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喪禮上的抬棺人:入職要朝廷發許可證,一開張夠吃三年

2021-01-12 不見長安舊少年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縱然人擁有萬般能耐,最終的歸宿都是平等的,一捧黃土亦或是漫山荒草,隨著歷史化作一縷青煙。

無論是王孫貴族還是布衣平民終逃不過滄海桑田,人們在最終都將無可奈何地走向死亡。面對死亡,大多人會豁然接受,但卻無比看重生命最後一步的儀式。

逝者已逝,這份儀式是對逝者最後的祝願,也是對生者的撫慰。在老北京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扮演著靈魂擺渡人的角色,負責送別逝者最後一段人生路。

極為講究的老北京葬禮

提及老北京,人們首先便會想到它那悠久的歷史,和生活方式極為講究的老北京人,他們衣食住行,無不細膩、精緻。而作為人生最後的一個步驟更是極為重視的。

對人逝去的說法便有許多種,「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大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千古奇書《紅樓夢》中,曹雪芹在第十四回中對秦可卿葬禮的細緻描寫可謂無比奢華:「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應佛僧正開方破獄,傳燈照亡,參閻君,拘都鬼,延請地藏王,開金橋,引幢幡;那道士們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禪僧們行香,放焰口,拜水懺,又有十三眾尼僧,搭繡衣,鞈紅 鞋,在靈前默誦接引諸咒,十分熱鬧。」

短短幾句話便將葬禮的盛大描繪的淋漓盡致。相比葬禮中的眾多習俗,最後出殯的儀式可稱得上是最為隆重的。

歷代禮法規定,皇帝出殯可用一百二十人抬皇柩,王孫貴族可用八十人的規格,其餘王子貴人只可用六十四人抬,而沒有功名在身的平民百姓出殯時便不可享受此禮遇。

但隨著清政府倒臺,嚴苛的封建禮制也隨之土崩瓦解,老北京城中的有錢人為了追求死後的虛榮也會仿照舊時貴族,僱傭人抬棺,這樣的一群人被稱作槓夫。

槓夫是怎樣煉成的?

出殯時的規格在眾人眼中是身份、家實的象徵,因此大戶人家都會極盡聘用更多的槓夫,以此營造盛大的出靈規模。因而但凡達官貴人辦喪事,槓夫們便有了吃飯的活計。但畢竟不會經常辦喪事,並且能夠僱傭槓夫的人又只是少數,那麼槓夫們的生活是否會困苦不堪?

答案是否定的,在老北京流傳著一句話:「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由此可見,槓夫這一行業極為暴利,偶爾的一次生意便可足夠槓夫們生活很長一段時間。或許有人會想,既然槓夫的生意如此好做,那為什麼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卻並不是很多呢?

首先槓夫這一職業是有門檻的,並非人人皆可選擇的。晚清時期,要擁有朝廷頒發的許可證,才可以從事工作。民國後,雖然條件有所放寬,但還是要有政府的批准才可以。

其次,合格的槓夫要有極強的耐力和平衡力,並且要身強體壯,畢竟要求抬著近百公斤重的棺材,走很長的路。

據說,功力深厚的槓夫在抬棺時極為平穩,在棺面上放一碗水,到地方下棺時,碗中的水也不會灑出一滴,足可見其能耐。

常人在平地抬東西都會搖晃,而槓夫們在老北京的坑窪不平的黃土路上依舊如履平地,這份功力便可叫眾人嘆服。

並且,老時候的槓夫們不僅僅要負責平穩的抬棺送葬,還要為主家料理壽衣、起靈、喪樂等一系列喪葬禮儀。眾多繁瑣的事項亦不是常人能夠順利處理的。因此,槓夫這一職業逐漸成為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抬棺人的無奈現實

