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治理簡史:從蓄洩兼籌到以洩為主,淮河何日再安瀾?

2020-12-24 騰訊網

8月1日9時30分,蒙窪蓄洪區退水閘正式開閘退洪。

為應對2020年淮河第1號洪水壓力,安徽共計啟用了8個行蓄洪區,而據水利部初步評估,今年淮河洪水僅約10年一遇的水平。

「大雨大災,小雨小災」,淮河流域歷來多發洪澇災害,而水患長期延續背後,治淮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

-01-

1194年黃河奪淮後,淮河變「壞河」

光緒三十二年,是災難深重的一年。

從當年四月底起,淮河中下遊地區一直陰雨連綿。至閏四月末,持續了近一個月的陰雨天氣非但沒有停止,反而轉為烈風猛雨,並且「自五月起至八月上半月大雨時行,迄無旬日之晴」。

不久,洪水開始在蘇北、皖北一帶泛濫成災,一時「山水暴發,江湖並漲,積潦橫溢,無計疏消,低處田廬悉遭淹沒」。

據時人調查,水災造成了巨大災難,「難民通共不下千萬,其被災處所,廣袤約四千裡,實為近數十年水災中之最巨者。」無可餬口的災民,「四散覓食,甚至賣兒鬻女者,日有所聞。餓殍在途,流亡滿邑」。

淮河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區,經豫東、皖北、蘇北匯合運河流入長江/網絡

其實,在12世紀以前,淮河的性狀絕非如此乖戾,洪澇災害很少發生。

據《水經注》等典籍記載,古淮河獨流入海,槽深流速、尾閭暢通,利多害少。因此民間流傳著「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江淮熟,天下足」之說。

但自宋金時期「黃河奪淮」之日起,古淮河水系被嚴重破壞,淮河幹支流失去了原有的入海出路,形成了「兩頭高、中間低」的奇特地形;並且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不斷淤積,壅高河床,使其蓄水能力大為減弱。

在這種情況下,淮河水系既排水無路,又蓄水有限,自此,淮河步入了多事之秋,形成了「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的痼疾。

據統計,從1400年至1900年,淮河全流域共發生較大水災350次,旱災280多次,唱著花鼓乞討的淮河災民遍布全國。而在新中國成立前的近半個世紀中,淮河流域的災情更為頻繁和嚴重,從1901年至1948年,淮河全流域共發生水災42次,旱災23次。

為民生、國運計,自元朝至民國時期,政府都曾費精力整治淮河,並先後提出了「蓄清刷黃,束水攻沙」、「復淮」、「導淮」等治淮方略,力圖有所改觀。

可惜的是,囿於當時政治、經濟、技術、思想等方面的種種局限,淮河水患的治理始終未能取得良好效果,反而致使水患長期延續,愈演愈烈。

逐漸,淮河變成了一條聞名於世的「壞河」,其易洪、易澇、易旱的狀況,也一直持續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初。

-02-

新中國成立初期,治淮拉開序幕

1950年夏,淮河流域陰雨連綿20多天,淮河中上遊支流堤防先後漫決。

8月1日,中共皖北區黨委書記曾希聖等急電華東局、華東軍政委員會並轉中央,報告皖北災情。

電報中稱,今年水勢之大,受災之慘,不僅重於去年,且為百年來所未有。淮北二十個縣、淮南沿岸七個縣均受淹。被淹田畝總計三千一百餘萬畝,佔皖北全區二分之一強。

同時,由於水勢兇猛,來不及逃走,或攀登樹上,失足墜水(有在樹上被毒蛇咬死者),或船小浪大,翻船而死者,統計四百八十九人。受災人口共九百九十餘萬,約佔皖北人口之半。由於這些原因,幹群均極悲觀,災民遇著幹部多抱頭大哭,幹部亦有垂頭流淚。

毛澤東看了這封電報後,落了眼淚,他在給周恩來的批語中指出「請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導淮計劃,送我一閱。此計劃八月份務須作好,由政務院通過,秋初即開始動工。如何,望酌辦。」

1951年5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題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洪澤報

