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一) • 幕府青衫最少年

2021-03-04 祥雲揚州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揚州是王安石職業生涯的第一站。在這裡,他娶妻生子,二妹、三妹也先後嫁到了揚州高郵朱家、儀徵沈家;他刻苦攻讀,著書立說,思想與性格得以形成和發展;在這裡,他的性格弱點也暴露無疑,終身未曾改變,為日後改革的失敗留下了隱患。

揚州是王安石職業生涯的首秀之地。王安石一生四海飄泊,感情至深的有三地。他老家江西臨川,那是他的根。南京是他第二故鄉,從十七歲時開始在此生活,並在此終老,可謂他的家。而揚州是其官場起點,在這裡,他安家立業、著書立說,徐徐展開了人生華章。

熙寧元年(1068)三月,五十五歲的王安石再度赴任宰相。當官船在瓜洲停泊時,他的心裡頗不寧靜,吟出了這樣的句子:「白頭追想當時事,幕府青衫最少年。」

白髮蒼蒼的王安石為何如此感慨?

慶曆二年(1042)三月,王安石參加「高考」,金榜題名。他的成績非常優秀,全國第四。 

其實他的名次還可再靠前,甚至衝上第一的寶座,會試時他就排名第一。可是,殿試時他賦中的一句「孺子其朋」,讓仁宗皇帝很不舒服,被降成第四名。

「孺子其朋」是當年周公輔佐周成王時說的話。周公對成王說,孩子,你今後和群臣之間要像朋友一樣相處。周公這樣對成王說,成王聽得進去;可是你王安石是不是也把仁宗皇帝當小孩教育?硃筆一揮,降了。

當年四月,王安石被授予校書郎(正九品)的頭銜,出任揚州節度府辦公室主任(籤書揚州判官廳公事),開始了他所謂「幕府青衫」的職業首秀。 

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王安石的學習態度。

無論古今,大部分人走上官位,就覺得功成名就了,把書扔到一邊去了,但王安石可不。任職後,他不但繼續讀書,而且比科舉之前還要勤奮,用夜以繼日、披星戴月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為何這麼勤奮?中學課本曾有《傷仲永》一文,就是他在揚州任職期間所寫。神童方仲永的遭遇讓他認識到,不管你的天賦有多高,不學習就會淪為普通人。王安石寫《傷仲永》,目的是警示世人,當然更是警示自己;所以王安石沒有丟掉書本,而且一生都在堅持。

從王安石與官員、朋友的交流中可知,他研究的主要是先秦諸子學說,特別是古代聖賢治理改革國家的經驗。這些書往往字義生僻,少有人讀,王安石卻沉迷其中。

沉迷到什麼程度,常常通宵達旦,往往每天清晨才能和衣小睡。有時眼睛一睜,已到上班時間,於是蓬頭垢面就往單位跑。

王安石本身就不帥,平時不修邊幅,加上經常不洗臉,時間一長便成了黑臉,被東坡的老爸蘇洵罵成「囚首喪面」,以至於被後世嘲笑了近千年。

如此,王安石給人的第一印象不會好。

慶曆五年,北宋名臣、原樞密副使(相當於國防副部長)韓琦因與範仲淹等人主持慶曆改革失敗,被貶職就任揚州太守。

韓琦還是大宋官場的大帥哥,與王安石的黑臉形象正好鮮明反比。

新太守就任,屬下官員自然會擦擦粉、化化妝,燻薰香(從西漢至唐宋,男子可是化妝的),展示良好形象。但王安石卻毫不在意,依然故我,連續幾次蓬頭垢面跑去上班。

韓琦誤以為王安石夜間是去喝酒風流,於是對他進行了組織談話,大致內容是年輕人應以事業為重,要注意小節,不能整天混跡於煙花場所,同不三不四的人員交往。

王安石十分不爽,認為領導不明是非,但他沒辯解,而是悶在了肚裡。

在揚州的三年多時間內,王安石寫了不少讀書心得和思考,後整理出版,那就是他的成名作《淮南雜說》。

此書引起轟動,被認為可與歐陽修的《本論》比肩,讀書人爭相傳閱。時人馬永卿在《元城語錄》中說,「《淮南雜說》行於時,天下推尊,以比孟子。」 

王安石收穫滿滿。一方面,《淮南雜說》一炮走紅,大大增加了他的社會影響力,王安石的大名開始廣為人知。另一方面,他推動了當時的「高考」改革——《淮南雜說》一書提高了孟子的歷史地位,熙寧四年,北宋科舉改制,考試內容在《論語》的基礎上,增加了《孟子》。元豐七年,孟子入祀孔廟,配食孔子,正式成為可以孔子比肩的聖人。王安石功不可沒,因而被時人比肩孟子。

