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低調盜墓賊,偽裝彈棉花工,潛伏東陵數十年差點把皇陵搬空

2020-12-25 東方文史

推薦語:有些人雖然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其實他們能耐可大著呢,正所謂貌不驚人語不休,一個人厲不厲害,我們不能光從表面,要了解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才能夠去進行評斷。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河北的一位彈棉花老人,看起來這位老人非常的樸實,但是其實他潛伏在東陵已經數10年了,當得知這位老人的真實身份之後,大家都嚇了一跳。

這幾年隨著盜墓題材作品逐漸的影視化,有越來越多的觀眾了解了盜墓這個行業,也對這個驚險刺激的盜墓行業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我們都知道盜墓是違法的,但是這其中的情節實在是太精彩了,所以有很多觀眾被吸引其中,但我們只是把它當做電視劇來看,並不會去效仿。在中國的歷史長河當中湧現出很多盜墓賊,就是因為有利可圖,所以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只要能夠盜得大人物的墓地,那這輩子可就衣食無憂了。

1.歷史上的盜墓賊——曹操,孫殿英

三國時期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專門設置了摸金校尉這個職務,其實說白了摸金校尉就是盜墓賊,但是曹操設立這個職務之後,讓盜墓賊這個行業洗白了。曹操究竟是否有派人去盜過墓,因為歷史太過久遠,我們沒有辦法去考證,但是像曹操這樣的大人物都對墓地裡面的寶貝趨之若鶩,更何況是那些普通的盜墓賊呢,就是因為有利可圖,才會有這麼多的人不惜以身犯險。

在民國時期臭名昭著的孫殿英帶領自己的屬下,花了7天7夜的時間,去清東陵盜墓,也是拜孫殿英所賜,很多珍貴文物至今都下落不明。然而清東陵的厄運並沒有就此結束,在孫殿英之後有一個名字叫做王紹義的盜墓者,潛伏多年,一舉搬空了整個皇族的陵墓,而他也被稱之為是東陵大盜,那麼究竟此人有什麼能耐可以屢屢得手,而不為人所知呢?

其實在孫殿英去清東陵盜墓之前,就有一個名字叫做馬福田的悍匪對東陵墓地裡面的寶物虎視眈眈,馬福田是土匪出身,後來成了奉軍團長,王紹義是馬福田的參謀。1928年馬福田脫離了奉軍,重操舊業,幹起了盜墓賊的勾當。馬福田和王紹義兩個人臭味相投,對東陵的寶物一直都垂涎三尺。兩個人一拍即合,駐紮在東陵旁邊的馬蘭峪,想要去挖墳盜寶。

2.孫殿英把馬福田一干人等趕走,王紹義並未走遠,悄悄潛伏

後來國民革命軍派孫殿英前往剿匪,孫殿英駐紮的地方跟清東陵只有一牆之隔。在得知馬福田計劃盜取清東陵寶物之後,孫殿英決定先下手為強,孫殿英利用自己手上的兵力把馬福田給趕跑了,而自己則接管了盜寶大業。為了名正言順,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幌子,把地宮給炸開了,野心勃勃的孫殿英把乾隆和慈禧的墓葬洗劫一空。在同一時間,馬福田的手下因為被孫殿英的軍隊重創,四處逃散,而在當時僥倖逃過一劫的王紹義並沒有走遠。

眼睜睜看著馬上就要到手的東西落入了別人的手中,王紹義怎麼可能心甘情願呢,可是因為自己勢單力薄,根本就沒有辦法和孫殿英對抗,所以他只能悄悄躲在東陵附近,隱姓埋名等待時機。當時王紹義靠著彈棉花維持生計,多年以來他一直默默隱忍,就是為了等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孫殿英盜取寶物被發現之後引起了一陣輿論,各界人士都在呼籲要將孫殿英嚴懲。

當時東陵也成為了全國人民所關注的焦點,在這個時候王紹義不敢頂風作案,所以繼續隱姓埋名,等待最佳時機。後來日軍佔領了東陵,並派重兵在附近把守,王紹義勢單力薄,根本就沒有下手的機會,是能夠繼續隱姓埋名的過日子。就在這日復一日當中,他也漸漸的老去了,雖然時間不斷的流逝,可是他始終都沒有放棄要盜取寶物的想法。

