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 一
編輯|李春暉
馮小剛的虧空,成龍給補上了。對於耀萊影視,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12月16日晚,文投控股發布公告稱,旗下耀萊影視擬與微影時代籤署《電影<鐵道飛虎>保底發行合同》,作為保底發行方,微影時代豪賭10億保底發行,同時保證電影《鐵道飛虎》的發行可分帳收入不少於人民幣3億元。
此前,耀萊為《我不是潘金蓮》保底5億引發廣泛關注,如今還在苦苦掙扎。這次耀萊從「接盤」變「賣家」,儼然已經深知其中的門道。如今保底合同一籤,《鐵道飛虎》製片方已經取得3億收入,除去宣傳費用後,影片製片方按各自投資比例分帳,其中耀萊影視獲得影片收益的比例為39%,想來也可以撫慰《潘金蓮》帶來的傷痛了。
電影《鐵道飛虎》由耀萊影視、上影集團等聯合出品,導演丁晟,成龍、黃子韜、王凱、王大陸主演。
和此前徐克導演的電影《智取威虎山》一樣,《鐵道飛虎》也改編自紅色經典《鐵道遊擊隊》。講述了1941年抗日戰爭期間,鐵道工人們利用自己的工作經驗成功阻擊日軍突襲,並為百姓的奪取生存補給的傳奇經歷。
微影時代一擲千金,顯然也是看重成龍的票房號召力。但是以成龍大哥最近幾部電影都被觀眾感慨「成龍老矣」的態勢,保底者心裡真的這麼「有底」嗎?
成龍不能老
《鐵道飛虎》雖然由成龍主演,而成龍向來是影片的票房保證。但暑期檔上映的《絕地逃亡》並未達到10億保底。最終取得的8.87億票房,已經是今年下半年國產電影中較為出色的一部。
如今《鐵道飛虎》保底10億,從下半年影市大盤驟冷的市場環境而言,難度不小。
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越來越難成為票房的萬金油。《長城》頂著「中美合作大片」的名號開畫,卻讓張藝謀陷入一場「舉國」性的口水戰,口碑對票房造成一定程度影響。而今年暑期的《絕地逃亡》,已經讓不少影迷感慨成龍「打不動了」。《鐵道飛虎》作為一部動作喜劇,勢必延續成龍式影片的風格,日漸老邁的成龍,還能如當年那樣且笑且打嗎?
大概也是出於票房考慮,《鐵道飛虎》先定檔於12月16日,後又調檔12月30日,多少有些避讓《長城》的意思,而獨佔「元旦檔」對於《鐵道飛虎》來說也不失為一個較好的選擇。據貓眼數據顯示,去年2015.12.31到2016.1.4號5天的票房總容量是14.5億,而其中主打喜劇元素的《唐人街探案》更是取得了4.1億的票房成績。
但是早早進軍聖誕檔的《大鬧天竺》突然宣布調檔,《鐵道飛虎》從善如流,果斷從元旦檔移到聖誕檔。
可如此一來,不僅和《長城》的檔期存在一定的重合,還要面對王家衛監製張嘉佳導演的《擺渡人》,這部影片明星眾多,僅金城武+梁朝偉+陳奕迅的組合就讓無數影迷為之期待。
而因《絕地逃亡》表現平平,也讓很多影迷看衰《鐵道飛虎》。同日上映的《擺渡人》,在貓眼預售、想看人數和排片比上,都碾壓《鐵道飛虎》。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擺渡人》和《長城》,《星球大戰:俠盜一號》將在一月初上映。這部影片在海外評價極高,而且因為姜文和甄子丹兩大中國明星,票房號召力極強。如此一來,這部影片的上映黃金期無疑會被縮短。
不止一顆子彈的俄羅斯轉盤
《心花怒放》保底5億,最終票房11.7億,《後會無期》保底3.5億,最終票房6.3億,《美人魚》保底18億,最終票房34億。
眼下保底發行之所以如此風行,在於先行者創下的巨額利潤。
雖然今年大部分保底項目宣告失敗,但富貴險中求
其實如今國內的保底發行被很多人認為來自於海外,但中國的保底發行實實在在的「中國式」變體。
保底發行通常而言和海外的兩種模式相對應。一是negative pick-up和minumn guarantee的混合,,前者是大製片廠在獨立製片項目完成後的買斷發行,後者一般對應於海外發行,是某些特定國家或地區的一些發行公司,利用其強勢地位,以一定價格買斷影片區域或發行權。
現在熱映的《血戰鋼鋸嶺》,這部獨立電影一度經歷了融資困難的情況,而其能夠順利得到銀行的貸款,前提就是取得了全球發行商IMG的保底發行合同。
