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網上沸沸揚揚討論關於全職太太的話題,這讓我想起了好幾年前我在家全職帶娃時候的經歷。
那時候幾乎每天都在和各色全職媽媽們打交道,知道很多她們的故事,她們的一些經歷和想法,當時就想寫關於全職媽媽的話題,包括她們的現狀、心態、困擾以及出路。
看看身邊,因為幼兒園、小學放學很早,一二線城市請保姆成本太高又難找到靠譜的,所以全職媽媽存在率還是很高的。、
放眼望去孩子的同學當中、同齡親友中半數家庭裡存在媽媽全職,所以全職媽媽這個群體不在少數。
每天放學時候的學校門口,媽媽的身影佔了大半。
從二十多歲到五十左右年齡的全職媽媽,學歷從初中畢業到大學畢業甚至更高學歷不等。
每一個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緒、有性格的女子,絕大多數愛家,愛孩子,愛丈夫,也愛自己。
因為更愛孩子和家人,全職媽媽內心把自己放在比較靠後的位置,所以選擇在家照顧孩子而不是出去工作。
多數家庭經濟是主要壓力來源,如果把孩子交給保姆,媽媽的工資與保姆薪水相差不大,又找不到靠譜可信的保姆的情況下,基本上媽媽在家全職帶娃是比較經濟、可靠的選擇。
尤其是孩子三歲以前,如果沒有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來幫忙,基本上當媽媽的都會回歸家庭,在家全職照顧孩子和家人。
全職媽媽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無休,每天二十四小時全天候在崗,隨時以滿足孩子的各項需求為主要工作內容,兼顧家務。全職媽媽的付出無法用常規標準去衡量工作量和價值,無論是從孩子的養育狀況和家人對家務的滿意狀況來說,都不是簡單粗暴去能量化考核的。
也就是說,不能因為孩子是學霸,聽話和懂事就認為全職媽媽工作做得好,做得到位;也不能用家裡清潔舒適來斷定全職媽媽付出多,更不能用飯菜是否營養可口來衡量全職媽媽是否盡心。
是事實上,在心理層面,很多人容易這麼簡單粗暴去判斷。全職媽媽的價值,取決於家人是否認可是否滿意,而幸福感與價值感始終需要自己去找尋並加以肯定。這實際上是非常不公平甚至殘忍的事情。
上班領工資,工資是自己的價值,而全職媽媽因為沒有工資,付出的勞動是一種隱形價值。無論是照顧家人,做家務,帶孩子,輔導學習,這些都是看不到明顯價值。家人的肯定和認可,全家人的幸福感,家庭氛圍的融洽,是對全職媽媽最大的肯定。實際上這樣的肯定不是太容易實現。
長期脫離社會,脫離正常的社交,全職媽媽的自我認同感逐漸降低,對自己的評價也會偏低。當孩子長大一些,離開家寄宿或者不需要媽媽們接送的時候,全職媽媽們就會成為游離在職場、社會、家庭之間角色模糊的特殊群體:找不到合適職位、缺少朋友、家人覺得你無所事事。特別是一些家庭中孩子上了高中、大學,媽媽已經四十多歲,社會能提供給四十歲左右、長期脫離職場女性的機會其實是非常少。這個社會本身對全職媽媽極其不友好,更不要說年長一些全職媽媽。
這些都是現實的社會問題,不是人大代表呼籲一兩句或者網絡上大肆討論一番就能夠改變的現狀。經濟壓力巨大的狀況下,全職媽媽並非心甘情願在家帶孩子、做家務,如果沒有人幫忙接送,雙職工家庭裡女性更是辛苦,除了肩負職場的責任,還需要肩負起大部分養育孩子的重則。在現在的國情下,能夠一起為養育孩子付出,一起承擔家務的男性並不是很常見。
多少人在呼籲女性們獨立,要有自己的追求和價值,能經濟獨立,思想獨立。
實際上女子為母則剛,成為一個媽媽以後,追求所謂的精神獨立是對孩子的殘忍,想要經濟上獨立則是要強大的毅力、付出非常人能想想得到的努力才可能做到的。
當有人可以依靠,孩子還小需要有父母的照顧和陪伴時,做媽媽的犧牲自己的獨立和理想,暫時為家庭付出更多,這其實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
但是作為女性,作為媽媽,無論是全職在家還是在職場打拼能時常清醒地認識到作為女性生存的艱辛,努力建立自我評價體系,能對自己的價值有明確的定位。
不依附,不幻想,不等待任何人歌頌偉大也不害怕任何否定詆毀。任何一種分工都不應該感到羞恥和遺憾,全職媽媽也可以不斷學習,成長自我,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做一個獨立的人很好,做一個有選擇權的人,是幸福的,是自由的。這一生,我們都在為自由和幸福而努力。
全職媽媽並不是沒有選擇權,也不是沒有自由,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把自己禁錮在媽媽和保姆的角色上解脫不了。
全職媽媽需要在選擇時為自己考慮多一點,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自由。
孩子們到一定年齡,該上學上學,該去託班去託班,能有其他人帶,不要捨不得不放心,孩子總會大的!至於職場,雖然不友好,只要找到自己的長處,不怕苦不怕累總會有自己能發光發熱的位置,重點在於如何自我定位。
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去行動。
覺醒了,行動了,永遠都不會太遲!
姐姐妹妹們,總會站起來的,只要你想,只要你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