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彈棉花老頭,皇陵下潛伏10多年,自製鑰匙,差點將皇陵搬空

2021-02-08 撲史小天才

引子

「發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嶺尋龍決」,隨著近幾年盜墓題材的影視劇火熱,盜墓這個詞也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無論是在古代還是今天,盜墓一直都是見不得光的職業,華夏人都崇尚入土為安,沒有人願意自己去世之後,再被一些不法之人給打擾。

一說起這個職業,很多人想像中都感覺非常兇險和神奇,因為許多古墓中會設下大量機關,為的就是防止盜墓者的進入,而沒有一身質量過硬的本領,那麼在這一行想生存下去也很艱難,而今天我們所說的這位老人,他的事跡讓人稱奇,河北一彈棉花老頭,皇陵下潛伏10多年,自製鑰匙差點將皇陵搬空。

在上世紀民國時期,一位叫王紹興的人出生在這個年代,當時國家局勢比較動蕩,局面也非常混亂,隨著王紹興的逐漸長大,為了能夠獲得錢財,他將目光放在了盜墓上,一回生二回熟,隨著次數逐漸增多,他的技術也越發嫻熟起來。

為了能夠幹一票大的,他和同夥一起來到了清東陵,相比於其他的古墓來說,皇家的墓穴中寶物只會更多,這樣的誘惑沒人抵擋得了,通過幾次蹲守排查之後,他逐漸摸清楚了東陵的工作人員活動軌跡,經過幾次偷偷進去之後,它得手了幾件寶物,也對清東陵有了大致的猜想,如果能夠將皇陵的寶貝全部拿出來,這筆財富絕對是非常巨大。

正當他與同夥規劃該如何進行時,卻遇上了另外一個大人物孫殿英,為了不讓自己惹禍上身,頭腦活絡的他連忙帶著同夥,連夜逃離了這裡,離開之後,他的心卻一直放在了皇陵上,於是逐漸尋找機會,在清東陵周邊一個村莊安了家,搖身一變成了彈棉花師傅。

彈棉花的日子枯燥無味,王紹興在這裡一彈就是10多年,隨著時間一長,村子裡所有人都對他產生好感,覺得這位師傅老實本分,甚至還會樂於助人,而他自己也逐漸融入了這個村子,表面上是老好人的模樣,但暗地裡卻沒有停止過偷盜皇陵的想法。

10多年時間一晃而逝,整個格局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清朝早已不存在,此時他認為時機已到,只要經過周密的安排,自己的想法絕對會實現,為了能夠計劃順利開展,他買通了守衛皇陵的幾個人,甚至還將清東陵的嚮導說服,加入到了自己的隊伍當中。

王紹興腦子非常活絡,利用人的貪念,逐漸把隊伍壯大到了20多人,還籌備到了不少裝備,為了不製造更大的動靜,偷偷的進入古墓當中,他利用了鋼板自製鑰匙,於是這一場轟轟烈烈搬空皇陵的計劃,逐漸開展了起來。

這夥人先將目光放在了鹹豐皇帝墓穴上,通過自製鑰匙撬開墓穴門,而進入眼帘的眾多寶物,也讓他們眼花繚亂,寶貝分到手中,也讓他們第1次嘗到了甜頭,為了能夠大發橫財,他們又將目光瞄向了慈禧暮,雖然慈禧的墓穴曾被孫殿英捷足先登,但剩下的東西也足夠他們再發一筆橫財。

隨著他們盜墓越發順利,野心也逐漸大了起來,隊伍也更加壯大了起來,甚至連當地的一些百姓,也加入到了盜墓的行徑當中,隨著他們手段越發瘋狂,終於引發了當地相關部門的注意,經過調查之後才發現,竟然是這名在村裡為人老實的彈棉花師傅,做出的如此瘋狂的事情。

結語

他的結果可想而知,最終得到了應有的下場,而他被處決的地方,正好就在清皇陵的附近,他的事跡讓人們驚嘆,從一個碌碌無為的普通人,到一名技術過硬,而且名聲遠播的盜墓大家,這樣的經歷也成為眾人茶餘飯後的笑談。