槓夫壟斷著喪葬行業,一次的生意便可獲取暴利,並且槓夫們是皇家都不敢得罪的一群人。這種種的條件不禁令許多人羨慕,但事實上這份職業卻遠沒有人們想像的輕鬆。

槓夫們社會身份低微,不得世人尊重。槓房中時常是空蕩冷清的,生意並不紅火,而槓夫們卻並不可以趁此休息,他們要堅持練習抬棺,每個動作、姿勢都要反覆練習幾千幾萬遍,才會有正式葬禮中的完美表現。

因為,對他們而言,一個動作的失誤,便意味著他們失去了僱主的信任,也許此後便不會再有人來找他們。

槓夫們本身的工資並不高,暴利的背後是他們與主人家斡旋的結果,主人為求葬禮圓滿完成,便會儘可能滿足槓夫們的要求,在他們看來,逝者葬禮的順利舉行,不僅代表著逝去人的安息,也意味著歷代後人生活的一切順遂。

抬棺人的前世今生

頭戴荷葉帽,上插鳥翎,身著花衣裳,在一些晚清老照片中或許會發現槓夫們的身影,他們打扮奇異,抬著巨大的棺槨平穩地走在小路上,他們是那個時代的縮寫,隨著新中國建立後各項改革的推行,這項當初不可或缺的職業,也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槓夫們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卸下了身上的重擔,如今我們也只能從黑白照片中尋覓他們的痕跡了。

槓夫職業的消失是時代發展的選擇。葬禮儀式改革了,槓夫們消失了,曾經,他們的存在是為了活著的人尋求慰藉,也許一場聲勢浩大的葬禮便可減輕他們心中的不舍亦或是不安。

奢華的喪葬規模是生者對逝者寄託的哀思,還是對炫耀場面的追求,我們無從評判。逝者已逝,生者如斯,對於先人而言,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凡世的是是非非都已萬事皆空。

世界是一個舞臺,每個人畫好妝後,認認真真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唱念做打,每一個動作、每一句念白都是他們在這個世界留下的痕跡,但只要戲落幕了,一切便都結束了,此後的掌聲與鮮花都無從得見,野草尚可復生,但生命卻一去不復返。

