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科幻電影《湮滅》在全國首映。
作為2018年的第一部科幻電影,宣發火力全開,國內影評幾乎把它捧上天。
真的有那麼好嗎?
小猩前段時間寫了一篇「觀後感」,今天再推一次,僅供大家參考。
4月13日全國首映
小猩親測後先說結論:
整體算不錯,但與原著相比,有點神棍有點裝。
為何這麼說?且聽小猩細細道來。
1
人物弱智了
《遺落的南境》被稱為「怪誕式科幻」
《湮滅》改編自《遺落的南境》,這套書有三部曲,《湮滅》是原著第一部。作者傑夫.範德米爾,是美國有名的奇幻小說家。
當年憑藉《遺落的南境》,成功拿下了2014年美國星雲獎,打敗了同年入圍該獎項的《三體》。
當然,這並不能說明什麼,可能評委的喜好或者翻譯等因素影響。小猩還是蠻喜歡《三體》的,期待亞馬遜拍出的電視劇《三體》。
電影中進入「X區」的是五人
《湮滅》講述的故事是一個秘密政府組織派遣探險隊穿越國界去一個被命為"X區"的地方考察監測,但三十年來,無人小島"X區"發生了一系列詭異事件,有的探險隊員離奇消失,有的則喪失心智成為行屍走肉。
最新被派往"X區"的第十二支探險隊由四位不同領域的女性專家組成,其中有心理學家、人類學家、勘測員與生物學家。這四個人,每個人都具有超凡的能力。
演員詹妮弗·傑森·李
原著小說中心理學家是領隊,具有催眠全人類的超能力。她會催眠讓隊友們聽話。
而在片子中,我們只看到了詹妮弗·傑森·李 飾演的文崔斯的「狂」——沒有家人和朋友,得了癌症的她,面如死灰,脾氣暴躁,對隊友冷厲張狂。
很抱歉,全片看下來,我只覺得她就是一個要「找死」的人。我沒有看到她的領導才能,更沒有解讀到她強大心理學背景,很是懷疑美國政府就派出這樣的「人物」執行關乎人類存亡的任務!?
好吧,這屆總統不行。
演員泰莎·湯普森
泰莎·湯普森飾演的喬西是物理學家,但是原著中進入「X區」的四人中並沒有物理學家。這個人設是導演增加的。
人設遭非議。內心抑鬱,失落惆悵,絲毫沒有戰鬥力。最後體內侵入變異植物,長成了一棵樹。
有網友,說她飾演的是三毛。因為三毛說,她來生想成為一棵樹。你覺得呢?
演員吉娜·羅德裡格茲
吉娜·羅德裡格茲飾演的安雅,性格躁鬱,有自殘傾向。綁了眾人的她最後被怪異獸一口咬斷了喉嚨。
左二為演員圖娃·諾沃妮
還有慘死的卡斯(圖娃·諾沃妮飾)……
她們兩個在劇中的設定,我除了知道她們的脾氣性情悲慘經歷以及結局之外,絲毫看不到她們在「X區」的勘探以及她們的存在的必要。
我仔細想了想,她們的存在也許就是為了引出怪獸。畢竟怪獸看頭十足。
長著鯊魚的牙齒鱷魚
角上真的長了梅花的梅花鹿
吃人的熊
再來說說女主。
娜塔莉·波特曼飾演莉娜
女主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莉娜,生物學家,有從軍七年的經歷。頂著女主光環,導演把她變成了一個「好女人」——懂得傾聽,顧及隊友,思念丈夫,專業過硬。
而原著中,她沉默寡言,對自己研究領域之外的事情並不感興趣,更沒有從軍的經歷。她的丈夫欣賞她,愛護她,完全是因為她有著「幽靈鳥」一樣有趣的靈魂和專一的愛好,至於婚外情、交際等等,那是不存在的。
……
原著中四個幹練的女科學家,戰鬥力滿滿,對自己所在的研究領域熱忱滿滿,個個聰明且心機頗重。
電影人物設置完全坍塌。
導演抽離了原著小說中人物的靈魂。
2
故事虛脫了
導演亞歷克斯·加蘭也很誠實,他坦言自己並沒有看完原著小說。
導演亞歷克斯·加蘭
原著小說雖然很有趣,但並不是他改編的主要原因。
「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故事裡營造的氛圍,讀這個故事感覺非常奇妙,像在做夢一般。」原來這只是導演的一個夢。
吐槽一句,「夢中」景象果然混亂不清啊。
全片的故事設定還是比較簡單的,若不是科幻場景,故事一半時間就能講完。
複製品丈夫回來了
女主的丈夫,回來後莫名其妙地吐血,然後女主半路上又莫名其妙被劫走……
突然吐血了
還有女主婚外情的設定,是一次次的懺悔,表明對丈夫的愛嗎?