8月25日至9月12日,水利部召開治淮會議,正式拉開了新中國成立後大規模治理淮河的序幕。

但與會代表就治淮方針發生了「蓄洩之爭」。安徽有內澇,要求把水排到下遊蘇北去;蘇北則擔心上遊把洪水洩到蘇北不能順利入海,將加深蘇北水患。

其實,單純地「蓄」或單純地「排」,都不能達到除害興利的要求,在分析了淮河的最大流量以及淮河各段的危險水位後,治淮會議決定以「蓄洩兼籌」作為治淮的根本方針。

10月14日,由周恩來籤署的《政務院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發布,該決定提出上、中、下遊三省應在堅持「蓄洩兼籌」方針的基礎上,做到因地制宜。

具體而言,即上遊工程的重點應為「蓄」,通過興建水庫、推行水土保持、利用山谷及窪地等措施,充分攔蓄洪水;中遊應「蓄洩並重」,利用湖沼窪地攔蓄幹支流洪水,又要疏浚河槽,以承洩攔蓄以外的全部洪水;下遊則應以洩水為主,開闢淮河的入海水道,使洪水能夠匯入黃海。

這一「蓄洩兼籌,上、中、下遊各有側重」的方針,是當時治淮規劃的主要輪廓,也是以後數十年來治淮工作的主要方針。

不過,為使淮河洪水儘快得到控制,治淮委員會研討決定,短期內工程建設重點應以蓄洪為主,「根治辦法在於控制洪水量,剪去洪水峰,降低地面與地下水位。而降低水位的辦法,主要是以蓄洪為主」。

治理淮河的第二期工程中,民工在河南省泌陽縣板橋水庫工地施工/新華網

根據這一安排,水庫以及蓄洪控制工程的建設自然成了初期治淮工程的重點項目。1952年,白沙水庫、板橋水庫建成;1953年,薄山水庫、南灣水庫、蒙河窪地進水口的王家壩閘基本建成;1954年佛子嶺水庫、大坡嶺水庫、龍山水庫、梅山水庫建成。

很快,治淮效果到底如何,到了見真章的時候。

1954年,大氣環流異常,雨帶長期徘徊在江淮流域。降雨從5月開始,6月相繼出現大雨和暴雨,至7月已連續發生了5次大暴雨。

在此情勢下,淮河各支流洪水相繼匯集到幹流,發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就洪水規模而言,1954年洪水規模大於1931年,但災情比1931年小得多,估算防洪效益約達8.55億元。

1931、1954年淮河洪水規模以及災情比較/中共黨史研究

但由於缺乏歷史水文資料,再加上治水經驗不足,致使治淮工程水文帳偏小,防洪標準偏低。此外,在工程實施方面,許多地區由於計劃粗率,勘測不實,施工前準備不足,施工中組織管理不細緻,以致工程遭受損失和浪費。

例如,佛子嶺水庫設計最大進洪量為2330立方米/秒,而1954年最大進洪量則達6350立方米/秒。石漫灘、板橋、薄山等水庫實際最大進洪量,也超過了原設計的標準一至三倍。

此外,本是作為中遊控制工程規劃的潤河集蓄洪工程,因樞紐地位選址以及設計標準太低,蓄洪庫容不夠,導致進湖閘靜水池不能抵抗高速水流的衝刷,在放水後數小時即被衝毀。

到1957年冬季,歷經8個年頭,耗費12.4億元資金,淮河流域共治理了大小河道175條,修建水庫9座,庫容量316億立方米,修建堤防4600餘公裡,初步提升了淮河防洪洩洪的能力。

但此後國內政治運動風起雲湧,經濟發展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全國範圍內的水利基本建設項目幾乎停建緩建,治淮工程也就此無甚進展,直至又一場慘痛洪災的到來。

-03-

1991江淮大水,進一步治淮啟動

1991年,淮河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僅次於1954年的大洪水,蘇皖兩省受災人口佔兩省人口總數的近7O%;淮河大堤上臨時搭起的災民住棚,一眼望不到頭。

