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晚上一片漆黑!貴陽這個居委會斷了小區路燈?是為了什麼……

2021-01-18 騰訊網

貴陽市半邊街30號小區的住戶最近有點煩。小區一到晚上就黑魆魆的,從燈火輝煌的市區回到小區,簡直就是兩個不同的世界。這是為何?

「沒路燈照明。」

「居委會把路燈斷了。」

「太沒安全感。」

半邊街30號小區是一個老舊小區,小區住著40多戶人家。住戶們說,小區內戶外照明一直都有,就是近一個月才「失明」的,「因為居委會把路燈線斷了。」

「居委會說斷路燈的原因是不能再承擔路燈電費。」住戶周阿姨說,「讓小區住戶自行解決,但住戶們認為應該由居委會承擔。」

真是居委會斷了小區路燈?

雲巖區鹽務街道辦事處半邊街居委會費元軍書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一肚子苦水。

「小區內照明不屬於路燈所管轄。」

「居委會已經為這個小區承擔了3年多的路燈電費。」

「小區住戶應該實行自治共建和諧小區。」

費元軍說,居委會經費有限,經過居委會與半邊街30號小區住戶溝通,建議小區住戶每戶每月出錢均攤電費,解決小區內路燈照明,但小區住戶不願意,在溝通無果之下,居委會決定把路燈斷了。

費元軍說,如果居委會有經費,每年500元左右的路燈費用應該沒問題,「但居委會沒經費。」就像現在的小區路燈都由物管管理,而物管是由住戶繳納物管費才向住戶提供路燈照明等服務的,半邊街30號小區沒有物管,什麼事情都交給居委會負責。

費元軍表示,他們已經就半邊街30號小區路燈問題擬出方案,將在1月18日召開住戶院壩會,討論由住戶出錢恢復路燈照明問題。

本著小區自治原則,由住戶每戶每月出錢購買電錶,每月電費由住戶均攤,管理或由住戶選出代表收取費用,或居委會屆時上門對住戶收取費用。

「小區就是自己家,希望半邊街30號小區住戶多為自己家園和諧著想。」費元軍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羅華

