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市場是臺灣經濟成長的動力源泉

2020-12-19 騰訊網

今年1至9月臺灣對大陸與香港的貿易總額約1542億美元(大華網絡報資料照片)

根據臺灣「主計總處」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預估為2.54%,其中「島內需求」(民間與官方消費加上固定資本形成)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為0.18%,約佔7%,而「海外淨需求」(出口金額減進口金額即貿易順差)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為2.36%,約佔93%,由此可見「海外淨需求」對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性。

而今年前三季臺灣整體的貿易順差為403.1億美元,但是對大陸的貿易順差為619.4億美元(若是根據大陸統計則為992.8億美元),也就是說臺灣若是沒有大陸市場,對外貿易要呈現216.3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若是換算成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比率大約為143%,由此可見,大陸廣大市場絕對是臺灣經濟成長的動力源泉。

臺灣是個以外貿為導向的經濟體,對外貿易對臺灣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因此維持出口暢旺一直是臺灣經濟成長最重要的課題。在1960至1990年代臺灣地區出口產品主要集中在美國,美國成為臺灣經濟成長最重要的來源。然而,自1979年大陸執行「改革開放」政策後,這個情況已經有所改變。

尤其是1987年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開啟兩岸交流序幕以來,經過30多年發展,目前大陸是臺灣的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與第一大進口地區,更是對外貿易順差的最大來源,同時也是臺商對外投資與人民出外旅遊最多的地區。

以兩岸貿易為例,依照臺灣統計資料,2019年臺灣對大陸與香港的貿易總額約為1906億美元,出口金額約為1322億美元,進口金額約為584億美元,臺灣享有貿易順差為738億美元,而當年臺灣對外貿易順差總額僅為435億美元。

今年1至9月臺灣對大陸與香港的貿易總額約為1542億美元,在全球貿易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衝擊下,全球貿易額大幅滑落的狀況下,兩岸貿易總額仍逆勢成長10.4%,實屬不易。而今年1至9月臺灣對大陸與香港的出口金額為1080.8億美元,佔臺灣整體出口金額的43.6%,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若是根據大陸統計資料,今年1至9月兩岸進出口總額為1853.8億美元,成長12.4%,其中大陸自臺灣進口1423.3億美元、對臺灣出口為430.5億美元,臺灣享有貿易順差992.8億美元,大陸的統計金額比臺灣統計金額還大,可見兩岸經貿關係非常深厚。

除了兩岸貿易往來密切之外,兩岸投資往來也非常密切,自1991年臺灣開放企業赴大陸投資以來,截至2020年9月為止,臺灣一共核准4萬4277件投資案,核准赴大陸投資金額超過1907億美元,若再加上臺商從第三地的轉投資,金額更大。

而自2009年6月30日臺灣開放大陸企業來臺投資後,截至2020年9月,陸資在臺投資1449件,投資金額為24億餘美元,僱用了上萬名臺灣幹部,對臺灣經濟成長、就業、稅收有一定程度的貢獻,而大陸目前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對外投資國,每年對外投資金額都超過1000億美元,臺灣若能多爭取大陸企業來臺投資,對經濟成長一定有所幫助。

最後,以人民往來為例,截至2019年底為止,臺灣人民赴大陸旅遊超過1億1000餘萬人次﹔而截至2020年9月底止,大陸人民赴臺遊總人數共計3161.8萬人次。然而,今年1至9月大陸人士來臺受COVID-19疫情衝擊,驟降95.6%,兩岸航空業、旅遊業、飯店業、運輸業、計程車、觀光景點、夜市、伴手禮等產業都受到巨大衝擊,由此可知兩岸人民往來對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程度。

總而言之,兩岸人員往來與經貿關係密切,大陸是臺灣經濟成長的動力源泉,當前兩岸最佳相處之道就是維持現狀、和平發展、擱置爭議、務實協商,提高雙方人員往來與經貿互動,讓大陸經濟騰飛的動能成為臺灣經濟成長的引擎,這才是臺灣的最佳選擇,絕對不是政治意識形態作祟,讓兩岸瀕於戰爭危險邊緣。

