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成長 也該感謝鍾南山

2021-01-13 臺海網

福州博覽會活動,臺灣美食吸引參觀者購買。(中新社)

臺灣中國時報刊載「野臺」製作人練鴻慶撰寫的文章說,韓國《朝鮮日報》報導稱「臺灣不靠大陸經濟成長世界第一」,卻被踢爆去年是臺灣有史以來,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一年,對此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中國(大陸)需要臺灣」。

馬當局時期臺灣出口大陸是「賣臺」,到了蔡當局就變成「臺灣好棒棒」,這樣的雙重標準不讓人意外,但這次民進黨等於是說「除了中國(大陸)的世界不需要臺灣」,鬧了政治上的大笑話

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依存度,從2015年的39%上升到2020年的43.8%,民進黨說這是因為臺灣競爭力強,「中國(大陸)需要臺灣」;那麼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佔臺灣出口的比例減少了,按照民進黨的邏輯,難道「除了中國(大陸)以外的世界,不需要臺灣」?

簡單照樣造句,「新南向」18國佔臺灣出口的比重,從2015年的21.1%下降到17.7%,「新南向國家不需要臺灣」;歐盟28國佔臺灣出口比重,從8.5%下降到7.5%,「歐盟不需要臺灣」…。請問民進黨,可以這樣說嗎?

持平而論,進出口一定是交易雙方「互相需要」,民進黨不是完全說錯,但刻意不提臺灣需要大陸的一面,又未免居心不良。在兩岸當前的政治僵局之下,臺灣的對大陸出口還能節節升高,真正證明的,是當年「太陽花」對大陸「以經逼政」的憂慮,是有些危言聳聽。

馬當局時期「林飛帆們」的論調是,當臺灣的貿易過度集中在大陸,就容易被「溫水煮青蛙」,對岸會以經濟為籌碼,換取臺灣在政治上讓步。如果這個憂慮符合現實,現在對岸不就是把臺灣溫水煮青蛙;「綠委」何志偉家的陽信銀行投資大陸,不就更容易被「以經逼政」嗎?

「林飛帆們」對臺灣出口集中大陸不再關心,表示當年的「太陽花運動」,「反服貿」跟「反毒牛」一樣,都只是民進黨當下政治需求的產物,或者講的白一點,就是找個理由去扯馬當局後腿,換取民進黨的政治利益。

今天台灣真正的困境,不在於為什麼對大陸的出口成長,而在為什麼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歐盟、對「新南向」的出口比例減少了。臺灣在經貿上的被孤立是現在進行式,這才是當年馬當局的「九二共識」,希望為臺灣突破的障礙。

去年臺灣的經濟成長,應該感謝的人很多,也不能不感謝大陸的鐘南山。如果不是大陸有效的控制疫情,如民進黨當局「經濟部」坦承的「中國(大陸)復工最早」,臺灣哪來的「被需要」,又怎麼會在服務業、觀光業停滯的2020年,還有出口大陸這樣一個大亮點?

「仇中」是民進黨最廉價的「神主牌」,但從任何角度來看,去仇一個出口43.8%的「貿易夥伴」,都是很莫名其妙的一件事。蔡英文說「開放萊豬已經沒有迴避不處理的空間」,其實臺灣真正沒有迴避不處理空間的,是如何務實地看待兩岸關係。

從「在野」到「執政」,民進黨可以從「反毒牛」變成「萊豬好棒棒」;從「ECFA是糖衣毒藥」到「過去籤訂ECFA是好的」;既然民進黨這麼會髮夾彎,何不連「仇中」也來個大轉彎呢?