1991年,江蘇興化縣城郊一片汪洋,城區則是馬路行船/中國天氣網

當年7月11日,「救災緊急呼籲」新聞發布會在首都大酒店召開,中國民政部副部長陳虹代表中國政府呼籲國際社會提供救災援助。

呼籲發出的第二天,香港當局即撥款5000萬港元賑助華東災區,香港演藝界人士亦拍攝電影《豪門夜宴》,並於跑馬地馬場舉行「忘我大匯演」大型音樂會,為災民籌集善款。

《豪門夜宴》幾乎匯集了當年香港影壇所有的「角兒」/網絡

1991年的江淮大水,徹底暴露了淮河洪水通過入江水道與長江下遊洪水、通過分淮入沂水道與泗沂沭洪水相遇並漲,洪澤湖沒有可靠排洪途徑的問題。

開闢淮河入海水道,擴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澤湖防洪標準是一項極其緊迫的任務。

1991年11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治理淮河的決定發布,宣布從當年冬季起,用十年時間,完成治理淮河的任務。

與新中國成立初期治淮工程不同的是,此番進一步治理淮河的決定,要求在堅持「蓄洩兼籌」方針的基礎上,近期以洩為主,並系統地提出了以防洪除澇為主要內容的治淮19項骨幹工程,其中包括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洪澤湖大堤加固、入江水道鞏固和分淮入沂續建等重點工程。

江蘇淮安,航拍淮河入海水道二河新閘段/視覺中國

2003年6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主體工程提前兩年半完成,具備行洪條件。彼時正值雨季,淮河中上遊連日暴雨,洪澤湖水位不斷猛漲,形勢危急。

7月4日國家防總下達緊急命令,當夜必須啟用入海水道,此時距離入海水道主體工程完工僅6天時間。是日23時48分,入海水道二河新閘開閘行洪,最大行洪流量1870立方米/秒,連續洩洪33天,洩洪總量43.8億立方米,洪澤湖周邊200多萬畝圩區沒有滯洪,避免了洪澤湖周邊滯洪區30萬人大轉移。

總體而言,治淮19項骨幹工程完成後,初步建成了淮河流域防洪減災體系框架,提高了流域內重要城市、重要鐵路及工礦企業和糧食主產區的防洪標準。

在2003年和2007年淮河大水期間,已建成的治淮骨幹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測算,199l、2003、2007年的受災面積、人口和直接經濟損失均呈逐步減小趨勢,治淮19項骨幹工程多年平均減災效益74億元。

但由於淮河流域氣候覆雜、平原廣闊、地勢低平、蓄洩條件差以及黃河長期奪淮的影響,治淮19項骨幹工程完成後,淮河中下遊防洪除澇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例如按照《淮河流域防洪規劃》要求,淮河流域防洪保護區中的淮北大堤保護區、洪澤湖大堤保護區、淮南和蚌埠等重要工礦城市的防洪標準均應達到或超過100年一遇,其中洪澤湖大堤的防洪標準應達到300年一遇,流域內其它防洪保護區的防洪標準應達到20-50年一遇。

然而,治淮19項骨幹工程完成後,洪澤湖大堤的防洪標準只有100年一遇,淮北支流的洪汝河只有10年一遇、沙潁河只有20年一遇,尚未達到規定的防洪標準。

2011年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把淮河治理作為今後一個時期的水利工作重點。隨後,江蘇、安徽相繼宣布開展淮河流域新一輪綜合治理。

據《安徽省淮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綱要》,在2011-2020年10年內,安徽將投資1929億元用於淮河流域綜合治理,到2020 年,淮北將基本形成城市防洪減災水利工程體系。

-04-

2020年淮河1號洪水生成,治淮仍有待破局

7月17日22時48分,淮河王家壩水文站水位漲至27.50米,與警戒水位持平,淮河2020年第1號洪水生成。

此後王家壩水位急速上漲,至7月20日8時32分,水位已達29.75米。接國家防總命令,淮河王家壩閘正式開閘洩洪,濛窪蓄洪區啟用,滾滾淮河水湧向蓄洪區。

這是自2007年以來,這個「千裡淮河第一閘」的首次開閘。

王家壩從開閘到關閘,中間隔了3天零4個半小時。這三天中,有2017人被連夜撤離,濛窪蓄洪區共蓄洪3.75億立方米,是其總庫容的一半。分洪後,淮河上中遊幹流洪峰水位降低了0.20-0.40米。

王家壩閘示意圖/中國氣象局

截至目前,為應對「淮河2020年第1號洪水」,安徽共計啟用了8個行蓄洪區。然而水利部在綜合考慮降雨、水位、流量和洪量等因素後,對2020年淮河洪水的初步結論是「流域性較大洪水(僅約10年一遇)」。

