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PS:新型電子顯微技術揭示成核普適規律

2021-01-08 澎湃新聞
CRPS:新型電子顯微技術揭示成核普適規律

2021-01-06 2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Cell Press CellPress細胞科學

物質科學Physical science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Evelyn N. Wang教授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鄭平院士團隊合作,利用一種全新的相位增強環境掃描電子顯微技術(p-ESEM),首次實現了微納尺度冷凝液滴成核點分布的直接探測,並且發展出一套完備的成核點分布的統計理論。該研究進一步展示了成核點分布規律在水蒸氣冷凝、電化學析氫反應、以及固體材料沉積生長等過程中的普適性,從而揭示看似截然不同的宏觀物理化學過程的微觀共性。相關成果發表在Cell Press旗下期刊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題為「Nucleation Site Distribution Probed by Phase-Enhanced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該研究為理解成核點分布的物理本質提供了重要的實驗和理論基礎,同時為高性能的材料製備和系統設計提供指導思路。

背景介紹

成核(nucleation)是一個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和工業生產的物理過程。微納尺度的成核點分布決定了包括冷凝、沸騰、凝固、結晶、電化學、催化、以及氣相沉積等複雜物理過程的宏觀性質。因此,對於成核點基本性質的深入研究不僅可以提升對基礎物理過程的理解,更能為諸如強化相變傳熱,高效電解析氫,以及提升固態材料性質等前沿工程應用領域提供新的設計思路。然而,由於直接探測技術的欠缺和相關統計理論的不完備,成核點數量和空間的統一分布規律尚未被完全揭示。

相位增強環境掃描電子顯微技術(p-ESEM)

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ESEM)是一種能夠直接探測氣相環境中微納尺度物理過程的電子顯微技術。相比於需要維持高度真空環境的傳統電子顯微鏡,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可以直接探測存在於氣體壓力環境中的諸如流體,高分子材料,以及生化材料等絕緣物質。因此,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極大的擴展了傳統電子顯微鏡的工作範圍,並且在物理、化學、生物以及材料科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然而,由於氣相環境的存在,用於探測的電子束會被氣體分子散射,致使電子成像的解析度和對比度極大地降低,從而無法直接探測到微納尺度的成核點分布。當氣相環境壓力上升到大約1000 Pa的時候,物質的有效信息往往會完全被電子散射帶來的噪聲信號所淹沒,致使探測過程徹底失效。為提升傳統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性能,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名為相位增強環境掃描電子顯微技術(p-ESEM)新型技術。這一顯微技術通過提取原始圖像在時域內的動態信息,重構電子在界面散射過程中的相位變化(如圖1),使電子在氣體環境中的成像解析度和對比度大幅提升(如圖2),從而使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具備了直接探測成核點分布的能力。

▲圖1. 相位增強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p-ESEM)的工作原理和成像過程

▲圖2. 傳統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左)和相位增強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右)對成核點分布的成像效果對比。

成核點分布的統一規律

通過對不同情況下成核點分布的直接測量,研究團隊發現成核點在數量上滿足泊松分布而在空間上滿足瑞利分布(如圖3)。研究團隊發展了一套完備的統計理論進一步驗證了實驗結果(如圖3)。通過對水蒸氣冷凝、電解水、以及化學氣相沉積生長二維材料成核點分布的實驗和理論對比,研究團隊發現得到的成核點的泊松數量分布和瑞利空間分布在不同物理化學過程中具有普適性,從而從本質上揭示了成核過程的一般規律(如圖4)。結合統計理論和隨機過程模擬,研究團隊將成核點分布規律拓展至任意空間維度,為不同工況下的成核過程提供理論支撐。

圖3. 成核點的數量分布(A-C)和空間分布規律(D-E)。

▲圖4. 成核點分布在水蒸氣冷凝(A)、電解水(B)以及化學氣相沉積生長二維材料(C)中的普適性。

小結

本文提出了一種結合相位增強環境掃描電子顯微技術(p-ESEM)的直接探測成核點分布的實驗方法。結合實驗表徵和統計理論,研究團隊首次對成核點的數量及空間分布進行了系統和完備的分析,從而揭示了複雜物理化學過程中成核的一般普適規律。本文的研究結論不僅可以用於理解基本的成核過程,而且可以被廣泛用於指導由成核所主導的各類工業過程的優化與設計。

