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戰役:為何在解放戰爭中影響力排第一?看看蔣介石怎麼說的!

2020-11-20 騰訊網

抗戰勝利後,東北成為了國共雙方的爭奪焦點,從而拉開了東北戰場的序幕。

為什麼,抗戰之後,我軍與國軍都把焦點放在東北,而不是其他地區呢?原因其實很簡單。1945年4月23日,主席在延安開會時,發表過一次重要講話,決定了我軍必定會將東北作為首要爭奪對象。

在會議上,主席提到,如果東北能被我軍領導,我們的革命就有了基礎,現在我們的根據地被敵人分割,相當分散,各個根據地都不牢固,沒有工業就有被覆滅的危險。所以,現在我們要爭取城市,包括東北在內,就全國來說,我們的革命就有了勝利的基礎。

相對我軍來說,東北是非常重要的,我軍的根據地基本以手工業為主,沒重工業,大工業,而這些都在東北。而且我軍根據地都是分散著,東北卻不是,即便沒了其他根據地,我軍也可以依靠東北再次崛起,再說當時我軍其他根據地也沒丟失,加上東北這塊寶地,我軍就有了基礎。

所以,這次會議後,我軍將爭奪東北作為了今後的戰略重點。

而國民黨這邊,在1945年6月,蔣介石也開了一個高級軍事會議,他在會議上同樣提出,東北有豐富的礦產,如果被我軍奪走,華北就會不保……

蔣介石還說,東北不是中國革命的策源地,而是中國革命的歸屬地。中國的革命經過了30多年的奮鬥,已經到了歸屬的時候。

兩軍都把東北作為能打勝仗的基礎,也就是說誰先佔領東北,誰就能取得戰爭的勝利,革命的勝利。

兩位大佬,都把東北放在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遼瀋戰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上述都是兩軍戰略上的思考,軍事上的行動,則就比較複雜了。蘇聯人從東北撤走後,東北則成了軍事真空地帶,國共兩軍都在爭分奪秒儘可能拿下更多的地盤。

解放戰爭中的三場戰略決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這三次戰役對於我軍都至關重要,不過遼瀋戰役在戰略上的重要地位,已經顯露無疑,要比其他兩大戰役都重要。

遼瀋戰役,我軍採用「關門打狗」的戰法,先將連通東北與華北的重要戰略地錦州,作為了首要攻擊目標。

錦州戰役是遼瀋戰役的一場決定性戰役,也是遼瀋戰役第一階段戰役。此戰我軍投入25萬兵力,以傷亡2萬餘人的代價,成功拿下錦州。

錦州失守,在東北的國軍已成為了甕中之鱉,之後被困長春的60軍,在軍長曾澤生的帶領下起義,後在東北軍強大攻勢下,剩下的頑抗之敵也被殲滅,至此長春解放。

之後,廖耀湘兵團被東北野戰軍殲滅於遼西戰場,不久瀋陽之敵也被我軍殲滅,瀋陽得到解放,經歷52天的燒腦決戰,我軍終於在東北打了一次大勝仗,取得了遼瀋戰役。

遼瀋戰役後,我軍有什麼本質變化?

遼瀋戰役後,我軍最顯著的改變,當然是兵力大增,武器裝備又提高了一個檔次,戰後我軍兵力增加到三百萬人左右,而國軍則銳減到了290萬人,這是我軍首次在兵力上超越國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遼瀋之戰後,國軍的攻守之勢,因兵力的限制發展逆轉。經此一戰,國軍內部的悲觀情緒也在不斷提升,從遼瀋戰役開始,國軍開始走下坡路。

當然,上述並不是最重要的,對於我軍而言,最重要的是東北野戰軍變成了一支戰略機動部隊,東北沒了戰事,這支幾十萬人的部隊,湧向哪個戰場都是能決定戰場走向的,他們隨時可以入關,支援我軍其他戰場。