實際上,與歷史上幾次淮河大洪水比較,今年安徽的防洪壓力本不應該有這麼大。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淮河上遊支流來水,是皖北每年防洪中最大的壓力。而今年支流來水猛而急,不只是受到自然地形和天氣影響,還與上遊河南近年來的河道治理有關。

具體而言,河南治河的方式,就是截彎取直和退堤,以大洪河為例,河南境內把很多彎曲河道變成直流,所以水下得更快。此外,河南還通過退堤拓寬河道的方式,把水面擴大,從而通過的流量也就更大。

其實,關於大洪河河道治理項目,安徽和河南討論得很激烈。

安徽反對打開河道,因為河道拓寬後,原先1800立方米/秒的流量,將會增加到4000立方米/秒,增幅超過一倍,對安徽而言,防洪壓力將非常大。最終雙方達成了妥協,河南同意安徽實施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安徽則同意大洪河的治理。

蒙窪蓄洪區啟用,莊臺外汪洋一片/人民視覺

對跨行政區劃的流域治水而言,治理時常伴隨著博弈。

在安徽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的一位治淮專家看來,不能說河南打開洪水通道令其下洩加快是有問題的,沒有哪個省希望洪水淹在自己那裡。但關鍵在於,河南治理好河道後,安徽的治理沒有跟上,這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

受地形制約,淮河安徽段的河道治理難度遠大於河南。

淮河水從上遊河南進入中遊安徽後,落差從174米驟降至16米,地勢陡然轉平,且沿淮湖泊、窪地眾多,河流水文條件複雜。另外,由於歷史上黃河奪淮,下遊的洪澤湖地勢還略高於淮河,於是,「兩頭翹中間窪」的地理特徵,導致淮河中遊下洩不暢,極易形成內澇。

就現狀而言,前述治淮專家評析得很直白:「目前,安徽攔不住河南,但江蘇能攔住安徽,安徽被堵在中間,受災最重。」

安徽省水利廳規劃計劃處副處長藺鑫也表示,淮河上遊來水快,中遊洩洪不暢,下遊洪水出路不足,是目前淮河迫切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此外,原先治淮主要遵循的「蓄洩兼籌」方針,在近年實踐中,也逐漸演變為「以洩為主」。

目前,上中下遊都儘快打開洪水通道,讓水快走,儘快入海。但在安徽省水利廳官員看來,河道的斷面是幾千年來衝刷而成,不能輕易破壞,尤其是山區河道,一旦破壞,「水會像瘋了一樣往下流」。而且一旦上遊的河流平衡被打破,下遊也必須要調整,整個淮河流域的自然生態就可能遭到破壞。

另據安徽省水科院專家透露,與「十一五」期間相比,「十二五」「十三五」期間的治淮進展太慢。2010年後,國務院確定的38項進一步治理淮河工程,大多沒有完成,進展非常緩慢。並且,目前淮河上下遊之間的統籌系統治理存在較大問題,一些工程還沒有實施,工程之間也不是完全配套。

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為例,作為進一步治理淮河的38項工程之一,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將能夠進一步擴大淮河下遊洪水出路,減輕淮河中遊的防洪除澇壓力,使洪澤湖設計洪水標準達到300年一遇。但即便被列入了「十一五」中央水利基本建設計劃,截至今日,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仍未開工。

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人水共處」都將是無奈背後的唯一選擇。而如何找到新的破局之法,將是下一段治淮的關鍵。

參考資料:

