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盜墓賊技術有多牛?別被影視劇誤導了,有些比專家還厲害

2020-11-20 騰訊網

引言

《列女傳》有言:「不義之財,非吾有也。」在古代,人們普遍認為獲取不義之財會消耗人的福報。而事實上,通過不義之財起家的人也往往沒什麼好下場,更會在史書中遺臭萬年。在諸多獲取不義之財的方式中,盜墓算是一本萬利的一種,卻也是最為人不齒的一種。

對於考古學家來說,最為痛心之事莫過於發現文物遭到破壞。而盜墓,無疑是對於這些古代文物,特別是墓葬文物,破壞最嚴重的行為。據史料記載,早在西周晚期就已經有盜墓行為,其中最早被盜的墓葬是第一代商王湯之墓。不得不說,文學創作中的盜墓往往流於表面,且帶有一些懸疑色彩。真正的盜墓者們遠比影視劇中表現得要厲害,其中有些盜墓者技巧之嫻熟,定眼一看便知墓地來歷,連專家們都自認甘拜下風。

▲亳州湯王陵

01

熟練的盜墓者在開始挖掘前,一般會用探條在疑似古墓的地方試探後再下鏟。鏟下去十幾米深後,可以根據土質、坑灰、硃砂等判斷墓穴特點,隨後從左邊開始繼續打洞,若十多米後無所獲,就會轉向右邊。如此反覆操作,再把一個個打出來的點連接起來,就能基本確定墓穴形狀,以及墓葬年代和墓門位置。深達十幾米的盜洞,洞口可能只有下水井蓋那麼大,而且還能做到不塌陷、四周沒有堆土,不得不說也是「技術活」。

不同時代的墓穴特點不同,盜墓者往往「各有所長」,專精於某一朝代的墓穴。例如明清時期墓葬頂部有多層磚砌,若不了解墓穴特點的人從頂部開洞,不僅大費周章還很容易暴露;漢代則有木槨墓、石室墓、石室墓等多種不同類型墓穴,盜墓時各有「講究」;宋代墓葬多為磚壁,仿木式建築,有豎穴、斜坡、階梯傾斜墓道三種。但歷代墓穴基底往往都比較薄弱,因此盜墓者常常直接打一個豎井加一個橫井直通墓底,從而能將內部物品洗劫一空,外觀看起來絲毫無損。

▲盜洞照片

02

盜墓者往往極其注重隱蔽性,為速戰速決不會對一些規模較大的墓室下手。而盜墓團夥一般也只有一到兩個人,經過多次勘探後,真正挖掘、盜墓的時間只有一個晚上。現代盜墓團夥也頂多只有三四個人,且團隊分工明確。經過多年發展,「盜墓業」不僅有著特殊服裝,其工具也經歷過數次改進。最為人們熟知的洛陽鏟早已經被改進,現成為考古學重要工具。目前盜墓者們多使用重鏟和泥鏟。不同年代的墓穴也需要使用不同工具,科技進步後探測儀、雷管等也成為盜墓者實施違法行為的常用工具。

古代有著「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又無不發之墓也」的說法,這正是因為盜墓行為屢禁不止。晉代皇甫謐曾用一句話精準總結了大部分盜墓者目的:「豐財厚葬以啟奸心」。因盜墓發家之人屢見不鮮,唐朝有「群盜多蚊虻」的比喻以形容盜墓行為之盛。

▲乾陵神道

據史書記載,唐朝歷代皇帝陵墓中,除唐高宗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外,均被盜掘。盜墓者並不全部來自民間,有些統治者為了迅速積累財富,也曾大肆鼓勵盜墓。有史料稱曹操軍事集團專門設置「摸金校尉」等指揮盜墓的官職;宋代時,金朝扶植的偽齊政權對兩京墓穴大肆破壞,專門設有「淘沙官」一職。