相關焦點

  • 河北彈棉花老頭,潛伏清東陵十多年,自製鋼板鑰匙,差點搬空皇陵
    但是從古代開始,就有那麼一群以盜墓為生的人,他們不惜驚擾死者的安寧,將別人的墳墓翻個底朝天,以獲取私利,盜取高額的財富,有的甚至因此而出名,就比如河北一彈棉花老農,潛伏清東陵幾十年,自製鋼板鑰匙,差點搬空皇陵。
  • 河北彈棉花老漢,潛伏東陵十餘年,將鋼板做成鑰匙,差點搬空皇陵
    彈棉花是一種傳統手藝,可以讓棉花更加鬆軟。在技術相對落後的舊時代,國內各個地區都有做相關工作的人。河北省曾有一個看似普通的彈棉花老人。他潛伏的清東陵附近十餘年,曾用鋼板做鑰匙,夥同其他人進行盜墓活動,差點搬空了整個皇陵。
  • 農村彈棉花老人,用鋼板做鑰匙,差點把皇陵搬空
    農村彈棉花老人,用鋼板做鑰匙,差點把皇陵搬空《三國志》當中也有「乃徙天子都長安,焚燒洛陽宮室,悉發掘陵墓,取寶物」的記載。足以看出一些人將盜墓作為了「發家」的手段,但是卻忽略了這個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文化破壞。
  • 河北山村彈棉花老人,潛伏東陵十餘年,險將清朝皇陵搬空
    河北山村彈棉花老人,潛伏東陵十餘年,險將清朝皇陵搬空早在東漢時期,曹操便建立一直特殊的盜墓隊伍,並且給他們起名「摸金校尉」。從曹操開始,盜墓經過千百年的發展,近代時期,孫殿英用炸藥炸開清東陵,可謂是驚天動地。
  • 民國時期有一盜墓賊,偽裝成彈棉花的人,幾十年來差點把皇陵搬空
    民國時期有一盜墓賊,偽裝成彈棉花的人,幾十年來差點把皇陵搬空我國自古以來都有厚葬的傳統,這不僅可以彰顯墓主生前的權勢,同時也可以向世人證明後代有多孝順。而這群盜墓賊也善於偽裝自己,曾經就有個盜墓賊偽裝成彈棉花的,差點把清朝東陵裡面財寶給搬空……事情發生在民國時期,那個時代的愛新覺羅家族已經覆滅,連慈禧太后的陵墓都被軍閥孫殿英炸開,裡面的陪葬品全都被搬走。孫殿英儘管受到了很多人的譴責,但實際上對他構不成什麼影響。於是很多盜墓賊蠢蠢欲動,開始明裡暗裡挑各個陵墓作為目標。
  • 歷史最能「吃苦」盜墓賊,潛伏東陵彈棉花十餘年,差點把皇陵搬空
    但是現實生活中有些不同,現實中的人們為了盜墓無外乎為了錢財,為了一夜暴富,大到軍閥,小到平民,都是如此,但是有這樣一位河北老人,現實生活中他只是一個彈棉花為生的普通人,但是他卻利用數年盜取了幾乎整個東陵。他究竟是誰?是怎麼做到的呢?他是誰?他為何要盜墓?
  • 史上最低調盜墓賊,偽裝彈棉花工,潛伏東陵數十年差點把皇陵搬空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河北的一位彈棉花老人,看起來這位老人非常的樸實,但是其實他潛伏在東陵已經數10年了,當得知這位老人的真實身份之後,大家都嚇了一跳。這幾年隨著盜墓題材作品逐漸的影視化,有越來越多的觀眾了解了盜墓這個行業,也對這個驚險刺激的盜墓行業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 潛伏清東陵數十年,利用彈棉花遮掩盜空皇陵的河北老人,結局怎樣
    財富宛如從藍色天空上飛來的一縷陽光,它總是那麼的美麗,那麼讓人意亂神迷,所以很多人最後就沉浸在了這些財富之中,為了黃金萬兩,為了富貴生活,而不惜鋌而走險,犯下大罪,但是他們有所不知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只要犯罪,法律的正義之劍,必然將降臨到罪人的頭上,讓自己所擁有的美好一切都化為烏有
  • 河北扮演棉花老漢,潛伏在東陵十多年,幾乎把皇陵全部清空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悠久,歷史上有許多個朝代,其中一個朝代被稱為漢朝,這一時期,國家發展比較繁榮,人們在能夠解決自己的衣、食、住、行之後,就開始特別關注自己的事情。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人們對自己的陵墓有著特殊的追求,尤其是那些達官貴族,他們更加注意他們的陵墓,死後,他們不僅把陵墓擺得非常豪華,還把大量隨葬品放在陵墓裡,之所以這樣,是為了能夠挽救自己的生命,公司的身份和地位都凸顯出來。
  • 河北彈棉花老者,深居古墓數十年,自己製作鑰匙差一點清空皇陵
