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龔琳娜僅用4分32秒,便憑藉雲南民歌《小河淌水》唱服了所有人。
44歲的她一張口,聲音還如9年前一樣直戳人心。《歌手》2019節目組給出的定義是——餘音繞梁,人間絕美。
網友用「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來評價她的表演
她一張口,楊坤看呆、劉歡皺起眉頭、阿雲嘎聽到眼中含淚,唱到高潮時全場起立吶喊。長達7秒的high D音,高天鶴說她是用聲帶邊緣唱的這個音,齊豫和波琳娜自嘆不如。
坐擁千萬粉絲,一向以挑剔和挑剔見長的樂評人耳帝也髮長文,將龔琳娜捧上了天。
龔琳娜借鑑了彝族高腔唱法,追求一種空靈飄逸,遠而松,美而空的效果,聽起來帶有療愈、淨化與天外之聲的新世紀色彩,當老鑼給這樣的旋律配上了有點恢弘史詩感的男聲低沉和聲以及大鼓後,這就更像是某類原聲音樂,龔琳娜的演唱,遏雲繞梁,疑是銀河落九天,讓這首歌有著風起雲湧的跌宕之勢,超然世俗的飛升之感,以及一種最終之章的圓滿之情,讓很多人一邊五體投地,一邊潸然淚下。——@耳帝
其實,早在《歌手》放出歌單時,《小河淌水》已經收穫網友的齊聲感嘆。要知道,能把這首音樂學院必學曲目唱到比《青藏高原》還高一調的人,全中國可能只有她一個。
戰鬥天使
其實,在唱這首歌之前,龔琳娜對歌唱類的比賽可是相當的「瞧不上」。
去年結石姐Jessie J來中國參加《歌手》比賽,以格萊美級別的《Domino》,毫無爭議地獲得了首場冠軍。
可是龔琳娜卻在節目播出後,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不是你唱得有多好,而是對手太弱了。」
這條微博嘲諷了所有參賽的歌手,他們的粉絲為偶像「打抱不平」,紛紛跑到龔琳娜的微博下面,罵她蹭熱度,只會用裝扮來唱歌。
去年網友還對龔琳娜大肆評判
不過,網友屢次提及並模仿的《忐忑》,其實已獲歐洲舉辦的「聆聽世界音樂」最佳作品演唱大獎。一向不問世事的王菲,也曾經表示「激起了我的翻唱欲」。
對於王菲的示好,龔琳娜並不領情。
2016年王菲舉辦了「幻樂一場」演唱會,不論是嘉賓還是票價,都讓這場演唱會看點十足。不過演唱會結束後,效果卻並不理想,被稱為「車禍演唱會」。當時圈內人紛紛為天后辯解,說「現場效果極其優秀」、「能再次體驗就是享受」。
只有龔琳娜,戳破了「皇帝的新衣」——
「音色丟了,氣息沒了,音準走了.唱歌好不好與過去的成績無關,與今天的感冒無關,與是不是堅持不懈的專注和努力有關。」
這不是龔琳娜唯一一次因為點評同行而陷入罵戰。
孫燕姿在金馬獎live演出,整場破音加跑調。圈內好友不斷安慰,「都是感冒惹的禍」……
龔琳娜又一次耿直地站在了對立面……
龔琳娜並不是那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樂評人,她有資格去苛求其他人的不刻苦和不完美。
嚇哭小孩的歌唱家
每天七點前出門練歌,從學生時期至今,她數十年如一日。在這個圈子裡,龔麗娜是楷模也是「奇葩」。
事實上,44歲的龔琳娜如今仍保持著每天兩小時的訓練時間。
龔琳娜出生在貴州貴陽。1980年貴州電視臺剛成立,龔琳娜就被邀請錄影。在貴州少年宮,她學會了演唱各個民族歌曲。
1988年,12歲的龔琳娜被選中去法國,參加瑪塔國際和平兒童表演節目,當時全世界只挑選了15個小朋友。而龔琳娜就是其中之一。
中學畢業以後,她直接被保送到了中國音樂學院。畢業之後又以第一名的身份,考上了中央民族樂團。
2000年參加青歌賽時,龔琳娜憑一首《斑竹淚》拿下了民族唱法專業組銀獎。
但畢業之後,她不得不為五鬥米折腰。那時的龔琳娜,每天穿梭於不同的民歌晚會,「假唱」成了她的主要工作。