到底是女主被強迫去探險?還是主動的?可能這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些不連貫的敘述並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
女主一次次的哭泣,一次次的回憶,倒是一次次地減弱了觀眾對於探險的熱情,增加了一種莫名其妙的傷感。
電影中最大的硬傷,在於探險不專業。
所有人面對危險,都如同觀眾一樣恐懼白痴,試問,當初的準備和選人標準是什麼?
最讓人累覺不愛的是,套路又老又多。
總有人在逞能中湮滅
美國科幻片的設定,「家人朋友有矛盾,生無可戀救眾人」。動因、過程、結局,都大相徑同。
這部片子也一樣。莉娜與丈夫的誤解,在她探險的過程中慢慢回放。她深入「X區」的動因,被隊友揭穿,激發矛盾。這與很多科幻片的劇情走勢一致,最後女主一個人活著歸來,沒有什麼創新。
而對於開放式的結局。以小猩來看,回來的莉娜一定是複製體而非本人,或者用哲學思維,回來的莉娜肉體是本尊,但精神已經被侵蝕和改變。
莉娜本人已經知曉丈夫自殺身亡,但回來之後與複製體丈夫緊緊相擁,還有身上無緣無故多了紋身……一切的一切足以說明《湮滅》一定還有第二部。
3
主題湮滅了
「我是誰?」莉娜的丈夫在自殺之前,曾傷心吐露「我已經控制不了我自己,我現在不知道我是誰?」
有人說這就是影片的主題。但事實不是這樣的……
有著神秘寓意的「燈塔」
原著所表達的精神內核是人類在宇宙中的存在是毫無意義的。人的意志在超自然力面前不值一提。
片子對於主題的理解和詮釋幾乎感覺不到。
原著高大上的主旨被湮滅在導演的主觀意識裡。
電影的主題,更多的人感受到的是「自我毀滅」。
片中所有的人物都在自主地走向死亡,甚至沒有生的欲望,這實在不符合情理。
雖然說,世上任何人的結局都是走向死亡與毀滅。
關於此,導演是這麼說的「我注意到每個人都是有自我毀滅傾向的,我認為許多自我毀滅是很明顯的。」
導演的意思借文崔斯特之口說出來了……
「自我毀滅」不是因為人的私心,不是因為超自然力,而是人心灰意冷,而是衝動?!
對於「自我毀滅」主題的詮釋——影片故事的設置和人物命運的走向,有點神棍。這有點像文崔斯隊長的人生,但並不是所有人的。
原著故事挺好的,可惜導演著眼點不夠高遠,而且在人物與故事上縮減興趣點,整個敘述稍顯倉促乾癟。
《機械姬》豆瓣評分7.5
以加蘭以往的《機械姬》的布局來看,他其實是有能力講得更好的。
不過,劇中的場景處理得還不錯:
還有這個過目不忘的高能畫面:
(友情提醒,吃素的請繞開)
撰文:倪小猩
出品:影視猩球
影視 |娛樂 |行業|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