    伴隨著時代發展,盜墓賊的行當也是逐漸在消逝,之後王紹義在一次追捕中逃脫,雖然有幸逃出一劫,不過王紹義心思可一直都在盯著清東陵這個古墓,他深知裡面擁有無數的寶貝,就喬裝打扮成一位彈棉花的老者,等待機會到來。這期間,王紹義也不與別人交流,就擔心別人知曉他的真實身份,就這樣生活了好幾年,一直到國家成立之後,他也不曾忘記。
  • 山東挖出一竹簡,揭開孫臏遭遇的真相
    於是他便假意邀請孫臏來到韓國,和自己一起工作,但孫臏剛一到韓國,龐涓就借自己的職務之便給孫斌判了一個罪名,最後孫臏還被殘忍的挖去了膝蓋骨。因此在我們看來,龐涓的小人之心驅使他殘害自己的昔日好友,而事情真的就這麼簡單嗎?
  • 他來松滋彈棉花,一彈就是四十多年!
    以往農民每年收了棉花,都會留一小部分自用。家裡有即將出嫁的女兒會專門請彈棉匠上門彈棉被。「四鋪四蓋、八鋪八蓋」是結婚的標配!平日裡自己蓋的棉被、穿的棉衣棉褲,隔幾年也會把舊棉絮掏出來重新彈一下,使它重新變得鬆軟。
  • 「彈棉花嘞彈棉花」,富順你還知道彈棉花這門老手藝嗎?
    彈棉花啊, 彈棉花...半斤棉彈成八兩八喲...彈好了棉被, 那個姑娘要出嫁...做成一床純天然的手工棉被,必定會經歷重重考驗!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走進富順后街來感受一下這裡淳樸的人情味兒富順后街有這樣一家老店,據了解,他們1996年從浙江溫州永嘉縣來到富順,一幹就幹了20餘年,也許是對彈棉花有著特殊的情感
  • 消失的老行當:彈棉花
    「上海音像資料館」館藏歷史視頻資料彈棉花是一門老手藝了,雖然如今在城市裡已經不多見了,但是40歲以上的人都對彈棉花有著清晰的記憶。彈棉花的工匠都有一把專門用來彈棉花的弓,這是最基本的工具,根據個人的習慣可長可短,通過用木榔頭敲擊弓上的弦,來沾取棉花,我們聽到的彈棉花的標誌性聲響就是由弓發出來的。
  • 十分上海 · 歲月特輯 | 老城廂最後的彈棉花胎店,這一床的溫暖...
    本周的「十分上海·歲月特輯」,我們將鏡頭對準那些難以忘卻的歲月,捕捉城市記憶的點滴,記錄那即將消逝的煙火氣。   「我母親已經90歲了,這駱駝毛毯子,隔幾年就要我們幫她彈一次,20多年了,她蓋不慣其它的。」
  • 「彈棉花」,一種正在消失的老行當
    12月14日下午,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西街的阿忠彈棉被店,一位做棉被30多年的老手工藝人唐師傅正忙著把需要翻新的棉花胎放進機器裡;一位老顧客等著取加工好的棉被。隨著冷空氣的到來,氣溫大幅降低,這幾天,彈棉花的生意特別好。
  • 彈棉花技藝,半斤彈成八兩八,增加的在哪裡呢?
    彈棉花呀彈棉花,半斤棉花彈成八兩八喲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喲,彈好了棉被那個姑娘要出嫁哎喲嘞呀嘞哎喲嘞呀嘞,彈好了棉被那個姑娘要出嫁那個姑娘要出嫁,彈棉花呀彈棉花為了能養家我彈棉花喲,彈成了這一家去下一家喲
  • 冷空氣殺到彈棉花作坊受歡迎 翻新一床棉被50元
    這兩天,彈棉花作坊受到歡迎,彈新棉被、翻新老棉被,一天總要彈上十幾條。翻新一條棉被耗時三刻鐘昨日上午,記者在中山南路上找到了一家棉花加工作坊。在10多平方米的小作坊裡,放滿了用來做棉被的棉花以及市民送來翻新的棉花胎,作坊裡還放著一張木板臺子和一架彈花機,舒老闆正戴著口罩,忙著彈棉被。
  • 浙江衢州老手藝人半個世紀的堅守:彈棉花裡的匠心夢
    店內,一位老人身系大長弓、左手緊握長柄、右手握著一隻木錘頻擊在牛筋繩上彈棉花。這是彈棉花師傅汪有亮50多年堅守的日常。「彈棉花」傳統手工藝歷史悠久,元代就已有記載。彈一床棉被,需敲彈7000多下,利用彈弦的震動使棉花纖維打開,再將整床棉花作為整體進行敲彈。而後,用3000多根紗線固定棉花背面,最終經過打磨和縫製,歷經3個小時才能完成。
  • 史上最厲害的盜墓賊,搬空清朝14座皇陵,連孫殿英都望塵莫及
    盜取歷代皇陵的寶藏充當軍餉,後世的盜墓賊也逐漸猖狂起來。,他還說自己盜取清皇陵,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大漢同胞,而且滿清入關時殺了那麼多漢人,大興文字獄,我這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以清朝皇陵之寶物通天下財貨,豐藏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