來源:大華網絡報

作者:鄧岱賢,原海基會經貿處處長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臺灣經濟成長率超過大陸的真相
    首先,臺灣經濟成長未必真能超過大陸,經濟研究機構惠譽日前提高對大陸今年成長率的預測到2.7%,超過《經濟學人》對臺灣經濟成長的預估;就算臺灣今年成長率真的超越大陸,也只會是偶發的特殊
  • 臺灣前經濟主管:大陸是臺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要素
    尹啟銘(右)指出,兩岸貿易已成為驅動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圖片來源:資料圖)中國臺灣網5月14日訊綜合媒體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化進展等原因,臺灣內部日前不斷出現與大陸經濟「脫鉤」的議論。對此,臺灣前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尹啟銘表示,2000年以來,臺灣進入以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其中最大動力來自大陸,已是臺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綜合臺灣「中國時報」等媒體報導,5月13日,臺灣前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尹啟銘發表評論指出,1990年10月臺當局開放3353項產品可對大陸間接投資,迄今整整30年。對臺商而言,大陸是生產基地也是重要的市場機會。
  • 臺灣經濟的改善和出路只能主要依賴大陸市場
    臺灣夜市(圖片來源網絡)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各地大爆發,全球股市仿佛坐上大怒神,短短半個月不到,主要股市跌幅幾乎都超過兩位數。臺灣《旺報》發表社評指出,「羊群效應」發酵,讓市場籠罩在嚴重的恐慌情緒之中。
  • 臺灣經濟成長率「傲世全球」?臺經濟部門打臉:靠大陸撐起來的
    尹啟銘指出,臺灣經濟數字亮眼,但「主計總處」、蔡英文隱藏在背後始終不敢說的是:「這令人興奮的數字的主要貢獻來自大陸」,臺灣經濟亮眼數字幾乎全是來自對外貿易的表現,實際上民間消費、「政府」消費、投資島內需求是呈現衰退,若進一步分析,則可發現主要貢獻來自對大陸出口,大陸是帶動臺灣經濟成長的主力。這就是蔡當局說不出口的秘密!
  • 臺學者: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常態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臺灣中時新聞網1月5日發表臺灣中華大學教授尹啟銘的文章,題為《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新常態》。全文摘編如下:日前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部門人士的話表示:「隨著臺灣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該人士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一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
  • 大陸是臺灣經濟的最大依靠
    十年來,臺灣從繁華富庶的「亞洲四小龍」之首,逐步陷入低迷與停滯,提振經濟,成為臺灣民眾最大的訴求。 臺灣的興起更多依靠與發達國家的互補,而在未來,臺灣的成長,更從根本上取決於大陸。其未來戰略中心,必然從美日體系,轉移到大陸體系。 大陸是臺灣經濟的最大依靠。
  • 臺灣對大陸出口成長14%,「藍委」:蔡當局經濟「傾中」創新高
    國民黨「立委」李貴敏指出,今年1到11月的出口數據,臺灣出口成長4.2%,貿易順差530億美元,看似光鮮亮眼;但光是對大陸出口就成長14.0%,佔臺灣出口高達43.8%,創歷史新高,順差更高達783億美元。換言之,臺灣當局「政治仇中、經濟傾中」的傾向已進一步惡化,宛如燙手山芋。
  • 臺灣經濟不必仰賴大陸?臺媒:兩岸和諧才有島內繁榮
    你好臺灣網12月18日消息根據島內統計,今年前三季度臺灣經濟成長2.28%。有島內輿論認為,臺灣終於擺脫昔日成長低緩、仰賴大陸的循環,找到了新經濟成長模式。臺《工商時報》今日發表社論駁斥稱,這顯然是過於樂觀了。
  • 臺灣經濟前景堪憂 在滬臺生看好大陸就業
    (記者陳曼儂攝)華夏經緯網5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其實我們不在乎蔡英文520演講說什麼,做什麼才重要!現在完全看不出他們要怎麼提升臺灣經濟。」大陸目前有超過1萬名就讀大學的臺灣青年,不少都打算畢業後留在大陸工作,他們也很無奈,若留在臺灣的年輕人選擇不看、不懂、不屑大陸,兩岸就成了死循環,臺灣的損失更大。
