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發表於 2020-12-21 11:51:59
根據研究表明,如果把航空業看作是一個國家,那麼這個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排在第六位,在日本和德國之間。世界各地的飛機製造商都在努力降低燃料消耗,而新興的航空企業也在尋找創造更優質的空中交通方式的辦法,同樣,COVID-19期間航空量的減少,Dirisolar公司也更加致力於創造新的便捷的出行方式。
飛行探索中的高光時刻
從風箏到氫氣球,從飛機到直升機,人們對飛行的概念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但是我們不常聽說飛艇,它是什麼,又該如何定義和了解它?
飛艇的歷史和人類探索自由飛行的冒險開始於1783年11月21日,物理學家皮拉特·德·羅齊爾和阿朗德侯爵駕駛「熱氣球」在法國巴黎上空飛行了9公裡,通過不斷的發展,1910年,第一家商業飛艇公司開始用飛艇運送乘客,但由於興登堡氫飛艇於1937年在新澤西州起火併墜毀後,漸漸進入低谷,也標誌著商用客運飛艇的終結,直到一個叫菲利普·蒂西爾的人出現,他希望可以傳承父輩們製造飛艇的技術,並投身於創新航空工業的事業中來。
新一代的生態出行方式
Tixier先生於2009年創立了Dirisolar公司,並於2012年正式與中國籤署了合作協議:生產第一艘載人太陽能飛艇,計劃在2023年完成首次飛行。Dirisolar公司的太陽能飛艇將是未來新運輸方式的一部分。它可以進行傳統的客貨運輸、科學探索以及地面觀測等多種用途,並且由於其其機動性強,因此不需要任何外部協助即可順利起落,再加上它不受限制的飛行時間,被眾多行業矚目。
Dirisolar飛艇的設計首先是要確保乘客的安全,並完成人們對生態出行的期望。這架新型飛機的獨特之處是什麼?整個飛機將由太陽能電池板提供動力,利用氦氣使其懸浮在空中,實現100%無碳飛行,並且可以具有完全的自主性。它的全電動引擎幾乎可以做到靜音工作,測試記錄只有47分貝。此外,高達90%的飛機部件都是由可回收環保材料製成,並且,這家初創公司還在設計一種可以限制碳排放的製造工藝。
應對新型飛機研發新挑戰
但Dirisolar這架新型飛機更加獨特的是它堅固的船體和前艙室,這也是它建造時面臨的挑戰。對於任何飛機來說,找到重量和強度之間的平衡點都是至關重要的,必須足夠堅固才能夠承受風和其他作用在飛行過程中的力,並且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都能承受這些力。Dirisolar長50米,高12米,寬15米,空艙重量約1300公斤,只能承受40公裡/小時的風,因此優化重量對生產至關重要。此外,Dirisolar團隊還需要了解飛機將如何應對它在空中面臨的氣象和區域幹擾,這些幹擾是無法在風洞中預測或複製的。
最後研究著陸問題,這種大小、重量的飛機只需要20人的幫助就可以安全著陸。但由於這架飛機是供遊客乘坐的,一天要飛行好幾次,所以20名機組人員等待每架飛機著陸是耗時耗力的,Dirisolar公司已經開發出一種技術,可以讓飛機在沒有任何外部援助的情況下安全著陸,但由於完成一次飛行的成本高達800萬歐元,因此不允許出現任何差錯,Dirisolar公司需要確保可以有一項技術可以幫助他們順利完成測試。
虛擬樣機助力Dirisolar完成首次飛行測試
在與航空模擬公司(aeronautic simulation world)會面後,Dirisolar公司於2014年開始與法國ESI集團合作。他們開始使用ESI的解決方案來進行性能測試,並評估空氣動力。
Dirisolar公司開始在設計和認證階段使用模擬來執行線性和非線性的機械計算,並模擬關鍵的設計環節。藉助先進的模擬和計算,以支持其設計飛艇,研究所有可能的載荷情況,並且不需要依賴任何實際的物理樣機,這也是是虛擬樣機的獨特魅力,它可以支持您任何大膽的想法,並將其帶到您的眼前,助您成功的將虛擬與現實連接。
通過使用虛擬樣機,能夠分析空氣動力和風阻力,最高測試速度可達135公裡/小時,從而確保了飛機的全天候機動性,並驗證了它在沒有任何外部援助的情況下的著陸能力。並且在設計階段利用虛擬樣機使Dirisolar快速的調查了各種變體,快速糾正了錯誤。
通過對ESI VPS雲計算解決方案的介紹,Dirisolar公司避免了在高性能計算伺服器上的投資,把所有的工作都放在「做什麼」上,而不是「怎麼做」上。
一次性達到高質量目標
Dirisolar的團隊通過模擬一步步的開始接近最終交付目標,一次性完成理想中的目標,對於為這個開創性的項目奉獻了數年心血的工程師們來說,預先確保結果的準確性無疑給了他們一種無以言表的安心。
Dirisolar公司與歐洲飛機安全局(EASA)也在討論將利用模擬結果對飛機進行認證,使其能夠大規模生產並投入市場,Dirisolar計劃首先針對旅遊航班,然後將其產品擴展到其他應用領域,比如森林防火、反偷獵、管道監控等等。
責任編輯:g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