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中提到「腐 敗」一定與權、利脫不開關係,就像新聞和網絡頻頻曝光的那些情婦成群、現金以噸計數的巨貪,哪個不是位高權重?如今幾乎到了「逢官必貪」的空前絕後的地步。
然而,在某些靈恩教會裡,有些掌教會權柄的治理者,由於無知和無畏,在處理許多屬靈事情上,也是盡顯腐敗,不亞於屬世的官員。
如果服侍者不是為神的榮耀和靈魂永恆的益處而服侍,那就一定為自己和眼前的利益在服侍。因為很多時候教會都面臨兩個選擇,如主耶穌在迦百農宣講生命之道,勢必會有很多人離開——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約6:66)。留下的雖然很少,卻是因為認定永生之道和耶穌是獨一救主——耶穌就對那十二個門徒說:「你們也要去嗎?」西門彼得回答說:「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 神的聖者。」
然而,把人數當成唯一復興標準的靈恩教會,若必須在真理與人數中二選一的話,一定會選人數。曾經有位我們這個城市上面教會的領袖,處理分裂教會的問題,當著我們面的時候,面對無可辯駁的分裂事件,他承認那是分裂的罪。但後來因為怕那些虛張聲勢的分裂者離開他的「統治」,居然在大會上又說「基督裡沒有對錯」。然後讓分裂者們又成立一個片區,承認他們的地位,後來又按立分裂者為牧師。他這是在真理和人數間的選擇,如果他堅持原則,那些分裂者有可能脫離他的管轄……。
他們用實際手段告訴信徒「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果順他們那些靈恩錯謬的教導和現象,無論是分裂、說謊、偷竊,以及各種背離聖經的現象,都不是問題,也不會受到譴責。但如果因真理不順服他們那套,他們也會群起而攻之,甚至威脅、恐嚇、驅趕……。在世俗權貴面前卑躬屈膝、搖尾乞憐的人,在教會這些「權貴」面前表現也好不到哪去。所以,絕大多數人會屈服在他們淫威之下的,靈恩教會有今天如此混亂的局面,不是全都糊塗不懂,只不過有些懂的人為自己在教會中的地位、利益裝聾作啞、委曲求全——為利混亂神的道(林後2:17)。這些人較比猶大更聰明,猶大出賣了主耶穌僅僅獲得了三十塊錢,而他們出賣了真理和堅持真理的講道人,就能獲得在教會裡「仕途通暢」、衣食無憂。甚至有些人絲毫好處也得不到,就為持守喜愛的錯謬而出賣弟兄……!
許多單純的信徒是被蒙蔽在錯謬的教導中,被引誘偏離福音、真道,以至於私慾、好奇的欲望被挑動、激發,就陶醉在虛假屬靈的麻醉中;而某些明知是錯仍然跟隨、支持的治理和傳道人,完全是因為屬地的榮耀、肉身的好處而昧著良心混亂神的道,構成「官商勾結」的局面,「官」就是在上的領袖,「商」就是妥協真理,拿信徒永恆利益換取今世好處的治理和傳道人,而信徒就是「官商勾結」的「利」和代價。我這篇文章,或許就是向靈恩教會打響的「屬靈貿 易戰」。
那年,據說全國教會都行動起來了,應該是為了應對即將實施的《新宗教條例》,以前沒有按立牧職的教會,這次都要按立牧師,每個片區一個名額。在第二輪按立的時候,給我們片區一個名額,在治理的勸說之下,我答應去按立,並按照《申請按牧資格表》填寫,我仔細看了那些要求,我都合乎。
本來以為很自然的,沒有懸念的結果。沒成想我的按牧申請被駁了回來,理由是不合格。我真是不敢相信,因為如他們說,按牧資格就是走形式應對將來的宗教條列。我就搞不清楚為了應對將來宗教條列的按牧,到我這怎麼就不合格了?弄的我好尷尬,我是爭取呢,還是不爭取呢?無論爭不爭取,結果如何,都很尷尬。
若按那些按牧要求,我想在我們這個城市的教會,很少有人夠資格,就拿神學基礎這條就能淘汰一大半。不能說按照《申請按牧資格表》沒有合格的,只能說合格的寥寥無幾,誠實的說,我起碼應該算這寥寥無幾中的一個。
最終結果,所有片區的教會,申請按牧的所有人都合格、被按立,包括在我們教會分裂出去的燻酒、說謊、偷竊、無知的那位。只有我一個人不合格,原因是顯然的,就是我一直在宣講聖經,並且以聖經駁斥過他們的謬論,指出他們很多靈恩現象的問題……。想起教父波伊曼教導一位弟兄「人如何為人處事」時說:「你看但以理,除了向他的主上帝禱告這事,沒有人能在他身上找到可指摘之處。」我這是,除了堅持聖經原則之外,就沒有什麼使我不配得「牧師職分」了,其他不配得的事他們不在乎,只有堅持真理這一條,是讓我永不配得「牧師」職分的原罪。