  • 林毅夫:只要大陸經濟發展得好,臺灣的經濟就會更好
    蔡英文當局推動「新南向」政策三年多,儘管一再聲稱很成功,但是事實一再證明新南向無法取代大陸市場。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林毅夫教授在北大以「臺灣經濟發展 」為主題的講座實錄,林毅夫教授在講座中談到:我們需要智慧、需要用冷靜的頭腦來解決目前在臺灣的那些亂象。
  • 臺灣經濟成長 也該感謝鍾南山
    福州博覽會活動,臺灣美食吸引參觀者購買。(中新社)臺灣中國時報刊載「野臺」製作人練鴻慶撰寫的文章說,韓國《朝鮮日報》報導稱「臺灣不靠大陸經濟成長世界第一」,卻被踢爆去年是臺灣有史以來,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一年,對此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中國(大陸)需要臺灣」。
  • 國臺辦:臺灣經濟離不開大陸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北京訊(記者楊娜)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日前民進黨發言人發表有關,「2020年臺灣對大陸出口創新高,證明大陸需要臺灣,而不是臺灣對大陸的依賴加深」的言論,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作出了反駁。
  • 大陸經濟好臺灣才會好,就大大方方認了吧
    今年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不過兩岸都取得了相對不錯的經濟成長。近期兩岸公布的今年前11個月貿易數據表明,大陸繼續作為臺灣最大出口市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臺灣對陸出口創下歷史新高。事實是,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 臺灣經濟持續增長,蔡英文要與大陸「經濟脫鉤」?臺灣或成孤兒
    抓住這個機會,民進黨當局開始鼓吹,臺灣在疫情中表現優異,經濟持續增長,乃是亞洲四小龍第一。還大言不慚的稱臺灣應當趕快脫離大陸的影響,獨自發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臺灣經濟與大陸密不可分換句話說,民進黨當局想要實現其「臺獨」夢想,那麼他們就得把臺灣的經濟和大陸之間聯繫完全隔開,不過終究是痴人說夢而已。
  • 跟著大陸腳步,臺灣「宅經濟」發燒!
    臺灣民眾對外送員(大陸稱「外賣小哥」)的暴增非常有感,因為在路上幾乎隨時能看到多部外送摩託車,急行穿梭於街頭巷尾,形成「快遞臺灣」的街景一隅,猶如早年的人力黃包車。其實從國際上的Uber、Airbnb、共享單車到WeWork,到大陸的美團外賣、餓了麼等,這些爭議不斷的共享經濟,早已起落浮沉好幾個循環。四大超商全數搶進外送商機席捲全臺,不僅餐飲業者爭相投入,臺灣零售業也紛紛加入戰局。
  • 兩岸經濟誰依賴誰?大陸學者:兩岸合作是臺灣保持增長的依靠
    日前民進黨發言人所謂「臺灣地區對中國大陸出口的增加,證明中國大陸需要臺灣」相關言論引起熱議。上海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盛九元日前就此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他表示,民進黨發言人持續炒作「兩岸經濟誰依賴誰」一議題,其核心就是要將兩岸經濟合作「泛政治化」,為民進黨「反中去中」張目。
  • 臺灣農產品搶灘大陸市場
    據臺媒報導,臺灣「外貿協會」近日組織臺灣53家業者,將各式飲食帶往上海食品展臺灣館,與來自其他地區、超過3000家業者同臺競爭,力保臺灣農產品的大陸主力市場。
  • 林毅夫:只要大陸經濟發展得好,臺灣經濟就會更好
    但是從 50年代以後,臺灣經濟發展得非常快,到1970年的時候我高中畢業,臺灣的人均收入就達到2727美元,從50年代的37美元變成2727美元,二十年的時間,到1990年的時候,臺灣的人均收入就達到了9263美元。1996年,臺灣的人均收入達到了14000美元。臺灣這三四十年的經濟增長,非常像大陸改革開放以後的經濟增長,它們的速度基本上是一樣的。
  • 韓國媒體稱臺灣經濟不再依賴大陸,卻被臺灣官方數據打臉
    韓國媒體《朝鮮日報》報導稱,臺灣在2020年經濟成長率2.54%,成為人口2千萬以上經濟體的第一名,其中關鍵在於臺灣「脫離中國(大陸)」。「綠委」陳亭妃揚言,蔡英文「執政」後,臺灣不再依賴中國(大陸),這些成效讓全世界看到。
  • 臺灣大哥大聯手思科布局大陸市場
    網易科技訊 8月17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大哥大透露,年底前將前進大陸市場布局。據了解,臺灣大哥大首波跨足大陸布局電信市場踏板,將選定富邦金控及其它臺商積極轉進大陸投資的海西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