可以說,從政揚州是王安石積累知識,步入"唐宋八大家"之列的最重要的一個階段。而他代表詩篇《夜泊瓜洲》也是途經揚州的所感所思,「春風又綠江南岸」的一個「綠」字,讓他一舉躋身古代頂尖文人的隊伍。

就才學方面講,王安石在揚州的幕府青衫生涯是成功的。

作者簡介

沙永祥,在市公安部門工作。業餘鑽故紙堆,寫新文章。著有《揚州百家姓》。

相關焦點

  • 史上最慘的事,就是陪王安石吃飯?
    本文轉載自「觀觀雅集」,作者丨小捲兒歷史是最最嚴肅的,但歷史也是最最好玩的,因為真(有據可查),所以讓人噴飯的效果加倍。
  • 蘇東坡幫王安石解一「鳩」字,王安石聽了大怒:你被貶職了
    在每個國人的心裡,幾乎都有那麼一兩位最喜歡的古代大詩人,或者說大文豪。正如有人喜歡李白的氣魄,有人喜歡杜甫的深沉。如果要問這些大文豪裡哪個人最好玩、最幽默,毫無疑問,非蘇東坡莫屬。現代臺灣詩人余光中就表示最喜歡蘇東坡。他的理由是,李白浪漫,卻顯得不負責任;杜甫深沉,可是太過嚴肅。而蘇東坡最有趣,最讓人感到輕鬆愉悅。
  • 拗相公王安石
    宋朝,特別是北宋王朝,在我心裡可以說是最燦爛,甚至堪稱奇絕的存在,若要究其原因,有可能一是因為我祖籍開封,放在宋代我也算帝都人,二來宋朝的科技文化實在是耀眼奪目,商業文明上有最早出現的紙幣,文學上有宋詞,科技上,四大發明中的三樣,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都是在宋朝進一步完善並傳向世界的。陳寅恪就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
  • Hello語音主持——青衫專訪
    我收集了青衫粉絲最想問的一些問題並作出回答:(1)青衫喜歡什麼樣的女生根據青衫回答,他喜歡的女孩子要麼特別御姐,要麼特別小巧,但是我覺得青衫喜歡扎雙馬尾的女孩子,總之,其實只要是好看的女孩子,他都喜歡>(2)青衫到底多高多胖,長得好看嗎據他自己透露,青衫身高183 ,體重180,目前正在減肥中,至於好不好看我不知道,但是跟他見面的人跟我說,他反正不醜(3)青衫在專場一直兇玫瑰,是不是私下裡也一直兇玫瑰
  • 一曲古風《青衫薄》: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
    青衫薄這首《青衫薄》正如歌名一樣,青衫薄讓人感覺涼涼的,是2018年11月由原滿漢全席音樂團隊的KBShinya、 哦漏、排骨教主、蕭憶情Alex4位歌手演繹的古風歌曲。演唱這首歌的4位歌手中,排骨教主是上過央視15頻道的中國內地原創型歌手,代表作《赴鴻門》等。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北宋時期的文壇可謂是群星璀璨,這一時期誕生了無數的名家,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要數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秦觀、柳永、範仲淹、李清照等人,在這些人中很顯然王安石的文學成就是被低估了,現在只要提到王安石,可能大家都會想到變法,反而是忽略了他在文學上所做出的貢獻,其實他的成就完全可以比肩蘇軾
  • 幕府高位,大佬一職的由來
    引言:幕府大老這一職位,是非常設一般只在特殊時期才有的,屬於幕府將軍以下臨時的最高職務。大老統攝政務,只參與基本重要政策的確定,定額一名,而且必須由土井、酒井、堀田、井伊這四家裡面產生。整個德川幕府時代,200多年,井伊家出過5位大老。
  • 拗相公王安石 李煒光
    王安石變法就曾遇到極為強大的阻力,其艱難曲折,不輸於以往任何一次大變革。在最困難的時候,連一直支持他變法的宋神宗都動搖了,拿出一堆彈劾奏章給他看,說這麼硬幹行嗎?王安石的回答是:「朝廷製法,當內自斷以義,而要久遠便民而已,豈須規規恤淺近人質議論?」
  • 王安石與「鵪鶉案」
    於是緊追不捨,追上去猛踢這位朋友一腳,沒想到踢中要害部位,致使朋友當場倒地昏迷不醒,經郎中搶救無效,竟一命嗚呼了。  開封府與王安石爭論的焦點在於是否「防衛過當」  朗朗乾坤,繁華都市,出了這麼一起人命案,於是有人向開封府報了案。開封府尹接案後勃然大怒,便立即命令衙役將小夥抓捕歸案,嚴加審訊。
  • 一期一會:┃ 鎌倉幕府,室町幕府 !!!
    平、源兩家DuangDuang一頓亂打,最後源氏勝出,成了天皇手下首席武士家族,天皇封源氏為「徵夷大將軍」。所謂『剛出虎穴,又入狼窩』,天皇很快就被將軍給架空了,天皇的時代至此告一段落,日本進入幕府時代。
  • 王安石與蘇東坡的恩怨人生
