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的福音樂隊以及現狀
天韻合唱團:天韻合唱團的巔峰年代是在80年代創作了《耶穌愛你》和《野地的花》。因為團員平均年齡居高不下,現在已經失去年輕人的市場。因為產量的下降,老年人的市場也在逐漸流失。很多人覺得天韻合唱團拘泥於老派的表演方式,沒有任何的突破。
讚美之泉:讚美之泉可以說是覆蓋面最廣的福音樂團,至少在現在的情況下是。不管是《這一生最美的祝福》還是《奔跑不放棄》,都在年輕人以及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當中有不小的傳唱度,這是讚美之泉的一大優勢,可是讚美之泉在如今的創作之中也遇到了瓶頸,他們這幾年最火的一首歌是《奔跑不放棄》,但是那也是4年之前的歌曲。而讚美之泉在大陸網站,下架自己的歌曲,限制了他們的傳播力。
約書亞樂團:雖然約書亞樂團這幾年跟一些著名的福音樂團合作,但是他們並沒有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他們的影響力始終低於讚美之泉,只有一兩首翻唱的歌曲能有較廣的傳播,約書亞樂團的主要核心活動區域就是在臺灣,因為他們和臺北靈糧堂的業務相互捆綁,雖然他們的主唱陳璽恩打算進軍娛樂圈,但最終以失敗告終。和國際化樂隊合作的,效果並不是很好,傳播力相當有限,一方面是翻譯詞彙的水土不服,一方面是約書亞樂團經常在翻譯的歌曲當中夾帶私貨,英文版沒有靈恩色彩的歌詞也要添加英文色彩。
泥土音樂:盛曉玫是泥土音樂的核心。泥土音樂一直以來有幾首家喻戶曉的基督教歌曲(比如《腳步》),可是他們人手一直不足,盛曉玫所開辦的巡演也只是小型的華人教會巡演遠不如讚美之泉的規模,尤其是最近幾張專輯,傳播率有限。
王子音樂:在2008年王子音樂出版了最後一張專輯,從此之後再也沒有出版專輯,沒有任何的官網,王子音樂的創辦人是讚美之泉的前團長洪啟元。後來洪啟元經常到大陸以及港澳臺地區進行音樂培訓。
迦南詩歌:迦南詩歌的影響力越來越狹窄,一方面是因為呂小敏的恩師遠牧師的事件所影響,一方面則是呂小敏從來不會去進修音樂,也不會提高自己的詞彙量,她的音樂作品質量一路下滑,所以大眾對於她的了解,只有她那幾首成名的歌曲。不過迦南詩歌嚴格意義上講並不在現代福音音樂的討論範圍。更接近於鄉下小調的變體。
我心旋律:我心旋律一開始成名是因為他的幾首有名的翻唱歌曲,並不是原創歌曲。也就是因為如此,我心旋律的原創並沒有打出多大的名堂。
小羊詩歌/小草詩歌,等其他的樂團影響力一直比較一般。
二.落寞原因
1.經濟
大部分福音樂隊起源於港臺。因為港臺的經濟話語權下降,所以港臺樂隊的影響力越發的減弱。總部在歐美的基督教樂團也是如此,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是接受港澳臺的資金。
為什麼大陸樂隊沒有崛起,那是我接下來要提到的問題。
因為華語樂壇的淪落,流行音樂圈的歌手都不一定出得起專輯,更別說福音音樂圈了,所以大部分的福音樂隊都是削減自己的開支,歌曲質量沒有提升。
這兩者因素造成了現在福音音樂的瓶頸。
2.瓶頸
福音音樂音樂的歌曲越發的千篇一律,不管哪個樂團所出的歌曲都大同小異,專輯風格都十分類似。
而且福音音樂的市場也就那麼大。當讚美之泉佔據了半壁江山之後,其他的福音樂隊很難出頭。然而一個固態的市場沒有辦法煥發出巨大的活力。所以沒有任何的突破。
讚美之泉最新的兩張專輯《平安》以及《我相信》,都是複製《新的事將要成就》,以及《我要看見》的套路,沒有任何的新意甚至質量還不如。
3.靈恩化惡果
所有的福音樂隊大多數都有靈恩派的背景,除了天韻合唱團以外。所以他們的歌曲越發靠近靈恩派甚至成了靈恩派的宣傳曲。這只能讓正統的基督教徒和非基督教徒越發排斥他們的作品。
靈恩派經常與臺灣的某些當權人物勾搭在一起。約書亞樂團以及他們背後的靈糧堂,多次粘上和政治有關的活動。基督信仰沾上了這類的事情早就變了味。
大肆宣揚靈恩派,只會讓福音音樂走進死胡同。靈恩派的宣教音樂只能適合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並不能適應。
4.版權和信息傳播問題
因為大陸的大部分基督徒沒有購買付費專輯的習慣,而且,除了洪啟元的王子音樂以外,沒有人在大陸正式出版過基督教音樂專輯。
所以大部分福音樂隊,收入來源集中在港澳臺的專輯銷售以及巡演。
與此同時,向讚美之泉音樂事工以及約書亞樂團這樣的樂隊強調版權,在大陸平臺下架歌曲,卻不大力宣傳自己的專輯銷售渠道。很多人寧肯造謠他們被封殺,也不肯去買他們的產品。
宣傳方面更滑稽。讚美之泉音樂事工註冊微信公眾號,就莫名其妙停止更新了微博。後來又放棄微信公眾號,更新微博,一前一後讓人摸不著頭腦,而且讚美之泉的官方微博沒有加v,搜索讚美之泉四個字第1個是一個網站的CEO。
下架了自己的音樂維護版權貌似上是天經地義,但是,無形中削弱了自己的影響力,連周杰倫這樣的大牌歌手都會受此影響。更別說讚美之泉和其他音樂事工了。下架盜版+不宣傳正版,你讓人去哪裡看?