03

自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後,厚葬之風興起,因此求財是絕大部分盜墓行為的目的,然而例外情況並不少。據《墨莊漫錄》記載,宋徽宗喜好青銅器,於是地方官紛紛發掘墓穴以求討好皇帝;晉代曾經出現過盜用漢代墓葬,將其營造材料取為己用的行為;無獨有偶,唐朝末年也有人利用漢墓墓室重新下葬。諸多盜墓行為中,最令人憤怒的要屬發掘政敵家族冢墓。《史記》中曾記錄伍子胥掘楚平王之墓並鞭屍三百的故事,雍正年間發動文字獄,也有對已經去世的人戮屍的行為。此舉不僅對於墓穴破壞極大,也完全違背傳統倫理道德。

▲伍子胥鞭屍畫像

為了防止墓穴被盜,各代君王絞盡腦汁。有人將墓穴修建於崇山峻岭中,以天險阻斷大部分盜墓者;有人在墓穴中灌入有毒物質或加入機關裝置,試圖讓「有心人」同樣長眠於此。而在各種防盜方式中,最普遍的還要數修建疑冢。盜墓「行家」曹操號稱有72處疑冢,有些甚至設在水中;清代著名將領施琅在泉州不同地方也設置了七個「虛墓」。

在墓穴發掘過程中,由於需要嚴格審批程序以及細緻規劃,考古工作者往往落後盜墓者不止一步。這也造成我國歷代古墓被盜掘相當嚴重,在已經發掘的數千座漢墓中,只有三座未曾被盜掘。被盜情況最嚴重的陝西秦公一號大墓有247個顯著不同的盜洞。盜墓是對考古學的嚴重破壞,不僅造成文物破損、外流等問題,更會增加專家探查墓主人身份地位、還原歷史的難度。

▲秦公一號大墓照片

結語

《論語》有言:「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盜墓顯然不屬於正當的生財之道,盜墓者個人財富的增加,往往伴隨著國家財富的巨大損失。在對死後哀榮特別看重的封建時期,盜墓這種行為更是會被認為有損「陰德」。其實,優秀的盜墓者往往對某一朝代歷史有一定了解,在文物估值方面也有一定能力,完全可以在其他方面有所成就,通過正當方式獲取財富。

參考資料:

