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名盜墓者盜掘皇陵,狂攬366萬後被抓,狂言:為何專家能挖墳?

2020-12-23 華夏文物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被承認的女皇帝,她這一生有兩位丈夫,一個是李世民,一個是李治。武則天與李世民沒有孩子,因為和李世民在一起的時候,武則天並沒有非常的受寵,雖然她14歲就進宮成為了李世民的才人,可是也僅僅是才人而已。但是李治對武則天就不一樣了,李治非常的喜歡武則天,之後還立武則天為皇后,非常的重視她。李治與武則天有6個孩子,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就是李弘,李弘是歷史上第一位在死後被追封成為皇帝的太子。李弘雖然是一個非常好學、勤政的人,但是他體弱多病,在23歲時就病逝了。

武則天的長子李弘病逝,其墓被盜墓賊盯上

李弘的病逝與他的疾病有很大的關係,現代學者稱,李弘極有可能死於肺結核。李弘被葬於河南偃師的白雲峰頂,他的墓就是著名的唐恭陵。河南是文物的故鄉,這裡埋葬了非常多的文物,也因此吸引了非常多的盜墓賊。有一夥盜墓賊就在1998年的時候,盯上了唐恭陵。在上個世紀初的時候,盜墓賊泛濫,很多古代陵墓就這樣失竊了,包括不少的皇陵。清朝時期的皇陵就是在這個時期失竊的,慈禧、乾隆的墓也是在這個時候被盜的。當時社會混亂,很多事情都缺乏管理,沒有人抓盜墓賊,但是98年時已經不一樣了。

這夥盜墓賊盯上了唐恭陵之後,就趁著夜色,展開了盜墓行動。他們一開始是在晚上偷偷的用洛陽鏟等工具對古墓進行挖掘,奈何唐恭陵修建得非常的牢固,他們忙活了好幾個晚上愣是沒有打開古墓。後來他們決定用炸藥炸開唐恭陵,在一個晚上,他們摸黑來到了唐恭陵,等到他們確認唐恭陵沒有人了,他們就放置炸藥,將唐恭陵炸開了。但是在唐恭陵炸開後,他們做賊心虛,立刻就撤離了。兩天後,他們觀察了很久,一直沒有人發現他們炸唐恭陵,這時他們才繼續對唐恭陵進行挖掘。

盜墓賊「謹慎」盜墓,最終還是落入法網

唐恭陵的文物就這樣被張少俠等11個盜墓賊挖出來了,他們用帶著的麻袋,將唐恭陵裡的文物不斷的收入囊中。這一個晚上他們收穫非常的豐富,他們這夥人非常的謹慎,但還是缺少了一些才智。文物到手後他們迅速地展開了販賣文物的行動,他們找到了文物販子,賣掉了手中所有的文物,狂攬366萬以後,他們就跑了。但是令他們意外的是,沒過多久,民警就找到他們了,原來他們拍賣的文物過於珍貴,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開了,民警也很快就得知了這個消息,展開了抓捕行動。

後來被張少俠等人帶走的64件國寶級文物,追回了61件,其中有3件不知所蹤,專家估計,這些文物已經流失海外,難以追查了。他們被抓起來後,還狂言到,為何專家能挖墳?我們不能?像張少俠這樣的盜墓賊還有很多,考古學家們挖墳是為了考古,而且自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經歷了定陵事件以後,考古學家們再也不去主動的挖古墓了,自此以後的挖掘行動都是針對被盜墓賊破壞的古墓展開的。

定陵事件是考古歷史上的一個悲劇,當時在學者郭沫若的帶領下,一群考古知識不豐富的學者們進入了定陵,對定陵裡的文物進行了隨意的處置。在定陵裡,只有部分金屬、玉器文物保存了下來,其他的文物均以損毀,這些損毀幾乎都是人為的。定陵的絲織品在出土後,被一些學者「自信」的塗抹上了防腐的塗料,導致絲織品迅速的變黑、腐化,定陵的挖掘就這樣成為了「血的教訓」。

