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山村彈棉花老人,潛伏東陵十餘年,險將清朝皇陵搬空
早在東漢時期,曹操便建立一直特殊的盜墓隊伍,並且給他們起名「摸金校尉」。從曹操開始,盜墓經過千百年的發展,近代時期,孫殿英用炸藥炸開清東陵,可謂是驚天動地。世人總說孫殿英是東陵大盜,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孫殿英之後,還有一個真正的東陵大盜,他以彈棉花的老人的身份做掩護,險些將東陵搬空。
我國歷史著作《史記》中記載:「掘冢,奸事也……」,《三國志》更有「乃徙天子都長安,焚燒洛陽宮室」的記載。
王紹興是上世紀一個有名的盜墓賊,他生於民國,身世不詳,一開始他做的行當不是盜墓,而是土匪。後來被孫殿英打跑,於是王紹義從東陵東邊跑到西邊,在緊挨著東陵的新立村藏匿了起來,這樣他僥倖逃過了一劫。
他在那裡一呆就是十多年,為了謀生,他學會了彈棉花的手藝。搶活人倒還真不如"搶死人",於是王紹興便為了錢改做盜墓了。王紹興盯上的可不是一般的墓葬,而是清東陵,
王紹義接觸了清東陵內的文物,並盜走了其中一批。這件事讓他嘗到了甜頭。在躲避追捕的過程中,由於放心不下東陵內的寶藏,他乾脆喬裝一番又回到了東陵。他住在東陵周圍,平日很少和外人交流,只是鼓搗著自己的棉花。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東陵潛伏十多年之久的王紹義再一次萌生了盜墓的念頭,然而盜墓這件事一個人做還是有些困難,於是他通過賄賂的手段聯繫了好幾個守墓人,打算合夥一同盜墓。愛新覺羅家族如今也已經隱姓埋名歸入民間,此時這座陵墓就算他們進去盜竊也不會招來皇室的報復。雙方不謀而合便立刻著手盜取皇陵。
1945年9月,王紹義帶領著盜陵隊伍盜掘了鹹豐帝的定陵,又將慈安太后的陵墓盜掘一空;10月又盜掘了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的陵寢;12月將毒手伸向了康熙帝的景;接著又將妃園陵盜了個乾乾淨淨……清東陵14座陵寢,157人的墓穴,幾乎無一倖免。
王紹義這麼大的動靜,自然被保護清皇陵的人發現了,為了追回文物,上頭派了許多的人來查明這件事情。隨後便派人抓捕王紹義等人,王紹義逃竄到了1951年,抓捕的人經過了不懈的努力,終於在八仙桌子山上將他抓獲,並且在同年,對王紹義執行了處決。
參考文獻:
《史記》
《三國志》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