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質疑錄》
是毛遂自薦,非三顧茅廬
作者:謝永青(筆名:心誠)
《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老少稱頌的樂事!「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更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贊詩,他以其不可測度的智慧,鞠躬盡瘁的精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意志,雖壯志未酬,依然成就了一個千古傳頌的人物!在中國古代許多傑出的歷史人物中,諸葛亮是最為聲名煊赫的!他是一個超越了當初生活時代,歷代不衰;他是一個突破了階級界限,從帝王將相到市井平民,從文人雅士到白丁俗漢,有口皆碑,受到普遍歌頌的人物;他被譽為智慧的化身,是一個超越了地域限制,甚至在世界範圍內廣為傳頌的人物!劉備更是被尊奉為幾千年來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典範!可本人在閱讀《三國演義》時發現其中有太多的不實和疑問!感覺這樣的誇譽是對世人的愚弄和欺騙,特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闡述如下:
一:諸葛亮如真是民間流傳的那樣,未出茅廬便知天下趨勢,早就預知劉備將來能三分天下,稱王為帝,那他應毛遂自薦,幫劉備於危難之中,助他早日成就偉業!
二:劉備當時雖立腳未穩,可已被漢獻帝尊奉為皇叔,更是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時猶不敢居先的天下英雄之一,如此身居高位的名士怎麼可能多次去拜請一位名不見,經未傳,寸功未立的鄉野村夫——諸葛孔明?
三 :諸葛亮和當時的荊州太守劉表是摯親。他老婆是劉氏夫人的姨侄女,全權掌管軍務的蔡瑁又是他老婆的親舅舅。再說當時的荊州岌岌可危,曹操和孫權一直虎視眈眈,大有吞併之意,我感覺當時的孔明如真滿腹經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救百姓於水火之中,那應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劉表和蔡瑁早就去拜請這位智慧化身了!
四: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忠心侍奉吳主多年,如其弟孔明真的才智過人,他應早就向孫權力薦此人了!再說,在當初崇尚禮儀仁孝的封建時代,即使諸葛亮不願在孫權麾下稱臣,他也會尊崇長兄為父的理念,出山去輔佐吳主孫權,怎麼可能會閒居隆中,坐等劉備去三顧呢?
五:諸葛亮未出茅廬,便深知荊州的重要性,得此地進軍漢中,從而一統天下,那他更應舍遠求近,坐享其成, 投靠自己的親戚,在富庶的荊州大顯身手!怎麼可能默默無聞,隱居隆中而專等劉備去三請呢?
綜上所述,本人石破天驚,特發表膚淺愚昧見解:應是諸葛亮毛遂自薦,非劉備三顧茅廬!
作者簡介:謝永青,江蘇泰興人,筆名,心誠。興趣愛好廣泛,工作之餘酷愛體育運動和隨筆寫作,常有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微信公眾平臺!為人低調謙和,萬事謹言慎行,心️誠交友眾多!
做人宗旨:誠信為人之本,交友首重德行!
作家平臺(公眾號:zjptzjpt)歡迎大家關注、來稿,作品要求原創且未在其他微信公眾號發表過,題材內容不限,來稿請附200字內作者簡介、相片、微信號。
來稿郵箱: 3041886831@qq.com
大家欣賞文章的同時,也請打開廣告,欣賞一下琳琅滿目的商品。
長按二維碼關注作家平臺,更多美文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