相關焦點

  • 唐朝有21帝,此人一口氣掘17座唐皇陵,書聖至寶因此不知去向
    溫韜卻以自己的所作所為被銘記,當然,是遺臭萬年那種,他幹的最出名的事是盜墓,不是盜一座,而是連盜17座,盜的都是唐皇陵。 用盜墓來形容溫韜,還是太客氣了。三國時期,曹操在軍中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務,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把盜墓幹得光明磊落。
  • 罪行罄竹難書的盜墓者——幾乎盜盡關中十八陵的溫韜
    坐守關中盜唐陵 唐代被譽為中國古代最鼎盛的時代,無論政治、經濟、 然而,就是這樣牢不可破、堅不可摧的關中十八陵,卻在唐代剛剛滅亡後的五代梁時期, 被盜掘了整整十七座,除武則天和唐高宗的乾陵外,竟無一倖免!這個在盜墓史上留下了七年盜掘十七座皇帝陵墓的「天才」盜墓者就是溫韜。
  • 中國歷代皇陵中,這個朝代的皇陵最慘,陵墓中甚至找不到一具屍骨
    根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記載的「敵之圍城也,京城外墳壟發掘略遍,出屍取槨為馬槽,城內疫死者幾半」可知,出於某種原因,金人將城外的所有墳塋全部掘開,將屍體棄之荒野,將棺材作為馬槽使用。 據此推測,金人挖墳掘墓原因有二: 一是、為了降低城內守軍的士氣,挖掘城外所有民墳、皇陵; 二是、為了讓傳染病在汴京蔓延,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 從「城內疫死者過半」這個信息來看,當年關乎北宋存亡的這場戰爭,極有可能是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瘟疫而被改寫的。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被大肆光顧
    ,盜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這也是清皇陵第一次被盜掘。 1938年,一夥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盜挖了清西陵中光緒的崇陵,崇陵是清西陵中唯一一座被盜掘的皇陵。 1945年,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轄東陵的冀東軍區15軍分區情報隊隊長張盡忠夥同王紹義,穆樹軒、賈正國、趙國正、李樹卿、劉恩、劉繼新等人,明目張胆地開始盜竊陵寢。
  • 為何雍正陵墓保護較好?看完你就知道了
    清朝在關內的皇陵群共有兩處,分別是遵化的清東陵和易縣的清西陵。其中有四座皇陵保存完整,地宮未被盜掘。保存完整的皇陵有清東陵中順治的孝陵及清西陵中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和道光的慕陵。 順治的孝陵是清東陵中唯一未被盜掘的帝王陵墓,而清西陵中的四座帝王陵墓,僅有光緒的崇陵地宮被盜掘。
  • 歷史最能「吃苦」盜墓賊,潛伏東陵彈棉花十餘年,差點把皇陵搬空
    說起盜墓,現代的人們更多的是受到影視劇的影響,影視劇中的盜墓者往往有其原因,他們中有的為了行俠仗義、有的為了名分、有的為了發掘秘密等等。他為何要盜墓?河北省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北京和天津在歷史上都曾有過輝煌的歷史,而與它們最近的河北省也沒有脫離沾染,因此河北省的遺蹟文物也不在少數。在河北唐山,有一個恢弘的清代皇陵,叫做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群,因此,它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並且為它前來。
  • 同是皇陵,為什麼明朝皇陵沒人盜,而清朝皇陵無一倖存?專家是這樣...
    明朝的陵墓基本上都在北京和南京集中的地方安葬,除了萬曆皇帝的被考古專家打開之後,基本上沒有得到過盜墓賊的破壞,但是清朝就不一樣了,清朝是距今最近的一個朝代,但是它的陵墓破壞程度基本上就是慘不忍睹
  • 盜墓者的祖師爺,摸金校尉的創造者曹操,盜過哪些墓葬?
    曹操是摸金校尉的祖師爺,那麼歷史上的曹操為什麼會創造這樣的一個部門,都盜過哪些墓葬?曹操是盜墓者的祖師爺是因為一篇文章,起因是官渡之戰前,袁紹命自己的主簿陳琳寫的一篇討伐曹操的文章。其中在《為袁紹檄豫州》中的一段話為: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而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略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 揭密諸葛亮的墓為何千年無人敢盜的真相?
    據說在諸葛亮墓有著一個謎團,那就是千百年無人敢盜,連盜墓者都不敢碰諸葛亮的陵墓,這究竟是為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  一、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即武侯墓,位於陝西勉縣定軍山下,公元234年六出祁山,病死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現存墓上建築多為明清兩代建造,唯有四周古樹自古相伴。據說此處只是衣冠冢,諸葛亮真身是否在此,千百年無人敢一探究竟。
