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創作發展,老人與海

2021-01-10 佔冬妹聊一聊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來講海明威。

1937年,西班牙爆發內戰,海明威以記者身份前去報導西斑牙戰況,並積極參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這段時期,他發表了劇本(第五縱隊)(1938),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1939)以及一些特寫、電影解說詞。這些作品表現了反法西斯主義主題,表明海明威進入了一個新的創作領域。

《喪鐘為誰而鳴》是一部傑出的反法西斯小說。小說以西班牙內戰為背景,通過後方一個遊擊分隊的一次軍事行動,展現了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鬥爭的廣闊畫面。主人公羅伯特·喬丹是一個美國教員,自願來西班牙參加反法西斯戰爭。他的任務是領導一支西班牙山區遊擊隊去炸毀一座具有戰略意義的橋。小說集中寫他在遊擊隊據點三天三夜的活動:遊擊隊長巴勃魯膽小怕事,為保存自己的地盤,不惜進行破壞,他的妻子畢拉爾則勇敢堅強,堅決支持喬丹的行動。其他遊擊隊員都是出身貧苦,心地善良樸實的愛國者。遊擊隊裡還收留了一個遭受過法西斯軍隊汙辱的姑娘瑪麗亞。

《喪鐘為誰而鳴》中的喬丹不同於海明威早期小說中的主人公,他儘管也有迷惘的情緒,但他不厭惡戰爭,不逃避社會,他考慮的主要之點是怎樣去完成他的職責;他的愛情也不是與戰爭相對立的個人幸福。他明確地區分了戰爭的正義性與一作正義性,體現了海明威戰爭觀的升華。因此,這部小說是海明威創作道路上新起點的標誌。二戰爆發後,海明威又積極投人了反法西斯的鬥爭。40年代初,他曾以記者身份來中國報導中國抗日戰爭的戰況。戰後,他長期居住古巴,寫出長篇小說《過河人林)(1950),並不成功。1952年,中篇小說(老人與海)出版.震動文壇。1954年,海明威因「精通現代敘事藝術,突出表現在其近作(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老人與海》取材於作者早年聽一個老漁夫敘述他在海上跟蹤鯊魚並與之搏鬥幾天的故事。小說情節十分簡單,寫一個古巴老漁夫在海上三天的捕魚經歷。主人公桑提亞哥是一位老邁倔強的古巴漁民,可出海84天打魚卻空手而歸。第85天,他去遠海捕到一條比船還長的馬林魚,於是人與魚展開了一場生死的搏鬥,經過一夜的苦戰,桑地亞哥才把大馬林魚弄死,系在小船邊。可是在返航途中,筋疲力盡的老人受到成群的鱉魚攻擊,馬林魚被完全撕食,最後靠岸時,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魚骨。而疲憊不堪的老人在船上睡著了,再次夢見那威武雄壯的獅子。

