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斯克魯奇時刻不停的精確計算裡,過聖誕節,是一樁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事兒,尤其對於他這個在貧困線上辛苦掙扎的外甥而言。但是,他這個也許並非天賦異稟的外甥,卻給出了整部小說中最精彩的一段議論……
狄更斯:聖誕發明家
文 | 立峰
- 1 -
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有部極受歡迎的小說,叫做《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據說,有3/4的英國人不僅知道《聖誕頌歌》的作者,還能清楚地說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從這部小說1840年代出版、直到20世紀初,它的讀者人數之多,僅次於《聖經》。
當時《聖誕頌歌》的大獲成功,自然讓狄更斯欣喜萬分,但更令他自豪的,是英國乃至整個西方的聖誕節傳統,都因為這部小說而得到了復興。可以說,狄更斯憑一己之力、以這部影響力空前的作品,重新「發明」了聖誕節。
所以,現代世界,聖誕節之所以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狄更斯的作用是決定性的。而今天,人們主要的歡慶聖誕的習俗和方式,比如家庭聚餐、互換禮物等,很大程度是由這部小說而確立的。
《聖誕頌歌》首版封面和扉頁
其實,在狄更斯寫作《聖誕頌歌》的時代,聖誕節並不那麼受人重視。就好像小說中,當主角斯克魯奇Scrooge的外甥向舅舅祝賀「聖誕快樂」時,斯克魯奇竟是這樣回答的:呸!胡鬧!——而這種回答方式,在當時可以說特別正常。
西方傳統的聖誕節,之所以是12月25日,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原因,是公元4世紀的一位羅馬教皇,自己拍腦門決定的。因為這天是古羅馬的農神節,教皇想藉助農神節的人氣,吸引更多的信徒入教。說到底,就是借某個節日搞搞營銷而已。
但農神節卻是一個奔放的節日,這天,人們不但不必做工、上學,還能狂吃豪飲。因而保守的宗教人士對此非常反感,他們並不認為聖誕節是個縱慾狂歡的日子。所以,清教徒剛到北美時,甚至還出臺過法律,禁止人們過聖誕節。
維多利亞時期 英國巨大的紡織工廠
然而,19世紀的英國,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慢條斯理的農耕時代成了令人唏噓的往事;而像倫敦這樣的大城市裡,則湧入了越來越多的人口,仿佛是被利維坦吞入腹中的魚蝦。
人們承受著快節奏的工作、微薄的薪水、永遠可望而不可及的閒暇時光… 以至於在當時人們的意識中,「過節」這種事兒、幾乎被完全抹去了。
彼時,正是歷史上所謂「飢餓的四十年代」The Hungry Forties,即1840年代的英國,資本主義工商業迅速發展,導致社會巨變、貧富加劇;而資本家與工人的矛盾,也變得日益尖銳。這正是馬克思眼裡資本主義腐朽的模樣。而狄更斯的系列聖誕故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如果借用狄更斯《雙城記》裡的名言,即:
總之,在那樣一個年代,無論什麼人,都既沒時間、也沒心情,安安靜靜地過上一個像樣的聖誕節。
無數版本的《聖誕頌歌》
而《聖誕頌歌》的橫空出世,卻一下激發起了人們歡慶聖誕的熱情,以至於後來,狄更斯的形象幾乎與聖誕老人合二為一了。法國作家莫洛亞在《英國名人研究》裡寫道:
1870年,當狄更斯的死訊傳到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家庭,人們的感覺像是親人離世。有個孩子甚至問道:「如果狄更斯先生去世了,聖誕老人會不會也跟著去世呢?」
- 2 -
小說《聖誕頌歌》的主人公斯克魯奇,經營著一家商行,生意做得並不很大。雖然,他勉強算是個資本家,也只能算是入門級別的;但是,作為吝嗇鬼,他卻堪稱殿堂級別。
事實上,斯克魯奇Scrooge這個名字,在英語裡後來乾脆成了吝嗇鬼的代名詞。
2009年 迪士尼電影《聖誕頌歌》海報
斯克魯奇生動的吝嗇鬼造型
以文筆犀利著稱的狄更斯,在小說裡寫起刻薄話來,也一點兒都不含糊,比如描寫斯克魯奇時,他說:
斯克魯奇總帶著一身的冷氣,人走到哪兒,就帶到哪兒。作為一個從底層打拼上來的商人,斯克魯奇先生無比單純,因為除了錢,他漠視任何人和任何事——包括他的親人。他貪婪、自私、冷酷到了極點,風雪交加的聖誕節前夕,他的職員凍得瑟瑟發抖,而火爐裡只有一塊煤。想多加一塊嗎?門兒都沒有。因為所有的煤,全都存在斯克魯奇的房間裡呢。在他的眼裡,窮人想在聖誕節快活幾天,那就是「胡鬧」。窮人不僅沒資格過聖誕節,甚至沒資格活著。他們要是死了,還能減少一些「過剩的人口」。他獨來獨往,街坊鄰居都怕他,路上從來沒人跟他招呼,連乞丐都了解他,不會奢望從他那兒得到哪怕一個子兒。或許,只有一個人還願意上門來祝他聖誕快樂,那便是他的外甥弗雷德。可即便如此,斯克魯奇還是擺出一副臭臉,「呸」了一聲,然後說了一句「胡鬧」,就想馬上把人轟走。
《聖誕頌歌》首版插圖
斯克魯奇十分富有,但尖酸刻薄;而他的外甥雖然很窮,卻是個天生的樂天派,這兩人恰好形成了性格上的對比和反差。
外甥登門造訪,祝舅舅聖誕快樂,可舅舅完全卻不能理解:
你這麼窮,有什麼理由可以快樂?有什麼權利可以快樂?