  • 追捕26年:盜墓者和戰國墓的守護人
    根據湖北省公安廳提供的資料,僅在1994年,全省共被盜掘地下古墓葬137座。「我們的警車剛從派出所裡出來,外面就有人跑去通風報信。」原荊州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民警周正春記得,專業的盜洞很隱蔽,團夥作案還會安排同夥在路口盯防警察。他回憶,盜墓案發生後,僅靠現場勘查,基本不可能抓到人。
  • 郭沫若為何堅持要挖明皇陵?專家:你看他家的族譜,便能知曉
    1955年10月,一份請示報告緊急送到了國務院辦公室,但在場的考古專家、歷史專家們看到該文件後,立刻爆發了激烈的爭吵:「不行,絕對不行!」「行,現在就得挖,還得馬上挖!鑑於當年郭沫若在中國已經是很有聲望的人,並且在場其他專家都沒他地位高,於是只能默默閉上嘴巴,看著計劃通過,但他們都很清楚,以當年中國的考古條件,根本就不能隨便挖皇陵。不過郭沫若等「主挖派」也退了一步,他們放棄挖掘明長陵,改為挖明定陵,也就是明代第13任皇帝朱翊鈞的陵墓。
  • 考古隊發現範增墓,內有一元朝盜洞,專家考證後:盜墓賊是個蠢蛋
    於是在範增死後,歷朝歷代的盜墓者便打起了範增墓的主意。此前,我國的考古隊在發掘一座疑似範增墓的古墓時,發現其中竟然有一個盜洞,專家們在仔細查看之後大笑這個盜墓者真有意思!▲銀縷玉衣近照經過專家對所謂的「亞父冢」中出土文物的樣式和銘文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後發現,這其實是一座漢代古墓。
  • 歷史上真實的魏瓔珞:生時至死未能封后,死後竟被此人掘墳拋屍
    魏佳氏是漢人,原屬漢軍正黃旗,於乾隆四年入宮後,深受乾隆喜愛,所以乾隆將她劃入了滿洲鑲黃旗,此謂為「抬旗」,將漢人籍貫轉為滿人,可見乾隆對其的寵愛。 而魏佳氏在乾隆二十五年生下了皇十五子顒琰,即後來的嘉慶帝,顒琰在乾隆三十八年就被秘密地立為儲君了,那麼為何乾隆一直遲遲不肯冊封魏佳氏的皇后之名,反而在她死後二十年才追封呢? 小解認為原因有二。其一,乾隆懼怕康熙一朝的九子奪嫡慘案再次發生,避免引起手足相殘,所以才秘密立儲,不讓其他皇子知道自己的心思。
  • 專家和盜墓者誰更勝一籌?專家遇上考古難題,盜墓師一來迎刃而解
    專家和盜墓者誰更勝一籌?專家遇上考古難題,盜墓師一來迎刃而解隨著近一段時間古墓探險類題材的興起,各種靈異小說作者都瞄上了這一主題。於是乎,各種古墓探險小說便進入了大家的視野,甚至在影視劇中也多有涉及。而隨之而來的便是專家和盜墓賊的對比,二者誰更勝一籌?1933年壽縣朱家集李三古堆大墓出土,作為本世紀的重大考古發現之一,也是楚文化研究的開端。可是在挖掘時,考古專家卻遇上了難題,時值軍閥混戰,負責挖掘此墓的是李品仙的軍閥。
  • 南京被盜古墓發現「藍色酒瓶」,專家鑑定後:起碼價值上億
    就拿秦始皇陵來說,皇陵龐大,至今都沒有發現全貌,陪葬品眾多,浩浩蕩蕩的兵馬俑被發現時驚豔了全世界。總而言之,古人重視喪葬,會把許多的寶物當成陪葬品隨死者入土。在信息閉塞的年代,就衍生出了盜墓賊這樣的職業,他們有自己專業的探墓技能,避開官府的耳目,偷偷地將貴重的文物運出墓穴。錦衣衛僉事的墓室南京是一座古老且富有歷史文化的城市,就是古時候大名鼎鼎的金陵、建康。
  • 出自盜墓世家的盜墓者,涉案文物竟高達5億,這位盜墓高手是誰?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極為重視死後的葬禮,特別是皇室中的人,不到年紀就開始蓋皇陵,歷屆皇帝的皇陵無一不是又大又奢華,就連陪葬品也全部都是無價之寶。有的陪葬品是平時用慣的東西,有的則是各種各樣的寶物,甚至還有陪葬人,真是極盡奢華又罔顧人命。因為有各種各樣的寶貝,所以人們在下葬地址的選擇上都是選了又選,鄭重非凡,通常都是些人跡罕至非常隱秘的地方。
  • 蕭太后墓被盜墓者洗劫一空,為何值34億壽衣千年後,才橫空出世?
    遼國的蕭太后的陵墓在歷史上被盜墓賊盜掘不下5次,陵墓中金銀財寶早已經被洗劫一空,為何千年後,蕭太后死後身穿的價值34億元的壽衣才橫空出世,其中到底有什麼秘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這件價值34億的壽衣的秘密。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頻頻被盜墓賊光顧?
    隨著歷史發展,一些皇陵便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慘遭盜墓賊光顧,但是也有著陵墓能夠屹立千年而不倒,成為奇蹟的存在。但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明代皇陵比清代皇陵存在的時間要長很多,但為何明代皇陵沒有被盜而清朝的皇陵卻被盜墓者大肆光顧呢?在明朝皇陵和清朝皇陵的被盜程度上來看,清朝的皇陵幾乎被洗劫一空。除了沒有陪葬品的孝陵,東陵和西陵都被盜了。
  • 別被影視劇誤導了,有些比專家還厲害
    真正的盜墓者們遠比影視劇中表現得要厲害,其中有些盜墓者技巧之嫻熟,定眼一看便知墓地來歷,連專家們都自認甘拜下風。鏟下去十幾米深後,可以根據土質、坑灰、硃砂等判斷墓穴特點,隨後從左邊開始繼續打洞,若十多米後無所獲,就會轉向右邊。如此反覆操作,再把一個個打出來的點連接起來,就能基本確定墓穴形狀,以及墓葬年代和墓門位置。深達十幾米的盜洞,洞口可能只有下水井蓋那麼大,而且還能做到不塌陷、四周沒有堆土,不得不說也是「技術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