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末最繁盛,1000多個座椅幾乎場場爆滿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受到西南影都、王府井等高檔電影院的衝擊,逐漸走向衰落
上世紀90年代末期,星橋電影院不再放映電影,做過體育館、燈具倉庫等後閒置;
2008年,受地震影響,成危房的星橋電影院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九眼橋花卉市場
距今有51年的九眼橋星橋電影院將原址重建!近日,一則通知出現在星橋電影院原址的九眼橋花卉市場內:因電影院待建場地要動工修建,請商家撤離。
2008年地震後,星橋電影院被鑑定為危房,全部進行了拆除。昨日下午,成都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向成都商報記者證實,星橋電影院原址重建的工作正在進行中。
闊別4年
星橋電影院 擬原址重建
星橋電影院是1961年6月1日正式對外放映電影的。在九眼橋橋頭,星橋街100號存在了47年後,在2008年被拆除。此後,電影院所屬的成都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以下簡稱「電影公司」)將這塊6畝大的地租了出去,成為九眼橋花卉市場。3月28日,市場內貼出一份拆遷通知。
市民得知市場拆遷的消息後,紛紛來掃貨。隨後,成都商報記者從電影公司副總經理胡均那裡得到證實,這裡確實要拆遷,準備進行星橋電影院的原址重建。
追憶過去
電影票才9毛錢 一票難求
像所有老電影一樣,星橋電影院也承載了幾代人的光影記憶。昨日中午,60歲的高大爺來到花卉市場。老電影院,伴隨他從少年走向老年,記錄了半生記憶。
高大爺清楚記得,1960年代,電影院剛開始對外營業,他才10多歲,印象中,學生票才5分錢一張。那時,這裡盛況空前。附近的四川大學、成都工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的學生也來看電影。唯一的放映大廳,有1000多個座椅,幾乎場場爆滿。至今,高大爺還保存著1987年11月的夜場電影票,9毛錢一張。
電影公司副總經理胡均介紹,星橋電影院從開業到上世紀80年代末,都處在繁榮期。不過,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老電影院走向衰落。家用影碟機的普及、娛樂形式的豐富多樣,加之當時王府井、西南影都等高檔影院投入使用,這些都對老電影院衝擊很大。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電影院已不再放映電影。2008年地震過後,星橋電影院被鑑定為危房,這裡被全部拆除,老電影院徹底與人們告別。
未來規劃
建商業綜合體 電影院佔兩層
胡均介紹,星橋電影院原址重建的計劃一直在實施中,目前,已確定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吸納有實力的投資方進行聯合開發,「現在已經出來一些意向效果圖,但具體實施方案還未敲定。」
胡均稱,將把這裡打造成一個現代化的高端商業綜合體,有零售業、餐飲、娛樂、公司等進駐,主要吸納與電影文化產業相關的經營項目。樓高在100米左右,其中計劃將2層樓作為電影放映廳,共設6個放映廳,1000個座位左右,「影城是五星級標準。」
那些記憶中
的老電影院
除了星橋電影院,青年宮電影院、沙河電影院、勝利電影院、紅光電影院等成都老牌電影院都是成都市民耳熟能詳的名字,它們都曾填滿了很多人的青春記憶。時光飛逝,當年的老電影院如今命運如何?據了解,有的已重修恢復經營,有的改頭換面,不再是影院。
經華南路1號的勝利電影院,現在由攀成鋼管理,是該單位的職工活動中心。
鹽市口的西南影都、建設路附近的沙河電影院、草市街17號的和平電影院,都先後完成重建,恢復了放映。
青年宮電影院的主體已於2011年4月竣工,目前商家已進駐,影院將於近期裝修。
位於八寶街的紅光電影院、人民公園附近的四川電影院、琴臺路的百花電影院、錦江區政府旁的東風電影院,原址租了出去,成為集餐飲、娛樂、零售為一體的綜合體,不再放映電影。成都商報記者 王梅 攝影記者 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