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世界的朝鮮半島,為了和平需要付出多大代價?

2020-09-05 迷影生活

這些年的韓國政治驚悚片,從來不乏腦洞大開的奇思妙想。

2017年上映的《鐵雨》,將韓國政治驚悚片的格局推上了新的高峰,於是,包括韓國觀眾在內的影迷們,才有了對《鐵雨2:首腦峰會》各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腦洞要開,就得開大一點,與其遮遮掩掩的象徵、映射,不如直接、大膽的有事說事。

相當於講述平行世界故事的《鐵雨》中,圍繞朝鮮半島的和平進程,現實世界中「六方會談「各方勢力或明或暗的齊登場,上演了一場名義上各方隔空角逐、實際上仍圍繞半島和平統一問題的精彩互動。

劇情很大膽,題材很敏感,文戲有嚼頭,表演很到位,氛圍和節奏把控尤其成熟老練,再加上差點就因為朝鮮半島引發世界核大戰的狗血情節,不僅賺足了世界觀眾的眼球,順勢讓這部豆瓣評分8.2分的影片,成為韓國電影人挑戰好萊塢政治驚悚類型片的典範之作。

或許有那麼一刻,大家就差點就信了。

這是在近年來的韓國商業大片中,史無前例的拉開架勢敘述韓國人眼中的世界格局與各國博弈的《鐵雨》,獲得韓國觀眾強烈推崇、被國內文青黨吹上天的原因之一。

《鐵雨2》上映之前,就吊足了觀眾胃口。

畢竟,預告片中把美朝韓三國元首聚在一起,共處一室的插科打諢,顯然彰顯出導演兼編劇的楊宇碩,更大的腦洞和野心。

按理說,《鐵雨2》與前作相比,格局上看起來更大了,腦洞也超出很多的人的想像。

一如既往的北邊政變、果不其然的南北兄弟情,外加三國首腦頗為玩味的爭吵鬥嘴,戲劇性和衝突性被抬到了新的高度,卻與第一部的寫實風比起來,多了太多自黑、戲虐的成分。

如果說,《鐵雨》是基於現實的國際政治秩序,給出了一個理想化的政治願景,那麼,《鐵雨2》則是將這個理想化的願景,實打實的作為背景和基礎,去探討一種微乎其微的可能性。

這才是除了韓國人之外的各國觀眾們,乾脆把這部電影,當成是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空想喜劇片的原因之一。

從《太極旗飄揚》算起,到《韓半島》、《特工》、《共助》,再到最新的《鐵雨2》,雖然電影的格局越來大,內容從單純的歷史敘述逐漸變為腦洞大開的未來推演,卻有著一脈相承的創作核心:朝鮮半島的統一。

這些影片的共同特點是,將半島統一的期許具象化,放在代表南北雙方的兩個人物身上。

無論是《太極旗飄揚》的親兄弟,還是《共助》裡的幹兄弟,亦或是《鐵雨》中的兩位男主,在患難與共、出生入死的過程中,萌發出兄弟般的信任與親情,都是以經歷為催化劑、以戲劇性為紐帶,講述從意識形態到行為習慣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一開始的相互敵視、針鋒相對,到後來的不分你我、親如兄弟的感情轉變過程。

別總說韓國電影人不斷重複,像《人間正道是滄桑》、《偽裝者》、《黎明之前》、《誓言今生》、《局中人》等國產劇,也基本藉助了這樣具象化的關係設定。

因此,《鐵雨2》依然沿用這個屢試不爽的「兄弟情」格局,不過把腦洞開到了北邊的委員長與南邊的總統身上去了。

《鐵雨2》中,一臉正義的鄭雨盛,從前作的朝鮮前特工,一躍成為韓國的當政總統,在這部戲中,他的對手不是跟大統領體型類似的美國總統,也不是臺前幕後的那些將軍、大使,而是精幹清瘦、精通英文的委員長同志。

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的陰謀、朝鮮內部的叛亂、美國的無理取鬧、中國的暗箱操作,利用超出常人的能力、智慧、口才與膽識,以一己之力拯救了美朝領導人、化解了潛艇危機,破解了眼前紛繁複雜的政治難題。

沒錯,《空軍一號》中哈裡森·福特的有勇有謀、《獨立日》中比爾·普爾曼的文武雙全,在這一刻靈魂附體到鄭雨盛身上。

與《鐵雨》首部曲中,強調真實的外部條件下,來自朝韓的兩位主人公通力合作、化解危機比起來,《鐵雨2》的路數依然呈現出好萊塢驚悚動作大片的一貫套路,卻在氛圍的營造、人物的動機、劇情的邏輯等方面,與第一部差得太遠。

