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當面諷刺康熙,太子師傅王掞為何如此牛?這才叫忠臣

2020-12-23 清朝那些人

西北兵敗以後,康熙皇帝打算在諸皇子擇一賢者為大將軍王,代天子親徵。按照皇八子胤禩的說法,甚至在所有皇子、滿堂朝臣看來,這個「大將軍王」就是康熙皇帝選定的新任儲君,就是大清將來的皇帝了!

於是皇位爭奪變得簡單,直接轉變成了西北帶兵之權的爭奪。就當時的情況來看,三位帶兵出身的皇子中,皇長子胤褆早被削爵、圈禁;皇十三子胤祥也被圈禁於宗人府多年;唯獨一個皇十四子胤禵最為可能成為這個「大將軍王」

但在「八爺黨」的內部會議中,皇八子胤禩一邊敲打、一邊威脅,硬是逼著皇十四子胤禵表明了擁護自己的態度。只是,「君權天受、豈能私相授受」,等到康熙皇帝召集諸皇子大臣御前商議時,幾乎所有的事情就都變了!

明確了會議主題以後,康熙皇帝抓住了在下面竊竊私語的皇九子胤禟:

「胤禟,你有什麼話要說嗎?」

來看胤禟的回答:

「回皇阿瑪,胤禵現管兵部,兒臣以為應先聽聽他的見解。」

注意,康熙皇帝並沒有問及胤禟關於「大將軍王」人選的意見,只是對其竊竊私語表達了不滿。可胤禟為何直接將話頭扔給了皇十四子胤禵呢?

要說,胤禟的「毒蛇老九」稱號絕非虛言,這小子的智慧水平也絕對能在劇中排上名次。

他之所以「答非所問」,乃係因為有著自己的精細打算:

別忘了,皇十四子胤禵曾在「八爺黨」的內部會議上,明確表達了對皇八子胤禩的擁護和支持。可如果胤禵當堂反悔,毛遂自薦或者舉薦別人呢?等到塵埃落定,確定了「大將軍王」的人選,皇八子胤禩不就徹底沒希望了嗎!

所以,胤禟才會將這個話頭扔給胤禵,讓胤禵先表明自己的舉薦意見。如果胤禵舉薦胤禩,則一切照原定計劃進行;但如果胤禵不舉薦胤禩,那麼「八爺黨」就會將矛頭直接對準胤禵,讓胤禵奪權的希望也徹底落空。

也就是說,皇九子胤禟的這句話是用來試探胤禵,或者逼著胤禵支持胤禩的!

只是,胤禟的這點小心思,康熙皇帝還能聽不明白?於是,康熙皇帝偏就不順著胤禟的話說,再次對其追問。

沒辦法,胤禟只能先將自己的態度表明:

兒臣以為,阿哥帶兵只是個做纛兒的主帥,要緊的是運籌帷幄、將士用命,皇阿瑪適才說的一個「賢」字,兒臣認為至允至當。因此,兒臣舉薦八阿哥胤禩,請皇阿瑪鑑納!

胤禟雖然壞,但他說話的方式,說服人的能力,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說服對方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拿對方的話來當自己的證據。康熙皇帝剛言及「擇一賢者,為大將軍王」,胤禟就將康熙皇帝話中的重點牢牢抓住,然後予以放大、強調,讓你不得不服。

只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如果皇九子就這樣說完等著回應,康熙皇帝還真不好回答。可就在這個時候,那位「打小就會讀書」的爺們站出來了:

九哥的話有理,當主帥的原用不著衝鋒上陣,諸葛亮一丁點武功也沒有,不照樣打勝仗嗎?

為什麼說皇十子胤俄是「豬一樣的隊友」呢?我們來看下他的這句話能起到什麼作用:

1、讓康熙皇帝確定這次「大將軍王」的推舉,「八爺黨」內部確實有過提前商議;而且,決定推舉的對象就是「一丁點武功都沒有」的皇八子胤禩。

2、讓諸位朝臣,尤其是堅持真理、看不慣這種「結黨營私」行為的老臣們,看清了「八爺黨」的真實意圖。

3、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直接讓原太子師傅王掞找到了話頭,立馬站了出來。

來看老臣王掞的表演:

十爺的話,至為允當!

接別人的話頭,開始自己的言論,這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辯論技巧。這樣做,有著三個極為關鍵的作用:

1、以贊同別人的言論為開頭,可以儘可能的減少被反駁的可能!

2、將言論的主要責任轉移,即使自己說錯了,也只是順著別人的意思說而已;但如果說對了,可就是自己的功勞了!