[1]光緒三十二年蘇皖水災中的救濟差異及皖北困境,清史研究

[2]淮河水患與新中國治淮方針及規劃的制定,浙江海洋學院學報

[3]關於降低淮河流域中下遊地區特大洪水威脅的思考,江蘇水利

[4]淮河流域洪澇綜合治理關鍵技術問題探討,河湖管理

[5]明清時期淮河水患與生態、社會關係研究,南京農業大學

[6]從點到面: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淮河治理,中共黨史研究

[7]毛澤東與治淮,治淮

[8]盤點那些被歷史記住的淮河大洪水,中國氣象局

[9]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決定,治淮

[10]治淮19項骨幹工程完成後淮河中下遊防洪除澇形勢及治理思路,水利規劃與設計

[11]淮河洪災為何猛如虎?看氣象專家如何說,中國氣象局

[12]安徽淮河洪水為何這麼大?上遊治理顧不了下遊的尷尬,中國新聞周刊

-end-

相關焦點

  • 央視《國家記憶》今起推出五集紀錄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播出...
    央視《國家記憶》今起推出五集紀錄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播出時間早知道 2020-06-22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就是淮河!
    到曹操、朱元璋.>最難治理的河流之一。治理淮河的第二期工程中,民工在河南省泌陽縣板橋水庫工地施工(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淮河成為新中國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從此,開創了人民治淮的新時代
  • 淮河盱眙站大堤上的「守護者」:只為淮水安瀾
    徐珊珊 攝中新網淮安7月26日電 題:淮河盱眙站大堤上的「守護者」:只為淮水安瀾作者 徐珊珊白天頭頂烈日,晚上忍著蚊蟲叮咬,不停地用腳步丈量大堤……25日是江蘇省盱眙縣鮑集鎮新遷村黨總支書記李銳守護在大堤上的第七個日夜。「平穩渡過昨晚上遊來的洪水,現在心裡踏實多了,但仍不能放鬆警惕。」看著從安徽一路奔騰而來的淮河水,李銳平靜地說。
  • 2020安徽淮河洪水最新消息:淮河洪災多發的原因
    20日8時32分, 被譽為「千裡淮河第一閘」的安徽淮河王家壩閘開閘放水,蒙窪蓄洪區啟用蓄洪。截至21日18時,王家壩段水位已降至29.30米的保證水位,但淮河未來防洪形勢仍然嚴峻。從1954年至2007年,王家壩閘累計12個年份15次開閘蓄洪,為削減淮河洪峰,確保兩淮能源基地、京九和京滬交通大動脈的防洪安全立下汗馬功勞。
  • 安徽:地理落差大 淮河上中遊易發洪澇災害
    今明兩天,淮河流域仍將有強降雨,幹流防洪風險進一步加大,淮河部分中小河流可能發生較大洪水。那麼,淮河中上遊為何易發生洪澇災害呢?事實上,淮河全長1千公裡,總落差200米。上遊長360公裡,落差達到174米,佔總落差的89%。
  • 首次曝光淮瀆廟祭河神隆重場景,風光旖旎的桐柏山竟是淮河發源地
    淮河是中國最委屈的一條大河,它發源於河南、湖北交界處的桐柏山太白頂,河床夾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河道被黃河反覆侵奪,導致水系紊亂,甚至失去了入海口,成為長江的支流。淮河兩岸是受洪水危害最重的區域,歷代帝王都來淮河源頭的淮瀆廟祭奠河神,祈求淮河安瀾。
  • 淮河入江布局孕育「七河八島」(圖)
    400多年前「分黃導淮」,挖通第一條淮河入江路線,邗溝成為接納淮河水的通道,「七河八島」開始「孕育」;「七河八島」的名稱,也是所在區域鄉民一個約定俗成的名字。開始孕育1595年淮河首條入江水道從金灣半島向北眺望,是一望無際的水面,這水面就是邵伯湖,也是淮河進入「七河八島」的口門。
  • 淮河流域幹流防洪風險加大
    安徽滁河實施爆破洩洪 供圖/新華社    應急管理部19日發布未來3天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預警提示,預計20日至22日,南方雨勢減弱,主雨帶北抬,淮河流域將有強降雨過程    淮河防災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7月19日10時,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將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由Ⅲ級提升至Ⅱ級。截至19日10時6分,淮河王家壩站水位漲至28.74米,超過警戒水位1.24米。    近日淮河以南山區普降大暴雨,史灌河、淠河局部特大暴雨。