5.後繼無人
華語福音音樂肉眼可見不改變是沒有未來的。青黃不接的情況相當嚴重。
不過是土味的呂小敏,還是北美的遊智婷。
遊智婷/呂小敏/盛曉玫都是70左右生人。這三個人加上約書亞的周巽光算是福音音樂圈中堅了。
到現在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接班人。
呂小敏夢裡想把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痴迷於寫質量低的短歌,一點專業技術不學——畢竟這是她的賣點。
盛曉玫和泥土音樂捆綁了這麼久,看上去如果盛曉玫退休了,泥土音樂也到頭了。
遊智婷倒是很敏銳,03往後就想捧鄭懋柔。約書亞的璽恩進軍過娛樂圈又退出。
這兩位現在的確算有影響力了(費了大量資源來曝光),但是都是1981年的。
然而福音音樂圈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出生於90年代的有頭有臉人物。
上述所有人都已經出現了因為年紀增長/長期勞損出現了嗓音下降現象。
不過這個圈子本來就不少人目光短淺急功近利,也許這是華語福音應有的歸宿。
三.福音音樂「走出去」的嘗試
1.國際化路線
約書亞樂團常年翻唱外國樂隊hillsong,bethel music的歌曲。但是中西合璧的方式並不是十分成功。
讚美之泉也曾經出過韓文專輯以及日本專輯,但是反響也很一般,畢竟日本和韓國基督教音樂有自己的市場,他們不大會接受外來戶。
2.泛娛樂化路線
璽恩,何耀珊都想要進軍娛樂圈。前者的銷量並不是很好,因此見好就收,繼續守住自己在福音音樂領域的一畝三分地。
何耀珊的音樂成績十分亮眼,曾經擊敗過孫燕姿登上g-music榜單第1名,也曾經登上billboard舞曲榜單首位。但是她的老公康希牧師為她挪用公款買榜的醜聞曝光之後,她退出了娛樂圈。
何耀姍事件帶來了連鎖效應,那就是福音音樂再也不敢往娛樂圈進軍。何耀珊真的做了最壞的示範。城市豐收教會也因此影響力大減。
四.出路
1.大陸發展的現狀
經濟中心的轉移,使中國大陸成為了文化圈的焦點,基督教文化圈也應該在這裡進軍,但是有各樣的問題。
在中國大陸地下教會不大可能辦樂隊,沒有財力也沒有這個條件。三自教會的樂隊大多數影響力有限,比如野地百合也就是後來的耶希亞。三自教會的風格比較嚴肅,而且也不能像港臺背景的基督教樂隊貼近靈恩派。所以,不能像港臺以及美國背景的樂隊,一樣有很大的影響力。
港臺基督教樂隊經常來大陸,但是一般都是在教會內活動掀不起很大的水花。原本讚美之泉可以在大陸採取他們在臺灣早期的教會巡演方式,可是這一切卻因為讚美之泉自己相關的行為而破壞(我之前的文章提到過)。
2.大陸樂隊的解決辦法
之前讚美之泉曾經來到大陸深圳來表演,然後這次的表演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不管之前還是之後,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可以說是一次失敗的演出。
大陸可以效仿港臺樂隊寫一些流行的歌曲,但是瓶頸是華語樂團的淪落,製作音樂的費用沒有人報銷,也沒有足夠多的盈利。當然之前我說了在港澳臺的情況也是一樣。可是像讚美之泉的美術風格是可以借鑑的。
福音音樂也應該擺脫意識形態掛帥的老毛病。而不是在各種的活動當中上躥下跳,又跑到大陸講兩岸一家親。兩面三刀。
福音音樂的大陸市場沒有辦法評估。
3.信息傳媒的使用
如果大陸出了福音樂隊,應該借用各種基督教媒體自媒體來宣傳一下,而且應該有自己的特色在年輕人當中爭奪市場,這是對基本的一步,因為福音音樂,尤其是現代福音音樂,在老一輩人心目中並不是可以完全接受的,讚美之泉可以被接受的也是《這一生最美的祝福》以及類似的歌曲。
4.曲風的改變
當讚美之泉剛開始寫福音流行聲樂的時候,很多人不能接受他們的牴觸,認為這是褻瀆聖詩,外國的基督教現在隨著流行趨勢的變化,開始寫嘻哈福音音樂,不知道華人的基督教音樂敢不敢如此做。畢竟當年推廣流行的時候,就已經受到了很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