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這5句話不管你用英文還是中文說,都是作死啊!

2021-03-03 最英國

NO.1「這不關我的事」

It's none of my business

同事誤讀:你以為你是明哲保身,殊不知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領導同事已經給你貼上「失職失德」的標籤。

解讀:能找到你做的事,還能不關你事?你是公司的一員不?公司的事不是你的事?既然是你的事又何來不關你事?這是最沒有職業風度的職場「雷」語,不想被嫌棄不想被孤立的話,千萬不要說出這種話。你以為這不是你的事,你以為把自己摘得一乾二淨是明哲保身之舉。殊不知在上司眼裡,你和公司是一條船上的,你這句話豈不是對自己的逃避責任、劃清界限不打自招?而對於同事來說,下回沒有人願意和你合作,更會防著你生怕被你「咬」。如果你做得太過分的話,將來被同事聯手送出局也說不定哦。


NO.2「你行你上啊!」

You can you up!


同事誤讀:這大概是我迄今為止聽到最「給力」的一句話,「給力」到我都無法用語言去回敬他。面對這樣的同事我只能說,呵呵!

解讀:「你行你上啊」是今年的流行語,表達了眾多設計師的心聲。都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職場中也同樣如此。「執行者」和「策劃者」擁有不同的想法是再正常不過,因此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當然,對於職場人來說,「你行你上啊」這種話還是放在心裡吧,企業絕對不會需要一個可以隨時被頂替的人。


NO.3「這事一直就是這麼做的」

This is how we』ve been doing it.

同事誤讀:一直如此?那還要人做事情幹嘛?整幾個機器人往流水線上一放,設幾個答錄機回答客戶的電話得了。面試時也不用複試終試那麼層層篩選考察潛力了,還費心做KPI年終考核幹嗎?人手一本標準流程,大家照本宣科就能讓業績永遠紅紅火火下去了。

解讀:科學的流程化管理固然很有必要,但事情不是一成不變的。客戶的要求是水漲船高的,科技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自我的提升是在分分秒秒中進行的。遇到了固有流程和方法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你能提出新的變通方法,或是優化這套固有的流程化管理,提升效率,何樂而不為呢?與人方便,與己,也可以在績效中寫上一筆。



NO.4「我做不來/我不知道」

I can't do it./I don't know.


同事誤讀:醒一醒,這不是上課回答老師的問題,你可以用這種沒頭腦的話來敷衍,你已經畢業了!連份內的活兒都做不來,那你還來上班做什麼?升職、獎金倒是會想,但稍微超出一點能力或者職責範圍的事情你就推脫,如此沒擔當,怪不得一輩子做「影帝」、「影后」。

解讀:公司不是學校。在學校,你付學費但不動腦筋糟蹋的是你自己;在公司,老闆發你工資你還總說「做不來」或「不知道」,那就趁早做好捲鋪蓋走人的準備吧。不會就學,誰都是從不會開始的。同事雖然不是老師,但你「做不來」可以問可以學,不會每個同事都給你冷臉的;而對於「不知道」的事情,至少你要弄清楚你職責範圍的那部分,而等你把超出職責範圍的「不知道」也弄清楚了,就是你進階的時候了。


NO.5「我沒時間做」

I don't have time to do this.

同事誤讀:時間是擠出來的,你有時間上淘寶、刷微博,但是你卻告訴我沒時間做上班該做的事!即使你現在正在忙,也可以說「等我把先把手頭上的事做完」,總好過「我沒時間做」啊!公司聘你來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上網的。

解讀:「我沒時間做」這句話常常從兩種人口中說出來,一種是職場新人,對業務不熟悉,做事效率太低導致「沒時間做」;另一種是職場老人,仗著自己資歷深就不幹這個不幹那個。當然,不論是老人還是新人,都不應該用「時間不夠」當做打發工作的藉口,這會讓其他同事甚至上司認為你不夠專業,不夠敬業。

