,電視劇不能只是為大眾書寫,還是為了那些身處邊緣的人而寫。
坂元裕二一直有點「不一樣」。小時候,他在國文課堂上解讀小說,全班40個人,39個人意見都一樣,只有他想法不同。老師告訴他,正確答案是那樣的,他不甘心,和同學吵起來,「感覺是一個人在戰鬥。」他說。類似的事情在他童年發生過很多,十幾年後,當他成為一個寫故事的人時,小時候的孤單場景重現,他說,不想寫那些偉大的事,「想寫的是那些渺小的人和他們的故事,這件事一直沒有改變。」
「我也不是什麼有權力的人。我認為寫這些或強或弱的人,是身為編劇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規則。當然這個世界上為有權有勢的人創作的人有很多,我更想要為大街上來來往往的小人物創作。」
他的故事中什麼樣的人都有。為問題學生挺身而出的女律師(《我們的教科書》),為拯救被媽媽虐待的學生,「誘拐」並成為孩子母親的女教師(《mother》),逃離大人,獨自踏上冒險旅途的幼兒園小朋友(《再見我們的幼兒園》),四個各自懷著秘密,處於人生失敗境遇的樂手(《四重奏》)……
《四重奏》的主演高橋一生說,「那些被世俗認為能力墊底、不好好工作、性格古裡古怪的人,在坂元先生的世界裡也有一席之地。」與坂元裕二合作多次的滿島光說,「不管怎麼樣的人,總會有可愛的、孤獨的、笨拙的地方。他總有很多非常溫柔的語言,撫慰許多人的疼痛與悲傷。」
今年,坂元裕二的小說《往復書簡:初戀與不倫》中文版正式出版,收錄了兩則書信體的愛情故事。豆瓣上,很多讀者都引用了書中的一句話,「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事,也有可能發生在所有人身上。所有的河流都連在一起,你流進我,我流進你。」
「很多人認為某件事是不是別人都不這麼想、只有自己這麼認為,我是為了這些人在寫故事,希望他們明白,不只他們一個人這樣認為。這個社會要求人們想法一致,但是和多數人想法不一樣的人肯定存在。我希望讓這些人感到不寂寞。」說到這裡,他又輕聲地「嗯——」起來,接著肯定自己的回答,「嗯,就是這樣。」
圖源《職業人的作風:致艱難生存的你》
自由地寫,在27小時裡
莉香雙手攏起來放在嘴邊,眼睛笑成了月牙,在東京人來人往的街道上大喊,「我愛你,丸子!」這些畫面在90年代初,衝擊了很多亞洲的年輕人,原來一個女性對於愛情的表達,還可以如此徹底,如此熱烈。
坂元裕二被觀眾稱為日本最懂得寫女性的男性編劇。他筆下的女性脫離了常見的臉譜,更豐富立體。他寫過大膽追求愛情的女性,單親媽媽,擁有權力的女性,被區別對待的女性……他寫女人的苦悶和熱愛,也寫她們遭遇不公和想要反抗的心。
2015年,他在《問題餐廳》裡真正觸及男權社會與女性地位的社會話題,女性是主角,男性都是配角,「你的身體,你的頭髮,你的胸,你的屁股,都是你獨有的。絕對不能讓不喜歡的人碰。」「女子力只是男人們隨便安在女人身上的詞彙,女人真正的強大是不可估量的。」他讓人物說出這樣的臺詞。
坂元裕二承認年輕時候做得不夠好。他向《人物》回憶,30年前寫《東京愛情故事》,會無意識地在作品裡區隔男性與女性,現在他時刻提醒自己,「儘管社會層面男女是有差別的,但我不想在影視作品裡區分他們,不想讓人覺得,男人就是這樣說話,女人就是那樣說話的。」
回溯起來,坂元裕二的第一個劇本,那部幫助他拿下編劇大獎的劇本《GIRL-LONG-SKIRT》,講的就是女性的故事。他說寫男性的時候總會想到自己,寫女性角色時,他感受到了「自由」。在這些女性角色中,這位劇作家得以把自己放在另一個性別的位置上,獲得自身性別難以獲得的體驗。
「現狀是男性生來帶著特權,受老天眷顧,而女性沒有。男性自己平時不會注意到這件事,而這是必須要去學習去了解的,了解後才會明白,女性在這個社會上是怎樣被區別對待的,自己平時說的那些理所應當的話,其實是站在男性優勢地位上說的。他們也能明白那些話有多麼傷害女性。這些東西是可以了解到的,但是了解的機會不多。所以,我希望能從電視劇中傳達給大眾。」
他的電視劇看起來細膩、日常,卻和更廣闊的社會、現代人的心理交織在一起。《東京愛情故事》出現在人們渴望表達愛、追求愛的上世紀90年代初,《mother》伴隨著日本社會嚴重的育兒焦慮,《我們的教科書》與日益嚴重的校園暴力問題相連,創作《儘管如此也要活下去》時,311東日本大地震發生,這部劇也瀰漫著當時籠罩在日本上空的緊張而絕望的氣氛。
是枝裕和問他,一個愛情偶像劇編劇如何走上了「社會派」的道路?