可這個簡單的故事,海明威卻構思了十幾年。憑他長期在海上捕魚的親身經歷,採用細緻具體的景物描寫與人物刻畫等傳統寫實手法為基礎,又巧妙地借用內心獨白、象徵、夢幻以及印象派繪畫技巧等現代表現手法,使這個簡短的故事反映了具有深刻哲理性的主題:人在同自然界的鬥爭中逃避不了失敗的命運,但面對失敗,人仍要不失尊嚴、勇敢、決不妥協。正如小說中的一句名言:「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能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作者把老邁卻剛毅,孤寂卻內心無比堅強的主人公桑地亞哥置於廣裹無邊的大海中,隻身與強大的馬林魚、兇惡的魚進行殊死搏鬥,使得小說這一寓意深刻的主題與人物和環境顯得無與倫比的和諧,再加上敘述的簡潔凝鍊,語言的樸實簡短,使小說既具有寓言般的含蓄,又有《聖經》般的莊重,成為世界中箱小說的珍品,在海明威的整個創作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海明威的一生具有傳奇色彩。他的婚姻多變,一生結過4次婚;他也曾在戰爭中、狩獵中、飛機失事中多次身負重傷,卻都倖免於難。但旱年精神和身體上的創傷,導致他晚年病魔纏身,精神抑鬱,創作力嚴重下降,他曾多次試圖自殺。1961年7月2日,他最終用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海明威死後留有大量遺稿,由他夫人瑪麗·威爾士整理,先後出版的有<不固定的聖節》和《海流中的島嶼)。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賞析】海明威《老人與海》
    1956年,《譯文》12月號上發表了海觀譯的《老人與海》。1978年以前,對海明威的研究只有董衡巽的一篇《海明威淺論》(《文學評論》1962.6)。進入80年代,國內對海明威的研究開始發展起來。有關《老人與海》,研究重點首先是依循之前學者的方向,側重在藝術風格和人物形象塑造上。一、關於藝術風格海明威的「冰山風格」被介紹到國內:「冰山在海上移動很是宏偉壯觀,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 【名著精讀】海明威《老人與海》
    那一年海明威37歲,他專門為此事寫了一篇幾百字的通訊報導。那個古巴漁夫比他大1歲,但長得比較老,海明威誤以為他是個老人。後來,海明威跟這個漁夫還成了朋友。十幾年以後,就以此人為原型,寫出了《老人與海》這本書。交給出版社的時候,海明威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這是我這輩子所能寫出的最好的一部作品。」說得還真準,1954年,海明威就因為《老人與海》這部作品的傑出成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 《老人與海》、海明威與文學、我與生活
    本文導讀: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在用一個故事,不著痕跡地概括人生,自己經歷的,和所有人都在面對的。 記得上中學時第一次讀《老人與海》,我對美國作家海明威幾乎是頂禮膜拜,將之視為神級偶像。
  • 海明威 |《老人與海》| 古巴自由行 了解一下?
    說起古巴,也不得不提到海明威先生。海明威出生在美國的芝加哥,但是在他創作的後階段,卻長期生活在古巴。他在世間活了六十二年。這不長不短的一生中,他有二十二年的時間生活在古巴。海明威不喜歡美國的喧譁,不喜歡紐約這樣的大城市,哈瓦那符合他所有的想像與期待。海明威喜歡古巴,也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在這裡寫作,總有很好的運氣。他在古巴寫下了《喪鐘為誰而鳴》《渡河入林》,以及為他帶來最大聲譽的《老人與海》。
  • 《老人與海》:世上有一頭豪豬,因為愛上藝術和女人變成了海明威
    他是美國歷史上最耀眼的傳奇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是真正的男子漢,給我們講述了《老人與海》的故事,七萬字的小說讓人讀起來酣暢淋漓,他是海明威,是偉大的作家。01 海明威是怎樣的人作家榜推薦詞這樣定義他:世上有一頭豪豬,因為愛上藝術和女人而變成了海明威。
  • 羅永浩與海明威,老人與海
    距離羅永浩的「老人與海」發布會還有二十來天的時間,在這二十來天的時間中,各種能跟老羅搭邊的媒體都會猜想,甚至討論,「老人與海」對於羅永浩到底意味著什麼?這場發布會到底要發布希麼東西?羅永浩這幾天頻繁在微博求助網友,尋找包括旅行杯品牌、情趣用品品牌等管理層的聯繫方式,他到底要幹什麼?
  • 王小波讀海明威《老人與海》:他可以被毀滅,但不會被打敗
    在《老人與海》中,老人搏鬥的對象是鯊魚,是大海,同時也是命運和時間。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見隱藏在英雄命運背後的點滴,發現勇敢追夢、直面挫折的勇氣。這是海明威在借桑迪亞哥之口發聲:他可以被毀滅,但不會被打敗 ;他想把握自己的命運,而不是讓命運來戲弄他。海明威是美國「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
  • 老人與海
    1952年海明威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出版,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形象」。僅僅48小時就銷量驚人,當年獲得了普利茲文學獎。1954年,海明威因為「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他的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38歲海明威頭頂光亮,白髮叢生顯老態,走哪都唱《老人與海》
    視頻中,呂飛和歌手海明威同框,海鳴威看上去有些疲憊,比起呂飛看上去眼角皺紋很明顯,笑起來臉部肌肉都是下垂的,在燈光下顯得他的髮際線比較高,發量比較稀疏,而且看上去已經基本上滿頭白髮了,很顯老態。這則視頻的背景音樂是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與海》,視頻中,海鳴威面對鏡頭看上去略有幾分拘謹,但也還是很認真的為呂飛加油,兩人也是有說有笑的氣氛很好。