而外甥同樣不理解舅舅:
你這麼富,有什麼理由可以不快樂?有什麼權利可以不快樂?於是,關於外甥為什麼不該在聖誕節這麼高興,斯克魯奇給出了十分充分的理由:
對你來說,聖誕節不過是一個沒有錢還帳的時節;
一個發現自己大了一歲,可是隨著時光流逝、並不多一點錢的時節;
一個年底結帳,結果發現整整12個月裡、筆筆帳都鬧虧空的時節;
除此以外,還有什麼意義?
外甥的這次到訪,其實只是想邀請舅舅、去自己家裡過聖誕節,雖然作為外甥,他從來沒有受到過舅舅的善待。但舅舅還是對他橫眉冷目道:
那你就按照你的方式過聖誕節,讓我也按照我自己的方式來過聖誕節吧。但是,像斯克魯奇這樣的人,難道會自己過聖誕節嗎?所以,外甥很詫異地說:
於是,斯克魯奇用一種重商主義者的腔調答道:
那麼,就讓我不過節吧。但願這個節日會給你許多好處!它到底給過你多少好處呀!2013年 狄更斯的傳記電影《看不見的女人》
在斯克魯奇時刻不停的精確計算裡,過節,是一樁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事兒,尤其對於這個在貧困線上辛苦掙扎的外甥而言。但是,他這個也許並非天賦異稟的外甥,卻給出了書中最精彩的一段議論:
我總是把聖誕節當做一個老日子,一個友好、寬恕、慈善、快樂的日子;據我所知,在漫長的一年之中,只有在這個時節,男男女女才似乎不約而同,把緊閉的心房敞開,把那些比他們卑微的人、看作走向墳墓的旅伴,而不是與他們無關的另一種生物。
因此,舅舅,過聖誕節雖然不能為我的口袋裡增添絲毫錢財,但我還是相信,它的確是給了我好處的,而且,以後還會繼續給我好處。所以我說,願上帝保佑它!
外甥這一番話,竟讓牙尖嘴利的舅舅無法反駁。然而它並非反駁不了。只要他問外甥、同時也問自己,一個關於經濟學的問題就行了:
顯然,在斯克魯奇看來,實實在在的金錢收益,才稱得上「好處」。但外甥所重視的卻是,因為過聖誕節,而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友好、寬恕、慈善、快樂,這些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東西。
幽靈帶著斯克魯奇用全能視角 回看過去
一定有小夥伴非常生氣,想教訓一下這個該死的吝嗇鬼。這時,作者狄更斯及時請出了三位幽靈,它們先後展示幻象,帶著斯克魯奇從全能的視角,回到過去、觀察當下、看見未來。於是,斯克魯奇再次體驗到了過去的溫暖情感,喚醒了他內心的善良和良知,也讓他看到了冷酷者最終的悲慘結局。
在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一場靈魂洗禮後,斯克魯奇最後終於幡然醒悟、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完成了脫胎換骨的轉變,成為了一個開心快樂、樂善好施的大大的好人。小說結尾非常溫馨:
他成了這個又好又老的城市所知道的,或者這個又好又老的世界上任何一個別的又老又好的都市、城鎮和自治市所知道的再好也沒有的朋友,再好也沒有的東家和再好也沒有的人。
- 3 -
狄更斯非常喜歡聖誕節,他想通過這部小說,把自己對聖誕節的熱情傳遞給讀者,重要的是,他大獲成功。
不過,狄更斯也並非唯一喜歡聖誕節的人。比如,
1、被稱為美國文學之父的華盛頓·歐文,同樣是聖誕節的狂熱提倡者,他寫過許多關於聖誕節傳統習俗的札記。2、維多利亞女王也同樣愛好過聖誕節,自從女王1840年結婚後,每年聖誕都會和丈夫一起,在城堡擺放聖誕樹。這個畫面在當時的英國,相當深入人心。
但在人們心裡,發明聖誕節的人,卻不是女王、歐文、或其它的人,而是狄更斯。因為狄更斯通過《聖誕頌歌》所講述的故事,給聖誕節賦予了關於家庭親情的溫暖而積極的意義,一改聖誕節以往負面的形象。
這也是狄更斯本人,在生活中所領悟的道理:雖然人生時常灰暗、社會也常有不公;但是,我們依然需要善良、親情和愛,並因此找到生活的意義。
在《聖誕頌歌》裡,狄更斯寫到一個家庭的喪子之痛時,不僅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同情,最後還讓這個孩子活了過來。狄更斯想要讓人們相信,善良會帶來奇蹟。
羅伯特·巴斯Robert W. Buss 畫作
《狄更斯之夢》Dickens’s Dream
背景是狄更斯住所 Gads Hill Place
雖然,小說中有很多情節,看似不合情理,但卻充滿了意義。因為,對於那些在困苦中掙扎的人們,找到生活的意義尤為重要。生活本來就充滿挫敗和挑戰,但只要相信人生充滿了意義,人們才會相信更加美好的未來、並成就更好的自己。
狄更斯聖誕故事的結尾,雖然有點兒像父親給孩子講的睡前故事,結局完美得有些不真實,但在當時的英國、以及歐洲,卻大受歡迎。因為,在任何艱難世事中,任何一點慰藉——哪怕是虛幻的慰藉——對於人們的內心,都會產生無可估量的震撼。
1、《聖誕頌歌》AChristmas Carol,作者:查爾斯·狄更斯,上海譯文出版社,譯者:汪倜然;您的關注、轉發、點讚、打賞
都是對我最好的支持❤
請加作者個人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