畢竟,腦洞開得太大了,什麼邏輯、動機、氛圍的,就成不了事兒了。

問題是,《鐵雨2》雖然在格局上得到了極大的拓展,除了朝鮮和韓國從最高元首到普通一兵全體動員之外,美國的飛彈、日本的潛艇相繼出場,中俄兩國的實權人物也忽隱忽現,牌面不可謂不大,卻依然延續著「南北兄弟情」這個脈絡,將朝鮮半島的統一作為創作的最高訴求。

了解國際政治的朋友們都知道,絕不是朝鮮和韓國說想要統一,朝鮮半島就能夠毫無懸念的合二為一的,各方的勢力範圍和政治利益,都在半島有著或明或暗的體現。

哪怕實現了美韓雙方的首腦會談,美國人依然不希望韓國輕易脫離自己圍堵、遏制中國的戰車,輕易葬送第一、第二島鏈的軍事主動權,並在平衡日本和韓國的利益中,因發揮一錘定音的關鍵作用而自鳴得意。

從歷史上的侵略與被侵略關係,到現如今的產業化競爭關係,決定了韓國與日本這兩個國家,很難在沒有外部調和的前提下,真正的實現睦鄰友好、和平共處。

擁有核武器的朝鮮,自然不會因為與南面長達幾十年的軍事對峙,而放鬆對美日韓軍事政治聯盟的警惕,它的背後,是中國渴望維持朝鮮這個戰略緩衝區的利益,是俄羅斯渴望維持中美之間戰略平衡的意圖。

因此,韓國人自始至終都很清楚,只要有各方的虎視眈眈,只要《韓美共同防禦條約》還有效,韓朝統一根本就不是自己能說了算的事。

對於《鐵雨2》的臆想成分,相信國內觀眾都應該心知肚明,但從這部影片也能看得出韓國對各個國家的態度:

對待現任爸爸美國,雖頗有微詞,卻不敢就範,畢竟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大權,還實打實的掌握在美國人手裡;

對待理論上的「盟友」、美國親兒子日本,則顯得極端警惕、充滿敵意,甚至甘於與之一戰(這在《韓半島》時就有所體現);

對待昔日死對頭的朝鮮,雖仍有歷史包袱,但一直希望通過自身經濟、外交等方面的絕對優勢,換取對方的信任與支持,最終實現統一大業。

對中國的態度,是最值得玩味的:一方面,因為歷史、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原因,對東方大國的崛起依然心存戒心,另一方面,又看到了中國的穩步崛起,帶來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的新契機,希望從中獲得新機遇。

至於對俄羅斯,韓國人的態度要冷淡很多,畢竟,強大的蘇聯早已成為歷史,但這個處於地緣政治格局下的強大鄰國,依然不敢輕易忽視。

片尾,韓國總統那一句「你們想統一嗎?」,不僅契合了現任總統的政治抱負,又能喚起韓國民眾的呼聲,無形中做足了輿論引導。

哪怕如《鐵雨2》過於理想化的結局:朝鮮自願棄核換取與美國關係正常化,韓朝終於有了和平統一的良好契機,但這不過是韓國主流民意一次酣暢淋漓的釋放,釋放過後,還得回到現實。