《列女傳》

《論語》

相關焦點

  • 盜墓賊的心理有多扭曲?強大的壓力下,他們的行為讓人難以理解
    1986年,陝西某村一農民意外發現古墓,當地文化部門知曉後立馬派專家組前往調查,專家趕往現場之後找到了一個「盜洞」,意味著古墓已經被盜墓賊光顧過了,於是,專家決定立即對此墓進行「保護性挖掘」。進入墓室後發現陪葬物已經被搬空,值錢的都被盜走了。
  • 當年九層妖塔被專家挖到第二層就停止了,外國鍵盤俠是怎麼評價的
    自從《九層妖塔》上映之後,有很多觀眾都從這部劇中知道了九層妖塔的存在。劇中主角進了九層妖塔以後,簡直九死一生,最終倚仗著超好的運氣才走了出來。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九層妖塔在現實中是真實存在的,考古專家曾經還進行過挖掘。不過,挖掘隊卻只挖到第二層就停止了。外國的一些鍵盤俠抓住這次機會,在網上評論中國人怕鬼。
  • 別被影視劇給誤導了,古代戰場上真實的鎧甲,你懂多少?
    甲冑是我們在古裝劇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道具,可是現在影視劇為了追求視覺效果,或者歷史知識的缺乏,不同年代的甲冑經常混搭在一起,雖然很多普通觀眾不容易發現,但是對於那些有歷史知識的觀眾來說,可能有些出戲。比如央視版的《三國演義》,借用日本動漫人物的甲冑,一度改變中國古裝戲的甲冑風格,不免讓人有些感嘆。那麼中國古代的甲冑究竟長什麼樣子呢?
  • 青海的「九層妖樓」墓葬群,真有影視劇裡說的那樣嚇人嗎?真相是
    相信大家都對盜墓類的影視劇感興趣,充滿了懸疑與刺激,總想知道每座墓背後的故事,小編也不例外。其中在盜墓類影視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便是青海的「九層妖樓」,也有稱作「九層妖塔」,聽著名字就讓人有一種恐怖的感覺,那麼這個人們口中的「妖樓」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真的有傳說中那麼邪門嗎?
  • 「中國第一盜墓賊」有多猛?30年從未失手,被捕時對一墓仍有遺憾
    然而,有一個職業卻傳承千年,一直延續到了今天。這個職業想必大家已經能猜到,便是盜墓賊。 傳言我國盜墓行業的鼻祖是曹操,三國時期,他特意設置摸金校尉這一官職,為的就是潛入古墓中朝死人手裡索要軍費,其也成了歷史記載的第一批「有編制」的正規盜墓賊。
  • 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康熙王朝》裡,有四處歷史失誤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技術也在日益創新。如今大家幾乎都生活在網際網路全覆蓋的環境下,獲取知識的手段也變得越來越簡單。與此同時,長時間的網絡衝浪難免會發生一種知識誤導現象,畢竟在這個社會,傳播手段不再是以簡單枯燥的官方媒體為主。更有許多自媒體和影視公司通過自己的方式傳遞知識與信息。
  • 馬書記與「牛專家」
    「牛專家」割捨不下多年和他相依為命的老黃牛,不願離家外出,一直在家餵養他的寶貝黃牛。他們家的生活條件慢慢從全村的「上遊」變成了「下遊」,後來被村委會確定為貧困戶。但「牛專家」還能接受,只要有牛在,他心裡就有主心骨,精神上就有支柱。現在,「牛專家」最上心的就是他的牛舍,寧願自己住差點、吃差點,也要給牛舍打掃衛生、消毒,最開心的事就是看看他的牛舍、瞅瞅他的黃牛。
  • 為盜取這座古墓,4個盜墓賊當場暴斃,專家打開墓穴後臉紅不已
    也正因為「厚葬之風」的盛行,歷史上衍生出了一個新的職業——盜墓賊。為了盜取墓中財物,很多人鋌而走險,甚至不顧自身性命。為了防止陵墓被盜,古人想了很多辦法,像是在古墓中設置機關暗器,部署毒氣等等。因此,有很多盜墓賊都在盜墓的過程中,死於非命。2009年,就有一群盜墓賊,為了盜取一座古墓,4名盜墓賊竟當場暴斃,隨後專家趕到也表示很無奈。
  • 精英律師告訴你真實的日常工作,別被電視劇的《精英律師》誤導了
    作為一名在京城執業19年的資深律師,從助理到全球最大律所的高級合伙人,我看了新劇《精英律師》前三集,發現劇中很多情節與現實差距巨大,為了不誤導觀眾,我來說說真實的頂級律師事務所的日常工作。男主羅檳作為一名普通合伙人不可能擁有風景好的超大辦公室。
  • 專家告訴你真實的盜墓行為有多可怕
    真實的盜墓者有那麼「厲害」嗎?真實的盜墓行為可怕在哪兒?文博、考古領域的專業研究者有自己的看法。 盜墓者真有那麼厲害嗎 盜墓者有電視劇裡描繪的那麼「厲害」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 盜墓賊瘋挖15米深盜洞,只需再挖5公分,10多噸錢幣將不復存在
