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蹦迪文化越來越流行
許多年輕人通過蹦迪來釋放自己的壓力
雖然一提到蹦迪大家都知道
但是蹦迪的背後——電音文化你可能並不了解
今晚21點騰訊視頻獨家首播《觸電中國》
由VICE和騰訊視頻合作出品
深入研究中國的電音文化發展之路
電子樂進入中國:從荷東到銳舞文化
大寶,VICE中國的音樂編輯,也是一名DJ。
為了了解電子音樂在中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她找到了幾乎經歷了整個中國電音場景的發展的九霄俱樂部老闆張有待。
在三裡屯,他們見了面。
張有待給大寶介紹,他們的俱樂部位置,三層的小樓,一層火鍋店,俱樂部在二三樓。周末的晚上這裡都是人。
九十年代初,每周末這些迪廳都會爆滿,這些 disco廣場,是全民跳舞狂歡的地方。那時候還沒有電子音樂,放的都是類似於荷東的音樂,disco廣場文化從深圳和廣東傳過來,帶點廣東文化的特點。
荷東是荷李活東方明星舞會的簡稱,80年代在香港的尖沙咀紅極一時,那兒的駐場DJ Alex製作的荷東、猛士舞曲系列在八九十年代席捲了內地大大小小的迪廳。
那個時候差不多每一天都有好多明星來,比如說劉嘉玲,梁朝偉,梅豔芳,最多的時候能達到一千人,如果人多的時候一直排隊排到樓上。
DJ楊振龍是這一時期的重要參與人和見證者,他曾為草蜢、林憶蓮製作音樂,他曾想將這些舞曲重新remix,在全亞洲去發行。
荷東當時在中國賣了差不多四百多萬張,他們都是放在廣場裡播,後來才有迪廳,那時是disco廣場生意最好的時候了。
改革開放以後,西方的青年文化和娛樂方式開始從各種渠道進入中國?搖滾樂和電子樂也在這會兒開始震撼中國年輕人們的耳膜。銳舞逐漸登上中國電音的歷史舞臺。
倪冰,深圳電臺未來之聲的主持人,1995、1996年節目播放的基本以搖滾樂為主,他每個月的薪水6、7千,為了聽音樂,每個月要拿出2千來交上網費。
倪兵在網上搜索的時候,找到了英國的巴斯大學的校園廣播站,聽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音樂,他就給負責人Justin Gould發郵件,Justin每個月給他寄一次節目磁帶。當時他創辦了一個節目,也叫數字之夢。也是那個節目,真正帶他進入電子音樂的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一個世界,這個是網際網路的一個奇蹟。
當時的香港非常流行Rave Party(銳舞派對),當時的地下圈子都是搖滾樂、Heavy Metal(重金屬),聽說銳舞、Techno的人少之又少。
1995、1996年,張有待在北京跟一幫瑞士人,在長城做銳舞派對。
當地一幫Party愛好者就扛著音箱,拿船運過河,來到長城,愛好者們有著各種各樣的職業:有醫生、律師、搖滾青年、小朋克們;很雜的人群,但是大家特別和諧。
2005、2006年的時候,逐漸流行minimal那種新風格出來了,給大家了一種新的感覺。到2008年奧運會舉辦對於電子音樂影響巨大,北京更加受到世界的關注,房租成本、生活成本等等都在上升,開店也沒有以前輕鬆了。中國電子音樂的發展到了一個瓶頸期。
2019年,從去年流行到今年的蹦迪文化仿佛給電子音樂市場帶來了一定的發展新期望。張有待在望京凱德新咖啡館留出了給九霄的位置,九霄已經不是張有待一個人的回憶,也是中國電子音樂發展的重要一部分。
點個「在看」
分享給你的盆友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