3、讓傾聽者暫時分不清頭緒,給人一種迫切想要聽下去的渴望,為自己的發言製造最佳的語言環境。

只是,王掞的發言可決不是為了支持皇八子胤禩,而是用諷刺的方式來提醒康熙皇帝:

老臣保舉一人必能勝任,兵法云:哀兵必勝,二阿哥胤礽自獲罪以來痛悔不已,常思戴罪立功、以贖前愆。老臣一位如派胤礽前去帶兵,他一定會身先士卒、鞠躬盡瘁,請皇上鑑納!

注意,此時的太子胤礽已經接連兩次被廢,而且康熙皇帝也已經明確下旨,將其「永遠圈禁」。而且,太子胤礽之所以被徹底廢黜,就是因為武裝政變,王掞卻偏偏舉薦胤礽擔任「大將軍王」,掌握十幾萬兵馬,是王掞年老昏聵了,還是王掞真活夠了?

當然,都不是!

王掞就是在開玩笑!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八爺黨」都在開玩笑!

讓一個壓根就不懂軍事、不懂排兵布陣的皇子擔任「大將軍王」,不是開玩笑是什麼?康熙皇帝還認真地聽,用心的思考,不是我王掞瘋了,也不是我王掞昏聵,而是你康熙皇帝糊塗、昏聵了!

好,既然這樣一位皇子都能擔任「大將軍王」,那麼,廢太子胤礽為何不能擔任?講道理、擺理由?別忘了王掞就是靠嘴吃飯的,他能說到讓你懷疑人生的!

好了,原本還略有沉思的康熙皇帝,立馬返回了龍椅,也立馬改變了情緒,回應道:

「好啊,靜極思動了啊,還想躍馬疆場,將來好帶兵又來逼宮、又來篡逆。他既然想騎馬,那就把他關到上駟院裡去,讓他和馬關在一起!」

很明顯,康熙皇帝聽出了王掞的諷刺,更聽出了王掞對自己的提醒。只是,對於王掞的說話方式,康熙皇帝明顯不高興了,勢必會給予反擊。

諷刺我?我就讓你看看諷刺我下場!開玩笑?我就陪你開玩笑!我得讓你知道,你這樣諷刺我,會直接影響廢太子胤礽被圈禁的生活待遇,我看你還敢不敢?

來看王掞的反應:

「皇上,皇上,是老臣昏悖,老臣收回奏請,請皇上不要虐待廢太子!」

這是王掞的風格嗎?別忘了,這位老臣敢於正面直斥康熙皇帝「不教而誅」;敢於提前準備棺材上朝直言;康熙皇帝的一句威脅,就能讓這樣一位剛直老臣屈服?

當然不能!只是,王掞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沒必要再爭下去,沒必要再繼續針對康熙皇帝而已。

既然王掞都服軟、認輸了,康熙皇帝倒也大度,十分不耐煩的下達了命令:

「好了,好了,把王掞攙出去!」

現在來看,這像是正兒八經的君臣奏對,還是向康熙皇帝和王掞之間的一場玩笑?

等到「玩笑」開完,康熙皇帝才正兒八經的回到了會議主題,將意見徵詢的視線轉移到了唯一的「正常人」——皇四子胤禛身上:

「胤禛,你說說看,誰出任大將軍王為好啊?」

來看胤禛的回答:

「兒臣寫了個摺子,敬呈皇阿瑪御覽!」

這裡有個問題,胤禛為何不當朝表明自己的舉薦對象,非要專門寫個摺子嗎?

首先,寫摺子明確原因說明,是區別於剛才胤禟、胤俄乃至王掞「玩笑舉薦」的正規表現,這才是朝會上該有的模樣。再者,胤禛對於胤禵的舉薦主要是為了彰顯自己的「人君氣宇」,而這一點只能讓康熙皇帝明確,不能讓其餘皇子知曉,只有這樣,才能隱藏自己的奪嫡之心。

所以,即使康熙皇帝當朝問及舉薦的對象,皇四子胤禛也只是給出了胤禵的名字而已,其餘再無多言。

所以,王掞為何敢於當面諷刺康熙皇帝,還能全身而退?不是仗著老資格,更不是倚老賣老,而是因為他在為康熙皇帝清除「玩笑舉薦」,以便於康熙皇帝能夠做出最正確、最英明的決斷!