    不管是盜墓賊也好,還是文物販子也罷,他們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要錢不要命。只要遇到老墳、大墓,他們都會想方設法去侵襲。在盜墓賊眼中,一般墓地的石刻很有意義,通過石刻他們可以鑑定這座墳墓是否是古墓。
  • 盜墓賊挖出的泥土在哪裡?專家在墓旁發現線索:怪不得團夥要盜墓
    歷史家的職責是要確切、真實、不感情用事;無論利誘威脅,無論憎恨愛好,都不能使他們背離真實。畢竟,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陪葬的傳統。而且,這種傳統與地位無關。即使是一些普通人的墓,也會有陪葬品。而這些普通人墓中的陪葬品自然不會那麼珍貴。然而,即便如此,這些陪葬品還是成了盜墓賊覬覦的對象。畢竟這些陪葬品雖然比不上皇陵中的陪葬品,但對於一個盜墓新手來說,想要盜取皇陵也是有點異想天開。
  • 古墓挖出現代「啤酒蓋」,觀眾質疑:盜墓賊遺留的?專家:是文物
    在我國的考古事業中,有一次就因為古人對香的這一愛好,而遇到了困難,幸好專家們通過研究,最後解決了這一問題。那麼,古人用香到底給考古學家們造成了怎樣的困擾呢?中國文化在上海向全世界展示著它的獨特魅力,要想尋找文化,自然離不開博物館,在上海博物館中,有兩件十分「特別「的文物。這兩個文物從外表上看就跟現在隨處可見的啤酒蓋一樣,圓圓的外形,邊緣還帶著褶皺。因此,每每讓前來參觀的遊客感到驚奇:「這不就是一個啤酒蓋嗎?說不定還是盜墓賊扔下來的,為什麼還要拿出來展覽?」
  • 最無恥的盜墓賊!挖開唐太宗女兒墓後,把棺材劈了當柴燒
    但我們細細數,歷史上的盜墓行為有多猖獗,又對古墓造成了怎樣的破壞,一個是毀壞,一個是保護,這兩種行為本身就是相反的,又怎麼會相同呢?盜墓賊所到之處,不僅文物被擄走,古墓也受到了不可挽救的損傷。而我國有一座古墓被盜,盜墓的人十分的無恥,不僅將古墓翻了個底朝天,還將墓主人的棺材板拿來當柴火。 意外發現的公主墓
  • 劉邦兄弟墓被盜,盜墓賊將「搖錢樹」低價賣掉,如今價值超20倍
    不過農戶望著眼前深深的坑道有些迷惑,自己經常在這一帶放羊,以前從未見過這個坑,而且看這坑的樣子並不是天然形成的,反倒像人為挖出來的。 村委會和幾位前來看熱鬧的村民站在這坑道前都不敢下去,不過有細心的人卻在附近發現了破碎的瓶罐,看著並不像當代的物件兒。 村長馬上意識到,這一帶可能埋著古墓,眼前這個長長的坑道搞不好就是盜墓賊挖的盜洞,這事兒得馬上上報文物局。
  • 盜墓賊都活不久,真的有報應嗎?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
    而很多帝王將相們對自己的墓葬更是極度奢華,比如秦始皇,陵墓從13歲就開始修建,到死時都還沒修建好,花費39年,動用最多人數72萬。所以很多人就會起貪財之心,進行盜墓,將死者帶到地下之物取出。起初的墓葬會有墓碑和一些地面建築物,後來由於盜墓猖獗,只要是有權有勢的人死後幾乎就沒有了地面標識物,真的是怕了盜墓者。
  • 文物大案告破,牽出最牛盜墓賊,手段之專業,罕見!
    近期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盜墓案件,其專業手法比電視劇還好看。在古玩文物行當,流傳著一句話:「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前些年,在陝西就發生了一件,幾乎算得上是本世紀以來最大的盜墓大案!時間返回到2006年,元旦剛過,西安警方破獲了一起盜墓案。
  • 放牛娃意外發現皇帝陵,墓門上刻有一行字,專家看後也沒辦法解釋
    1960年的一天,南京江寧區祖堂山下,有個放牛娃看牛時,無意間發現一個洞穴,這個放牛娃比較貪玩,於是就鑽到洞裡一探究竟,結果發現許多「寶貝」,於是他就把「寶貝」帶回家了。
  • 武則天孫女墓被發現,墓中坐著一個人,是盜墓賊還是歷史名人
    但在1960年時,專家找到了永泰公主的墓,並發現了一塊墓志銘。上面的記載卻顛覆了《資治通鑑》的說法。據墓志銘上說,武延基被殺時,永泰公主已經懷孕了。所以武則天就免了她的死罪。但不知是不是因丈夫之事受到了驚嚇,永泰公主居然難產而死了!另外,這墓志銘雖沒明說,但卻向後人暗示,永泰公主之所以難產,可能是因為武則天做了啥手腳。
  • 網絡作家躍千愁的小說《道君》,主角前世是個盜墓賊,你讀過嗎?
    《道君》,是網絡作家躍千愁的一本穿越小說,在這本小說中,主角牛有道前世是個盜墓賊,而這本小說講述的就是一個盜墓賊穿越到異界的故事。筆者曾經讀過躍千愁的小說,如《修真界敗類》《飛天》等等,他的作品可圈可點,筆者今天借這篇文章,就和大家一起來欣賞和探討一下《道君》這本網絡小說吧!還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