    王安石仍然「每讀書達旦」,常常坐著打個盹就上班去了,有時連臉都不洗,加之不愛修邊幅,其形象可想而知。韓琦以為王安石沉迷歌樓酒肆夜生活,便提醒他得努力讀書,正值青春年少不能自暴自棄。  面對上司的誤解,王安石居然能不置一辯,依然潛心撰寫自己的《淮南雜記》。
  • 北宋王安石的兒子王雱的一首詞《眼兒媚》引發的公案
    (一組宋朝女子服飾圖片)(一)王雱究竟想說啥?有人說這是王雱為妻子而作,因為他的妻子被父親王安石嫁作了他人婦。好奇怪的父親,兒子未死,強將媳婦嫁與他人。這與陸遊的母親有何區別?棒打親生骨肉鴛鴦。所以兩股壓力往一處使,必然會有衝撞和反彈,弄得不好,就如原子彈爆炸,產生意想不到的裂變效果。
  • 王安石VS司馬光:道不同,也相敬(上)
    首先,這兩人的歲數相仿,司馬光是 1019 年 11 月 17 日出生的,王安石是 1021 年 12 月 18 日 出生的,只有兩歲之差;其次,他們都是年紀很輕就考中了進士, 王安石是 21 歲考中的進士,司馬光更是在 19 歲就中的進士。還記得白居易的一句詩嗎?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 北宋官場弊病之下,為什麼只有王安石能發動大規模變法?
    說起宋代的變法,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慶曆新政」和「熙寧變法」,前有範仲淹,後有王安石,給北宋的「積貧積弱」力挽了一把狂瀾。然而,無論深度還是廣度,範仲淹的慶曆新政都不能和王安石的熙寧變法相比。終其北宋甚至整個宋代,王安石變法就是規模最大、覆蓋最廣、觸及階級矛盾最深的。
  • 熙寧元寶與王安石變法
    北宋王朝為了分權,常常將同一職位分成數個分職,也就是一職多官,這種操作直接造成官僚機構臃腫,人數眾多。其次,郊賜花費巨大。所謂效賜是指帝王活動中給臣下的賞賜。宋太宗時期國家收入兩千兩百多萬緡,賞賜竟然達到了四分之一,宋英宗時期,賞賜達到了十分之一。
  • 網絡言情作者百家觀察指南(134)青衫落拓(1)
    195.書名《被遺忘的時光》 作者:青衫落拓======== Q 字頭=======而東籬最喜歡的一批作者大多在2006—2008年出現,她們往往是第一批作者的讀者,經過幾年的成長,也碼起了小說。這批作者裡,也許文學性不一定能與最早的那批作者比肩,但故事性和文學性的結合,卻是做得更好,如步微瀾、簡暗、蘭思思、未再、鮮橙……以及,今天要說的青衫落拓。為什麼有些作者寫的都市言情文令人看了乏力,而青衫落拓的文卻比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 讀史|王安石變法幫了腐敗的忙
    他想到了王安石。王安石也是一個志向非凡的人。他天資聰慧,博學多才,讀書過目不忘,作文動筆如飛,21歲就高中進士第四名,從此步入官場。難得的是,他少年得志,卻沒有得意忘形、上躥下跳。從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到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這25年間,王安石一直在關注和思考國家的命運與前途。為此,他給宋仁宗上過萬言書——後來變法的綱領性文件。
  • 呂惠卿與王安石握手言和的兩封信——兼談呂惠卿與王安石關係嬗變
    呂惠卿與王安石都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都是發動和領導「王安石變法」的頭面人物,王安石為統帥,呂惠卿為副帥。北宋自慶曆新政失敗,積貧積弱政局日趨嚴重。嘉佑(1056一1063年)以後,朝野有識之士要求政治改革呼聲日高。嘉佑五年(1060年)五月,三司度支判官王安石滿懷「矯世變俗」之志上萬言書,強烈呼籲「改易更革」。在這種政治背景下,呂惠卿結識了王安石。
  • 我的師父青衫
    既提名江西十大青年詩人,又認識了青衫師父。青衫師父是江西人。他姓蕭名劍勇。從我認識他起,他就是眾人眼中的「蕭帥」「公認帥」。說實話,我並沒有覺得師父特別帥,(估計師父的一眾兄弟要掐死我),只是覺得師父特別有才,特別好相處。記得上次在靈山的時候,熊社也問起我這個問題,我說:「師父不帥呢?」熊社說:「這還不帥呀,要怎樣才算帥?」我說:「其它都好,就是海拔不夠高。」熊社說:「那就是俊逸。」
  • 經典詠流傳:王安石《梅花》
    創作背景:  王安石變法的新主張被推翻,兩次辭相兩次再任,放棄了改革。這首詩是王安石罷相之後退居鐘山後所作。 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