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早上8點25分,重慶站臺,5629次慢火車的出乘班組整齊地排列在站臺上,站在「排頭兵」位置的杜曉霞站得格外筆直,6月底,她就將告別自己的工作崗位退休。得知這一消息,列車沿途擠滿了送別的老鄉們,他們帶著土雞蛋、新鮮蔬菜和親手包的粽子趕來,上演了一場溫暖感人的告別。
松壩站:老鄉帶著新鮮蔬菜拄著拐杖來送行
早上8點40分,霞姐回到廣播室開始整理,擦抹廣播機子,她拿著一塊布,細細擦拭著每一個角落,小心得就像呵護自己的孩子。隨後,她開始逐車檢查廣播線路,聽著喇叭裡傳來的鋼琴曲,眼眶裡有些溼潤,這是她最喜歡的一首曲子,叫《光陰的故事》,似乎在應和這數十年光陰的流轉。
「霞姐要退休了。」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很快在川黔線上傳開了。當天,在5630次列車返程回重慶時,沿途擠滿了來送別的人。
列車到達松壩站,長期在霞姐幫助下售賣山裡蘑菇的鄭永平,提來100個自家產的土雞蛋,臨走時還依依不捨,霞姐回贈給她一個鮮紅的玩偶兔,那是給鄭姐孩子的禮物。
匯塘河的葉大姐也來了,她背著一背篼鮮靈的時鮮蔬菜。她家罹患風溼多年的陳大哥,也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到了站臺,感謝霞姐多年來的關照。隔著車窗,他一邊念叨讓霞姐有空就來家多耍幾天,一邊抹了抹眼角的淚花。距離葉大姐家僅2分鐘路程的鄰居羅大哥也來了,他6歲的小女兒一見面就熟絡地讓杜孃孃下次記得帶上她們家「小姐姐」一起來玩。
匯塘河站:她把親手包的粽子送上車
此時,一名年輕女子上了車,還一個拎著一袋粽子,她靜靜地站在霞姐背後,安靜地看著這一幕送別的畫面。當列車啟動時,站臺上的幾個人跟著慢火車往前緊走了幾步,試圖趕上火車的步伐,也想再多看看霞姐幾眼。
「亭亭,你怎麼來啦?」列車駛出站臺後,霞姐回頭看見了這名女子。「聽說你退休了,特意來送一程。看你在和老鄉們告別,就沒打擾你,陪你坐一站吧。」亭亭一邊說著,一邊拿出包裡的粽子,撕開粽葉,餵霞姐吃下她親手包的花生粽子,這是霞姐最喜歡的口味,也是亭亭起早貪黑的一番心意。
吃著老鄉親手包的粽子,霞姐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亭亭安慰道:「你操心的終生大事我已經解決了,今後,不管你是到遵義我婆家,還是到松壩我娘家,我都來陪你。」
婁山關站:幫扶20多年的老鄉上車道謝
不久,列車抵達婁山關站,霞姐剛送走楊亭亭,長年在慢火車上售賣豆腐乾的丁大姐就挽著竹籃子風風火火到了8號車,「霞妹,聽說你要走了,我特意來送送。」原來,丁大姐和霞姐已經打交道有20年了。20年裡,霞姐幫她銷售地裡的土特產,讓丁大姐一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近幾年,兒子一家在婁山關建起農家樂,霞姐還幫她介紹不少夏季去避暑的客源。「20多年了,一直幫助我們,你最貼心了。」拉著霞姐的手,丁大姐感嘆道。
三元壩站:為老婆婆送上定格記憶的照片
列車悠然向前,一如慢火車上的滄海桑田。在車上,霞姐一直免費送照片給沿線村民,並取名「照」暖鄉情。這一舉動,彌補了川黔線很多老年村民沒有智慧型手機留存照片的遺憾,為他們定格下美好瞬間。
「艾婆婆,你來了,快來看看我給你拍的照片。」看到三元壩的艾正容婆婆上車,霞姐趕緊迎上去,並送去照片,艾婆婆上趟車來賣自家李子時,霞姐給她拍下慢火車上的售賣場景,照片上,一背篼鮮紅的李子和艾婆婆燦爛的笑容相得益彰,一如婆婆日益美好的明天。
「哐當哐當、哐當哐當……」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老鄉,5629次綠皮慢火車穿越川黔線繼續前行。霞姐坐在靠窗的位置,看著滿筐的土雞蛋、新鮮的蔬菜,她緩緩望著窗外,在心中和沿途的人與物,做最後的告別。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黎靜 通訊員 高明潔 攝影 通訊員 包亮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