坂元裕二說,他最焦灼迷茫的時候,看到了一張照片:一對男女在親吻,背後停著一輛燃燒的汽車。他突然想到,愛情不止是兩個人的故事,它可能與一輛燃燒的汽車關聯,它也可能與社會、與更廣闊的背景關聯。
他不說大道理,只是把生活的哲學揉進了臺詞。這些細密的臺詞總能擊中人心。微博上,坂元裕二的臺詞截圖比他的名字流傳更廣。
-含著眼淚吃過飯的人,是能夠一直走下去的。
-我認為應該給發明被子和枕頭的人發諾貝爾獎。
-說稍微睡10分鐘的人會在10分鐘後起來嗎?會讓鬧鐘過會兒再響的人,人生也會拖拉下去。
-罐頭是在1810年發明出來的,開罐器卻在1858年才被發明出來。很奇怪吧,可是,有時候就是這樣的,重要的東西也會遲來一步,無論是愛情還是生活。
-告別是小孩子做的,成年人請直接用勾引,勾引的第一步,拋棄人性,基本上來說,是三種套路:變成貓,變成老虎,變成被雨淋溼的狗狗。
電話採訪要結束了。還是他那沙沙的、帶著濃重關西腔、沒有太大起伏的聲音,跟我說了「再見」。在諸多的電視訪談節目裡,他講趣事,主持人和攝製組都笑得前仰後合,只有他依然面無表情。他到底是怎麼做到一本正經說出這麼搞笑的事情呢?這是坂元裕二的強烈反差,看起來冷靜、克制,內心卻包裹著精妙的、細膩的表達。
他說,放下電話後他又要去工作了。今天他還沒吃飯,等會兒也許要做點簡單的食物,可能是義大利麵,或者日式蓋飯。他最近著迷於能邊吃邊做的食物,這樣即便在做飯,也能同時思考劇本。今晚睡覺時間又要往後推三個小時,他要寫到明早10點,才能足足地過夠他希望的「一天27小時」。
對著電腦屏幕,他繼續尋找那些小事。那次篝火旁與石橋貴明的談話中,坂元裕二說起了年輕時的一件小事。
二十多歲,他在電車站買了包炸雞塊,因為他從不帶包,就把炸雞揣進了上衣口袋。回到家,被他放了鴿子的女朋友氣洶洶地趕來,吵了一個多小時,他餓了,一邊嗯嗯點頭敷衍女友,一邊想起口袋裡還有炸雞塊。他掏出一塊,低頭吃了起來,女友更氣了,「為什麼你現在要吃東西?」「為什麼你口袋裡有炸雞?」坂元裕二想,這有什麼奇怪的呢,像他這樣的人肯定不止一個,街上會不會也走著一個口袋揣著羊羹點心的人呢?
「嗯,我總是在想著這樣的小事,然後把它們都寫進劇本裡。」
(實習生張天依對此文亦有貢獻)
參考資料:
1、CREA 「腳本家・坂元裕二インタヒュー 『10 代の人たちに観てもらいたい」」2018.10.19
2、NHK 「 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仕事の流儀『生きづらい、あなたへ』~腳本家・坂元裕二~ 」2018.11.18
3、オグマナオト「大竹しのぶは、もう化け物です〈坂元裕二×我孫子武丸ドラマ『それでも、生きてゆく』対談」2012.2.23
4、Hatena Blog 「坂元裕二×是枝裕和トークショー『ドラマの神様は細部に宿る』」2017.7.3
5、Cinefil 「『三度目の殺人』是枝監督が、坂本『それでも、生きてゆく』から得た影響とは?」2017.8.27
6、Ciatr 「坂元裕二のドラマはなぜあんなに魅力的なのか?愛されるヒミツ」2018.1.11
7、Yahoo!ニュース特集編集部「『テレビからこぼれているものを書きたい』―人気腳本家・坂元裕二が語る連ドラの役割」2018.9.23
8、Bizspa 「『東ラブ』『Mother』の腳本家・坂元裕二がテレビ初出演で語った胸中」2018.11.17
9、フジテレビュー「『そう!それ!』腳本家・坂元裕二の執筆スタイルに、イチロー&カール・ゴッチの教え!?」2020.8.6
11、フジテレビュー「石橋、薪を焚べる」2020.8.4
12、坂元裕二 「腳本家坂元裕二 」ギャンビット 20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