編輯丨王培

編審丨李中迪 張傳保

熱點關注

相關焦點

  • 【政法大走訪】來看看這個小區是怎麼做到警民一家親的
    一進電梯,李麗娜就熱情地和認識的業主打著招呼,業主也熱情地回應著她。 李麗娜2015年9月搬到這裡居住,10月正式成為一名警務助理,為睿力上城1900多戶6000多人服務。幾年下來,基本上小區業主有多少歲、住哪裡、做什麼工作的……她都一清二楚。
  • 這個小區蟲子一片一片又一片,災難大片既視感……
    用住在這裡的居民的話說這個地方災難大片上演很久了小區裡全部都是毛毛蟲一片一片又一片回家有陰影了▼金堂南裡小區位於東風立交橋下,小區道路兩側、小公園內很多樹的樹葉都已經掉光。這位網友還表示,8890打了,藥也打了,但是還是很多,求幫助,求幫助 網友:吃完早點我看這圖差點吐了Coco可兒樂兒 :我滴天兒啊…我為什麼要點開大圖SNH48-快銀:哈哈哈 有那麼可怕嗎 這玩意一腳踩一片 屍體還會滋水 多哏兒0忘了自己從心出發 :點開大圖後,一身雞皮疙瘩天使emma :吃完早點我看這圖差點吐了長淵陌溪
  • 貴陽一小區門口有條20米「破爛路」!多位居民摔傷,呼籲趕緊修好
    文女士說,她和家人2001年入住這個小區。「我在這裡居住近20年,路況一直都是這樣,而且越來越差。」部分坑窪點「簡直就是『搓板路』,這麼多年了一直沒人修。」左先生說,小區內的路面還算平坦,就是小區大門前這20來米的道路坑坑窪窪,讓居民回家「最後的幾十米」格外難走。
  • 天津這個小區蟲子一片一片又一片,災難大片既視感……
    用住在這裡的居民的話說這個地方災難大片上演很久了小區裡全部都是毛毛蟲一片一片又一片回家有陰影了▼天津金堂南裡小區位於東風立交橋下,小區道路兩側、小公園內很多樹的樹葉都已經掉光。這位網友還表示,8890打了,藥也打了,但是還是很多,求幫助,求幫助網友:吃完早點我看這圖差點吐了Coco可兒樂兒 :我滴天兒啊…我為什麼要點開大圖SNH48-快銀:哈哈哈 有那麼可怕嗎 這玩意一腳踩一片 屍體還會滋水 多哏兒0忘了自己從心出發 :點開大圖後,一身雞皮疙瘩天使emma :吃完早點我看這圖差點吐了長淵陌溪
  • 小區下起"蟑螂雨",居民一晚上看到幾千隻
    也許你看到一隻蟑螂  是這個反應  那麼當你一晚上  看到幾千隻蟑螂的時候  你會是什麼反應呢  最終眾人將  懷疑對象鎖定為了  天台上的鴿棚  居民們立即將相關情況  反映給了當地居委會  社區幹部當天就前來查看
  • ...貴陽以「五個一」為抓手努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杆城市
    觀山湖區世紀城街道辦第十二居委會黨支部書記謝尼亞說。 觀山湖區世紀城街道辦第十二居委會的網格化管理工作是貴陽市全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一個縮影。 抓細、抓小、抓實、抓深……為構建網格工作現代化基礎支撐平臺,貴陽市制定相關制度,建立「十統一」網格建設標準,一體推進「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治理。
  • 貴陽小區封閉管理下的市民生活日常:出入打卡 線上購物增加
    瞿宏倫 攝中新網貴陽2月11日電 題:貴陽小區封閉管理下的市民生活日常:出入打卡 線上購物增加記者 劉鵬 袁超今年年近60的李新惠最近在家裡學了一項新的生活技能——網購。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的李新惠今年春節在貴陽市與兒子一起過年,原本打算過完年再回老家,疫情期間,貴陽發布通告,全市實行城市小區封閉管理,李新惠索性就在貴陽與兒子一起生活。圖為超市工作人員為顧客配貨。 瞿宏倫 攝「兒子正好要上班,我就在家幫他做做飯。」
  • 壹點幫辦丨德州佰利金湖灣南門路燈不亮,近一年沒人管,咋回事?
    「我是2015年入住佰利金湖灣小區的,因疫情,今年小區南門一直關閉,三月份左右南門開了,我們發現兩旁的路燈卻不亮了,一直到今天都不亮。」馮先生表示,晚上有不少居民在此路段散步,周圍環境漆黑且又靠近運河公園的湖邊,存在安全隱患,該路段由小區開發商德州市佰利置業有限公司建設,但目前路燈不亮,業主們不知道找誰處理。
  • 上海一小區下起「蟑螂雨」,居民一晚上看到幾千隻蟑螂...
    本文轉自【新民晚報】;也許你看到一隻蟑螂 是這個反應 那麼當你一晚上 看到幾千隻蟑螂的時候 #如散落的芝麻#那麼問題來了 這麼多蟑螂都是從哪裡來的呢早在今年七月下旬 該小區居民就發現自己家裡的蟑螂 突然多了起來 居民唐女士:時不時會出現一兩個蟑螂,有一天晚上出現了四五個。
  • 黑燈瞎火,聲控燈「罷工」,居民回家路一片漆黑!
    哈爾濱市阿城區有居民反映,到了晚上,他們的回家路是漆黑一片,非常不便。哈爾濱市阿城區七零三隊小區 居民 顧國義現在你看,聲控燈他給掐了,怎麼跺腳也不亮了。顧國義家住在哈爾濱市阿城區七零三隊小區,最近兩天他發現,樓道裡的聲控燈不聽使喚了。
  • 上海一小區下「蟑螂雨」,居民一晚上看到幾千隻,元兇曝光
    上海一小區下「蟑螂雨」,居民一晚上看到幾千隻,元兇曝光 當你一晚上看到幾千隻蟑螂的時候,你會是什麼反應呢?二、生物防治法優點:安全(不用藥劑)、有效(為了生存,蜘蛛會非常拼命地抓蟑螂)、方便(只要抓一隻蜘蛛回來放著)、便宜(如果你能抓到蜘蛛,那就是免費)。缺點:比起蟑螂,有些人可能更怕蜘蛛。
  • 在小區出現幾十隻神秘動物有人管了
    跨過雜物來到通道,裡面漆黑一片,聲控燈也毫無反應。大樓居民表示,這個大樓裡,每一層都有消防隱患。這樣的情況差不多持續1年了,就是沒人來管。通道阻礙造成的安全隱患將如何得到改善?晚上《新聞坊》跟著坊記的鏡頭一起去現場看看劇透繼續「貉問題」收尾 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出爐小坊曾連續報導了松江米蘭諾貴都小區大量野生動物「貉」聚居的新聞
  • 四川南充:一老人在小區內摔死,誰的責任?
    除了用自己畢生所聽到的不文明用語來問候這個不知道存不存在的相關人員,已經想不到任何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就在剛才(18日晚),筆者差點在這個事發現場以同樣方式摔死!  (現場本身沒有任何亮光)  死者家屬帶筆者到事發現場時,筆者一瞬間呆住了,冷汗從背後不停往外冒!之前想好一堆詢問死者家屬的問題,但此刻一片空白!這裡在樓梯口,進出小區必經之路,沒燈,沒欄杆,沒警示標誌!
  • 濰坊城區多條道路新增路燈
    五嶺路將安路燈年底前就能完成經濟區五嶺路民主街到北環路段大約2.5公裡路程,路兩側均沒有設置路燈。給本報打來電話的史先生說,他就在附近村莊居住,這條路從建好後就一直沒有路燈,晚上他們只能藉助過往車輛的燈光或從店鋪內透出的燈光通行,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此外有市民反映,這條路晚上漆黑一片,經常發生事故,他們都希望能夠儘快安裝上路燈。經過本報報導後,相關部門十分重視。
  • 貴陽女孩在紐西蘭發起「送口罩」愛心活動
    記者經過打聽,聯繫上了活動的發起人張語希,一名在紐西蘭讀書的貴陽女孩。她說,為了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她特地拿出兩千元的壓歲錢設立了「口罩關愛基金」,但到現在一個也沒送出去,不是沒人參與活動,而是貴陽人的愛心,早已付諸在行動之中。16歲女孩的心願 「我是語希,我是貴陽人,現在在紐西蘭讀高中。
  • 社區居委會在業主大會中的職責 居委會和業主委員會有什麼區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不管是街道的管理,還是小區的管理,都是井然有序的,小區中會成立業主委員會,這些其實都是現代化文明的體現。因此,想必大家想知道,關於社區居委會在業主大會中的職責?接下來由小編詳細為您介紹!
  • 沂蒙好兵王玉祥 捐贈12盞路燈方便村民出行
    「記者同志,俺想表揚表揚一個解放軍戰士,這個小夥太優秀了……」6月15日上午,家住河東區梅家埠街道大墩村的一名村民給記者致電,非要邀請記者到村裡看一看,因為從村裡入伍的小夥王玉祥探親回鄉時,給村裡贈送了12盞太陽能路燈,方便了村民的出行。而記者經過採訪,這個熱心軍人的好人好事還有不少……、方便老人出行,士官向村裡捐贈12盞路燈記者隨即趕到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