每次當她走上舞臺,看見觀眾期待的目光,但自己卻在假唱時,她覺得那些眼光實在是太鋒利了,猶如萬箭穿心。她說:「我對不起我的觀眾,我對不住真誠渴望的眼光,我多希望當時能立即消失在舞臺上。」
直到有一天,一個德國小夥來到她家。
龔琳娜母親自豪地分享她在晚會演出時的錄像帶。德國小夥則擺出一副情商超低的派頭,他評價龔琳娜的演出:
「這真讓人覺得噁心。」
後來,這個德國人變成了龔琳娜老公——老鑼。
老鑼幫助龔琳娜敲開音樂新世界的大門,鼓勵她去自由地生活——辭職放棄鐵飯碗,打破之前習慣了唱民歌的規則,也釋放敏感率直的天性。
實際上,龔琳娜也曾對外表示——唱歌不是娛樂,也不是工作,而是一種信仰。
她要用全身心,去獻祭這份信仰。
2006年,《忐忑》火極一時,龔琳娜團隊延續了這一條神曲之路,接連推出《法海你不懂愛》、《金箍棒》等「吸睛作品」。
用「吸引眼球」來形容音樂作品,本身就有一種荒誕感。但卻有小朋友看了兩眼她的表演之後,被瞬間嚇哭了。
小朋友就是看到這個扮相嚇哭的
後來,龔琳娜在微博上引用吳冠中的名句:「小路藝術娛人,而大路藝術撼人」,來進行自我開解。
當時我的想法是,這個女人,只不過在用小路藝術吸引著眼球,不久之後,她的大路藝術就會震撼世人了。
只是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十年。
全心全意唱歌
說了你可能不信,《忐忑》當時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復活編鐘」。
老鑼第一次看見曾侯乙編鐘,是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中國藝術節。見到之後,老鑼開始痴迷於對編鐘音樂的研究,想用最最中國的樂器,來做最中國風的音樂。五年之後,《忐忑》橫空出世。
但編鐘這種樂器如何使用都是障礙。於是他們到處籌集資金,終於借來了一套編鐘,並創作出了《鍾樂和鳴》、《湘夫人之歌》和《遂古之初》。
2018年,龔琳娜和老鑼,將國寶編鐘和屈原的詩歌搬上了舞臺。
這對跨國夫婦在央視《經典詠流傳》中唱響了《離騷》。2018年5月,老鑼和龔琳娜的工作室,成立了「曾侯乙編鐘音樂老鑼公益基金」,他們帶著編鐘走向國際,讓全世界聽見中國的聲音。
在此期間,她離開北京,帶著兩個孩子,搬到了蒼山腳下的一個小村子。
龔琳娜的友人曾經這樣描述她的生活
「我們從中午坐到黃昏,龔琳娜一直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她每講完一句就會唱一段歌來補充,一會兒苗寨山歌,一會兒侗歌,一會兒花腔,一會兒呼麥,中間還夾著各種聲音的模仿。"
在大理的兩年裡,龔琳娜唱出了《二十四節節氣歌》,有為穀雨創作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有為夏至創作的《夏至·稻花香裡說豐年》,有為立秋創作的《少年遊》,有為霜降創作的《碧雲天》。
從《法海你不懂愛》到《夏至·稻花香裡說豐年》,從《忐忑》又回到《小河淌水》,龔琳娜好像在不斷變化,但她好像又一直沒變。
在知乎上,曾有人問:「龔琳娜明明可以好好唱歌,為什麼卻不好好唱?」
龔琳娜自己回答說:
好聲音、好狀態、好用心——是我好好唱歌的標準,而不是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唱得和別人一個樣.我的歌不一定是大家都能唱的,但一定會有許多人欣賞的。因為我唱歌是全心全意全部付出的。
現在,全心全意全部付出的龔琳娜已經上了《歌手》,「神曲女王」是這次《歌手》給她的標籤。
和9年前不同的是,神曲如今成了一個褒義詞。罵她的那些人,如今路轉粉,並在社交網絡上對她開始吹捧。
人總要有足夠的沉澱,才能顯示出本身的重量。龔琳娜是這句話最好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