3.等待了十多年,王紹義終於等來了機會,把清東陵洗劫一空

在等待了10多年之後,他終於等來了機會,1945年8月,日寇無條件投降,撤出了中國的領土。而當時國家新生的政權,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解放戰爭當中,根本就無暇顧忌其他。那個時期看守東陵的任務落到了當地民兵的身上,而這也為王紹義作案提供了機會。

王紹義知道此時是自己絕佳時機,他抓住機會有條不紊的在實行著自己的計劃,王紹義先是找到自己的摯友楊芝草,拉攏朋友一起共謀大業。之後兩個人招兵買馬,先是收買了看守東陵的人,又把區長,區助理等一干人等全部都拉下了水。為了得到東陵裡面的寶貝,眾人各司其職,通力合作。王紹義曾經是修築陵墓的工匠,所以對於陵墓內部的構造非常熟悉,在王紹義的帶領下,眾人輕而易舉地就找到了入口,之後用鋼板做成的鑰匙把地宮給打開,他本是想一下子就把寶物全部都給搬空,可是因為地宮裡面的寶物實在是太多了,他們裝了一袋又一袋,直到麻袋都已經裝不下才離開,但是這僅僅只是一個開端而已。

後來王紹義為了方便行事,用寶物引誘冀東軍區工作部的部長張盡忠為自己效力,在看到這麼多寶物之後,張盡忠也放棄了自己的原則,加入了王紹義的隊伍。有了上級的庇護,王紹義等人就更加的膽大妄為了,他們屢次進入地宮盜取寶物,整個東陵的寶物都被他們搜刮一空。後來因為行事過於明目張胆,沒多久他們陵墓的事情就敗露了,在聽到風聲之後,王紹義逃之夭夭。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經過5年的追捕,王紹義被緝拿歸案,並在1951年3月的時候執行了槍決,雖然說他們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可是當時他們所盜取的寶物有很多都已經流失了,這也給我們國家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損失,這些寶物的流失不僅僅是國家和民族的損失,也造成了華夏文化的斷層。

總結:任誰都不會想到,一個彈棉花的老人竟然會是震驚全國的盜賊。不得不說,王紹義的經歷也堪稱是一段傳奇了,他能夠為了一個目標隱忍多年,這一點值得我們佩服,可是他所選擇的道路是一條錯誤的路,他也在這條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偏離了自己正確的人生軌跡,最終也得到了命運的懲罰。對於他,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歷史的變革和時代的發展,我將與你同在!