王掞,才是真正隱藏的高手!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當眾大罵康熙帝,為什麼不治他罪?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32期)在《雍正王朝》中要說地位最不可動搖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康熙帝。不管是他在位的時候,還是他已經成為先帝了以後,沒有人敢挑戰他的地位。整部電視劇中只有兩個人曾經當眾挑戰過康熙帝的權威,一個是十四阿哥胤禵,一個則是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被廢,他的老師王掞為什麼敢當眾大罵康熙帝?
    整個電視劇只有兩個人公開挑戰康熙皇帝的權威。一個是十四大哥徐雨,另一個是太子的老師王楚!十四大哥徐瑜年少氣盛,這是可以理解的。後來,徐太子的老師王挑戰了康熙皇帝的權威,但他真的不能再繼續下去了。他不怕死嗎?這個問題的主題是:雍正年間,太子徐正的老師王朱公開譴責康熙皇帝。為什麼不懲罰他呢?
  • 雍正王朝:太子復立後倒行逆施,是何用意,不怕康熙問罪嗎?
    雍正王朝中,康熙復立太子後,開始第六次下江南,太子監國。趁康熙不在,太子展開了報復,不光為難那些曾經推舉八阿哥的大臣,就連四阿哥的話他都不聽,完全不顧四阿哥曾經在康熙面前為他說話。太子這麼做,帶來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康熙南巡讓太子監國,也是有意對他考察一番。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為什麼敢當眾大罵康熙帝是昏君?
    另外兩個人挑戰了康熙皇帝的地位。一個是老實許,我們稍後再談。另一位是王朱,王子的老師。前兩位皇帝可以從他們的父親那裡得到答案,但是一位吃過熊心和豹膽的國王敢於挑戰康熙皇帝。《雍正解密》28號:他為什麼敢當眾諷刺康熙皇帝是雍正的一個愚蠢的統治者?第一,讓我們先看看王佳的歷史。他是什麼樣的人?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雍正王朝: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的救命恩人
    《雍正王朝》評10:他表面上要殺太子,實則太子的救命恩人大阿哥胤禔,宮廷鬥爭中的小丑蔣幹作者:董狐筆/全文約2100字,閱讀約需要7分鐘。大阿哥胤禔在《雍正王朝》出場的時候,已經是中年油膩男了,在康熙的一群皇子當中,顯得庸庸碌碌毫無建樹,但又沒有涵養,城府不深,處處表現出自己的野心。這種露骨的司馬昭之心,不僅康熙知道,眾皇子都知道,連大臣們也都看得出來。可惜胤禔的權鬥才能,遠遠撐不起他的野心,只能屢次被他人利用。
  • 雍正王朝:張五哥說十三爺不適合做太子,康熙為何賞他天大的面子
    引言:可別小看張五哥說的這句話,這句話為以後康熙的一系列決策埋下了伏筆,康熙和張五哥這段對話是整個《雍正王朝》中最溫情的一幕,看似一段很家常的對話,卻道出了真實,皇帝和侍衛在宮禁森嚴的大內,拉著家常話,這是很少見的,因為從沒有人敢跟皇帝說掏心窩子的話,其他的人更多都說的是頌聖話,比如皇上英明睿智自有主張,堪比堯舜,千古一帝之類的……
  • 雍正王朝:鄭春華與太子私通,為什麼還能得到很多人的同情?
    在《雍正王朝》中,鄭春華的人生際遇的確值得被人同情。 入宮為妃,這本來就是最值得同情之事。一入宮門深似海,失去的不僅僅是自由,還有一生的韶華。
  • 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情節(續)
    電視劇《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的長篇小說《雍正皇帝》,由胡玫執導拍攝,國家一級演員唐國強、焦晃、廖丙炎、杜雨露等參演,演繹了雍正一生的風雨經歷。其實是沒有的,電視劇中八王議政的逼宮發生在雍正朝後期,其實這時候胤禩、胤禟、胤祥都已經死去,包括最後替雍正去抄家的胤祉也早被雍正囚禁在康熙的景陵。所以,八王議政逼宮事件,是作家二月河杜撰出來的,卻是一個十分成功的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而坐在現場的四位旗主王爺,號稱鐵帽子王,他們的封號也是有出入的。不過,這一段的確符合小說要素,緊張精彩而又有喜劇性。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可在《雍正王朝》中,卻有著這樣的一段劇情,當康熙面對太子胤礽的「叛亂」的時候,竟然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晉封為了親王。康熙為何要「一口氣」連著封了四個親王,他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
