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說這世界上唯一的不變就是一直在變,很少會說某種道理可以普適一切,但是隨著對經濟學課程的學習以及對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反觀和思考慢慢發現,真的有一種規律可以普適一切,那就是度,也就是經濟學所說的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就是說我們有一組生產要素,放在一起來生產一種產品,當別的因素都不變的時候,隨著一種因素投入的不斷增加,生產所獲得的收益或逐漸增加,但是總會有一點,過了這個點,即便是再投入這種生產要素,其帶來的邊際收益就會開始慢慢減少,產生一個下降的趨勢。
舉一個比較形象的例子來說吧,就說我們現在比較餓,擺在我們面前的有主食、青菜、肉蛋奶還有一些零食等等,這些食物都是可以讓我們來填飽肚子的,如果說我們不斷地增加主食的攝入量,我們的飢餓感會慢慢減少,變得越來越飽,但是隨著主食的不斷再次增多,我們不僅僅是飽還會感覺有一點撐,假設還繼續增加主食的攝入的話,不僅會感覺很撐還會感覺身體極度不適,最後這種攝取食物帶給我們身體的滿足感不僅不會隨著食物的增多而越來越多反而會慢慢下降,如果說得再誇張一點,有可能攝取過多給身體造成負擔影響身體健康。
這是我們生活中都比較能接觸到的很直觀的例子,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暴飲暴食的人不僅身形看起來不美觀,就連精神狀態也不是很好的原因,吃東西一定要有度,即便是再好吃的食物,也要適可而止。
我們常說「小酌怡情,大飲傷身」也同樣是這個道理,適量的飲酒會增進朋友之間的感情,還會有活血化瘀的一些功效,但是如果你一直不停地喝,你不僅會慢慢喪失身體慢慢被激活的快感,還會喝醉甚至不省人事。可能也許有的人會說自己酒量很好,千杯不醉,但是過多的液體、酒精進入身體後,潛在的威脅和身體的不適依舊會抵消你在飲酒過程中收穫的滿足感。
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例子,都是我們日常能夠很容易接觸到的情況。當然,除了上面講到的,學生的學習,商人的經商也同樣適用這樣的規律。
學生如果同時學習六門課程,六門課程的總分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成績的一個標準,如果說在某一學科——英語上,花費充足的時間,隨著時間投入的不斷增加,英語成績一定是越來越好的,而且在從最開始基礎極度薄弱的階段到達初步大致掌握的階段的進步可以說是飛速的,但是如果說後面依舊投放過度的時間和精力的話,進步會暫緩,甚至到後面會影響整體的學習成績,因為依舊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提高其它科目的分數。
同樣,對於很多商人來說,他們手中會有幾個項目來促成公司的整體的收益狀況,但是他們往往不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坐享其成,想著只是靠著手裡的這幾個項目一勞永逸,只要不斷加強服務或者加大投入即可,雖然一開始這樣的方法策略會讓整體的收益快速增加,但是總有那麼一個點,一旦過了,投入和產出就會不成正比,即便投入的再多,你所收穫到的也僅僅只是微乎其微,也就是所謂的入不敷出了,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大公司他們要不斷地推出新的產品,推出新的項目,很多商城、應用不斷地再創新開發新的功能,都是這樣的道理。
總有那麼一個點,過了,收穫的便不是所謂的收益了,這個點就是度,做人、做事但願我們都能掌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