棋子永遠只能是棋子,任由棋手擺布的滋味不好受,卻是無奈的現實。

或許,這才能讓國內觀眾理解,為何電影工業發達的韓國電影人,如此痴迷於這樣的腦洞大開,韓國的普通觀眾們,對於這類影片如此如痴如醉。

相關焦點

  • 中韓專家探討朝鮮半島和平機制5大公資訊出品
    大公網國際頻道製作了本期國際大家談,和金燦榮、張璉瑰、牛軍、成曉河、李根寬、金興圭、樸炳光等中韓學者一同探討,朝鮮半島的和平機制。各界的共識是停戰協定已經過時,但是隨著核武器問題的凸顯,讓朝鮮半島和平機制出現了新的難題。其實和平機制是老問題,但出現了新的變化,短期內來看難有突破。
  • 專家:朝鮮半島局勢「逼近最敏感局面」,美朝面臨戰爭與和平的選擇
    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普遍希望朝鮮半島能延續來之不易的對話勢頭,防止半島重新陷入緊張對抗,避免局勢出現嚴重逆轉。人們盼望朝鮮半島太太平平,不要生事,不要出事,不能有亂,但這一和平的願望能否延續,關鍵還取決於半島緊張局勢的主要當事方美國和朝鮮,取決於美朝關係如何演變。
  • 從大歷史的角度看中國與朝鮮半島的戰略關係
    因此,在古代東北亞,中國王朝控制的大陸地區、朝鮮半島、日本列島三個部分常常構成了大陸地帶、海洋地帶及中間地帶三段不同地理區域。在古代,由於大陸地帶的權威更具領導力量,因此維持地區地緣結構平衡的原理首要在於構建中間地帶和大陸地帶的友好關係,一旦發生國際衝突,恢復和平的方式也是如此,而在近代,海上力量突顯,海陸不同力量之間的平衡或和平相處成為維持地緣平衡和地區和平的要素。
  • 朝鮮半島何時迎來終戰?
    圖為9月18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右)與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平壤會晤。 新華社發10月12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稱,朝鮮半島終戰宣言的發表一定會付諸現實。此前兩日,文在寅在首爾龍山戰爭紀念館參加活動時公開表示,半島永久和平的那一天即將到來。在此前後,韓國官方曾多次表態,將以2018年內發表終戰宣言為目標。
  • 半島度過「平靜聖誕」,朝鮮對美「聖誕禮物」警報解除了?
    不過,有韓媒注意到,朝鮮《勞動新聞》25日刊文稱,世界很多國家在繼續努力開發實現人類共同和平繁榮的宇宙活動。有人擔心,這是否意味著朝鮮下一步會發射衛星。而在《每日經濟》看來,眼下最現實的擔憂是,美國當地時間的聖誕節要到韓國的26日才結束。
  • 朝鮮半島與N個美國總統
    60年來,美國換了N個總統,沒有改變的是對朝鮮領導人和政權深深的不信任,是半島局勢的複雜多變,是和平機制的脆弱以及時來時去的半島危機的延續……  1 韓戰停戰,艾森豪竟不覺丟臉  杜魯門:仁川登陸與威克島會談  據環球記者周彪報導,對於杜魯門而言,韓戰是他擔任總統的最後日子裡不太光彩的一筆。
  • 朝鮮「炸樓」、公布行動計劃……朝鮮半島局勢引爆全世界輿論,這次...
    朝鮮半島局勢陡然升溫,引發全世界輿論的高度關注。本文將梳理朝鮮半島局勢10多天以來的「標誌性事件」,以及朝鮮這次為什麼如此生氣?報導還說,朝方有關部門為了順應民心,讓「脫北者」及其「縱容者」付出「犯罪代價」,實施了徹底炸毀朝韓聯絡辦公室大樓的反制措施。  針對朝鮮16日爆破拆除朝韓聯絡辦公室一事,韓國總統府青瓦臺舉行了國安會全會,並在會後發表聲明,對朝方的舉動表示強烈遺憾。  聲明指出,朝鮮這一行為背棄了希望實現半島和平及發展朝韓關係的願望,朝鮮應對其後果負責。
  • 央視新聞微信公號:朝鮮半島局勢吃緊,今天是關鍵一天
    隨著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臨時改道前往朝鮮半島,半島局勢再次驟然緊張。韓國方面,「薩德」落地或已臨近。而媒體報導,朝鮮即將進行核試驗,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14日還表示,朝鮮會以朝鮮式超強硬應對,並無情粉碎美國所有挑釁。
  • 美國進入拜登時代,朝鮮半島將開啟「新局面」
    韓國外長康京和等高官也接連推動訪美,了解拜登政府在朝鮮半島無核化和韓美同盟關係方面的態度。從目前各方透露出的信息來看,朝鮮半島局勢將出現較大調整。一方面,美韓同盟將會加強。文在寅對拜登強調韓美同盟的堅固紐帶和共同的價值追求。拜登則強調,將通過同盟合作來恢復美國全球領導力,他在韓聯社的文章表示,將進一步加強韓美同盟,維持對韓國的防衛承諾,不會以撤軍為由「敲詐勒索」韓國。
  • 從朝鮮刀劍的變遷,看朝鮮半島文化如何"兼容並蓄"
    韓國人眼中的朝鮮半島5-7世紀朝鮮半島出土刀劍資料目前公布的朝鮮半島早期刀劍考古資料,主要由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是日本殖民朝鮮半島時期,在朝鮮半島進行發掘獲得的朝鮮半島 異形環首元、明中時期的朝鮮風格元太宗窩闊臺時期開始徵伐朝鮮半島,至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經過四十餘年對半島的數次徵伐,朝鮮半島歸附元朝,蒙元公主下嫁半島,朝鮮王為元朝駙馬成為慣例
