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說到吟詩作對,大家都知道這是古代文人的日常。而吟詩作對其實是指「吟詩」和「作對」。「對」就是指對聯,對聯是我國的習俗,也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更是我國的文化瑰寶。自古以來,留下了許多精巧的對聯,如《戲說拆字之二》中的「鴻是江邊鳥,蠶為天下蟲」等等。
01
既然是作為文人的日常,也是附庸風雅之事。在古代,才子佳人自是絕配,亦有不少才女有著驚世的才情。比如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等等。本文的主人公也是才女,而且是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妹妹,據《東坡問答錄》記載,蘇軾還有一位妹妹,名為「蘇小妹」。頗有才情,後人為此還杜撰了許多故事,只是在哥哥的聲望之下,才情也多不為人知。
▲蘇軾畫像
北宋蘇家是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父親與兩個兒子並稱「三蘇」,才名遠播。在這樣的家庭中,兒郎文採翩翩,女兒同樣才氣不凡。不過,在父兄的名氣之下,蘇小妹的才情也就顯得不值一提了。
其實,蘇小妹的父母也給予了她一樣的教導。蘇小妹自小聰慧,學習能力極強,精通琴棋書畫,吟詩作對亦不輸男子。甚至有時蘇東坡都看不懂的詩詞,蘇小妹也能輕鬆破解其奧妙。據說,當年蘇軾有一好友,法號佛印禪師,才華橫溢,蘇軾年輕氣盛,試與高僧一較高下。
▲蘇小妹畫像
一日,蘇軾同佛印禪師打坐。突然,蘇軾提議到:「禿驢,你看我打坐像什麼?」,老和尚笑道:「蘇兄,我覺著像一尊佛」,蘇軾大笑,竟回道:「在我看來,你卻像一坨糞便」。
▲佛印與蘇軾圖畫
02
老和尚沉默了,只得閉眼打坐,蘇軾見狀還以為自己佔了上風,便跑回家炫耀了。蘇小妹得知之後,只是笑兄長愚蠢,說「佛門弟子講求心眼合一,眼裡看到的,就是自己內心的寫照。」蘇軾一聽,自覺無地自容。這也足以證明,蘇小妹的才華見識,可與蘇軾評高下。
▲蘇軾與佛印對論
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蘇小妹和兄長一樣,也有恃才傲物的時候。而且更加刁蠻任性,得理不饒人,口齒伶俐,常常說到人啞口無言。
一日,天朗氣清,佛印禪師到訪蘇家,蘇東坡做東,意欲給大師下面吃。蘇小妹得知是佛印禪師到訪,傾慕文採的同時,也想與之一較高下,切磋一下文採。
03
當蘇東坡將煮好的麵條端上來時,蘇小妹就向禪師發起了一句上聯:「面對面吃麵」,傲氣地看著佛印禪師,意欲以對對聯換取麵條,對不上就吃不著。禪師看出了蘇小妹的來意,正在思考如何作對時,卻被一旁的蘇軾搶先對了一句下聯:「人與人論人」,也是對仗工整。看起來,蘇家兄妹一人出上聯,一人出下聯,似乎是佔了上風,贏了禪師。
▲寫對聯
讓蘇家兄妹二人沒有想到的是,佛印禪師笑著出了下聯:「心連心貼心」。這句下聯所傳達的意思是「以和為貴,體恤對方」,飽含溫情,也彰顯了禪師的氣度,頓時讓蘇小妹無地自容,自覺羞愧。
結語
中國古時的文章也好,詩句也罷,又或者是對聯,在對仗之外,更注重的是辭藻所表達的氣度與價值理念,真正能流傳千載,被奉上神壇,也往往是那些詞有驚世之才,情可動人之句。而文人的才情,氣度剛好都反映在了作品之中。
參考資料:
《戲說拆字之二》
《東坡問答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