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皇陵,為什麼明朝皇陵沒人盜,而清朝皇陵無一倖存?專家是這樣...

2020-12-24 騰訊網

明朝的陵墓基本上都在北京和南京集中的地方安葬,除了萬曆皇帝的被考古專家打開之後,基本上沒有得到過盜墓賊的破壞,但是清朝就不一樣了,清朝是距今最近的一個朝代,但是它的陵墓破壞程度基本上就是慘不忍睹,這是為什麼?

首先,選址。明朝的皇陵基本選址都是在一些比較人多的地方,比如北京的明十三陵和南京的明皇陵。因為地理位置關係,如果在這些地方盜墓,比較容易被發現和抓住,所以盜墓賊不容易被光顧。

其次,皇陵自身保護措施。明朝皇陵的地宮結構非常複雜,當初考古專家為了挖朱棣的長陵,結果找了幾個月都沒有找到地宮入口。更別說盜墓賊了,就算盜墓賊能夠進入明皇陵,耗費的時間也是消耗不起的。

然後,明朝帝陵的設計建造水平,遠高於清朝帝陵,大大增加了挖掘難度。明帝陵和清帝陵最顯著的區別就是一個字:深。已經發掘的萬曆定陵,深達27米,墓道彎曲轉折,入口隱秘難尋。