參考文獻《王紹義》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有一盜墓賊,偽裝成彈棉花的人,幾十年來差點把皇陵搬空
    民國時期有一盜墓賊,偽裝成彈棉花的人,幾十年來差點把皇陵搬空我國自古以來都有厚葬的傳統,這不僅可以彰顯墓主生前的權勢,同時也可以向世人證明後代有多孝順。而這群盜墓賊也善於偽裝自己,曾經就有個盜墓賊偽裝成彈棉花的,差點把清朝東陵裡面財寶給搬空……事情發生在民國時期,那個時代的愛新覺羅家族已經覆滅,連慈禧太后的陵墓都被軍閥孫殿英炸開,裡面的陪葬品全都被搬走。孫殿英儘管受到了很多人的譴責,但實際上對他構不成什麼影響。於是很多盜墓賊蠢蠢欲動,開始明裡暗裡挑各個陵墓作為目標。
  • 河北彈棉花老漢,潛伏東陵十餘年,將鋼板做成鑰匙,差點搬空皇陵
    彈棉花是一種傳統手藝,可以讓棉花更加鬆軟。在技術相對落後的舊時代,國內各個地區都有做相關工作的人。河北省曾有一個看似普通的彈棉花老人。他潛伏的清東陵附近十餘年,曾用鋼板做鑰匙,夥同其他人進行盜墓活動,差點搬空了整個皇陵。
  • 河北山村彈棉花老人,潛伏東陵十餘年,險將清朝皇陵搬空
    河北山村彈棉花老人,潛伏東陵十餘年,險將清朝皇陵搬空早在東漢時期,曹操便建立一直特殊的盜墓隊伍,並且給他們起名「摸金校尉」。從曹操開始,盜墓經過千百年的發展,近代時期,孫殿英用炸藥炸開清東陵,可謂是驚天動地。
  • 河北彈棉花老頭,潛伏清東陵十多年,自製鋼板鑰匙,差點搬空皇陵
    除卻影視劇的美化,盜墓者實際上也是一群想要不勞而獲的偷竊者,在國家現行的法律之下,這個行業也是堅決不允許的,國家對盜墓賊從不姑息。但是從古代開始,就有那麼一群以盜墓為生的人,他們不惜驚擾死者的安寧,將別人的墳墓翻個底朝天,以獲取私利,盜取高額的財富,有的甚至因此而出名,就比如河北一彈棉花老農,潛伏清東陵幾十年,自製鋼板鑰匙,差點搬空皇陵。
  • 農村彈棉花老人,用鋼板做鑰匙,差點把皇陵搬空
    農村彈棉花老人,用鋼板做鑰匙,差點把皇陵搬空《三國志》當中也有「乃徙天子都長安,焚燒洛陽宮室,悉發掘陵墓,取寶物」的記載。足以看出一些人將盜墓作為了「發家」的手段,但是卻忽略了這個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文化破壞。
  • 歷史最能「吃苦」盜墓賊,潛伏東陵彈棉花十餘年,差點把皇陵搬空
    但是現實生活中有些不同,現實中的人們為了盜墓無外乎為了錢財,為了一夜暴富,大到軍閥,小到平民,都是如此,但是有這樣一位河北老人,現實生活中他只是一個彈棉花為生的普通人,但是他卻利用數年盜取了幾乎整個東陵。他究竟是誰?是怎麼做到的呢?他是誰?他為何要盜墓?
  • 河北一彈棉花老頭,皇陵下潛伏10多年,自製鑰匙,差點將皇陵搬空
    一說起這個職業,很多人想像中都感覺非常兇險和神奇,因為許多古墓中會設下大量機關,為的就是防止盜墓者的進入,而沒有一身質量過硬的本領,那麼在這一行想生存下去也很艱難,而今天我們所說的這位老人,他的事跡讓人稱奇,河北一彈棉花老頭,皇陵下潛伏10多年,自製鑰匙差點將皇陵搬空。
  • 河北扮演棉花老漢,潛伏在東陵十多年,幾乎把皇陵全部清空
    因為每個人都希望一夜暴富,我要介紹的文章是關於文章盜墓案的,我國河北的一位老人,靠著彈力棉在東陵潛伏了十多年,他還自己做了鑰匙,幾乎把皇陵全部搬走了,怎麼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人們特別重視自己的事情,皇帝作為國家元首,對自己的陵墓也非常重要,因此每個人都對皇帝的陵墓特別嚮往,因為皇帝的陵墓畢竟有珍貴的陪葬品。
  • 史上最厲害的盜墓賊,搬空清朝14座皇陵,連孫殿英都望塵莫及
    ,但更重要的就是軍餉,曹操為了不加重北方百姓的負擔,設立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盜取歷代皇陵的寶藏充當軍餉,後世的盜墓賊也逐漸猖狂起來。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盜墓賊就是孫殿英,他是民國時期的軍閥,因為盜取了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的陵墓為世人所知,當時溥儀非常憤怒,要求嚴懲孫殿英,但孫殿英將所盜得的財寶送給了權貴,因此保全性命
  • 潛伏清東陵數十年,利用彈棉花遮掩盜空皇陵的河北老人,結局怎樣
