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如何才能彼此親近,易經的比卦告訴我們答案,很受用!

2021-01-18 國學大觀園

簡介 | 探索中華文化之脈絡,聆聽世間百態之心聲

作者 | 國學大觀園

註:此文原創,更多文章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日獲取經典好文

比卦的由來

比卦,上卦是坎,為流水,下卦是坤,為腹地,胸上為腹,胸間有流出的水,此乃哺乳之象。我們再看比卦的上卦,互為艮,象徵山,下互為地,代表母親,則哺乳之象更加的明顯。比卦,《說文》:「比,密也。」觀比字的金文和甲文,是二人並列行走之象,表示二人不分前後互相扶持。由並列行走而顯示出二人的關係非常的親密與和諧。人世間最親密的莫過於母子關係,尤其是母親哺乳自己的孩子,故而本卦以比來命名。

小編對比卦的觀點與解讀

比,上卦坎代表遇到的艱難險阻,下卦坤則是代表大家團結在一起,互相幫助扶持,所以比卦代表了遇到危險時刻,大家抱團取勝的道理。

比,有哺乳之象,講的是比輔、聯盟之理。乳汁是無私的代表,母愛是奉獻的象徵,利益是聯盟存在的基礎,謙讓是友誼長久的根本。俗話說:「沒有固定的朋友,只有固定的利益。」同盟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之上,朋友之交的維持必然依賴相同的收益。世間沒有絕對純淨的水,無私的奉獻只存在於父母對兒女的撫愛。共同受益是同盟的基礎,懂得奉獻才會擁有朋友,學會謙讓才能使友誼長久。

在古時候,有一個捕鳥之人,一天他在湖水邊張開大網,撒上誘餌,一個人躲到蘆葦中靜靜的等待。過一會,好多鳥兒都飛到空地上爭相搶食,那個捕鳥之人隨即拉動網繩,很多鳥兒都困在其中。正當他要前去收網的時候,有一隻大鳥奮力展翅,很多小鳥也跟隨張開雙翅高飛,整個網就像前方跳動起來,捕鳥人緊隨其後進行追趕。旁邊的人嘲笑他太傻,鳥都飛了,怎麼可能追得上呢?但是那位捕鳥之人卻笑著說,這些鳥兒各有各的想法,彼此不同心協力,飛的方向也不統一,等到日暮來臨,它們會格子朝鳥巢飛去,方向一亂,大網就會掉到地上了。果然不出所料,鳥網當空落下,把這些鳥都一網打盡。

起初,鳥網在天上飛,乃鳥雀逃生的共同目標之所為,後來,鳥網落在地上,乃鳥雀齊飛的聯盟被破壞之結果。時勢造英雄,誰能描繪出時勢的最佳藍圖,將大家所需利益集於一個目標之上,誰就能將當代精英聚於麾下,成為所向披靡的英雄。

由此可見,眾人團結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只要眾志成城,就沒有辦不到的事,而鳥兒一開始團結一致,到後來就各奔東西,這就是團結的解體,最後誰都沒有逃出失敗的命運。

聚集眾人,目標很重要,因為目標是共同利益的凝聚。什麼樣的目標聚集什麼樣的人,聚集人的類別決定統領方式的類型。如果不能對被聚集的人做到妥善管理,輕者聚而不久即散,重者因此釀成災禍。對此劉伯溫在《鬱離子》中早有明示:仁德會吸引賢良的人,食物能夠吸引百姓聚集,河水可以吸引魚蝦,山谷可以吸引猛獸,森林可以引來鳥群,腐臭可以吸引蒼蠅蚊蟲,錢財能招來商人。所以一個人想要團結大眾,就必須要有能夠吸引他們的物件進行招引,而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是因為有相同的志趣才聚合在一起的,運用這種方法,不怕他們有不到來的,就怕他們有感到不安的地方。能招引來但不能使他們安心,他們會很快的散去,還不如不招引他們,否則就會被他們傷害。」如果不能維護好共同利益的存在,一旦聯盟破裂,其後果要比聯盟形成之前更加令人痛心疾首。

今日話題:易經的比卦和另一個卦非常的相似,你能找出是哪一個卦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我們一起交流學習。請關注國學大觀園,每日與您品讀經典好文,走向智慧人生,期待您的加入!