第一作者:Lenan Zhang、Ryuichi Iwata

通訊作者:Evelyn N. Wang、鄭平

通訊單位:麻省理工學院、上海交通大學

撰稿:Lenan Zhang、Yang Zhong

相關論文信息

論文原文刊載於Cell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上,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論文

▌論文標題:

Nucleation Site Distribution Probed by Phase-Enhanced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論文網址:

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physical-science/fulltext/S2666-3864(20)30284-8

▌DOI:

https://doi.org/10.1016/j.xcrp.2020.100262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度,是這個世界普適的規律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說這世界上唯一的不變就是一直在變,很少會說某種道理可以普適一切,但是隨著對經濟學課程的學習以及對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反觀和思考慢慢發現,真的有一種規律可以普適一切,那就是度,也就是經濟學所說的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通知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將於11月21-25日(21日報到,25日離會)在成都市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召開。      為慶祝中國電鏡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本屆年會的主題是「顯微學激發新希望」。回顧四十年發展歷程,電子顯微學的研究領域至今已遍及各個學科,低溫冷凍電鏡及時解析了病毒突刺蛋白結構,為研製新冠疫苗和治療藥物提供了依據。
  • 北師大龔高浪組首次揭示大腦左右半球白質連接的遺傳關聯規律
    該論文利用雙生子和家系人群的彌散磁共振腦影像數據,從遺傳度(heritability)相似性和遺傳相關性(genetic correlation)兩個角度,揭示了左右側同源腦白質連接的遺傳關聯規律。眾所周知,左右半腦之間高度相似,但也存在多個維度的不對稱性,這是人腦結構與功能的重要規律之一。
  • 核外電子運動規律
    (註:原子模型被否定)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提出了原子有核模型,認為原子像一個縮小的太陽系,中心有一個幾乎佔有全部質量且帶正電的原子核,核外有若干個帶負電的電子繞核運轉,如同行星圍繞太陽運轉一樣。這種原子模型得到了人們的公認,但它與古典電磁理論有矛盾,對原子的線狀光譜也無法解釋,因而存在很多缺陷。
  • 研究揭示工業微藻應激產油的蛋白質組動態規律
  • 研究揭示鈣鈦礦量子點激子複合與自旋弛豫的定標規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材料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採用飛秒瞬態光譜技術,系統地研究了鈣鈦礦量子點體系的激子複合與自旋動力學,揭示了量子點尺寸與組分對俄歇複合和自旋弛豫壽命的影響,並基於光學斯塔克效應實現了對自旋態能量的操縱,對理解鈣鈦礦量子點的基本光物理及其在光電和量子器件方面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新型冠狀病毒73:同電相斥與電子云形狀、電子軌道最大電子數
    富田興合苑業主的大事小事73、新型冠狀病毒73:同電相斥與電子云形狀、電子軌道最大電子數 「共價鍵的形成是成鍵原子的電子云發生重疊…電子云重疊程度越多,兩核間電子云密度越大,形成的共價鍵就越牢固…因此,共價鍵的形成將儘可能地沿著電子云密度最大的方向進行…除s軌道的電子云是球形對稱,相互重疊時無方向性外,其餘的p、d、f軌道的電子云在空間都具有一定的伸展方向,故成鍵時都有方向性…」網友「魘(yǎn)彥兒 」說。
  • 上海高研院等在同步輻射單細胞紅外顯微成像研究中獲進展
    單細胞技術因有望揭示「細胞功能異質性機制」這一生命科學的本質問題,從而解析各種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衰老的分子基礎,是當前生物醫學的研究熱點和重點方向。單細胞技術在測序方面取得了進展;由於該技術具有無須標記、非侵入性、可同時展示胞內代謝物(組)特徵等優點,逐漸得到學界關注。
  • 情景感知論壇丨CNCC技術論壇
    由於情境智能的普適性和重要性,它在智慧終端、智慧城市、智慧健康醫療、新型人機互動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近年來受到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關注與重視,是具有重大意義的研究和應用主題。本論壇邀請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頂級專家,一起深入研討交流,希望架起一個合作的橋梁,加快該領域研究成果向產業的轉化。
  • 2020年尼康微型世界顯微攝影大賽獲獎名單公布