  • 2018年終報導•重返現場 | 朝鮮半島局勢現重大轉機
    2018年,朝鮮半島局勢出現了重大轉機,朝韓領導人歷史性的三次會晤,推動了雙方關係解凍回暖。8月,時隔近3年,離散家屬團聚活動重啟,近400位離散家屬與親人重聚。。此次會晤期間,兩國籤訂的《板門店宣言》指出,為了實現和平、繁榮、統一的民族夙願,兩國領導人莊嚴宣布,朝鮮半島已經開啟新的和平時代,不會再有戰爭。在這份宣言中,特別提到了離散家屬問題:「韓朝將努力解決民族分裂造成的迫切人道問題,舉行韓朝紅十字會會談協商離散親人團聚等問題,今年8月15日將舉行離散親屬團聚活動。」
  • 果因悟道No.6: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為什麼會分裂?
    實際上朝鮮和韓國同屬朝鮮半島,朝鮮半島的歷史大致可分為9個時代:史前時代(從考古學上可劃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古朝鮮時代、漢四郡與三韓、三國時代(麗濟爭雄、新羅崛起、三國統一)、統一新羅時代、高麗王朝時代、朝鮮王朝時代、日本殖民時代、南北分治時代。
  • 900萬人,離開朝鮮半島_世界_澎湃新聞-The Paper
    全世界生活在朝鮮半島以外、具有朝鮮族血統的人約900萬人(也有700萬的說法)。在韓裔作家格蕾絲·趙(Grace M. Cho)眼中,韓戰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朝鮮民族失去了統一稱呼,產生朝鮮人、韓國人、朝鮮族、韓裔、高麗人等不同名字。
  • 朝鮮半島何以重要?看看歷史上中國在朝鮮半島的進擊與防禦
    公元前3世紀左右,中國人(漢族或前期漢族諸集團的燕人、齊人)既到遠東,活力已必然滲過鴨綠江,移民源源進出,中國政治、經濟力開始伸入朝鮮半島。遼東考古發掘,發現戰國燕國明刀錢,分布特為廣泛,明刀錢於朝鮮鴨綠江渭原附近、清川江寧邊附近等地,同樣多有發現,齊刀也有見出,明刀出土例且波及韓國全羅北道務安,都是半島地理因素決定追隨中國東北歷史的開端。
  • 外媒:中俄突然增兵朝鮮邊境,半島戰爭真的要來了?
    在劇烈的衝突之後,朝鮮半島突然陷入了極致的平靜,川普不再強勢發言,金正恩也不再肆意挑釁,但半島真的就和平了嗎?這到底是和平談話解決朝核問題的徵兆,還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或許,我們能從下面找到一些答案。
  • 沙俄為何沒有侵佔朝鮮半島?
    明朝時期,朝鮮王朝在莊重場合下,也自稱為「有明朝鮮國」,後來到了清朝,在國號之前,也會加上「大清屬國」四個字。由於聯繫緊密,朝鮮半島的命運,也和我國休戚相關。中原王朝強盛時,朝鮮半島則可以高枕無憂,比如明朝萬曆年間,倭寇入侵,明朝直接發兵,幫助朝鮮王朝趕走了倭寇。但中原王朝衰落時,朝鮮半島失去保護,也會陷入被敵人群起圍攻的尷尬境地。
  • 當北朝鮮說要統一朝鮮半島時,主席為何不贊成?原因很現實
    統一朝鮮半島是金日成的畢生目標,從1949年初到1950年初,金日成一直努力說服莫斯科同意其武裝統一朝鮮半島的計劃。但是這個計劃卻一直瞞著中國,金日成不想讓中國過多幹預朝鮮的軍事計劃,若說原因則是金日成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精神,歷史上朝鮮長期在中國「天朝上國」的陰影下生存,所以金日成想讓朝鮮真正擺脫中國的束縛,獨立自主統一朝鮮半島。史達林同意了金日成統一朝鮮半島的計劃,並要求他將這一計劃告訴中共領導人,得到中國的支持。
  • 900萬人,離開朝鮮半島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行星球 id:huanxingxingqiu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但受韓戰影響最大的還是朝鮮半島,這場戰爭激化了朝鮮民族在全世界的大離散。
  • 朝鮮半島光復紀念日不平靜 北南對峙再次升級
    據韓聯社報導,一年一度的韓美「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正在朝鮮半島如期進行。對此,朝鮮方面嚴陣以待,一線部隊進入特別警戒期。  今年正值朝鮮半島光復70周年,本該共慶從日本統治下光復的北南雙方,如今卻再次繃緊弓弦,劍拔弩張,讓人不禁擔憂,半島局勢轉緩是否將錯過這個特殊的歷史機遇?
  • 為什麼當年會有韓戰?
    1945年,朝鮮半島是日本的殖民地,之後被獲勝的盟國解放,北半部被蘇聯佔領,南半部由美國佔領。1948年和1949年,兩國撤出前分別在自己的地盤上支持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政府。1950年6月, 韓戰爆發。當代研究結果表明,共產黨方面的動機是複雜的。1950年4月,朝鮮領導人金日成請求史達林同意他統一朝鮮半島,得到了史達林的鼓勵。