    財富宛如從藍色天空上飛來的一縷陽光,它總是那麼的美麗,那麼讓人意亂神迷,所以很多人最後就沉浸在了這些財富之中,為了黃金萬兩,為了富貴生活,而不惜鋌而走險,犯下大罪,但是他們有所不知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只要犯罪,法律的正義之劍,必然將降臨到罪人的頭上,讓自己所擁有的美好一切都化為烏有,同時,還有可能遭遇最嚴重的懲罰
  • 河北彈棉花老者,深居古墓數十年,自己製作鑰匙差一點清空皇陵
    但是陵墓的存在往往都會引來盜墓賊的光顧,他們只會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從而導致墓葬的損壞,所以說盜墓賊的行為十分可惡。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位關於盜墓賊的故事,他的經歷可是堪稱奇蹟這位大名鼎鼎的盜墓賊叫做王紹義,曾經可是非常出名的一位人物,在以前當過土匪馬福田的部下,因此盜墓的行當也經常去做,偷盜的文物古董數不勝數。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被大肆光顧
    「剿匪」為名策劃了一起東陵盜案,盜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這也是清皇陵第一次被盜掘。 1938年,一夥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盜挖了清西陵中光緒的崇陵,崇陵是清西陵中唯一一座被盜掘的皇陵。 1945年,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轄東陵的冀東軍區15軍分區情報隊隊長張盡忠夥同王紹義,穆樹軒、賈正國、趙國正、李樹卿、劉恩、劉繼新等人,明目張胆地開始盜竊陵寢。
  • 各朝皇陵分布在哪?一個誰也找不到,一個誰也不敢打開
    在我國古代,帝王們對自己下輩子永遠的家都非常重視,往往不惜重金打造,投入大量的財力人力,帝王們奢靡厚葬的同時也吸引不少盜墓賊的光顧。經過歷史紅塵滾滾,各朝各代皇帝們的皇陵都分布在哪?結局如何?
  • 比孫殿英更瘋狂,1945年清東陵再遭大劫,真相觸目驚心
    東陵辦事處警察署設立護陵警察數十人,負責維修、保護,防火防盜,輪流守護清東陵,時間來到1945年,日本投降,鬼子走了,偽警察散了,清東陵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無人管理狀態,遵化、薊縣、興隆被國民黨佔領,農村地區則由我冀東軍區管理,國民黨發動內戰,冀東軍區主力部隊開進東北,清東陵的守衛只能依靠臨時拼湊起來的民兵、公安助理(相當於治安員),一些百姓在這裡砍伐樹木、毀壞建築
  • 可可愛愛的寵物貓,卻淪為了彈棉花的小工……
    近日,有粉絲稱:網上出現了一隻貓貓打工仔,每天靠著彈棉花,來賺錢養活自己和鏟屎官…看起來,好不心酸!這隻貓叫@阿里多多醬,是一隻棉花廠的工貓,被後輩們尊為:多師傅。老師傅就是老師傅,這手法一看就不一般…據多師傅介紹,這種傳統的手彈棉花被,看著簡單,其實大有學問。通常一床被子,就需要花費一個月的時間…現在,很多年輕貓都吃不了這個苦,像多師傅這樣的手藝貓已經不多了!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頻頻被盜墓賊光顧?
    但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明代皇陵比清代皇陵存在的時間要長很多,但為何明代皇陵沒有被盜而清朝的皇陵卻被盜墓者大肆光顧呢?在明朝皇陵和清朝皇陵的被盜程度上來看,清朝的皇陵幾乎被洗劫一空。除了沒有陪葬品的孝陵,東陵和西陵都被盜了。
  • 同是皇陵,為什麼明朝皇陵沒人盜,而清朝皇陵無一倖存?專家是這樣...
    明朝的陵墓基本上都在北京和南京集中的地方安葬,除了萬曆皇帝的被考古專家打開之後,基本上沒有得到過盜墓賊的破壞,但是清朝就不一樣了,清朝是距今最近的一個朝代,但是它的陵墓破壞程度基本上就是慘不忍睹
  • 清朝皇陵中最神秘的一座陵墓,墓中地板竟然都是用黃金所鑄
    與此前的其他王朝一樣,滿清統治者在入主中原之後,在河北易縣、遵化兩地修建了東陵與西陵。這兩座皇家陵園先後經歷了民國時期孫殿英盜案及解放前民間盜墓賊的洗劫,至今,僅雍正、嘉慶、道光、鹹豐這四座皇陵免遭洗劫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