相關焦點

  • 韓媒鼓吹臺灣去年經濟增長率世界第一,臺媒:快去感謝鍾南山吧
    作者:秋白編輯:枯木最近一些臺灣島內的媒體,看到韓國的朝鮮日報上聲稱,臺灣的經濟在2020年增長率位居全球第一,是因為他們的經濟不再依賴大陸。民進黨當局發言人面對這份數據依然撒謊不臉紅的聲稱"大陸的經濟離不開臺灣,而不是臺灣對大陸的經濟依存度加深",這話令人感到非常震驚。對此臺灣民眾對馬英九抱不平,當初馬英九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積極的推動大陸的關係改善而被民進黨當局批評。民進黨稱,馬英九眼裡的全球市場仿佛只有大陸,過度依賴大陸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馬英九為什麼不採取全方位經濟發展的戰略。
  • 大陸市場是臺灣經濟成長的動力源泉
    2.54%,其中「島內需求」(民間與官方消費加上固定資本形成)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為0.18%,約佔7%,而「海外淨需求」(出口金額減進口金額即貿易順差)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為2.36%,約佔93%,由此可見「海外淨需求」對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性。
  • 臺灣經濟成長率超過大陸的真相
    首先,臺灣經濟成長未必真能超過大陸,經濟研究機構惠譽日前提高對大陸今年成長率的預測到2.7%,超過《經濟學人》對臺灣經濟成長的預估;就算臺灣今年成長率真的超越大陸,也只會是偶發的特殊
  • 研究機構:評估臺灣2019年經濟成長率為2.34%
    中新社臺北12月18日電 (記者 劉舒凌 張曉曦)臺灣綜合研究院18日在臺北發布2019年經濟展望時預估,受國際經濟景氣不確定性增加的影響,2019年臺灣經濟成長率為2.34%。該機構當天發布的預測數據中,還預估2018年臺灣經濟成長率為2.64%。
  • 臺灣經濟成長率「傲世全球」?臺經濟部門打臉:靠大陸撐起來的
    攤開數據來看,臺灣在經濟上似乎更仰賴中國大陸,也讓臺灣經濟依賴中國大陸的議題再次掀起爭端,前「經濟部長」尹啟銘就直接炮轟蔡當局是無知,「集合愚、蠢、呆、笨、傻、鈍、痴之大全,丟盡『經濟部』等部會的臉…請別把政治汙染該是講求專業的『經濟部』吧!」
  • 不該被遺忘的「臺灣經濟總設計師」
    1936年,尹獲宋子文賞識,進入「中國建設銀公司」(該公司乃國民政府所設立的極重要的經濟方面的抗日備戰機構)擔任協理,自此與經濟工作結緣,並終其一生。八年抗戰,尹協助宋子文爭取美援,多方奔走;1945年宋子文出任行政院長時,任命尹為機要秘書。獲宋子文賞識並重用期間,尹漸漸進入蔣介石的視野。
  • 鍾南山回到母校為「鍾南山」揭幕
    12月12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簡稱「華附」)迎來建校132周年紀念日(附中日),校友鍾南山院士到現場為塑像「鍾南山」揭幕。該塑像作品立於華附奧校樓前。鍾南山院士的出現引來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鍾南山和同學們講述了全體中國人民特別是醫護人員戰疫的故事,勉勵同學們要有「大我精神。」「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間,華附在組織師生、校友進行愛心協助抗疫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們的很多校友到武漢進行支援,這體現了華附人的愛國愛校的精神。」鍾南山說,華附學生一方面在學習工作要提高,同時社會責任感也要提高。
  • 臺灣研究機構下調2020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1.15%
    臺灣研究機構下調2020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1.15%。(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7月16日訊 綜合臺媒報導,臺灣地區最高研究機構經濟所15日下修臺灣2020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由去年底預測的2.58%大幅下修至1.15%。
  • 蔡英文吹噓臺灣經濟成長「四小龍之首」,臺媒指出全靠兩岸貿易
    蔡英文今天在臉書上發文誇耀臺灣經濟的好表現,再次超越了預測。她聲稱,最近世界各地陸續公布2020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其中臺灣的經濟成長率來到3.33%,比預期更好,也穩居「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地區、中國臺灣地區)第一名。
  • 謹慎樂觀 臺灣地區2019年經濟成長上修至2.5%
    華夏經緯網4月10日訊: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9日公布2019年世界經濟展望(WEO)春季報告,預告臺灣地區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皆為2.5%。    據報導,IMF最新報告再次上修對臺灣地區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估值。    IMF去年4月公布的春季報告預估2019年臺灣經濟成長率為2.0%。
  • 鍾南山院士通過視頻連線:談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
    11月23日上午,正在烏鎮舉行的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主論壇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通過視頻連線發表演講。鍾南山說,當今,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加速與交通、醫療、教育、科研等領域深度融合,助推了全社會的信息化轉型升級。特別是在這次抗疫工作中,信息通信技術為疫情防控提供了非常強大支撐,在態勢的研判、信息共享、流行病學的分析等方面顯示了巨大的能量。
