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邊文華老先生,特發邊老親身體驗的蟋蟀故事】
1942年,我在離河坎一步之遙,四面環水,直徑約一公尺的一個小土堆上捕獲一蟲。洗澡後落盆看,但見麻頭清澈,鬥絲淡黃細直,長而貫頂,項位寬闊,白沙滿項皆是,金翅薄而貼肉,雙腿白而粗大,腕上血點斑斑,齒乃絳香紅牙,經周老鑑定,草三色無疑。
三星期後,周老考慮此蟲步子已定,形態持重穩健,決定初一給予出柵上陣。合仗的是「敖」字號的蟲主陳敖齊,他家住曹娥江南岸,與我們是一水之隔,但卻屬於紹興地區人民。按規定在決戰前雙方蟲主均可視對方將軍,我一看「敖」字號那條蟲嚇了一大跳,從籠型上來看,它比草三色大了許多,頭色蒼黃,大而渾圓,項部寬大,色紫隱隱泛紅,雙翼較短,烏黑髮亮,腰圍結實,六爪粗壯,從形象而論,確是一員虎將。周老亦嘖嘖讚美,陳熬齊更是趾高氣昂,得意非凡。他介紹說,此吾愛將銅頭鐵甲也。蟲譜上有否這一稱號,姑且不論,說實在,我當時的心境,確已冷了半截。其實我正在看一部「清宮十三朝」的小說,雍正在奪王位前廣結武林,其中有一個紅衣喇嘛更兇狠無比,今天對方來蟲真的有點喇嘛形象。
下柵後雙方鳴叫,監局即行拔閘,二員大將相遇除鼓動雙翅外,卻按兵不動,互審對方,象高明的拳擊手那樣,拼搏前觀察對方,,待瞄準薄弱環節以備進攻。兵書上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兩強相逢智者勝!蟋蟀上場如果碰到棋逢對手時,也往往能運用「孫子」化解之妙,這一點簡直使局外人感到不可思議。草三段身體狹長,而敵蟲方厚紮實,籠形上完全處於劣勢。但是草三段見嚇不倒銅頭鐵甲,索性大膽衝向敵蟲攻堅。誰知幾個平夾下來,逐漸後退,退至柵邊,見無路可走,一鼓做氣向敵蟲反撲,咬住銅頭鐵甲不放,身倚柵背狠狠用勁,誰知敵蟲分毫不動,撐起後腿。雙方拱成橋形,這是一次力的較量,但見草三段已經不支,轉瞬間被敵蟲一個背包夾丟於尾後,銅頭鐵甲春風得意,並不返顧,抖動六爪,開始鳴叫,一副勝利者的姿態。草三段略一定神,突然穿竄上來一口咬住敵蟲後腿膝部緊緊不放,出其不意,攻其無備,銅頭鐵甲被這一突如其來的的絕招搞昏了,猛然掉轉身軀反撲,奈何後腿不聽使喚,只能彎著一足旋轉,草三段因勢利導,跟著兜圈子。想不到我們的將軍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竟使出了蘑菇戰術。幾秒鐘後,那銅頭鐵甲終於爭脫了,馬上向草三段正面攻來,而草三段經過這一番繁榮較量,反而膽壯起來,毫不示弱,來一刀,還一槍,吃夾還夾,在幾個平夾過後,雙方再次咬住,合成一個螺旋的落地彩球,雙雙蕩開,左右各一方,現場觀看的人屏住聲息,暗暗喝彩。當牽草員把蟲領正對口,誰知銅頭鐵甲鋪一交接,匆匆掉頭就走。仔細觀察,發現銅頭鐵甲一腿已離開地面,向上微蹺。蟋蟀在決鬥中是否能獲勝,雙腿是一個重大的組成部分,一旦失卻後勁支持,戰局結果可以想像。但見領草員多方誘使,欲圖重振聲威,怎奈銅頭鐵甲一腿負傷,屈伸不利,始終閉口無情,這時的草三段反而神採飛揚,步履輕捷,尋決戰機,銅頭鐵甲垂頭喪氣,夾著雙尾在柵中亂竄,當草三段再一次鼓翅鳴叫時,監閘員當即喊出了「伏」字號得夾。
有人議論,有人讚嘆,唯有「敖」字號蟲主陳敖齊楞頭楞腦傻了眼。周老上去拍拍他的肩膀說:「您的將軍不差,可惜少了一件」。陳敖齊反問:「少什麼」「您沒有教它兵法,』孫子『雲,兩強相逢智者勝。」於是全堂哄然,陳敖齊也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