相關焦點

  • 易經比卦中的6個歷史小故事,學會與人親附
    易經比卦中的6個歷史小故事,學會與人親附《易經》64卦中的比卦,是一個吉祥的卦。上卦為坎水,下卦為坤地。地上有水,水得土地蓄引而流,地得水柔而潤,方可養育萬物,水與地親密無間,自然吉祥。因此,比卦的卦辭是: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兇。
  • 比卦解析|記住,真心永遠會被人看到!
    卦辭首先告訴我們,比才能吉。這是因為人本身就是群居動物,因此只有好好地團結在一起才能避免災禍。原是推舉的意思,筮是判斷的意思,所以原筮的意思就是大家居住在一起,要經過深思熟慮推舉出一個領袖來讓大家親比在一起。
  • 坎上坤下為比卦,相輔相成
    比卦:上上籤比卦卦象: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白話文:水在地上,水性潤下,浸潤入地,親比無間,因此象徵親附;先王觀此親比之象,受到啟發,因此通過分封建國來親近天下諸侯。齊評《比卦》:「比」的意思是比附,有歸附的含義。我們在上一卦《師卦》中,談到了「得人」的重要性。但是「得人」之後,更重要的就是要「親人」。畢竟,如果師卦代表的是戰爭,而比卦就是戰爭勝利後的收復人心。今天早上到公司,聽說領導的《大秦賦》快看完了,於是推薦了高希希版的《三國》。
  • 易經:每個人的一生,都有3道坎,忍耐過去的人,才能變得強大
    《易經》是一本講規律變化的書。天地乾坤,人在其中,共同流轉。《易經》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有3道坎,忍耐過去的人,才能變得強大。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第1道坎:謀事之初,起步難,低調忍耐,磨鍊才能強大。
  • 比卦(水地比)第八卦辭
    比卦原文比:吉;原筮(shì),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兇。《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兇,其道窮也。白話解釋比卦:吉祥;再次卜筮,無比堅定地堅守正固,不會有災禍;本來不願臣服的人從四面八方前來比附歸順,遲遲不來者會有兇險。《彖傳》說:《比卦》闡述了親近和團結他人得到吉祥的卦理。只有親近和團結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輔佐,才能得到上順下從的人際關係。
  • 比卦
    比卦,是六十四卦之第八卦、六十四卦之一。「比」指比較。
  • 易經告訴我們:有這三種特徵的人,最好別去惹
    易學大師覺得《易經》的蒙卦能表述這一現象:蒙卦是《易經》的第四卦,它裡面給大家展現了一個故事,那便是一個幼童向『我』求教問題,我告訴他答案和辦法了,他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沒有禮貌地亂問,『我』便會不再回答。一個能控制情緒的人,你惹他一兩次,他也許還能忍,但你假如三番五次叫囂他,他便會「忍無可忍,無須再忍」,將以往積累的情緒一次性地完全暴發,使你還擊之力。
  • 《易經》勸告:跟人攀談時,少牽扯這3種話題,有利於自己的發展
    有些話,再親近的人也不能說。事,要三思而後行,話,也要三思而後言,「口無遮攔」,得罪了別人,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得罪的。俗話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遇到什麼樣的人,就說什麼樣的話,說話要有分寸,要給人留後路,千萬不要咄咄逼人。
  • 上經第八卦:比卦
    《荀子·臣道》說的「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為務」,以及《論語·為政》所說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都是同一個道理。從易家「網開一面」,讓叛逃者離去而不加強制,待心悅誠服真心來歸順才親比的做法,可以聯想到諸葛亮「七擒孟獲」而釋放了敵手,終於使他真心臣服而歸順,鞏固了蜀國大後方的歷史故事,這就是修養易經比德的成功例子。
  • 易經告訴你:人到50,如果你還在奔波,記得給自己留2條「後路」
    易經告訴你:人到50,如果你還在奔波,記得給自己留2條「後路」《易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老話常說「易乃群經之首」,《易經》當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後人在著書立說的時候經常引用和擴展,以此為依據又衍生出很多智慧箴言。
  • 易經:人過五十,如果你還在賺錢,餘生要給自己留這3條「後路」
    人活得只有錢,就等於他什麼也沒有;人活得只有名,就等於他什麼也沒有。金錢有用盡的時候,名聲有消失的時候。唯一人的創造才能永久留在人間人到五十,就像這些成熟甘甜的櫻桃一樣,是美好的。在靜謐的鄉下,我們和自己的愛人,彼此相依相伴,共度餘生,也許,這就是人到五十的我們,給我們自己留下的一條老有所依的後路了吧。3、一條能找到存糧的後路。
