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還是重生?《湮滅》的結局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1-01-10 電影角

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影迷只能在 Netflix 上觀看《湮滅》, 而幸運的中國觀眾竟然可以在大銀幕上看到。

毫不誇張的說, 亞歷克斯·加蘭這部令人陶醉的科幻奧德賽最後給觀眾留下了很大的思索空間, 從被稱為「閃晃」、能夠扭曲生命體的泡狀外星生物的本質, 到娜塔莉·波特曼所飾演的主角莉娜模稜兩可的命運, 以及電影第三幕令人難忘的美妙迷亂,無不讓人回味。

這部電影有許多東西值得解讀,而且很多影迷已經在網上分享了各種猜想。現在, 通過分析這部電影提供給我們的少許細節信息, 並結合對其主題的詳細解讀和其他影迷的猜測, 下面將深入挖掘亞歷克斯·加蘭這部令人驚嘆的電影, 努力找出其中的所有意義..。

7. 結尾發生了什麼

電影第三幕,莉娜獨自一人前往閃晃核心地帶的燈塔, 希望能發現它的源頭。除了之前單獨先行的文崔斯 (詹妮弗·傑森·李)之外,整個團隊中的大部分人都已經死了。

當莉娜進入燈塔時, 她發現了一具焚化的屍體, 有一架攝像機顯示那正是她的丈夫凱恩 (奧斯卡·艾薩克), 在用白磷手榴彈自殺之前, 他敦促由閃晃製造的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複製人離開閃晃去尋找莉娜。

接著, 莉娜進入了燈塔內的一個洞裡, 在裡面她發現了面目全非的文崔斯, 後者敏銳地談起了閃晃的本質, 然後變成一個奇形怪狀的生物。這個生物從莉娜的臉上吸取了一滴血, 製造出了一個毫無體貌特徵、模仿莉娜的金屬色人型生物。莉娜在試圖逃離燈塔時遭到了模仿者的 "攻擊" 。

隨著模仿者越來越像莉娜, 她靈機一動將一個白磷手榴彈放在它的手中, 並迅速逃離。模仿者被點燃後, 火焰吞沒燈塔, 燒毀了一切, 似乎也摧毀了閃晃。

在閃晃之外的安全地帶, 隨著閃晃被摧毀,第二個凱恩致命的傷病狀況奇蹟般地復原了, 當他與莉娜團聚時, 他告訴她, 他不認為自己真的是凱恩。至於莉娜呢?她似乎也不太確定她是否真的從閃晃中回來了, 因為她的眼睛在電影最後的模糊畫面中發出了耀眼的光芒。

那麼, 這一切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6. 自我毀滅即生存

如果一定要問《湮滅》的中心主題是什麼, 答案顯然就是自我毀滅。在電影裡,當莉娜與文崔斯談到凱恩 "去執行一個自殺任務"時,很明顯揭示了這一概念 。

文崔斯堅持認為莉娜混淆了自殺與自我毀滅, 並補充說幾乎沒有人自殺, 但幾乎每個人都熱衷於以不同方式毀滅自己, 因為我們人類都有酗酒、吸菸、毀掉一個好工作或破壞美滿婚姻的衝動。

最後一種衝動特別符合莉娜的情況, 正是她的不忠毀了她與凱恩的家庭生活。頗有意味的是, 莉娜的複製人最終在電影結尾也選擇了自我毀滅, 燒毀了燈塔以及燈塔之下的巢穴。

奇怪而又諷刺的是, 正是自我毀滅的動力使莉娜最終倖存了下來, 甚至可能進化成了新的物種。

為了從閃晃中逃脫, 她殺死了自己的模仿者, 同時清除了她原本的細胞結構, 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被閃晃改造了。

5. 抑鬱症與戰勝自我

已經有很多人提出這部電影其實是一則關於抑鬱症和精神病患者持續抗爭戰勝自我的寓言。

首先, 這個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飽受抑鬱的痛苦, 從莉娜的出軌到文崔斯的癌症, 安雅 (吉娜·羅德裡格斯) 的酗酒, 喬茜 (泰莎·湯普森) 的割腕傾向和卡斯 (圖瓦諾佛帝) 對已故女兒的哀悼, 這些痛苦都可能驅使她們走向自我毀滅。