  • 淮河能源集團:活力釋放 發展增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淮河能源集團黨委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盛紅蕾是淮河能源集團18000餘名黨員中的先進代表。淮河能源集團將繼續堅持發揮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在高質量建設現代大型綜合能源服務集團的徵程上,淮河能源集團黨委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該集團黨委認真落實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在安徽省屬企業中率先完成黨建工作要求進章程,將黨組織機構設置、工作職責、參與重大問題決策等在公司章程中進行明確。跟進完善黨委工作規則、黨委前置研究討論實施意見等,推進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切實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
  • 淮河幹流王家壩至臨淮崗段行洪區調整及河道整治工程濛河分洪道拓...
    日前,淮河幹流王家壩至臨淮崗段行洪區調整及河道整治工程濛河分洪道拓浚工程在阜南縣開工。淮河幹流王臨段工程是2020年至2022年重點推進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關係淮河安瀾、群眾民生福祉、沿線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基礎性戰略工程。
  • 盱眙縣淮河中心小學:搶險救援隊為淮河小學送錦旗
    【江蘇消息】8月7日,中國安能二局常州分公司搶險救援隊將一面印有"安能救援馳援盱眙戰洪魔,淮河小學鼎力相助傳佳話"的錦旗送到了淮河中心小學,感謝淮河小學在生活、工作方面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為他們圓滿完成除險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並希望與淮河小學成為永久的朋友。
  • 秦嶺淮河有什麼特別?南方北方的分界線是啥?
    或者北方揶揄南方不但無傷大雅,反而增添不少樂趣若是實在相看兩厭則極有可能一拍兩散、大打出手對於這種國民心理我們稱其為「南北意識」上述國家南北方的界線多數由歷史習慣形成並不存在顯著的天然地理分界線但中國是個例外一條橫亙東西的秦嶺山脈再加上七大水系之一的淮河
  • 淮河紡織服裝職業學院落地淮濱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符浩 郝昱瑋)日前,淮濱縣擬投資20億元開始籌建淮河紡織服裝學院的消息一經發出,隨即引起社會很大關注和期待。據悉,此次信陽市選址淮濱縣籌備建立的淮河紡織服裝職業學院,是河南省目前僅有的以紡織服裝為主要專業而設立的高等院校。
  • 十三五 看變化·檢察巡禮|河南信陽:倡行戰略協作機制合力守護淮河...
    12月17日,辦案檢察官回訪淮河支流——塔沙河修復現場。位於淮河中上遊分界處的王家壩閘,被稱為「千裡淮河第一閘」。處於淮河之上的信陽,是名副其實的「淮上江南」。因河相聚,因河協作,自信陽市檢察院倡導成立河南省檢察機關淮河流域(河南段)生態環境保護戰略協作機制,整合所涉11個省轄市的檢察力量以來,淮河兩岸的綠水青山得到了越來越悉心的呵護。
  • 信陽淮河骨科醫院
    17    段偉超    單位:信陽淮河骨科醫院職務:骨二科副主任    男,骨科主治醫師,畢業於新鄉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歷,學士學位,現任信陽市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曾在洛陽正骨醫院和北京武警醫院骨科進修學習兩年。
  • 什麼是洩爆板?
    洩爆板,是用於防爆洩壓牆體和洩爆屋面的防火板材,取材於天然礦產資源,由石英粉、雲母、珍珠巖和植物纖維及多種礦物纖維再輔以水泥及添加防火料,經高溫、高壓壓蒸處理,形成以高穩定性的託貝莫來石晶體構造為主的綠色節能型輕質建築板材。
  • 洩爆牆上洩爆螺栓作用
    洩爆牆分類為輕質易碎牆和輕型洩壓牆。輕型洩壓牆的洩壓部分由輕質材料構成,當建築物內部發生事故時,具有洩壓效能。洩壓的目的是爆炸建築物主體結構的安全。洩爆螺栓是一種能根據量化的洩爆壓力實現洩壓的洩爆螺栓緊固件。
  • 淮河水利委員會舉辦直屬機關專兼職紀檢幹部學習班
    本站訊 12月21日,淮河水利委員會舉辦直屬機關專兼職紀檢幹部學習班。委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鄭維立出席開班式並作動員講話,她強調,各級紀檢幹部要準確把握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給紀檢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緊扣黨內法規明確的紀檢機關職責,進一步提升政策理論水平和履職擔當能力,發揮好監督作用。
  • 淮河盱眙站超警戒水位 鮑集圩村民有序轉移撤離
    原標題:淮河盱眙站超警戒水位 鮑集圩村民有序轉移撤離據淮安市防汛防旱指揮部23日消息,受強降雨影響,近日,江蘇省淮安市淮河盱眙段水位突發險情。截至7月23日上午10時,淮河盱眙站水位漲至15.27米,超警戒水位0.67米。當地鮑集圩村民正有序轉移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