  • 《易經》的告誡:與人交談時,做到這3點「不要」,福氣越來越多
    有智慧的人,為人處世,都是從學會說話開始的,而《易經》也是一本可以教人如何說話的書籍。當你身處逆境時,《乾》《坤》兩卦告訴你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再如《小蓄》卦為你指引了如何進入高端社交圈子,拓展人脈資源;旅遊參觀時想起《頤》卦,你就能理解頤和園的含義和陰陽圖結構;與人交往時,《易經
  • 易經的忠告:做人不能太傲氣,保持這2點,才能富貴常在
    俗話說得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管你有多大的成就,多高的水平,如果你驕傲自滿,狂妄自大,那麼你會在自己事業如日中天之時栽跟頭。對此易經早有忠告:做人切忌高大上,做人不能太傲氣,保持這2點,才能富貴常在很多人對《易經》的印象還停留在算命書上,認為是封建迷信的書籍。
  • 易經告訴我:給自己的生活留有餘地,才能笑看人生,建議讀一讀
    易經告訴我:給自己的生活留有餘地,才能笑看人生,建議讀一讀做人做事,我們要懂得,凡事皆有度,過度則有度。在生活中,我們知道,倒茶七分滿,正可細細品;倒酒半杯多,恰可淺斟酌。一個人做人做事,如果懂得給自己的生活留有餘地,那麼,我們的人生才能更加圓滿,我們才能笑看人生。
  • 《易經》的前八卦為何是如此排序?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你!
    在坊間流傳的《易經》一共有三部,《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這三部易經的最大區別就是64卦的排序不同,其中《連山易》是以艮卦就是山為第一卦的,因為山具有連綿不斷的特點,古人看到的地面上最高的就是山丘,所以希望自己的朝代能夠像山一樣綿延不絕。
  • 《易經》:大富大貴的人,往往都有這5種特徵
    《易經》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是群經之首,包含著大智慧。《易經》把人與自然看作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能夠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是一部預測人或事物發展規律的哲學理論書籍。對照《易經》中的內容,我們會發現:大富大貴的人,往往都有這5種特徵。一個人能否大吉大利,參照這5點就可以了。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不得志的人該怎麼做?如何處理教育問題?《易經》給你最好答案
    一,《易經》中的潛龍勿用該如何理解?《易經》包羅萬象,博大精深,被譽為「群經之首」。易經共六十四卦,分三百八十四爻,第一爻就是乾卦初九,爻辭是「潛龍勿用」。《易經》的解讀,歷來分義理和象數兩部分。反之,不管自身處境如何,都能保持「無悶」心態的人,就具備了「潛龍」的第二個要素。第三,等待時機,蓄勢待發!對「潛龍」而言,「勿用」更是一種主動的人生選擇。時機不到,絕不妄動。時機一到,順勢而動。即便動,也要經歷「在田」、「在淵」的階段,才能一步步達到「飛龍在天」的境界。
  • 易經:人和人的不同,在頭腦,真正厲害的人,具有這3個共同點
    厲害的人,會根據規律,去推測走勢,不說百分之百全中,起碼八九不離十。在別人看來,這樣的人牛,總是有先見之明,其實是他擅長分析,順應規律而行事。也就是做到了我們古人常說的,順天行事。2、對時機的把握。怎樣才能夠讓機遇眷顧自己?這其中有訣竅,便是對時機的把握。鬼谷子把它稱為「捭闔術」,一開一關,一動一靜。時機來了,開;時機沒來,關。
  • 易經:人過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順其自然,最要緊的是活好自己
    《易經》告訴我們:人過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順其自然,最要緊的是活好自己易經: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記得要給自己留這四條「後路」1、一條回到老窩的路。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人到五十的我們,更能感同身受。是啊,人到五十,我們已經進入了人生的暮年,我們的身體機能開始下降,我們是需要充足的休息才能確保我們更好的工作的。
  • 學會運用《易經》來參悟人生,您會越活越自在,越活越年輕
    作為中華民族之魂的《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其內涵博大精深,它深刻地揭示了宇宙人生的變化規律,值得我們每個人傾其一生去參悟。《易經》的智慧與哲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絕,是歷代帝王將相必讀之書。唐代名臣虞世南說過:「不讀易,不可為相」,由此可見《易經》中所蘊藏的治世與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