閃晃本身就像是抑鬱症壓迫力量的具象化, 它表面上是一個大泡沫, 卻從內部施加影響, 具體來說 它改變了傳統的現實, 使時間消逝在一片陰霾中 (這種情形抑鬱的人最有解釋權)。

對於這一點,第三幕給出了最真實最感同身受的表現, 當莉娜試圖打開燈塔的門逃跑時, 卻發現自己被模仿者壓住了。雖然這一場景乍一看似乎是,模仿者試圖殺死她, 但再一思索, 顯然模仿者是只是呼應她自己的逃離舉動, 導致莉娜幾乎被自己壓迫窒息而死 (又一次自我毀滅)。

為了防止被自己的體重壓迫致死, 莉娜不得不放手, 停止與外力抗爭。相對應地, 小隊中選擇自殺的成員喬茜也決定放手, 但她並沒有屈服於她的死亡衝動, 而是轉化成了其他生物: 一株人形植物。這樣看來,她的抑鬱傾向確實萌發了新的生命。

科幻片一直是一種能夠深入表現人類各種生存焦慮的成熟電影類型——從對未知的恐懼到關於作為人類意味著什麼的問題, 所以歸根結底,這部電影其實是對許多人每天都要面對的內心鬥爭的一次有力陳述。

以上是電影對內心世界情緒混亂的審視, 下面讓我們看看它是如何應對人類所面臨的更具體的有形威脅.....。

4. 癌症與造物

癌症是《湮滅》敘事的一個重要方面, 當文崔斯進入閃晃的時候, 她已經身患癌症命不久矣, 而閃晃在改變地球景觀的同時, 也導致了類似腫瘤一樣的物體的生長。就像癌症一樣, 它沒有任何意識或惡意地持續不斷執行著它的生物使命。

不過, 加蘭還將這一點與創造的概念相交織, 片中莉娜清楚地指出, 她認為閃晃並不希望破壞地球--因為它不渴望任何東西, 相反,它的 "目標"而是改變地球。畢竟, 它的 "癌變" 屬性也促進了稜鏡折射的雜交DNA的構成, 使喬茜成為了一株植物雕像, 還將文崔斯從一具正在緩慢死亡的肉體轉化成一個美麗, 發光又模糊不清的實體。

那麼, 什麼是破壞, 什麼是創造?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核心: 莉娜摧毀了作為 "癌症" 的閃晃, 同時多虧了閃晃的效果, 她原本的自我也因為各種意圖和目的而被分解並重新組合成了新的東西。不僅她發光的眼睛證明了這一點, 在電影的末尾,莉娜的玻璃杯上清晰可見的水跡也是證明——水跡分離成了兩條, 就像細胞分裂一樣。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方式來思考人體不可避免的分解,轉化和毀滅的屬性。不過,《湮滅》對於不朽的設想也有很多話要說..。

3. 不朽的性質

這部電影以非常規的方式提出了不朽的概念, 當然其中最可怕的就是, 當可憐的卡斯被一隻類似熊一樣的生物咬死時, 她垂死的尖叫聲竟然被它用來引誘小隊的其他成員。

小隊成員在談及卡斯已故的女兒時甚至也討論到了人死後只留下了一些恐怖的東西是多麼可怕, 而卡斯的 DNA 與這個生物的結合成了她留在地球上的殘穢。當然, 這個生物很快就被殺死了, 但考慮到閃晃的稜鏡性質, 卡斯垂死的尖叫聲最終是否還會出現在別處呢?

電影中的一個倒敘鏡頭也補充了這一點, 有畫面顯示莉娜在閱讀著名小說《永生的海拉》, 這本書講述了在1951年死於宮頸癌的黑人婦女海瑞塔拉克斯的真實故事, 雖然她已經死了,但截止今日她的癌細胞仍然被廣泛用於科學實驗, 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個永生細胞系,科學家稱之為」海拉」。

海瑞塔拉克斯的癌細胞和卡斯悽厲的死亡尖叫聲之間的寓意很清楚, 兩者都能以某種生物形式 "繼續生存", 但卻都是她們自己最可怕的一面。就海瑞塔拉克斯的情況來說, 至少帶來了重大的醫療突破。而卡斯呢?可沒那麼好。

莉娜在倒敘中也與凱恩討論過永生, 並指出這是我們基因的缺陷, 而電影結尾莉娜的基因結構顯然被閃晃改變了, 那麼她能解開生命的鑰匙嗎?