最後只想和大家說,no zuo no fired,且行且珍惜

(本文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焦點

  • 說中文夾英文引尷尬:小S說了一句話,王琳凱壓根不知道她說什麼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可以聽見身邊的人說中文的時候會夾雜一些英文單詞,比如「這明星真的很low」或者「這電影的style我很喜歡」之類的話。如果身邊的人都很「fashion」,夾幾個英文單其實也無傷大雅,甚至還可以無形中提高自己的「逼格」。
  • 如何在30秒內,把你想說的任何中文轉化成英文?只要你會說中文,你就可以講一口漂亮的英文!
    為了讓你在30秒內能拯救自己,我決定傳授你,我的英語絕活! 首先,我們來句稍微短點的: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這句話用英語應該如何說呢?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好複雜!」,,「『虛構』沒學過」,「『雷同』是又哪個單詞?」。這個時候不是單詞的問題,不是語法的問題,而是思維的問題。 事實上,英語說來說去只有三句話,任何複雜的中文句子,你只要轉換成這三句話,變成美國中國話,你就能很輕鬆地說出地道的英文! 如果把這句話變成美國中國話,會怎樣呢?
  • 川普,你這英文說的是啥?!
    我下面就從這兩個角度來論證:一、英文正確,但邏輯錯誤;二、英文錯誤,需要改寫。為了證明我這個結論,我請教了很多英語母語人。他們也分屬這兩派。一、英文正確,但邏輯錯誤要想看出這句話的問題,需要懂得wish的用法。
  • 你的中文英文思維忍不住把摸狗狗說成了...
    所以這個就是你在不管是學語言還是任何事中,一個成功的重要元素👉反饋你可以沒有苦學,就算你方法再好,你沒有人來點撥你,給你反饋,你就是完全沒有辦法到達終點是這樣,如果你真用了touch也不致命,就只說明你的英文使用不夠精準地道而已,這和你一直以來的傳統糟糕又沒效的英文學習方法有關, 你把這個詞記成了「摸」, 但其實你今天阿布老師來教你從新記一下, 把它記成「觸碰」!
  • 香港老闆怒懟員工:別給我講英文,中文是未來
    視頻中,一位老闆怒懟員工:你是中國人,我是中國人,你能講中文就不要跟我講英文,中文是未來。你知不知道啊?話剛說完,現場響起了熱烈掌聲。這個視頻是公司其中一個同事真實拍攝的。當時,公司開會,一名新來的同事用英文滔滔不絕地講話,老闆不停翻著手中的資料,顯然已經不耐煩很久了。
  • 蔡「英文」詭異的「中文口吃」
    說中文的美國人要和假裝不會中文的蔡英文說中文,假裝不會中文的蔡英文非要和說中文的美國人說英文。也不知,是說中文的美國人聽懂了假裝不會中文的蔡英文說的英文,還是假裝不會中文的蔡英文聽懂了說中文的美國人說的中文呃……小襄表示念完上段話已經虛脫。
  • 學CG軟體使用中文版本還是英文版本?不懂英文怎麼辦?
    我知道很多朋友英文不太好,英文版軟體看不懂,那就用中文版。只要是對學習有利,能提高學習效率就好。切記,學習的目的是作品,使用什麼軟體、什麼技法不重要。但是,一定要確保認識英文界面,要不你要告別大多數的優質資源了。2.根據學習資料而定。比如說我們學習PS,看的絕大部分教學都是中文的,那就沒必要使用英文版PS了。
  • 為什麼很多老外都喜歡用中文紋身?難道這就是「神秘的東方力量」
    因為她平時超愛點中餐外賣,她媽媽跟她開玩笑說,「你這麼愛吃中餐,乾脆把中餐紋身上算了!」於是,這妹子真的就把幾道菜名四四方方地紋在身上了……現在這個妹子火得不得了,不知道這些字的涵義的老外們覺得她很酷,能看懂這些菜名的中國網友則覺得,這都啥……"酸甜雞"、"牛肉炒飯"、"雞蛋炒飯"、"雞球"這四個菜名,看起來就不太好吃的亞子……大家紛紛表示,小妹你如果來一次中國,可能全身都不夠紋了。
  • 「公司」的英文,用Company還是Office?
    有些詞中文翻譯聽起來都一樣,但在英文中卻有不同的代表意義,想一想,要說「公司」,你會用哪個單詞呢?Company?Office?以下看看情境對話吧。情境對話Amy 這周行程忙翻了,周六還得到公司加班,路上遇到 John 老師,John 老師問她說:Where are you going?(你要去哪裡?)
  • 中文和英文夾雜在一起說,真的是為了裝X嗎?