如此一來,這樣的保底發行更像是獨立電影的一種間接融資方式。銀行或是其他投資者只有在獨立製片項目找到了發行方的前提下才會投資影片,因為發行合同確保了影片未來能夠在北美本土市場或是其他海外市場獲得發行收入,因此有了Negative pick-up的協議就是給投資方、貸款方提供了遠期收入的保證。而且這樣的合同只是保證其影片的宣發費用的承諾,是取得一部影片發行權利的發行方式。
其對應的,類似中國的進口批片。《你的名字》即是進口批片,雖然有光線傳媒引進,但原則上在中國只有中影和華夏兩家發行公司可以買斷發行,而光線是作為協助推廣。
海外保底發行目的是大製片廠在自己開發項目之外的一種補充手段,其最大受益者屬於發行商。
而另一種公認的變體來自於海外的完片擔保,其作用是擔保一部電影或電視製作,能夠按照劇本預定時限及預算拍攝完成,並送交發行方。完片擔保並不是保證一部影片的盈利,而是保證一部影片能夠在預算內完成。
例如今年上映的《速度與激情7》,在完成70%的拍攝計劃後突然遭遇主演過世,一度遭遇停拍,但能保證該片完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有完片擔保的存在。
可以看出,海外所謂的保底發行都不是在保證一部影片上映後能有多少盈利,而是一部影片能夠在既定計劃中完成拍攝並且成功上映。
中國的保底發行更像是票房對賭,即發行方對製片方的一個票房承諾——對於看好的影片,發行方進行早期的市場預估。而上映的諸多不確定性就讓這樣的保底發行存在著較高失敗的風險,就像「不止一顆子彈的俄羅斯轉盤」,扣動扳機是生是死誰也不知道。
例如前幾年大受歡迎的青春愛情片在今年突然遭遇失靈,微影時代4億保底《致青春2》最後無功而返。
「中國式保底發行」從現在看來,更加有利於製作方,在影片上映之前通過保底發行就可以較快的回本。
耀萊、微影,越挫越勇?
前有微影保底《致青春2》,後有耀萊保底《我不是潘金蓮》,兩家公司在今年的保底發行上並不順利。如今微影時代豪賭10億,可謂「勇氣可嘉」。
今年《我不是潘金蓮》上映時經歷調檔,於是耀萊拉來了貓眼發行影片。此次《鐵道飛虎》同樣遭遇調檔,在手握院線的情況下,希望倚重微影時代這樣的在線售票平臺,在宣發上做出更多努力,也是順理成章。
如今在線售票平臺已成為票房「橋頭堡」,微影時代作為其重要一極,擁有可觀的市場份額。之前兩輪融資共計45億,微影時代估值已超百億。再加上去年,與格瓦拉正式宣布合併後,順帶獲得了格瓦拉4500萬活躍購票用戶。這都是耀萊和微影時代合作的重要原因。
而對於微影時代而言,「此成龍並非彼成龍」。獲得奧斯卡終生成就獎之後的電影「首秀」,或許能為影片帶來更多的關注度。而成龍一直以來在票房市場的突出吸金力,也是驅使微影時代做出保底10億的重要原因。雖然影片上映之初,檔期環境不佳,但假如影片口碑堅挺,仍有可能在聖誕檔之後,再「吃掉」元旦檔。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阿里影業的「首戰」,旗下的淘票票勢必為《擺渡人》宣發全力以赴。而且淘票票影視也出現在了《擺渡人》的製作公司名單之中。
如今在線售票平臺的競爭日趨白熱化。據藝恩網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上映的國產票房TOP20影片中,在線票務平臺參與出品或發行的就有16部。在線票務平臺不斷謀求全產業鏈布局。微影投資並保底《鐵道飛虎》也是這一競爭的縮影。
而且,耀萊影視和成龍是合伙人,且耀萊手中持有微影時代2.19%的股份。而微影時代旗下的娛躍影業以1250萬的價格獲得了《鐵道飛虎》一定的投資份額。
保底+投資也是耀萊對《我不是潘金蓮》的操作手法,雖然《我不是潘金蓮》達到5億保底較為困難,但耀萊之前的公告中已經宣布從這部影片盈利。而如今《鐵道飛虎》保底方和製作方同樣存在較為「曖昧」的股份關係,這樣的「合作」也是順理成章。
如此一來,微影保底《鐵道飛虎》10億,其實並不奇怪。保底發行這一「金融遊戲」,在中國或許會不停的以「變種」的方式存在。
閱讀往期熱文
《長城》的五個未解之謎,以及和《天龍八部》不得不說的故事
《血戰鋼鋸嶺》背後,一場中國資本「血戰好萊塢」的滑稽戲
21 CN 看薦 | U C頭條
今日頭條 | 百度百家 | 一點資訊
貓眼電影丨騰訊新聞丨網易新聞
微博 | 知乎 | 界面 | 搜狐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