畢竟, 在整部影片中始終可以看到銜尾蛇的紋身在每個成員的手臂上時隱時現--一條蛇吃掉自己的尾巴, 這也許正是不朽的常規象徵。這個紋身是否也曾出現在先前那些死在閃晃中的探險隊員的身上, 是否他們其中一部分人現在還活著呢?

不管在電影結尾莉娜是否真的找到了提高人類壽命極限的鑰匙, 我們首先得確定她是否真的回到了文明世界?

2. 哪一個莉娜逃出了閃晃?

雖然表面看來,《湮滅》的結尾似乎表明, 莉娜的真身擊敗了她的模仿版本, 然後安全返回, 但結局還有一定的模糊性, 她眼中的光芒可能意味著真相併不完全像表象那麼簡單。

要記得, 在她與模仿者"打架" 的過程中, 有片刻她跌在地上昏倒了, 在這期間完全有可能莉娜和她的金屬替身被替換了。

無論你是否認可,《湮滅》 早期的劇本初稿明確希望結尾模稜兩可, 加蘭自己表示, "沒有明確的跡象指出, 哪個莉娜活著, 哪個莉娜死了。

權衡各種可能性, 最後逃出來的似乎確實是"原來的" 莉娜, 但鑑於她的身材和心理很大程度上都已經被閃晃改變了, 所以回來的其實是第三個莉娜, 一個全新的莉娜。既不是她以前的自我,也不是模仿的版本,而是一個由閃晃塑造的嵌合體。

1. 人類的未來

儘管《湮滅》根據小說三部曲的第一部鬆散改編, 但導演加蘭已經表示, 他沒有任何續集計劃, 考慮到所有情況——為了保留其引人深思的模稜兩可,並鑑於影片微不足道的票房收入, 就此打住也是最好的結果。

不過, 加蘭依然留下了一些有趣的問題, 讓觀眾忍不住考慮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首先, 閃晃是千真萬確消失了嗎?它顯然以某種形式繼續存在於莉娜和凱恩的身上, 而這會賦予他們什麼樣的能力呢?他們能對周圍的細胞結構施加影響嗎?會延長他們的生命, 甚至永存不朽嗎?

生育會有什麼影響?如果莉娜和凱恩的新進化形態決定呆在一起, 無疑將很令人好奇--他們是否會因此創造一種新的高級形式的人類?

加蘭留下了一個敞開性的結局, 幾乎沒有暗示這兩個人接下來要怎樣, 令人沮喪地把一切都留給觀眾盡情猜想。

這與導演的前一部電影《機械姬》的結尾非常相似,在那部電影中,AI機器人艾娃 (艾麗西亞·維坎德) 逃到了外面的世界, 但她的命運和她對世界的影響完全不得而知。

你對《湮滅》的瘋狂結局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中暢所欲言!

