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總說,一個孩子降生到家庭無非四種情形,討債,還債,報怨,報恩。
而一個孩子從原生家庭消失,只有痛苦。
16年3月的臺北內湖區,一位母親帶著年僅三歲的女兒逛街,一名男子衝上來,對著孩子連砍了23刀。
這是一起典型的隨機殺人案,也就是沒有選擇地殺人,隨意殺人。
事發後,這起殺人案在網上引發巨大的關注,網友紛紛要求將兇手立即處死。而沒有料想到的是,孩子的母親堅決不贊成處死兇手。
她在社交媒體上面表示,殺人犯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家庭學校親人朋友沒能接住他?我們能做的,難道只有繼續速速執行死刑?
她想要一個答案,而最近很多人都在關注的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是以這個真實案例而改編。
HBO和臺灣公司聯合推出,開播當天登上了Google臺灣熱搜榜首,創下臺灣公視五年來的最高收視率,豆瓣9.5分,是目前為止華語電視劇最高分。
說說劇情,劇中一個叫李曉明的學生,隨機殺人,在電影院槍殺9人,造成21人受傷,最高法院判決死刑,二審依舊維持原判。
當時的律師和前面提到那位母親一樣,認為了解動機比盲目處死更有意義,只有理清原委才能防止悲劇再次發生。
可事實上,根本沒人想了解殺人兇手的故事,大家只關心他什麼時候死,殺人命償。
於是在開庭當天,律師前腳剛出法庭,等待他的不只有記者的話筒和攝像機,還有受害者家屬潑來的糞。
在正義感過剩的公眾眼裡,辯護律師就是為殺人犯洗罪的禽獸,殺人犯的家人更是應該一起陪葬。
充當事實傳聲筒的媒體,為了高點擊和收視率,已經忽視了事實和真相,傳達給公眾的除了噱頭還有話題。
心理學家曾經收集了1700年到2001年的8個國家的736份報紙頭條,幾乎所有內容都圍繞著死亡,謀殺,暴力攻擊和自殺。
時代在變,人們對話題的偏好卻從沒變過。
殺人犯的父母賣掉開了多年的麵館,想補償給受害者家屬,可媒體壓根不買帳。
面對外界無休止的指控,他們只能躲到鄉下,終日戴著口罩生活,妹妹為了不因此毀掉人生,改換姓名,還對外宣稱父母在車禍中去世。
劇中代表媒體的新聞臺主管,不僅工作能力極強,還深知觀眾的G點。
頭條不放年輕人關心的社會新聞,放「店員被客人潑奶茶砸頭」更容易讓人看下去,把新聞標題裡的「女大學生」改成「女高材生」,那樣才能引發輿論。
這個看似冷血凌厲的女人,其實還有另一個身份,她也是一名受害者母親。
兩年前,她和兒子去電影院看電影,中途出去接聽電話,兒子卻在電影院內遇害,對此她非常自責,每晚酗酒才能入睡,女兒不親近,丈夫不關心。
在她得知殺人犯的妹妹隱姓埋名,便決定跟蹤這個女孩,還曝光了其父母在鄉下藏匿的住址。
媒體在撲風捉影,群眾在以訛傳訛。
一夜之間屋門前全部堆滿了垃圾,玻璃也被砸破了,哪怕被迫露面當著所有人下跪道歉,還要面對公眾的質疑。
「下跪是發自內心的嗎?下跪是有人指導你們嗎?下跪不能換回九條人命」。
媒體誘導輿論越過法律嚴懲所謂的惡人,而輿論殺人無需償命,群眾就紛紛開始充當幫兇。
而好不容易決心開始新生活的妹妹,也因此被擊潰,跑到新聞臺大吼,「你們殺的人,一點都沒有比我哥少。」
這讓我想到了1997年在臺灣發生的白曉燕命案。
白曉燕是臺灣知名藝人白冰冰的女兒,事發那年她才17歲,看過早些年偶像劇的朋友或許對她有些印象。
當時白曉燕在上學途中被綁架,母親白冰冰收到了罪犯的勒索電話,讓她去長庚球場的墳墓。
結果等白冰冰趕到,只在那發現了女兒的一節手指頭,還有三張裸照和求助信。
綁架,明星之女,斷手指,裸照,這些詞拼湊起來該是多麼爆炸的新聞,沒有哪家媒體願意放過這種機會。
作為母親的白冰冰,求著記者不要報導,可第二天的《中華日報》和《大成報》幾乎用最大篇幅刊登了女兒被綁架的新聞。
後來的事大概就是,受害人家外堵滿記者,電話響個不停,幹擾了綁匪傳遞信息,甚至附近的旅館都被預定一空,各大新聞媒體24小時蹲點關注和報導。
更誇張的是,交贖金的那晚,後面跟的全是記者的採訪車,警察不得不在半路停下,對後面的記者一通臭罵。
「你們還有沒有一點職業道德?可身後的媒體也只回了一句,「他們不撤,我們也不撤」。
結果歹徒連續更換七次贖人地點,卻沒有一次現身。
白曉燕的屍體在臺北縣泰山鄉被人發現,死前遭到過殘忍的毆打和強暴,屍體形態極其悽慘,媒體把拍到的屍體照片全部放了出來,連個馬賽克都沒有。
就像劇中演的一樣,殺人犯及他的家人,再次被媒體拉出來。
犯罪嫌疑人的妻子,被迫去了風化場所工作,兩個孩子因父親的身份被歧視,最終被美國籍夫婦收養離開臺灣。
而這些,卻沒有多少媒體願意做後續報導。
殺人是惡,但傷害殺人犯的家人難道不是?在高舉正義旗幟的時候,犯的可能也是隨機殺人的罪。
幾天前,涉嫌弒母的北大學生吳謝宇被抓獲,而離他殘忍殺害自己母親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年。
網上熱門評論最靠前的兩條是,希望警察能了解清楚他的殺人動機。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想傳達的正式如此。
我們沒權利定義誰是惡,誰是善,想認同誰,也只是由自己決定。
殺人犯只是個想獲得外界認可的病人,蠻橫的主管外表下卻是個逃不出喪子之痛的母親。
這個世界從不是非黑即白的,你仔細看,它滿是灰色。
其實有時候我們與惡的距離,也不過就是滑鼠的一次點擊而已。
插圖 / 《我們與惡的距離》
頭圖/ 阿仁Aaren
「今晚22:22的報時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