既然如此,那便在有生之年享受舞臺上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惟聞松柏聲。

當年的高大陵墓,如今都已化為須有。命運無常,生命有期,世間的一切都會消亡,當年送走亡靈的抬棺人早已隨時代而消失,但必然會有新生的事物代替它而繼續存在。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封建文化縮影:老北京喪禮講究規格,槓夫高收入全靠「敲竹槓」
    在我國民間,槓夫有著「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說法。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槓夫這一職業也就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抬棺的人越多,意味著出殯之人的身份越高貴。 在這一時期,槓夫的人數需要嚴格按照朝廷的規定。若是超出規格,那可是要殺頭的大罪。 可隨著清政府的倒臺,越來越多的大戶人家也開始按照過去宮中貴人的六十四槓規格,以此表達對已故之人的重視與孝道,其中也不乏嚮往帝王霸業之人。就連當時的窮苦人家,也要儘量多僱幾個槓夫。
  • 黑人抬棺的背後:一副棺材6萬元,喪禮前要全城公告
    2020年8月,韓國一所高中的幾名學生在網絡上模仿黑人抬棺,並將之形容為「本世紀最搞笑行為」,結果引起非洲幾個國家的指責,一名在韓國錄製節目的加納藝人對此公開表示:這是對文化的不尊重行為,一點都不好笑。
  • 「黑人抬棺」男團全球「出道」,疫情喪文化下的黑色幽默
    在以往一些作死視頻中,經常會有彈幕打趣說「我看過報導,這個人後來死了」。黑人抬棺則自帶了這一層意思,再加上罕見的舞蹈場面,迅速成為梗民們的新寵。80%的加納人信仰宗教,他們認為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新的開始,「喪禮」就是送人去新世界的儀式。因此加納人非但不會很悲傷,還會製作五花八門但非常精緻的棺材送家人最後一程,比如生前喜歡吃菠蘿就定製菠蘿棺材,攝影愛好者就定製相機棺材等等,寓意和所愛之物死後長相廝守。
  • 15歲就在殯儀館打工,黑人抬棺組合隊長竟大有來頭
    黑人抬棺組合隊長竟大有來頭 15歲就在殯儀館打工黑哥一笑可以說最近火爆的網絡梗圖了,抬棺小哥們也被製作成了各種表情包
  • 人氣最高的天團,火遍全網的黑人抬棺專業團隊背後故事揭秘
    抬棺柯裡昂benjamin多年的抬棺經驗,讓他發明了這套「抬棺舞」,一時間,他成為了加納抬棺屆的「教父」,抬棺柯裡昂。當地人認為每一個人都會在另一個世界見到自己的祖先,而且生命將得到輪迴,所以當地的每個人去世都應該有一個體面的葬禮。加納人用一種喜慶的方式來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因為加納也被稱為是「世界喪禮之都」。早在加納抬棺舞被挖掘之前,網際網路上就曾流行過一波加納特產棺材。
  • 「黑人抬棺」:給你不一樣的文化盛宴!「歡快的死亡」
    「黑人抬棺」最近走紅網絡,出自原版視頻「Ghana's dancing pallbearers」,視頻中一隻黑人棺葬舞蹈團隊向我們展示了在加納的特有習俗,隨後這個視頻被添加了帶感的BGM,然後在B站走紅。
  • 最近B站爆火的「黑人抬棺」什麼梗?看完背後故事後我笑不出來了
    相信最近常逛B站的小夥伴兒經常都會看到這麼一段視頻,幾個黑人小夥兒抬著一口棺材,配上激情四射的電音,然後隨著節奏搖擺他們的身體。這個視頻被大家稱作「黑人抬棺」,近段時間,這個視頻極其相關的鬼畜等在B站瘋狂刷屏,引來了很多網友的關注。那麼這個黑人抬棺梗到底是什麼呢?這個視頻的出處是什麼呢?這次老巴就來簡單跟大伙兒聊一聊。
  • 「黑人抬棺」爆紅後:有人做出千萬爆款,有人感嘆人間悲歡
    其實,黑人抬棺的原版視頻出自於BBC在 2017 年的一篇報導,目前YouTube上播放量已超千萬。主要採訪了來自加納的提供抬棺舞喪禮服務的團長班傑明,在視頻中,他表示,這一形式是依照客戶的意願進行定製的喪禮服務,靈感來自一位想要「舞蹈送葬」的客戶。前幾天,「X博士」發文《我們聯絡了抬棺的黑人老哥,並拿下了中國區代理》,採訪了這位抬棺的黑人老哥。
  • 比「黑人抬棺」還要猛!厄瓜多辣妹在葬禮上熱舞扭腰「騎棺材」
    前不久,一段來自非洲的黑人抬棺舞曾經在全球掀起熱潮,沒想到如今在厄瓜多出現了比黑人抬棺舞更勁爆的辣妹「騎棺舞」,一段24秒的影片中,一名長髮披肩的辣妹忘情騎在棺材上,隨著雷鬼樂曲扭腰擺臀,周圍的民眾也看得十分投入一起歡呼,歡樂的氣氛看起來完全不像是在舉辦喪禮,該影片隨後也在網絡上爆紅
  • 黑人抬棺是什麼梗 黑人抬棺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火了?