相關焦點

  • 《湮滅》丨是毀滅還是重生?
    這部影片改編自傑夫·范德米爾的科幻小說《遺落的南境:湮滅》,也是《遺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首作,這本科幻小說曾獲得2014的星雲獎,當年的對手也正是《三體》。這部科幻電影《湮滅》於2018年4月上映,由亞歷克斯·加蘭執導,影片講述了女主生物學家莉娜為了調查自己的丈夫凱恩的失蹤,加入了一個調查小組,對一片神秘的區域進行調查的故事。
  • 《湮滅》到底是毀滅還是重生?
    接著,從劇情套路上看,有點異形系列的《普羅米修斯》和《契約》的感覺,不過同時也有點如同《降臨》版的深刻主題思想討論,開放式的結局不免會引起觀影后的騷動,就像諸如《盜夢空間》等燒腦大片留下的懸念一樣,很是有話題性和令人深思。
  • 學生作品展示No.278 | 電影《湮滅》到底湮滅了什麼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部科幻片,還是一部驚悚片。它給人的恐懼是一點一滴滲入骨髓的。會哀號的熊,融入牆中的人,人形的植物,一點點變成人的樣子並模仿著人的動作的複製人,遠比燈塔前的枯骨、鱷魚可怕。看到後面越來越壓抑,有種逃不掉的宿命感。但除了這些詭異的畫面,影片還展示了一些別樣的美景,長著不同種類鮮花的枝條、角長著梅花的梅花鹿,這些美妙的畫面與詭異的景象結合在一起,反而讓人感到別樣的窒息。
  • 關於《湮滅》的一些雜談
    3.自我毀滅。五人小分隊中每個人都可以說是在自我毀滅,而微光卻從某種意義上帶給他們重生,正如他們手臂上的銜尾蛇一樣。4.思想侵入。如骷髏熊咬死卡斯時,卡斯強烈的求生意識侵入了熊的大腦。但根據我的理解,這種更像是一種思想融合,即並沒有說哪種生命體的思想佔主導,他們的思想都存在且彼此相融,達成同化。
  • 《湮滅》自我毀滅的毀滅
    正能物質和負能物質結合引發湮滅,釋放巨大能量,物質徹底的消失變為真空。物理學上是這麼解釋的影片裡面的巨大能量場,是否屬於湮滅的產生不清楚。不過這個能量場太強大,改變了時間重力磁場和dna排序,就像上帝。對於黑人物理學家說的折射我的理解是能量場帶來的空間扭曲重疊。甚至意識都重疊了,比如那頭會說話的熊。
  • 《湮滅》:自毀,重生,以及兩種趨勢
    在《降臨》和《湮滅》中,人類恰恰扮演了「貓」的角色,無論是前者中從天而降的宇宙飛船,還是後者中因隕石墜落而形成的秘境空間,人類都派遣探險隊前往解密。所不同的是,《降臨》裡的外星人是來尋求幫助的,而《湮滅》裡的外星人沒有明確的目的,也許是有意識的入侵,也許只是本能使然,更合洛夫克拉夫特「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宇宙觀。
  • 【湮滅】4月13日毀滅還是重生?又一部神片來襲
    一部被網友稱為「年度最佳科幻片」的姿態橫空出世,它就是最近很燃的科幻電影《湮滅》!        影片改編自同名小說《湮滅》,由科幻屆新貴導演亞力克斯·加蘭執導。其原著是「新怪譚」文學領軍人物傑夫·范德米爾所著的《遺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曾榮獲2014年「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
  • 【青島西海岸電影城影片推薦】《湮滅》神級燒腦科幻片,毀滅還是重生?
    《湮滅》改編自《遺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湮滅》,作者傑夫.範德米爾憑藉該小說,成功拿下2014年星雲獎,打敗了同年入圍該獎項的《三體》。,以及微光對於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湮滅》電影表層事件是外星物種的攻擊,導致整個地球變異,解構,重生。從物理角度看,外星入侵對物種是湮滅性的。
  •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那麼,《湮滅》究竟是不是一部爛片?它又該如何解讀呢?本期橙鏡視頻,為你揭秘。《湮滅》講述了生物學家莉娜為找到丈夫病危原因,與其他幾個女科學家組成「自殺小隊」,進入一片未知區域進行探索解密的故事……不少觀眾表示,影片的節奏過於緩慢、動作場面太少、特效也不夠絢麗...因此就說它是一部爛片。
  • 《湮滅》無知的看懂
    超大量的科學知識普及……像我這種沒文化的 就看臺詞就當自己看懂了 哈哈 每個人由於不同的專業方向(腦子)使人產生不同的努力方向 用燈塔代替方向(腦子)把五個不同的人組在一起 所以貌似都要去燈塔 實際上各有目標(湮滅) 開頭分裂細胞和最後女主的獨白還有心理學家解釋的自殺和自我毀滅的區別 組成湮滅的結果要不就死了要不就重生了 失去自我的謝潑德第一個死了 暴躁的安雅和暴躁的熊湮滅了 沒啥事兒割自己胳膊的喬西找到了證明自己活著的樣子自己變成人花了