  • 《雍正王朝》的三大智囊誰更勝一籌?
    熱劇《雍正王朝》算得上是清宮劇裡的翹楚了,至少在我看來,比陳道明的《康熙王朝》有過之無不及,劇中最精彩的,除了奪嫡之爭和雍正新政外,幾位智囊的演繹也是相當搶眼。康熙有沒有想過要立老八不得而知,但在這位相國一連串神一樣的操作之下,老八算是徹底與太子無緣,在幾次重要的事件面前,他的選擇全是鄔的對立面,其效果一次比一次差,直至聯名保舉新太子,算是徹底將老八送到了坑底。他難道沒想到,在如此「眾望所歸」的八王爺之上,那個老皇帝還活著呢嗎?如果舉國上下都成了老八的擁戴,將置老皇帝與何處?人家還想再活五百年呢。
  • 雍正王朝:權謀鬥爭的最高境界——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在《雍正王朝》裡,有非常多的經典「對決」,比如,康熙與佟國維的一場飯局,就決定了八阿哥在「議舉太子」上的徹底出局;再比如,雍正與年羹堯的一次火鍋,就為君臣的反目埋好了伏筆——兩次精彩異常的「政治飯局」,讓我們見識了什麼叫做「權謀」,什麼叫做「交易」。
  • 雍正王朝唯一一個敢把康熙當馬騎的皇孫,他寫的字為何送給太子?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有很多皇孫,可是真正入他法眼的卻只有弘曆一個。
  • 雍正王朝:太子要學李世民,康熙為何重用胤禛和胤禵應對?大智慧
    如此前提下,太子胤礽想要武裝政變成功的概率本就微乎其微,以至於康熙皇帝在遠離京畿的情況下,只用了三道詔書就平息了這場叛亂。只是,這三道詔書卻絕對不簡單,而是康熙皇帝帝王心術的巔峰表現!對於康熙皇帝的舉動,張廷玉同樣有著疑惑:「皇上,您看,這樣一來豈不是逼太子!」對啊,既然要提前防備,提前計劃,為何還要主動逼迫太子政變呢?
  • 《雍正王朝》:權術八式
    》前21集寫的是「奪嫡」,即太子黨、八爺黨、四爺黨、十四爺爭奪皇位;電視劇《雍正王朝》後23集寫的是「當家難」,即雍正繼承皇位後處理各種棘手的政務。「不爭是爭,爭是不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這是《雍正王朝》最精彩的地方。 第二,康熙韜光養晦選最合適的接班人。康熙讓四阿哥胤禛「做孤臣」考驗四阿哥胤禛,康熙囚禁十三阿哥後又釋放十三阿哥,為雍正繼承皇位平穩過渡鋪平了道路,這是《雍正王朝》另一個精彩的地方。
  • 雍正王朝:胤祥被圈禁,十阿哥胤俄為何第一個求情?這才叫聰明
    如此,康熙皇帝甚至都沒時間注意這份手諭。3、叛軍逼宮,不過是太子胤礽被廢的最後一根稻草,只是給了康熙皇帝一個更為充分的廢黜理由。也就是說,一旦太子被廢,這所有的罪行都會自然而然地轉移到胤礽的身上,也就沒胤禵什麼事了。
  • 《康熙王朝》電視劇為何比《雍正王朝》的評分更高一些呢?
    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皆是以二月河老師小說改編而拍成的,可以說是有淵源的,可以說是同門師兄弟,那麼為何康熙王朝比雍正王朝評分要高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以最簡單直白的語言來對比兩部經典電視劇,康熙王朝屬於是主角光環濃烈的電視劇,主角康熙就像小說中的主角一般升級打怪,最後光芒萬丈。而雍正王朝電視劇整體比較壓抑,屬於是腹黑電視劇,裡面交織著各種權謀之術,將說話這門藝術發揮的是淋漓盡致,可謂是寓意深刻。說白了,就是康熙王朝適合年輕人觀看,因為升級打怪式的劇情,使人看的比較爽快,使人看的是熱血沸騰。
  • 《雍正王朝》老三早就知道老大魘鎮太子,為何在廢太子時才說出?
    一、被康熙罵為蠢豬的老大和讀書讀到狗肚子裡的老三如果說康熙四十六年的江南賑災,意味著眾位阿哥的奪嫡之爭已經暗暗開始。那麼熱河狩獵一廢太子之際,可以說是九子奪嫡的一個高潮所在,更是奪嫡公開化的端倪。失勢的太子先是因為偷情庶母鄭貴妃被父親康熙發現,後是被老十四與老八偽造太子手諭製造太子兵變謀反而陷害,廢太子已成趨勢。
  •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晚期,皇子們為奪帝位,相互內鬥的宮廷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分為二派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 《雍正王朝》中太子真的是昏庸無能嗎?為何兩次被廢?
    《雍正王朝》作為20年前的老劇,至今還能在各大衛視重播,可以說和裡面精彩的劇情以及演員精湛的演技息息相關,裡面的最精彩的就是貫穿前面劇情的九子奪嫡,作為九子奪嫡中最先被淘汰出局的太子胤礽在電視劇中給人一種昏庸無能,爛泥扶不上牆,而且還與康熙的妃子鄭春華有染,但是歷史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