    最近無論是在抖音上還是B站中,流行起來一個梗,那就是「黑人抬棺」,很多人還不清楚這個黑人抬棺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突然之間就火了,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梗。
  • 「黑龍抬棺」背後的那些故事
    雖說喪葬習俗無外乎嗩吶一響,棺材一抬,但這千篇一律的流程到了這些專家手裡依舊能舊活新整。起棺動作要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但前行節奏最好慢之又慢,意在讓棺中人再多看兩眼鄉鄰與故土。多年的抬棺經驗,讓他發明了這套「抬棺舞」,一時間,他成為了加納抬棺屆的「教父」,抬棺柯裡昂。(圖源:knowyourmeme)即便是有後來者開始模仿他們這一套做法,benjamin也從來都不慌張。「加納抬棺業」跳的歡不歡,還的是抬棺柯裡昂說了算。
  • 女團選秀模仿「黑人抬棺」,魔幻
    這段時間,「黑人抬棺」相關消息經常出現在網絡上,還時不時上熱搜。這抬棺隊火了,想採訪抬棺隊長的人也越來越多。近日,黑人抬棺隊長在感謝醫護人員的同時,還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呼籲人們呆在家裡:「要記住,呆在家裡,否則來找你蹦迪。」
  • 搞笑的「黑人抬棺」視頻火了,背後的文化背景故事你知道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最近,有一個全新的「天團」出道,它就是刷爆各種短視頻App的黑人抬棺隊。「黑人抬棺背後的文化背景故事」在很多人看來,死亡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中國的古人「視死如視生」,對待自己的身後事可謂是極其的重視。而在當代的中國,年過8旬的老人去世的葬禮,也被稱為喜喪。兩者都是嚴肅對於死亡。但為何以喪禮為背景的這段視頻如此歡快呢?為何一點點都看不出嚴肅的氣氛。
  • 抖音的黑人抬棺
    近日由抖音上興起的黑人抬棺火爆全網,現在怕還有不少小夥伴們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梗吧,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黑人抬棺出處與具體含義吧這段抬著棺材跳舞的視頻來自BBC的一段報導,介紹的是加納共和國當地的一種抬棺舞,人們會僱傭專業的抬棺隊用這種歡快的形式送別親人
  • 黑人抬棺背後有著怎樣的歷史文化?抬棺的秘密
    #最近黑人抬棺的惡搞視頻火遍全網,整齊的服飾,魔性的DJ配樂,使大家對喪葬有了新的認知,原來葬禮還可以這樣搞。統一服飾關於黑人抬棺,有這麼一首打油詩:「黑哥一笑,生死難料,棺材一抬,世間白來」。原本葬禮是非常嚴肅和莊重的場合,為何卻這麼歡快並且在外人看來非常搞笑?
  • 「黑人抬棺」到底是什麼?
    看到一個人在作死的邊緣來回試探,你知道馬上有事要發生。此時一段電音響起,一群黑人兄弟開始扛著棺材蹦迪。這幾天你很可能已經看到很多類似的畫面了,如果沒有,不妨看看下面這個「標準展開」的視頻:這段抬著棺材跳舞的視頻來自BBC的一段報導,介紹的是加納共和國當地的一種抬棺舞,人們會僱傭專業的抬棺隊用這種歡快的形式送別親人。
  • 抖音黑人抬棺樂高版是什麼意思 黑人抬棺樂高版介紹
    抖音黑人抬棺樂高版是什麼意思 黑人抬棺樂高版介紹時間:2020-04-23 23: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黑人抬棺樂高版是什麼意思 黑人抬棺樂高版介紹 抖音黑人抬棺本身就很火,最近又出現了一個樂高版,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抖音黑人抬棺表情包分享 抖音黑人抬棺表情包一覽
    抖音黑人抬棺表情包分享 抖音黑人抬棺表情包一覽 來源:99遊戲發表時間
  • 網紅視頻「黑人抬棺」超千萬點擊,黑人文化正在獲得眾人的喜愛
    最近在網上和人聊天的時候,總是能看到黑人抬棺的表情包。這讓人們很好奇,這一個梗的出處到底是哪裡?又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呢?經過一番的搜尋,終於找到了答案。在一個短短3分鐘的視頻裡,幾個身穿西服的當地人,抬著一個棺材大搖大擺的走了出來。
  • 黑人抬棺專業團隊入駐了臉書、推特和ins,網友:這個口號真專業
    「黑人抬棺」近期在網絡上可謂是大紅大紫,此時一段電音響起,一群黑人兄弟開始扛著棺材蹦迪。這幾天你很可能已經看到很多類似的畫面了,這段抬著棺材跳舞的視頻來自BBC的一段報導,介紹的是加納共和國當地的一種抬棺舞,人們會僱傭專業的抬棺隊用這種歡快的形式送別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