    Seems like不蹦幾個英文單詞就不會talk了!會這樣說話的another group of people當然還有留學生啦!Generally,他們說話時候的畫風都是醬紫的……「William啊,我們這周末一起去BBQ吧!」「不行啊,我有個presentation下周一要due。」
  • 寶寶還不會說中文就讀英文,會不會混淆?
    美國語言學家帕特裡夏.庫爾多年研究得出的結論,0-1歲的寶寶可以主動識別不同語言,並且可以自動將其加工成有用的語料,分區儲藏在大腦不同的部位。他們是天然的語言學習者,能區分所有語言的所有聲音,不管測試在哪一國,用哪種語言。令人驚訝的是你我卻做不到這點。
  • 這些中文,如果你能一眼就說出它們的英文算我輸…
    正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很多中文表達在英文中都很難找到確切對應的說法。今天我們就整理了一些「難以翻譯成英文的中文」,大家不妨一起來想想要怎麼用英語去表達它們吧~這個怎麼翻譯啊?比如,對方說要參加工作面試,你可以說good luck; 對方說要去跟女孩表白,你可以說go, man!; 對方快跑不動了,你可以喊Come on. 但這些跟中文『加油』還是有點出入。
  • K&S | 外國明星說中文 vs 中國明星說英文,看完你會有種很奇妙的感覺
    很多外國明星在節目和影片裡都加入了中文元素。那他們中文水平都怎麼樣呢?而且我們看完外國明星後,再一起看看中國明星的英文水平!看看會有什麼效果~其實學中文和硬背幾句中文差別還是非常大的,這其中的一些外國明星是為了表演效果記讀音而已,所以我們不覺得有什麼。
  • 中文說慣了,老外居然都不能好好說英文了!外國版中英夾雜感受一下?
    表示驚訝的時候,他也不再說:Really?而是選擇簡單幹脆的中文:哦?在國內,留學生講中文夾雜英文會被懟,在美國,講英文夾雜中文的後果是一樣的。這個美國小哥的家人朋友強烈要求他:你 最 好 不 要 再 跟 我 們 講 中 文 了 !!!
  • 不管你和誰相處,都要記住這5句話,很重要!
    文/飛魚導語:不管你和誰相處,都要記住這5句話,很重要!1、事,別看清,人,別看懂。光陰荏苒,歲月如歌,人的一生,有收穫的欣喜,有無奈的惆悵。漫步紅塵,人生的機器是是在得到與失去的交經中運行。人生苦短,愛恨隨意,問心無愧,活好自己就行。
  • 無法翻譯成英文的中文用詞.
    1.加油直接翻譯成英文是『add oil』,但是這個肯定不對啦,是典型的中式搞笑英文。但是比較接近的可以是『Good luck』或'go'或『Come on』.比如,對方說要參加工作面試,你可以說good luck; 對方說要去跟女孩表白,你可以說go, man!; 對方快跑不動了,你可以喊Come on.
  • 中文入侵英語?未來中式英語也許比中文和英文都流行
    中文是近代以來唯一跨語系影響英文說話方式的語言。以前英文表達主要受法語、西班牙語等同為印歐語系的「近親」語言影響,其它非印歐語系對英語的影響僅僅是一些單詞,能從短句,甚至表達方式上影響英語的非印歐語系,中文是第一個。
  • whatever 的中文是?-ever 結尾英文用法整理!
    Whoever(用於主格)/ Whomever(用於賓格)無論是誰Whoever 和 whomever 中文都可以翻成「不論是誰」,差別在於 whoever 代表的是主格; whomever 則用在賓格。簡單來說就是 who 在句子中代替主語,而 whom 則代替賓語。
  • 每句話都既有中文又有英文,真的能把人逼瘋嗎?
    論中英混合表達的應用場景其實中英表達在中文好的日常溝通時其實是沒有很大必要的,因為中文可以完成的替代英文的意思,而且可以獲得更加廣泛的理解效果。但是,我們也能理解在日常生活中選擇中英文表達的人的苦衷,他們大多都是具有跨文化背景的人,例如留學經歷、移民經歷、或者工作的地方有很多中文不太好的歪果仁的時候等。
  • 拜託,你就不能好好用中文express自己的feeling嗎?
    點評選手的時候用了一堆中英文夾雜的句子,真的笑die我。原視頻請去熱門微博第一條看哦@大腦斧~哦上帝啊我發誓我真的也想給你們直接看視頻,無奈騰訊神後臺視頻審核了一個晚上都不帶通過的。手動adieu。長期處於英文環境下,是會出現中文詞彙一下子反應不出來或者用英文更能表達好自己的意思的情況,但如果是一直處於中文環境,身邊也沒什麼外貿或者需要用到英語的業務,在用中英夾雜的說法就未免裝*一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