  • 臺灣對大陸出口成長14%,「藍委」:蔡當局經濟「傾中」創新高
    國民黨「立委」李貴敏指出,今年1到11月的出口數據,臺灣出口成長4.2%,貿易順差530億美元,看似光鮮亮眼;但光是對大陸出口就成長14.0%,佔臺灣出口高達43.8%,創歷史新高,順差更高達783億美元。換言之,臺灣當局「政治仇中、經濟傾中」的傾向已進一步惡化,宛如燙手山芋。
  • 【了不起的中國人】鍾南山:生命的衛士
    改編自《中華先鋒人物故事匯-鍾南山》故事演播:魔法兔大禮帽是啊,在我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時候,鍾南山的名字總會出現在新聞報導當中,作為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為我們抗擊非典型肺炎、抗擊新冠肺炎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還被授予了「共和國勳章」呢!
  • 「國民男神」鍾南山是怎樣煉成的?紀錄片《鍾南山》開播
    據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調查,在與「鍾南山」相關的非發聲類新聞中,熱度最高的是「鍾南山演示如何摘口罩」,其次是「鍾南山為什麼哭了」、「鍾南山終於笑了」。這位國民男神是如何煉成的?由廣東廣播電視臺對外傳播中心(國際頻道)及廣東廣播電視臺董珂工作室攝製的紀錄片《鍾南山》將於4月8日21:30在廣東衛視播出,第一集名為《敢言!》
  • 臺學者: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常態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臺灣中時新聞網1月5日發表臺灣中華大學教授尹啟銘的文章,題為《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新常態》。全文摘編如下:日前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部門人士的話表示:「隨著臺灣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該人士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一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
  • 《還是鍾南山》新書首發,再現鍾院士兩次「抗疫」事跡
    5月23日,《還是鍾南山》新書首發式與廣州市第111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在廣州購書中心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經濟日報出版社主辦,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購書中心承辦。每一本書的出版都凝結著很多人的心血。《還是鍾南山》出版背後有怎樣的故事呢?
  • 鍾南山為「鍾南山塑像」揭幕!
    1955屆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為「鍾南山塑像」揭幕,為母校加油。在揭幕儀式上,鍾南山院士回憶了當時在華附讀書的歷程,他希望有更多的學子學醫,並直言:「學醫是為了大家服務,有這樣精神,才能一往無前」。12月12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132周年校慶,1955屆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為「鍾南山塑像」揭幕。
  • 經濟總量已被大陸五省甩在身後 臺灣經濟到底怎麼了?
    臺灣「行政院」主計處2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臺灣GDP增長0.85%,預期增長1.06%,創6年最差表現。有臺媒注意到,若以經濟總量來看,目前大陸已有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五省的GDP規模超越臺灣。臺灣經濟哪裡出問題了?從經濟增速看,臺灣經濟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值,去年四季度年化增速為-0.28%,重回衰退。
  • 臺灣前經濟主管:大陸是臺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要素
    尹啟銘(右)指出,兩岸貿易已成為驅動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圖片來源:資料圖)中國臺灣網5月14日訊綜合媒體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化進展等原因,臺灣內部日前不斷出現與大陸經濟「脫鉤」的議論。對此,臺灣前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尹啟銘表示,2000年以來,臺灣進入以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其中最大動力來自大陸,已是臺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綜合臺灣「中國時報」等媒體報導,5月13日,臺灣前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尹啟銘發表評論指出,1990年10月臺當局開放3353項產品可對大陸間接投資,迄今整整30年。對臺商而言,大陸是生產基地也是重要的市場機會。
  • 韓國媒體稱臺灣經濟不再依賴大陸,卻被臺灣官方數據打臉
    韓國媒體《朝鮮日報》報導稱,臺灣在2020年經濟成長率2.54%,成為人口2千萬以上經濟體的第一名,其中關鍵在於臺灣「脫離中國(大陸)」。「綠委」陳亭妃揚言,蔡英文「執政」後,臺灣不再依賴中國(大陸),這些成效讓全世界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