  • 科幻電影《湮滅》結局回來的是真正的莉娜還是複製人
    Kane答應了任務——因為對妻子的背叛深深地傷害,所以心灰意冷,並不在意Shimmer中的危險,打算「自我毀滅」。以前每次執行任務,Kane都會告訴Lena是去哪裡,做什麼任務,但這一次,Kane什麼都沒有說就離開了。
  • 《湮滅》:一部被吹上天的神棍電影
    當然,這並不能說明什麼,可能評委的喜好或者翻譯等因素影響。小猩還是蠻喜歡《三體》的,期待亞馬遜拍出的電視劇《三體》。到底是女主被強迫去探險?還是主動的?可能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不連貫的敘述並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
  • #電光幻影# 《湮滅》,是顛覆的毀去,還是劫後的重生。
    #電光幻影# 《湮滅》,是顛覆的毀去,還是劫後的重生。被給予了莫大的期許影片《湮滅》,在上映後卻變成了一片奇異的X輻射區,就同影片中的隔離效果一樣,有一種無法用常識去理解的方式,把這部影片推到了一個特殊的區域。確實看的很辛苦。如果用常規的眼光去感受這樣一部影片,那麼劇情真是普通得很,救贖,探索,破解,感知,在無數的類似的片子裡都有著這樣的風景。
  • 薦影 | 「湮滅」中的「微光」到底是什麼?
    最典型的就是「微光」到底從哪兒來、怎麼造成的,從頭到尾都是留白,沒有給予解釋,任大家理解。包括本片中犄角長出梅花的雙胞胎白鹿、透明的魚,海邊的結晶樹木,甚至身體炸開後五彩斑斕的骷髏,都有一種貼近克蘇魯神話的變態美感。
  • 《湮滅》是一部細思極恐的電影
    這個任務並不是常規的打打恐怖分子什麼的。而是在海邊的一個燈塔,受到了外星生物的入侵。於是就以燈塔為中心產生了一圈由泡泡水包裹的幻境。科學家們成為「The Shimmer」科學家團隊派了很多人去探究這個裡面到底有什麼,但是都是有去無回。除了娜塔莉波特曼的老公,是唯一一個倖存者。
  • 復仇者聯盟3結局是什麼意思,眾位英雄真的就這麼死了嗎?
    漫威十年的精心製作《復仇者聯盟3》如今在國內已經正式上映了,作為漫威有史以來最催淚的一部電影,片中的末尾,多位超級英雄也是化為了灰燼,而滅霸也是在最終疑似轉移到了另外一個地方,許多人對於結局並沒有看懂,那麼復仇者聯盟3結局是什麼意思?
  • 《湮滅》:不看沒關係,看了更好,看懂最好
    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整個人還是蒙的。不知道看了部什麼電影的感覺。慢慢地琢磨、回想,走到小區花壇那裡的時候,突然間明白了。我的反射弧有點長。不,是折射弧。「折射」是《湮滅》的關鍵。同為科幻,很多人會把《降臨》和《湮滅》對比,但二者是有很大不同的。《降臨》非常明確,而《湮滅》非常含糊。
  • 《湮滅》結局
    湮滅是根據小說遺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改編而成的,不同的人本來就有不同的立場和角度,湮滅的結局看似是開放性的,實際上外星人的計劃已經達成了,從莉娜的描述來看,似乎是他她燒死的外星人拯救了世界,但如果換一種角度來看,也可能逃出來的是外星人,而被燒死的是莉娜的,個人覺得第二種解釋會更加合理,從小說的細節和邏輯來看,外星人的目的是佔據人類的身體,正如複製凱恩,所以當莉娜複製體被點燃的時候,不可能沒有任何反抗
  • 《湮滅》關於結局 共享意識和記憶
    ,這個詞太廣了,什麼都可以套進去解讀成湮滅,湮滅無時無刻在我們身邊,一個念頭的誕生到結束,就是生與死的經歷。這個臨時光區有誕生,也有湮滅,也可以想下人類也會逐漸湮滅,當順利完成殖民,外星智慧的侵略不再是飛機大炮和傳染病毒等物理化學方面,而是意識方面的侵略這防禦力幾乎為0除非你有更先進的意識形態兼容現有的,人類的一切行動源頭就在意識,意識被攻破那其餘的太順利了。
  • 《湮滅》最深層的恐懼,並非來自未知,而是來自不可知
    第一次看影片《湮滅》的時候,安晨只知道這是部科幻片。昨天二刷此片,經過一位生物專業小夥伴的指點,發現它還是部驚悚片。《湮滅》講的是一顆隕石撞擊了海邊一座燈塔,由此產生一種被人類稱為「閃晃」的物質。它色彩斑斕,像一個肥皂泡一樣覆蓋了一片無人區,這片區域就是「X區」。由於閃晃不停生長,X區也隨之逐漸擴大。官方先後組織了多批考察隊進入調查,但進去的人幾乎沒有回來的,除了女主莉娜的丈夫。不過,回來的男主也是生命垂危,奄奄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