第二個變化就是我軍終於有了自己的穩定大後方。本來我軍原定5年的計劃,如今只需要1年就可以完成。

所以,遼瀋戰役,不管從戰略,還是戰役上,他的影響力都是其他2大戰場無法比擬的。當然,解放戰爭少了其他2次大戰也是不行的,三場大戰從戰略上來說,都是承前啟後的關係,缺一不可。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時期,擁兵50萬的北平王傅作義,為何最後選擇戰前起義
    等抗戰勝利後,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傅作義的人生達到巔峰,被蔣介石任命為華北剿匪總司令,擁兵50萬,主政華北剿匪工作,成為名震一時的北平王。此時的傅作義遠遠超過他的老上司閻錫山,無論是擁有的兵力人數,還是地盤都比閻錫山牛掰一點。
  • 【向經典致敬】電影:大決戰:遼瀋戰役
    大決戰:遼瀋戰役主演:古月
  • 蔣介石可以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何輸了,人生最重要的解放戰爭
    蔣介石正式在全國軍民上加一心,以及盟國的幫助下贏得了八年抗日戰爭的勝利。但是為何,蔣介石卻輸掉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解放戰爭。要知道,解放戰爭是兩黨雙方,最重要的一場戰役,贏了,坐擁天下,輸了,遺臭萬年。但最後,卻是蔣介石輸了。他輸掉這場人生中最重要的戰役,有很多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他違背了民意。
  • 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戰場上,蔣介石為什麼要三次臨陣換帥?
    那麼,為什麼在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戰場上,蔣介石上次臨陣換帥。所以說,當時東北是由蘇軍佔領,但是蘇方同意讓蔣介石的國軍接收東北,但是又讓我軍佔領東北大片農村,讓主要大城市由國軍接任,而廣大的農村則是交給我軍接手。這樣一來,雙方避免不了一場戰爭,於是,東北戰役就在這種情形下爆發了。 在解放初期,蔣介石派到東北第一任軍事統帥是杜聿明,他是畢業於黃埔一期生,抗戰時期擔任第五軍軍長,解放初期擔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
  • 國軍五大主力,為何在解放戰爭中慘遭失敗,蔣介石追悔莫及
    歷史上蔣介石曾經有五支能徵善戰,裝備精良的部隊,他們在國民革命軍的戰鬥序列中戰力最為強大,戰績最為彪炳突出,但這五支國軍力量最強的部隊在隨後的解放戰爭中卻先後被殲滅,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五支王牌軍走向了滅亡的命運?感興趣的話可以讀一下這本書。
  • 解放戰爭中,戰績並不突出的他,為何被封「戰神」?
    這樣一個戰功赫赫的名將,為何會在解放戰爭中毫無戰績呢?擁有赫赫戰功的名將在解放戰爭中非但沒有大放光彩,反而表現平平,這樣的反差,也讓很多人質疑薛嶽是徒有虛名而已。不甘心失敗的薛嶽命令馬勵武率領整編26師和快速第一縱隊馬上發起進攻,馬勵武輕敵冒進,結果掉進了陳毅的包圍圈,整編26師全軍覆沒,第一快速縱隊僅有7輛坦克逃生,其餘全被俘虜。
  • 塔山阻擊戰,成為影響遼瀋戰役的關鍵,蔣介石到底為何失敗
    遼瀋戰役作為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共計歷時52天,以傷亡六萬多人的代價,殲滅敵軍近五十萬餘人,更是從此一舉扭轉我軍與國軍的戰略態勢。而我解放軍更是在軍隊數量上從此超過了國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下這本書。
  • 《大決戰》三部曲已經成為解放戰爭電影無法超越的經典
    不過,戰爭片的影迷,如果也被《八佰》戰士們中的英勇所感動,也可以回顧八一電影工作室製作的解放戰爭系列電影《大決戰》。雖然沒有現代的拍攝技術,但並不妨礙電影英勇中的戰士們。遼瀋戰役決戰這部電影拍攝於是該系列的第一部電影,由李俊、楊光聯合執導。在日本投降之後,中國迎來了決定國家命運的重要時刻。
  • 解放戰爭中,二野和三野兩大野戰軍,為何一直避免與桂軍作戰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中華大地上,除了蔣介石領導的國軍外,還有許多地方雜牌軍,如閻錫山的晉綏軍,還有李宗仁的桂軍,馮玉祥的西北軍,張學良的東北軍,劉湘的川軍,龍雲的滇軍都是屬於雜牌軍。雜牌軍的戰鬥力自然比不上蔣介石的國軍,但是,有一支雜牌軍戰鬥力卻很強,他就是李宗仁與白崇禧領導的桂軍。
  • 2020寧夏公務員備考常識——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希望大家能耐得住漫漫公考路,明天雖然就放假了,但小編建議大家還是要給學習留一點時間,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下面是寧夏華圖整理的備考資料: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學習記憶。
