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蘇衛視和煜盛文化聯合出品的公益文化紀實類真人秀《從長江的盡頭回家》本周五晚21:10將在江蘇衛視播出第二期。
節目第二站來到了貴州省水城縣,這一次,探訪小組由龔琳娜、彭宇、謝安然、李宣卓組成。探訪小組將在龔琳娜的帶領下,探訪水城縣刺梨、朝天椒、紅心獼猴桃等特色物產的生產基地,展現水城縣脫貧致富的新面貌,並策劃直播助力當地好物品牌的推廣與銷售,推動各種特產走出深山。龔琳娜一行還走進了古老村落天門村,唱響了當地特色的布依族盤歌。
香辣,是大眾對於貴州美食的普遍印象。本次龔琳娜水城之行從辣椒基地到特產刺梨,品嘗的各色美味更是讓人垂涎欲滴。在辣椒種植基地,龔琳娜和基地辣椒研究員在聽說彭宇是湖南人後,請他現場嘗試生吃辣椒。那麼,彭宇的「湖南胃」與貴州的辣椒在節目中將展開怎樣的一場跨地域的辣味交流呢?也正是這樣的辣椒在當地的脫貧攻堅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且採摘周期較長,另一方面它為留守老人創造了工作機會,並且採摘的勞動強度相對不大。水城縣的小辣椒種出了脫貧「致富果」,照亮了水城縣的脫貧之路。
本期節目還來到了水城縣野鍾村的刺梨種植基地,在這裡,探訪小組一行四人遇到了刺梨種植戶鄧吉棟。今年79歲的鄧吉棟曾是野鍾村的村支書,是野鍾村最早一批帶頭種植刺梨的果農。雖然已近耄耋之年,但鄧吉棟仍不忘帶領村民探索致富的道路。以往村民大多種植玉米,收成不定,而自2013年開始大規模改種刺梨後,當地居民的收入實現了翻番。
龔琳娜更是表示:「刺梨是家鄉獨一無二的水果,剛吃進去很酸,但之後口感會回甜。」有著「維C之王」稱號的刺梨到底是什麼味道?好奇刺梨味道的彭宇、謝安然、李宣卓為了吃上刺梨可是費了一番功夫,刺梨的表面都是針刺,不僅採摘需要戴手套,吃之前還要把表面的刺去掉,謝安然在品嘗後直言:「一開始吃很酸,但後面你會越吃越上癮。」而據鄧吉棟介紹,刺梨不僅可以直接吃,還有制果乾、泡酒、煨茶等各種花式做法吃法。
水城之行探訪小組還來到了天門村,這裡是布依族的特色村寨,至今仍保留著完整的吊腳樓村落形態。
在這裡,布依族通過世代流傳著的織布扎染工藝製作出獨具民族風情的特色服飾。謝安然和李宣卓在當地村民的幫助下體驗試穿布依族服飾,化身布依族「公主」和「王子」。別具一格的布依族服飾讓謝安然愛不釋手,美美的上演了一出「公主出遊記」。
布衣族盤歌被譽為布依族的「無字百科全書」,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對家鄉懷著深切情感的龔琳娜特意邀請了中國音樂學院的專業老師來到家鄉,對這些有特色的民族歌曲進行錄製。吳廷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布依族盤歌的代表性傳承人,在他的教導和傳播之下,當地現在有多位布依族的學生能夠演唱和伴奏盤歌。
在現場,龔琳娜還學唱起了特色盤歌《三根竹子一樣高》,田野間的錄音結束後,龔琳娜開心的表示:「我是貴州出來的歌者,唱響家鄉的歌給了我最大的文化自豪感,唱響家鄉的好聲音,是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情。」
悠揚迴響的山歌、質樸獨特的自然風光、真摯樸素的人文情懷……今晚21:10鎖定江蘇衛視《從長江的盡頭回家》貴州篇,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關注「江蘇衛視」公眾號、視頻號,解鎖更多福利!
點點「分享」和「贊」,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