  • 38歲海明威頭頂光亮,白髮叢生顯老態,走哪都唱《老人與海》
    這則視頻的背景音樂是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與海》,視頻中,海鳴威面對鏡頭看上去略有幾分拘謹畢業於中傳的海鳴威可以說是全面發展,分別獲得過歌唱和街舞大賽的冠軍,還在2006年正式籤約英皇,之後也一直有音樂作品推出和影視作品的拍攝,可以說發展的還是很不錯的。
  • 淺析《老人與海》的敘事特色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旅居古巴期間創作的中篇小說,該作品於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在從事專業創作之前從事過記者的職業,新聞的寫作深深影響了海明威的語言風格,簡潔有力是海明威小說的基本特點,他創作的小說也努力表現這樣的一種藝術風格。
  • 海明威的50句名言精選 | 他的偉大源於「從《老人與海》到《喪鐘為誰而鳴》」
    ——海明威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海明威現在不是去想缺少什麼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麼。 ——海明威 《老人與海》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海明威 《老人與海》相愛的人不該爭吵。因為他們只有兩人,與他們作對的是整個世界。他們一發生隔膜,世界就會將其徵服。 ——海明威 《永別了武器》
  • 親子劇《老人與海明威》上演,拉開北京東城「四合院閱讀生活節」序幕
    作為該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國內先鋒親子戲劇研創團隊斑馬戲劇創排的原創親子劇《老人與海明威》的演出,拉開了此次「閱讀生活節」活動的序幕。據介紹,親子劇《老人與海明威》是斑馬戲劇主打「遇見文學」系列的其中一部,其創意源自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與海》。
  • 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人生不僅僅只有拼搏,還有愛和精神的傳承
    《老人與海》的小說裡,鯊魚無疑是扮演者反面的角色,因此它就象徵著作品裡的理想破壞者。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這篇只有短短幾萬字的小說為何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通過這麼多年的文學接受者所產生的文化價值積累,相信大家也都有所熟悉,其中最熟悉的莫過於那句「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的精神,這句話可以說貫穿了整部作品始終,也是我們大多數讀者所能感受到的最直接,最能觸動自己靈魂的精神內涵,同時這種硬漢的形象也是海明威大多數作品表達的主題,這種形象的影響,可以給我們人生旅程在精神層面上給予莫大的鼓舞,對於人生中經歷的坎坷也有著極其重要的鼓勵意義。
  • 被稱為歌壇新人舞蹈天才,卻因一首《老人與海》成就音樂夢想的男歌手——海明威
    海明威還曾在張學友主演的音樂劇《雪狼湖》裡參與演出,也是當時張學友的特邀藝員,繼《雪狼湖》之後開始在演藝界嶄露頭角。    海明威的成名曲《老人與海》的開場,富有感情的演繹每一句歌詞。體內充滿無限的能量,在這一刻慢慢釋放出來。愛情,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歌曲中流露出分別的無奈和對愛人的留戀。透過音樂清晰的影像在大家的腦海裡。
  • 海明威的時間
    海明威使用過的獵槍 相愛的人不該爭吵。因為他們只有兩人,與他們作對的是整個世界。他們一發生隔膜,世界就會將其徵服。——《永別了武器》 這個時期他的作品大都是以漁夫、鬥牛士、拳擊家、獵人為中心人物,塑造了一批不怕死的硬漢子形象。這類作品成了因受歐美三十年代經濟危機打擊而垂頭喪氣的人們的精神食糧。 三十年代中期,西班牙爆發了內戰。海明威參加了反對佛朗哥的戰鬥,站在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鬥爭一邊,參與攝製反法西斯影片《西班牙土地》。
  • 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老人與海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in Milan, 19181918.7.8 海明威(Hemingway, 1899
  • 美國小說家海明威漫像
    海 明 威 美國小說家 中文名: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外文名:Ernest Hemingway 國籍
  • 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與海》奧斯卡獲獎動畫短片
    《老人與海》(英語: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美國作家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生前最後一部主要作品
  • 名著速覽:《老人與海》(情節+金句)
    01情節概括 《老人與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紀中葉的古巴。 大魚拖著船往海裡走,老人依然死拉著不放,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 經過兩天兩夜之後,他終於殺死大魚,把它拴在船邊。但許多鯊魚立刻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他一一地殺死它們,到最後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為武器。結果,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最終,老人筋疲力盡地拖回一副魚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