    據外媒報導,尼康微型世界顯微攝影大賽(Nikon Small World Photomicrography Competition)已經舉辦了近半個世紀,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顯微攝影大賽。尼康的公關經理Eric Flem表示:「46年來,尼康微型世界攝影大賽的目標一直是為公眾分享視覺上融合了藝術和科學的顯微圖像。隨著成像技術和科學技術變得越來越先進,我們很自豪地展示這種結合了研究、創造力、成像技術和專業知識的圖像,它們可以為科學發現帶來好處。今年的冠軍就是一個令人震驚的例子。」
  • 菏澤市醫學會手足外科學分會一屆三次會議暨首屆顯微外科基礎技術...
    魯網11月15日訊(記者 洪常良)為全面推動全市顯微外科技術的發展,更好地服務菏澤百姓,11月14--15日,菏澤市醫學會手足外科學分會一屆三次會議暨菏澤市首屆顯微外科基礎技術培訓班在菏澤如期舉行。本次顯微外科基本技能培訓班由菏澤市衛生健康委主辦,菏澤市醫學會、菏澤博愛醫院顧玉東院士工作站承辦。
  • 中國工程院 |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六大技術挑戰(2020年)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黨中央關於推進我國新型數字基建相關精神,推動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領域高質量發展,助力數字基建科學發展驅動壯大經濟新動能。2020年4月26日,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學部、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中國工程院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六大技術挑戰(2020)」(以下簡稱「挑戰」)。
  • 日常使用的材料測試技術,你都用過哪些?
    :吸收光能量隨化學位移的變化 提供的信息:峰的化學位移、強度、裂分數和偶合常數,提供核的數目、所處化學環境和幾何構型的信息 06 電子順磁共振波譜法 ESR
  • 昆醫大附一院為無精症患者成功實施顯微取精術
    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12月23日,記者從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昆醫大附一院)獲悉,該院泌尿外二科近日與昆明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實施了女方取卵並與患有非梗阻性無精子症愛人同步舉行顯微取精術。通過單精子卵泡內注射技術,成功獲得11個受精卵,已獲得優質囊胚6枚。
  • Geek+發布OpenBox + Smart Factory解決方案,打造易用普適的工業級系統
    本次展會首日就吸引到了數萬觀眾參觀,眾多行業內知名企業及參展商紛紛展示了先進的智能製造與物流裝備,使得該展會成為中國智能製造及物流技術行業發展的風向標。Geek+在LET 2019首日發布了OpenBox智能搬運解決方案和Smart Factory智慧工廠解決方案,此方案是工業4.0背景下,迎合客戶需求推出的易用普適的新型柔性製造業解決方案
  • 【新技術】透視大腦!新型X射線顯微鏡技術全腦高解析度快速成像
    電子顯微鏡具有納米級別的超高解析度,但是獲得即使很小的神經環路的三維圖像也需要收集數百萬張圖片,耗費大量的時間。光學顯微鏡成像速度快,但是空間解析度不高。 高能X射線(> 10 keV)由於其強大的穿透力和亞納米波長,因此在採集三維成像具有高時空解析度,滿足觀察神經亞細胞結構的需求。
  • Nature Materials 新型類器官列印技術實現大尺寸組織構建
    介紹了一種新型類器官列印技術方法,該方法結合了類器官製造技術和生物3D列印技術的優勢,並成功構建了高度仿生的釐米尺度的組織,包括管狀結構,分支血管和管狀小腸上皮體內樣隱窩和絨毛域等,為藥物發現和再生醫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 新技術揭示細胞核染色質的放射狀結構
    新技術揭示細胞核染色質的放射狀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8 12:59:45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Magda Bienko、Nicola Crosetto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GPSeq技術來揭示了細胞核中染色質的放射狀結構
  • ...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技術最新研究進展與應用
    因此,新發展起來的、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技術,因突破衍射極限,將光學探測的空間解析度拓展到了10 nm尺度而備受關注。本報告將介紹10nm分辨的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鏡(s-SNOM)的技術原理和技術發展,並結合數十篇發表在頂級期刊Nature、Science、Chemical Reviews、Advance Materials等上的最近科研成果,深入闡述這種技術在等離激元、二維材料、範德瓦爾斯材料、半導體等前沿研究領域的最近進展。
  • 法國「陣風」戰鬥機試射新型核巡航飛彈
    這也是「陣風」戰鬥機第一次試射該新型核巡航飛彈,標誌著法國空基核力量的「接力棒」移交至「陣風」戰鬥機手中。ASMP-A核巡航飛彈是法國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最大射程500千米,飛行速度3馬赫,可搭載一枚3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是法軍戰術核打擊的主要手段。 冷戰「核武刺客」 在核力量建設與發展上,法國堅持獨立自主的開發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