  • 在遼瀋戰役中,放棄抵抗的新7軍軍長李鴻,為何後來又跑到臺灣?
    在1948年9月至11月爆發的遼瀋戰役中,隨著我軍成功攻克錦州,被包圍在長春的國民黨守軍惶惶不可終日。當時,負責防守長春的國民黨第一兵團司令官鄭洞國,企圖負隅頑抗,計劃率領手下的新7軍和第60軍兩個軍突圍。
  • 曾澤生,率領60軍和平起義,為遼瀋戰役的勝利做出卓越貢獻
    大家都知道,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內又迎來了解放戰爭,那時候有著名的三大戰役,其中就有遼瀋戰役,這場戰役解放軍幾乎是取得了在東北的全部勝利,摧毀了國民黨在東北的中堅力量,也為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長春起義是這場戰役中的一場重要行動,當時的解放軍在長春城外實行的是保守策略,一直不主動進攻,城內的國民黨人心惶惶,軍心渙散。其中駐守在城內的國民黨軍隊就有六十軍,而曾澤生就是六十軍的軍長,經過我軍的策反和遊說,曾澤生也看到了解放軍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祖國的統一也是大勢所趨,所以他帶領著六十軍脫離了國民黨,加入了解放軍的隊伍。
  • 蔣介石敗走臺灣時,曾下死命令必須帶走三個人,這三個人是誰呢?
    解放戰爭打響之後,原本佔據極大優勢的國民政府因為徹底失去民心,在不斷戰鬥的過程中接連慘敗。到了1949年的時候,國民政府已經幾乎潰敗,最後蔣介石迫於無奈敗退臺灣。臨走之前,他下了死命令,要求身邊的人必須帶走三個人,這三個人分別是誰,為何會被蔣介石另眼相看呢?
  • 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戰士
    我軍戰勝蔣介石的人力資源,主要依靠俘虜,此點應提起全黨注意。」如果說解放戰爭之初,解放軍的兵源還基本來自於動員解放區農民參軍的話,到解放戰爭中後期,相當多的部隊兵源已主要來自於解放戰士,有的時候甚至當天俘虜當天就參加解放軍,連軍裝都來不及更換,就調轉槍口參加戰鬥,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 衛立煌:拒絕和蔣介石去臺灣,葬送國軍50多萬精銳,58歲回到大陸
    作為安徽合肥人,衛立煌早年跟隨孫中山先生進行革命活動,早期曾參加過兩次東徵、北伐、中原大戰,在國民黨中有很高的威信和資歷。與此同時,由於衛立煌有軍事指揮才能,戰功卓著,他還與陳誠、顧祝同、劉峙、蔣鼎文等同時代人物合稱為蔣介石的「五虎將軍」。一九三七年七月,全面抗戰爆發後,衛立煌任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兼前敵總指揮、河南省第一戰區司令等職。
  • 2020寧夏事業單位備考資料:解放戰爭三大戰役
    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8295188220   常識的考察在事業單位考試中也屬於重要的知識點,常識的積累離不開考生日常的積累,今天寧夏事業單位考試網整理了關於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考點
  • 解放戰爭中第一個起義的將領,來自哪裡?結局又如何?
    抗戰勝利以後解放戰爭又爆發了,然而在幾場戰役打下來,蔣介石只重視自己的黃埔系部隊,而其他的地方派系,常常當做炮灰使用,這樣一來,搞的地方將領對蔣介石十分不滿,於是,就出現投誠起義的局面,像解放戰爭中,從國軍內部起義的將領還真不少,如:程潛,陳明仁,董其武,盧漢,曾澤生,潘朔端等人。
  • 解放戰爭時,國軍兵力430萬,為何還是捉襟見肘?有大半不能用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陸續落下了帷幕,雖然當時全國百姓都強烈渴望和平,但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還是發起了內戰,在謀求和平無果的情況下,我軍隨後發起了持續3年時間的解放戰爭,最終在戰場上徹底擊敗了國民黨軍,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當然在整個戰爭期間,敵我雙方的力量都是在不斷變化的。
  • 蔣介石日記中曾提到,戴笠如果沒死,他為何也不會撤退到臺灣?
    蔣介石有寫日記的習慣,他經常會在日記中寫出一些肺腑之言,因此有不少人認為,他的日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家更好的研究那段歷史。他曾在自己的日記中提到,如果戴笠不死的話,我也不會撤退到臺灣,這是為何呢?戴笠曾經做過哪些事情,接下來我們聊聊他的故事。
  • 解放戰爭中,哪些國軍中將難對付,這4位或許榜上有名
    前言:抗日戰爭結束後,我軍與蔣介石大軍進行了內戰,雙方將士在戰場上相互較量,最終還是我軍將士更勝一籌,擊敗了人數多,武器精良的蔣介石大軍,贏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