所以,感覺悲哀的同時,也感覺榮幸,因為我是為主的道被上面教會拒絕按牧,被我們片區治理和信徒藐視,陷自己於尷尬。其實不是我在這教會尷尬,乃是真理在這教會尷尬,若不是因堅持真理,我現在豈止是牧師……。被拒絕雖然當時讓我很難受和失望,但後來我逐漸的認識到了這件事的榮耀性,因我可以坦然的與保羅一起說:「我們不像那許多人,為利混亂 神的道,乃是由於誠實、由於 神,在 神面前憑著基督講道(林後2:17)。」或許,在這個世代,這結果就是堅持真理要付的一點點代價吧。
實際不是市教會拒絕我按立牧師,而是我所服侍片區教會的全體。因為我實際所做十幾年的工作就是牧師的工作,只是差一個稱呼。按照教會慣例,被按立的牧師應先由教會選舉,再讓上面教會按立。如果上面教會違背真理,那就只選舉就可以了。
就如中世紀的波西米亞人,他們認識到羅馬天主教的很多錯誤,而一直同羅馬對抗。但同時又持守羅馬天主教的某些教義,把按立禮作為一項聖禮,但因教宗拒絕為他們按立大主教,以至在1421年至1460年間,布拉格大主教職位一直空缺,由議會和選舉的行政官員來治理教會。後來,為了使教會合法的認命自己的神甫,波西米亞的聖職候選人一般要奉命往義大利去,由威尼斯的主教為其受職,以為他們回去會施行單式聖餐,實際他們一直偷偷持守餅酒同領的聖餐禮。
所以,在1523年,馬丁.路德為他們寫了那篇《論牧職》,企圖幫助他們擺脫因牧職所受羅馬的牽制。在文中路德責備他們對羅馬的妥協行為。並指出,當上級漠視上帝之道時,會眾有權自選牧師。文中十分全面、詳細的闡述了牧職的意義,糾正了人們對牧職諸多錯誤的理解。他提醒波西米亞人:「不要有了聖禮,卻喪失了聖道;他們奪去了最重要的,反倒以次要的事情來奴役你們。」對照靈恩教會在按立牧職上的腐敗,真看不出比當年的羅馬天主教強在哪裡。「牧職」成了他們獲取利益的工具、打壓異己的武器。如路德所說:「除了那些被按立的,還有誰更不配稱為牧師呢?」天主教被按立的神職人員,必須堅持和宣講教宗那些錯誤、迷信的教導,像路德那種人,哪配得上他們的牧職,只有被逐出教會的份。被靈恩教會(僅指我們城市,因其他地方不了解,所以不敢妄下斷語)按立的牧師們,所行所講也必與他們的「牧職」相稱。「牧師」一詞似乎成了如同「人民公僕」一樣,原本神聖如今卻成了諷刺的名詞。
以西結所說的,正是如今的景象。太平盛世、昌盛繁榮嗎?屬靈領悟的悽涼不比屬世的差,但都被包裹在復興繁榮的假象之內,受蒙蔽、受虧損的只有矇昧無知、飢不裹腹的、仍為他們歌功頌德的百姓和信徒。「趙家人」和「屬靈的趙家人」,你們有禍了——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一味地貪婪;從先知到祭司都行事虛謊。他們輕輕忽忽地醫治我百姓的損傷,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他們行可憎的事,知道慚愧嗎?不然,他們毫不慚愧,也不知羞恥。因此,他們必在僕倒的人中僕倒,我向他們討罪的時候,他們必致跌倒。這是耶和華說的。」(耶6:13-15)。」
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人子啊,你要向以色列的牧人發預言攻擊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禍哉!以色列的牧人只知牧養自己。牧人豈不當牧養群羊嗎?你們吃脂油,穿羊毛,宰肥壯的,卻不牧養群羊。瘦弱的,你們沒有養壯,有病的,你們沒有醫治,受傷的,你們沒有纏裹,被逐的,你們沒有領回,失喪的,你們沒有尋找;但用強暴嚴嚴地轄制。因無牧人,羊就分散,既分散,便作了一切野獸的食物。我的羊在諸山間、在各高岡上流離,在全地上分散,無人去尋,無人去找。「所以,你們這些牧人要聽耶和華的話。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的羊因無牧人就成為掠物,也作了一切野獸的食物。我的牧人不尋找我的羊,這些牧人只知牧養自己,並不牧養我的羊。所以,你們這些牧人要聽耶和華的話。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與牧人為敵,必向他們的手追討我的羊,使他們不再牧放群羊,牧人也不再牧養自己。我必救我的羊脫離他們的口,不再作他們的食物(結34:1-10)。」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