最後,兩個朝代結束的時代背景不同,這也是影響兩朝陵墓保存度的重要原因。不管怎麼說,盜墓都是一件令人不齒的事情,這種行為不僅是在破壞古墓中的文物,也是在破壞陵墓中殘留的歷史文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被大肆光顧
    整個清東陵14座陵寢,157人的墓幾乎無一倖免,(東陵共埋葬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清東陵被盜一空。而明皇陵全都倖免?難道真是清朝皇帝的人品問題? 一言以蔽之,清陵更易盜。 其一,明陵近京畿,清陵鑽野區。 明陵的選址是兩位神級皇帝:朱元璋和朱棣。兩人的共同特點是:皇陵不但要風水好,還要能當軍事基地,在戰爭年代可以拱衛京師。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頻頻被盜墓賊光顧?
    中華上下千年,自秦朝大統一開始,歷史上有兩百多位皇帝,每一位皇帝的身後事都是早早準備,除了修建奢華,還會陪葬大量皇帝生前喜歡的文玩字畫,因此皇陵意味著寶藏。面對這些財富的誘惑,一些人選擇鋌而走險衍生出了盜墓這一職業。
  • 明朝皇帝陵是十三陵?其實明朝的皇陵總共可是有七處的!
    說起明皇陵,北方的人大多會想到明十三陵。南方的一般還會想到明孝陵。而其實,明朝的皇陵,總共有七處,分別是明祖陵,明皇陵,明東陵,明孝陵,明十三陵群落,景泰陵還有明顯陵。到了1963年旱時露出水面,被江蘇省文管會考察古徐國遺址的專家發現,並確認為明祖陵。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為保護明祖陵,築堤3000米,把陵墓從湖水中隔出,沉沒湖中300餘載的文物瑰寶重見天日,成為一處遊覽勝地。遊人一到明祖陵,首先看到的就是二十一對龐大石刻,雄踞在長長的神道兩側,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 清平樂:宏大肅穆的北宋皇陵,如今雜草叢生,北宋皇陵為何寒酸?
    北宋皇陵遺址不光遊客稀少,甚至連考古學家也很少光顧,與漢唐皇陵的待遇相比,顯得寒酸很多,這是為什麼呢? 一、寂寞的北宋皇陵 除了徽欽二宗之外,北宋的七位皇帝都葬在鞏義宋皇陵區,再加上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的陵墓,這裡一共有八座帝陵,統稱為「七帝八陵」。
  • 史上最厲害的盜墓賊,搬空清朝14座皇陵,連孫殿英都望塵莫及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盜墓賊就是孫殿英,他是民國時期的軍閥,因為盜取了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的陵墓為世人所知,當時溥儀非常憤怒,要求嚴懲孫殿英,但孫殿英將所盜得的財寶送給了權貴,因此保全性命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有十九座皇陵,多出來的是怎麼回事
    明朝 皇陵 明朝從朱元璋1368年初稱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傳十六帝,共計276年。但明朝的皇陵卻不只16座,一共19座。 我們熟知的明朝皇陵是14座,分布在北京和南京兩個地方。
  • 明朝共有五座皇陵,分布在四個省市,你都知道嗎
    如果問你明朝有幾處皇陵,你可能會說南京一處,北京一處。是的,眾所周知的卻是是南京的孝陵和北京的明十三陵。但是除了這兩處之外,明朝還有三處皇陵,這個很少有人知道。那麼明朝另外三處皇陵在哪裡?裡邊葬著都是什麼人?下面就讓我為大家來揭曉這個答案。
  • 清朝已滅亡100餘年,為何還有守皇陵的人?有工資嗎?
    歷朝歷代都有著皇陵的存在,皇室中人生前輝煌,死後定然也想著榮耀。就像人活著的時候是挺起身板的高貴血液,死後也得保持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 如今,每一個墓園都有打掃看管的人,皇陵當然也不意外,只是到現在清朝已滅亡100餘年,為何還有守皇陵的人?他們又有工資嗎?
  • 為何元朝皇陵一座也沒發現?
    元代皇陵之所以一座也沒有被「考古」發現,是因為皇陵的防盜措施做得很到位,主要採用的是「萬馬踏平」這一招,讓盜墓賊也望而卻步。簡單來說,當皇帝下葬後,用數以千計的戰馬在陵墓上面跑來跑去,將其踏平,不留下任何標記。
  • 明朝16位皇帝,為什麼北京皇陵卻叫做十三陵?剩下三個去了哪裡
    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帝後陵寢最多的一處皇陵建築群,也是不少遊客北京遊玩時的熱門打卡點。不過,不少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一個問題,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算起,一共有16位皇帝,但為何明皇陵卻是「十三陵」呢?剩下的三位又在哪呢?
  • 明朝皇帝16個,皇陵叫明十三陵,有什麼講究嗎?
    明朝皇帝16個,皇陵叫明十三陵,有什麼講究嗎?文|灌天下歷史中國古代的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王朝是哪個?相信大家不少的人都知道是明朝,作為一個在歷史上有著非常巨大影響力的朝代,明朝的創立和滅亡都讓天下格局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很多的人也都對明朝有著非常崇拜的情愫。
  • 大清都亡了108年,但還有人在日夜看守皇陵?是誰在給他們發工資
    前兩年有一本小說火遍全網,名叫《盜墓筆記》,而這些年影視圈中很多導演編劇對盜墓題材也相當感興趣,這還是因為在很多人的意識中,只要盜一座帝王墓,那就意味著發大財,而事實確實如此。中國作為一個千年文明古代,古代史更迭過幾十次,而每一個朝代又有多位帝皇。帝皇墓通常存有著大量的金銀珠寶。
  • 他沒做過皇帝,但卻有著明代單體面積最大的一座皇陵
    明十三陵但是,了解過地理的人應該不難發現,在湖北省鍾祥市也有一座帝陵——明顯陵,對於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明顯陵是明代皇陵中單體面積最大的一座皇陵,目前和明十三陵以及明孝陵一起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個部分
  • 各朝皇陵分布在哪?一個誰也找不到,一個誰也不敢打開
    西漢皇陵主要分布在鹹陽與西安,有十一個皇帝葬在這裡,東漢皇陵主要分布在洛陽附近,除了漢光武帝劉秀的陵墓還在外,其他陵墓基本所剩無幾,漢朝最後一個皇帝劉協被曹操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其陵墓遠離洛陽在河南焦作。
  • 明朝明明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
    顧名思義,明十三陵就是明朝皇帝的陵寢。位於北京市西北的昌平區天壽山麓,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若到北京旅遊,不看就可惜了。可能有朋友感到奇怪,明朝明明有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呢?朱元璋時代,明朝的都城還在南京,他駕崩之後,便葬在了南京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與早已去世的馬皇后合葬,稱為明孝陵,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明十三陵中,朱棣的長陵規模最大,佔地約12萬平方米,但和孝陵沒得比,朱元璋不愧是開國皇帝。
  • 此皇陵,不收門票,卻沒人參觀,專家不去,盜墓賊都敬而遠之
    現在很多歷史遺蹟已經變成了旅遊景點,每逢放假,到處幾乎都是人,皇陵等地方更是堵車不斷,因為大家都有好奇心,所以想去看,問起古代最豪華的墳墓是什麼樣的人,肯定是歷代帝王的墳墓,所以人們才想去看看。實際上,國家將這些地方設置為旅遊景點,從各個方面考慮,最基本的點是這些歷史遺蹟,每年的維護費用非常昂貴,特別是在一些博物館,維護所需費用是不可想像的,如上所述,人們對皇陵非常感興趣,但不是絕對的,例如,很少有人去宋朝的皇陵。
  • 清朝皇陵中最神秘的一座陵墓,墓中地板竟然都是用黃金所鑄
    清朝的中國已跨越了「中世紀」,封建政體已趨向完善。與此前的其他王朝一樣,滿清統治者在入主中原之後,在河北易縣、遵化兩地修建了東陵與西陵。這兩座皇家陵園先後經歷了民國時期孫殿英盜案及解放前民間盜墓賊的洗劫,至今,僅雍正、嘉慶、道光、鹹豐這四座皇陵免遭洗劫保存完好。
  • 河北山村彈棉花老人,潛伏東陵十餘年,險將清朝皇陵搬空
    河北山村彈棉花老人,潛伏東陵十餘年,險將清朝皇陵搬空早在東漢時期,曹操便建立一直特殊的盜墓隊伍,並且給他們起名「摸金校尉」。從曹操開始,盜墓經過千百年的發展,近代時期,孫殿英用炸藥炸開清東陵,可謂是驚天動地。
  • 詭異皇陵:清昭陵地宮密道事件真相解密
    清朝皇陵多數被盜,但是,據專家考證,位於東北瀋陽的清昭陵卻有幸躲過劫難。清昭陵是大清王朝第二代皇帝皇太極的陵墓,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清昭陵分為地上地下兩部分,由於滿族先人崇仰火葬,皇太極陵墓存放的是他的骨灰。
  • 唐山大地震毀天滅地,卻無法撼動一座皇陵,專家鑽進皇陵發現秘密
    當時政府人員組織災後重建的工作時,對唐山的建築進行了清點,發現並沒有一處建築可以保持完整,更不用談地下建築。這座人盡皆知的陵墓群正是皇家陵園清東陵,裡面埋葬者清代的五位皇帝,以及清宮的妃嬪、太后、公主等皇室成員,對於清朝來說,這是最重要的皇家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