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疾病千萬種,唯有這種更兇猛——心梗。
心梗來勢洶洶不說,死亡率還非常高,常讓患者措手不及,最後丟掉性命。
隨著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心肌梗死已經成為僅次於癌症健康第二大殺手。
說個數據,可能大家能更好的體會心梗的危害。
相關統計文獻表明,幾乎每一分鐘都有一個國人死於急性心梗,年死亡人數多達50萬人。與此同時,有成千上萬的心梗患者在發病不足1小時內猝死。
不誇張的說,或許死者或家屬壓根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患者死亡。
人們只是聽說過「心梗」,但對其了解少之又少。
心梗發作後,症狀重、進展快、搶救成功率相對較低,致死率高,所以很難在發作期有效幹預。
因此及早發現心梗先兆、提前進行處理,能夠有效降低心梗死亡率。
那麼,心梗發病前會有什麼先兆呢?一般來說,如果機體出現了以下四個信號,就表示心臟在向我們發出警告。
一、疼痛
胸痛是心梗最直接的表現方式,也是多數患者就診的首要原因。
心梗主要以心前區壓榨性疼痛為主,有時候也會表現為肩部疼痛、後背疼痛、或者是牙痛、胃痛等。
與冠心病所致疼痛不同,心梗疼痛持續時間長,多數超過15分鐘;休息、硝酸甘油等常用的緩解手法不能起效,疼痛性質也更為嚴重,患者常有瀕死感。
一旦出現這類疼痛,就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治療,因為這很可能是心梗的先兆。
二、胸悶心悸
沒有運動或者少量運動時,患者就感覺心臟跳動變快,有一種好像要從嗓子眼跳出來的感覺,同時整個人覺得自己的呼吸變得很困難,呼吸費力,喘不過氣來。
出現胸悶心悸,說明我們的心臟負荷有些重了,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排除心梗的可能。
三、出汗
與常人相比,自己在輕微的勞動後就會大量出汗,而且有時候即便坐著不動,也會有很多汗水。
主要以冷汗為主,自身也覺到十分煩躁,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也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四、疲勞乏力
表現為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欠佳,十分容易疲乏,日常的上樓都會讓自己氣喘籲籲,更不要說從事正常的體力勞動力。
出現以上這種情況,我們就要留心了,及時去醫院檢查,排除心梗先兆。
了解了心梗的先兆,也要懂得該如何正確處理:
目前多數醫院都設置了胸痛中心,所以有了先兆時,不要過於緊張,儘量保持平和心境;停止勞動,讓自己的休息;同時撥打120或者在家裡陪同下及時就醫,越快越好,不能耽擱時間。
知道如何處理後,我們可能更想知道,日常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心臟,遠離心梗:
1、清淡飲食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心梗的基礎病,主要是體內血脂過高引起,所以在日常飲食過程中要保持清淡飲食,避免攝入高脂食物。
同時適當攝入維生素類,以改善血管情況。
2、遠離便秘
便秘是誘發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因此,平日要多飲水,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及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保持排洩通暢,避免因便秘等導致壓力突然增加而誘發的心肌梗死。
3、保持情緒平和
相信大家在電視劇中都曾見過這樣的情節,一位怒髮衝冠的老人,沒多久就會捂著胸部,表情十分難受。
這就是心梗發作的典型表現,這也說明心梗與心情有關。
研究證明,當我們情緒波動過大時,血壓會升高、本就狹窄的冠狀動脈會進一步收縮,導致血流不暢,心肌得不到有效的氧氣和營養供應,從而產生疼痛等症狀。
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樂觀平和的心態,以避免造成心臟負擔誘發心梗。
心梗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血管的問題。
血液黏稠,血管出現堵塞不僅隨著血流會把栓塞的血塊衝擊到心臟部位,還可能會衝到腦部,形成腦梗。
而不管血栓最終出現在哪裡,最後的危害對患者及其家屬都可能造成悲痛的局面。
因此,注意飲食,適當運動,改掉不良嗜好才是我們保護血管,杜絕血管栓塞最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